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宸庭
而跟在李基身后的夏侯兰,忍不住感叹了一声。
“先生,就算元叹是个憨厚老实的性格,但是这样……会不会有些不太好,那么多政务元叹会吃不消的吧。”
“憨厚老实?”
李基轻笑了一声,转而说道。
“习惯是种很可怕的力量,与文和不同,元叹还能培养出一些好习惯,否则等元叹完全成长起来,可就没有那么好用了。”
至于是什么好习惯,那自然是任劳任怨地处理琐碎政务的习惯。
等什么时候将顾雍养成那种无论抛给他多少琐碎政务,他就算口头上怨言不止,但身体还是会很兴奋且完美地处理好所有政务之时。
在李基看来,顾雍方才算是真正养成。
且与李基、贾诩不同,顾雍真正所长的便是政务,李基自然会在这方面对顾雍全力进行开发。
等顾雍初步成长起来后,李基便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余更重要的方面上了。
而随着茶话会会议的结束,吴郡各自都肩负要务的文臣武将尽数都忙碌了起来。
不久后,吴郡水军将领的人选便随之确定了下来,徐盛为正,蒋钦为副,贾诩以长史身份担任督军与军师一职,以蒋钦原本所率领的乡勇为骨干招募乡勇成立水军,兵员为三千,于丹徒周边建立水寨。
因此,贾诩很快便随军离开吴县,这也让李基平日里在府衙点卯后少了一个茶友。
至于顾雍?
他处理政务忙得起身撒尿的功夫都没有,喝那么多茶干什么?
那岂不是害了顾雍?
性格温柔纯良的李基,自然不会这样祸害顾雍。
所以,李基每日在府衙正厅之中指(监)点(督)顾雍处理政务之余,大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人一边独饮香茗,一边补充着吴郡水利规划计划目录所对应的具体内容,且亲自安排水利开发。
只是某些早早射出的子弹终于在绕了一大圈后,射向了李基自己。
当夏侯兰又捧着一堆拜帖走到面前之时,李基只觉得脑壳有些犯疼。
“先生,汝南名士许靖的拜帖。”
夏侯兰指着置于最上面的拜帖说明了一句,正欲继续介绍下方的其余拜帖之时。
李基揉了揉太阳穴,问道。“直接说数字即可。”
“十三。”夏侯兰答道。
这让李基脸上苦色更甚。
李基骤然意识到了此前略有些大意的一点,又或者说是被贾诩所坑的一点。
那就是即便李基以名声吸引了大量士子至吴郡,但李基独自一人如此分身乏术去应付那么多的士子。
除非李基每日都在府中大肆摆宴,招待四方来访士子。
可李基一旦沦为这等清谈之士,那岂不是本末倒置?
只是,纵使李基可以无视普通士子,仅仅是应付许靖这等名士也需耗费不少功夫,让李基已然有些不厌其烦。
‘贾文和,他当初提出此策之时恐怕就想到了今日之事……’
李基暗自给贾诩记上一笔之余,不禁思索起有没有什么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的方法。
既能继续源源不断地吸引大量士子至吴郡,且李基即便无须怎么接待,也不会有损刘备与吴郡的名望。
‘吾以推演沙盘之道而闻名天下,当从此处解之,且诸多士子拜访于吾亦是以请教、讨教为由。’
‘何不以此设一门槛,将其中庸才筛选一遍?’
一念至此,李基的眼中闪过几道精光。
倘若布下一类似于“珍珑棋局”的东西出来,何愁不能更为吸引天下士人?
且亦无须以破解为门槛,而是以能推演到什么程度进行层次划分。
如此一来,那该死的胜负欲必然能让天下士人欲罢不能,且尽数欲借此或自证能力,或一邀名望。
届时还能自抬身价之余,又不会得罪众多士人……
譬如:出类拔萃之天才,只不过是与吾李子坤会面的基本门槛罢了。
李基越是设想,越是深感其中的可行性极高。
唯一的问题,则是如何布下类似于“珍珑棋局”这等千古难题,且还能激起天下士子的胜负欲,继而趋之若鹜般奔赴其中?
