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第111章

作者:李夏蝉

  弘治皇帝眯着眼,正襟危坐起来,端着茶水喝了两口,才对朱厚照道:“陈年旧账了,又是一笔糊涂账。”

  “从成化开始就如此,国家没钱,对功臣的赏赐要么赏地,要么赏盐引。”

  “赏地越来越多,会让农民们生存越来越困难,最后无奈只能刊发盐引赏赐。”

  “到现在赏赐出去的盐引实在太多,权贵士绅们手中拥有许多盐引,商人手中也有很多。”

  “盐巴的开采速度就那么快,大家都在等着兑换盐引,就导致有一批人兑换不了,只能朝后积压。”

  弘治皇帝深怕朱厚照听不懂,解释的很细致。

  不过他解释的基本都和陈策差不多,朱厚照自然早就明白了。

  他问弘治皇帝道:“如果商人兑换不了盐引,那太祖皇帝的开中制不也开始岌岌可危了吗?”

  弘治皇帝愣了愣,实在没想到朱厚照居然还能从盐引泛滥中联想到开中制崩坏。

  他欣慰的笑道:“我儿聪慧,是如此,伴随着盐引兑换成难后,商人们对九边粮食运输也开始懈怠,开中制也岌岌可危。”

  “朝廷一直在想办法将堆积在商人手中的盐引给处理掉。”

  “但堆积在商人手中的盐引实在太多,非一朝一夕能解决之事,不过你放心,父皇有生之年一定会给你解决这个麻烦。”

  “好了,这事儿你不用操心了。”

  朱厚照点点头,小老弟说的不错,原来朝廷真堆积了这么多问题,瞧父皇的样子,想来开中崩坏和盐引滥觞已经困扰他好久了。

  只是父皇都说了,想要解决这两件难事,非一朝一夕之事,连父皇都要穷极一生解决,听语气还未必能解决。

  小老弟会有办法吗?

  “那父皇,有没有可能快速将这两问题给解决呢?”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对朱厚照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治国都是循序渐进的,哪有一口吃个胖子。”

  “你要记得,以后当皇帝了,遇到任何问题都不可操之过急,要是有人和你说什么事能短时间内解决啊,见效啊,那这个人一定别有用心。”

  “就比如这个开中制和盐引泛滥的问题,朝廷这么多肱股之臣都在努力,依旧没办法应对,你觉得能短时间内解决吗?”

  “若是谁这么和你说,那定不安好心。”

  朱厚照哦了一声,有些心不在焉,心道有没有可能是你手下那群臣僚实在太过垃圾了呢?

  “知道了。”

  望着朱厚照离去的背影,弘治皇帝欣慰笑了一下,自家儿子能从张家兄弟的盐引身上看到这些深点的东西,这已经足够让弘治皇帝欣慰了。

  这几日朱厚照在东宫上课。

  他偶尔会问焦芳、费弘和杨廷和等人,关于开中制和盐引等问题。

  焦芳他们都很博学,将开中制的好处解释的头头是道,可当朱厚照问开中制既然这么好,为什么现在没有商人去实施开中制了。

  这让焦芳和费弘等人哑口无言,最后只能牵强附会的说商人背信弃义,不知体恤国家等等。

  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看,商人就该替国家牺牲。

  他们的回答和陈策的又不一样,和弘治皇帝的也不一样。

  ……

  今天的报纸头条是宣传顺天快递开业之事,立刻引起了广泛讨论。

  等百姓弄明白快递是什么后,不由恍然,这不就是驿站镖局吗?还以为又出了什么新的商业。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似乎和镖局驿站的模式并不一样。

  如果要说哪里不一样,那就是便宜,绝对的便宜。

  比驿站镖局便宜太多了。

  而且快递是根据距离的远近、物体的重量进行估价的,价格不等,但有明确标准。

  又比如货物丢失,服务态度不好,全额退款等机制。

  以前一封家书抵万金,现在一封北直到南直的家书可能就需要几个钱。

  这种小价值邮递,在以前镖局和驿站是不会寄送的,费时费力还赚不到钱,只能通过南来北往的脚夫们顺带捎信过去。

  快递却能实现精准投送。

  普通百姓看不明白快递的商业逻辑,但读书人们多啊,他们闲来无事会和百姓们去解释,彰显自己读书的优越感。

  如此一来,大明的百姓算是明白了快递这个行业,整个顺天府百姓激动万分。

  现在全民都在卯劲,就等着三月二十八日,驿站开业那一天。

  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各种寄送的礼品、货物、信件准备投递。

  顺天府乃至整个京畿开设了许多驿站网络点,全部可以邮寄。

  这次成本很大,超乎想象的大,报社的成本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六百两银子。

  但驿站现在仅仅只是前期成本投入,已经高达三四千两白银了,而且前期还会源源不断的烧钱!

  不管在后世还是在古代,快递行业都是个烧钱的行业。

  每天烧出去的钱唐寅和刘洪都心疼。

  这样才将山、河京畿等地的驿站网给打通,后面还有江南等地,不知还要投入多少钱财。

  幸好报社有不菲的收入,可以反哺给驿站上。

  至于江南等地驿站的铺设,只能以后徐徐图之。

  ……

  时间很快来到三月二十八这天,万众瞩目的顺天驿站终于在这一天开业了!

第176章 盐引滥觞

  今日顺天府很是热闹,澄清坊大街,正阳大街,梁门清水街等几个顺天府主干道,包括大不限于大兴、通州等县。

  所有百姓此时尽数聚集在驿站门前。

  驿站开门那一刻,百姓们蜂拥拥挤着上去投递快递,维持各驿站网点不得不派人维持秩序,告诉他们不必这么着急,随时可以邮寄。

  陈策和杨玉振、朱厚照站在澄清坊大街前看着这人山人海的一幕,不由红了眼。

  杨玉振讥讽的道:“呵呵,这个傻鸟东家。”

  杨玉振虽然将自己祖产买回去了,不过交给他父亲自己经营了,他现在依旧在报业工作。

  “我这个商业天才,只是稍微给他盘一下,就知道他开的这个行业多么愚蠢。”

  陈策侧目看他一眼,道:“看人家生意好?这是嫉妒了?”

  杨玉振平静的道:“还真不是!”

  “这都是昙花一现,生意好有什么用?用不了多久必倒闭,杨某人将话放在这。”

  “一个月,如果这个顺天驿站不倒闭,我愿认作你义父。”

  杨玉振对朱厚照说道。

  朱厚照呵呵道:“不好意思,我不缺你这儿子,虽然我的想法和你不谋而合……诶不对,什么叫认作我义父?”

  杨玉振挥手道:“不重要!”

  “首先我们不妨试着分析一下这个所谓的顺天快递经营思路多离谱。”

  “他在顺天府、保定、通州、大兴等京畿地区投入了许多站点,这些站点的房屋租赁是一笔不小的钱财。”

  “其次他要雇佣许多力工去送货物,每个力工的雇佣劳务费要不少成本。”

  “还有那些车马骡等运输工具就不提了,每一担货物收的价格还那么便宜,最离谱的是信件这种东西也送?”

  “一个信件收一文钱,给送出去,还不抵一个脚夫来回跑的成本,这能赚钱?”

  “亏到尿血啊!”

  杨玉振振振有词,仿佛已经看到了顺天快递一个月后的悲惨命运。

  陈策眯着眼,反问杨玉振道:“一个信件去往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总不会只有一件货物吧?送信件不是顺带的事,总不能单独算收入成本换算吧?”

  杨玉振:“啊这……”

  好像有道理诶。

  杨玉振道:“反正总而言之,以杨某人的看法,肯定会亏,这个顺天快递的东家,就是个傻子!”

  “这毋庸置疑!”

  “他这是看到我们报纸薄利多销的红利后,也想东施效颦,简直可笑可笑!”

  陈策想了想,对杨玉振道:“做个赌注,一个月顺天快递要活着,伱输我五两银子,要关闭,我输你五两。”

  杨玉振哈哈一笑,道:“那么,不好意思了,这个钱,杨某人吃定了!”

  ……

  下午的时候,朱厚照随着陈策折返回槐花胡同。

  关于顺天快递是自己产业的事,陈策没对朱厚照提及。

  今日也完全是去看个热闹,回来后朱厚照便不再关心顺天快递的事,他问陈策道:“小老弟,咱们继续说一说盐引泛滥的事吧。”

  “你有办法解决么?”

  这次朱厚照实在没办法嘴硬了,以前还能嘴硬两句,面对这个局面他实在嘴硬不起来。

  老槐树的石凳上,陈策端着茶,笑着对朱厚照道:“我先对你说说怎么破开中制崩坏的局,然后再探讨怎么破盐引滥发之局。”

  这是陈策解决危机的第二步,很关键。

  全盘都需要朱厚照参与进来,没有他,陈策的计划实施不了。

  朱厚照一脸惊愕的看着陈策,道:“你,你好像真能解决?”

  陈策:“?”

  什么意思?不能解决我之前为什么要对你提出这个概念?

  看你的表情好像很惊讶,我好像没说这局面解决不了啊?

  “开中制被太祖提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运输困难。”

  “开中制本质是南粮北送,朝廷给盐引,到现在商人兑换不了盐引,选择不与朝廷合作。”

  陈策三言两语将问题本质点出来,听的朱厚照连连点头。

  “现在契机出来了。”

  朱厚照下意识的问道:“什么契机?”

  陈策道:“顺天快递。”

  啊?

  朱厚照不解的道:“什么意思?”

  陈策道:“这个快递行业恰好满足运输的需求,朝廷可以和它谈,指定他们运输粮食来九边。”

  朱厚照:“……”

  “人家又不是傻子,朝廷也不能强买强卖,你也说了,商人们都不要盐引了,朝廷总不能给顺天快递钱,本来朝廷就没钱给。”

  陈策笑道:“也许对方的需求未必是钱和盐引呢?”

  “他们这个行业才搭建起来,目前只将运输的网络铺在北边,江南还有大部分没有建设发展。”

  “朝廷出官府的力量,将他们在南方的网点路线铺设出来,以此代价换取未来十年的南粮北送任务,也未尝不可。”

  朱厚照狐疑的道:“可人家未必会同意啊。”

  陈策道:“不试试怎么不知道?”

  南方的网络线实在太大,江南地区太多,单单靠陈策的财力,压根兜不住,如果朝廷能帮他把前期建设完成,给朝廷免费运粮怎么了?这不就是快递的任务之一吗?

  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陈策赚了。

  那个时候全国快递网络将会彻底铺开,而陈策的投入仅仅只是北方的这些成本而已!

  惠人惠己嘛,一边解决了开中制崩坏的问题,一边又给自己健全了快递的全国商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