沙盘推演……
沙盘推演……
或许可以来点降维打击,四渡红水?!
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
‘只是这样会不会太过分了?那可是后世被多次研究,都只能慨然感慨为不可复刻的奇迹战役……’
李基的脑海才刚刚浮现这个念头,就被李基给掐灭了过去。
要的就是无人能够破解,否则用不了三天两头就被破解,那李基大张旗鼓地设下的门槛反倒会成了个笑话。
噱头之所以会一直吸引人……
李基想做到的是设立类似“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那般,吸引着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进行研究。
且碍于是沙盘推演,欲要自证唯有抵达吴郡亲试之。
纵使有许多士子自认实力不足,当此事成为一大盛世之后,亦会有许多士子云从而来,或邀名,或学习,或凑热闹。
如此一来,何愁天下士子不来?
恰好,李基作为一名曾经的落榜艺术生,无聊的时候还真就研究了一阵子“四渡红水”,也就是研究了百来遍罢了。
因此李基对于“四渡红水”战役也算是了然于心了。
唯一的问题则是战争形式的不同,“四渡红水”终究是热兵器战争,不可能直接复刻出来放在沙盘之上进行推演。
故以,李基只能是依据着“四渡赤水”之中的种种神来之笔以及战争思路走向,重新布置成一个冷兵器战争的沙盘推演。
随即,李基起身走到顾雍的身旁,轻敲了一下桌案。
“咚咚!”
忽如其来的动静,方才让埋头处理政务的顾雍有些回过神来,抬起头看向面前的李基。
那深陷的眼窝,泛黑的眼眶,发颤的瞳孔,略显惨白的气色……
掏空了!
真的掏空了……
尽管顾雍没有开口说话,但是李基却隐隐地听到了某些心声。
曾经顾雍尽管算不上是什么俊俏少年郎,但也自有几分风度与气质,何尝是现在这般仿佛是吸了之后掏空身体的模样。
这让李基都略微感到有些许的心疼,生怕可爱的顾雍直接猝死英年早逝,温声道。
“元叹,不如明日让你休沐一日,好好歇息调养一阵。”
“公务繁重,休沐一日的话,后日的任务就更繁重了。”
顾雍有气没力地答了一句,显然已然是被李基弄出阴影,再也不信那种天降的休沐歇息之言。
不如说,那种忽如其来的关心更让顾雍害怕,担忧休沐一日回来那便是生死难料。
并且越是处理政务,顾雍就越是自我怀疑……
难道真的是我太菜了吗?
为何区区一郡政务,吾似乎是怎么都处理不完,永远都没有尽头。
吾真的仅是一郡之才?
倘若李基知道顾雍的心声,恐怕会拍着顾雍的肩膀感慨上一句:孩子,你魔怔了。
顾雍如此所处理的何止是一郡之政务,其中真正的大头可是整个吴郡水利开发以及源源不断安置流民的事宜。
与其说顾雍是在处理一郡政务,还不如说是在主持一郡之改革。
尽管李基也一直在进行宏观调控,但其中无疑也会产生多如牛毛般的小问题需要一点点去解决。
一开始,这些小问题李基都是自己搂过来处理,直至看到顾雍在熬过最为艰难的前几天之后,似乎越来越有余力。
李基便暗中让夏侯兰分配竹简文书之时,将那些小问题都慢慢地分到顾雍那边。
而顾雍也是一做一个不吭声,且越是不吭声,李基分配过去的也就越多。
如今李基看来,顾雍还是政务越多就越不吭声的类型,这是完美闭环了。
只是李基的好言相劝不被顾雍领情,李基也不勉强顾雍强制休沐,转而准备稍后让府衙庖厨在为顾雍准备膳食之时,多给他加点枸杞一起炖。
年仅十六的顾雍,提前少有三四十年的弯路,遥遥领先同龄人喝上枸杞提前养生,这也是为了让顾雍能够为主公大业更为持久地发光发热,添砖加瓦。
‘不了,要不稍后让明正去找医师来给顾雍调配一两剂养生药,每日都煲给元叹当白开水灌就是了。’
李基暗自地想着,却也是无可奈何。
人才太少,铺开的摊子又太大,只能是一人身兼多职。
这不仅仅是府衙之内的现状,便是如今整个吴郡的各个县城基层官吏也尽皆是如此。
此前不仅仅是吴郡府衙近乎烂透,完全就是个空壳子,而由上到下,包括各个县城的官吏在无人监管数年的情况下,可想而知是什么样子。
只是不少县城官吏与本土乡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以才初步掌控吴郡的刘备为了稳定吴郡,既不能随随便便就将那些官吏拿下,也缺乏人才去替代那些官吏。
因此,张飞这个督邮也确实很忙,每日都奔波在一个个县城之间去示威,不时又杀鸡儆猴一番,以保证刘备的政令可以在吴郡上下彻底通行。
可纵使如此,各个县城即便已经不敢违背刘备的政令,但县城内的官吏人手以及能力却也是严重不足。
就连各个县城重新进行的田亩测量都没能得出结果,更别说后续水利开发与规划也与吴郡各个县城息息相关,需要着它们的配合。
故以,刘备这段时间同样已经在想方设法对到访吴郡的士子进行招募,不断地补充真正具备能力的官吏。
只是,积累人才是需要时间的。
并且吴地相对中原地区更为缺乏大量作为基石的中低层人才,这也是个不争事实。
因此,李基倒是有心给顾雍分一分担子,但如今确实是人手不足,只能让顾雍再坚持坚持了。
一念至此,李基也不再浪费顾雍处理政务的时间,询问道。
“元叹,关于书院的建设进度如何了?”
顾雍闻言,那已有几分枯槁的脸庞略微动了动,然后起身从旁边堆成一座金字塔的竹简中抽出了其中一卷标记好的竹简递给李基。
李基拿过竹简看了起来之余,顾雍则是如数家珍般开口道。
“选址定于吴县往西南二十里处,临近太湖的书院,已经完成了基本的主体建设,不过由于抽调了大量人手去挖掘河道,再者后续涉及大量雕画玉石、花草树木等等需要匠人细致完善的修缮……”
“预估彻底完工,还需两个半月。”
李基一边听着,一边点了点头,目光在竹简之中一扫,其中更是记录了修建书院所耗费的钱粮、物资、人力以及阶段的大体进度。
这些无疑都是顾雍一桩桩从修建书院的定期汇报以及各种钱粮物资的请示之中,所归纳出来的。
‘元叹的进步斐然啊……’
李基暗自赞赏了一句,尽管顾雍如此进行归纳是李基的指导与要求而来,但就结果而言,顾雍做得已经相当不错,就算是李基都从中挑不出任何毛病。
今后无论是刘备问询,又或者是进行政务交接,都将会是一目了然。
甚至等书院彻底建造完毕,开始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归档之后,后续即便书院出现了什么问题,也能轻松找到对应的档案。
譬如:书院之中某根柱梁断裂,砸死或砸伤的士子。
那么完全是能够以李基如今手中这一份竹简所展开的大量竹简附录查找,就能找到对应记录了负责那根柱梁的匠人或“土木劳动者”的竹简名册,最终直接找到对应之人。
三族&九族的力量,是可以保障每位匠人都百分百用心,出错概率小到比机器还要夸张。
不过李基之所以特意询问书院的进度,自然不是为了特意考察顾雍,而是想要确认一下如今书院具体建设进度。
“足够了!”
李基将手中的竹简递还给顾雍,然后开口道。
“元叹,抽调一些匠人优先完成书院的正门门楼,就以五日为限,然后请主公与蔡公从速先定下书院之名刻于其上。”
顾雍也不深究原因,直接就应承了下来,然后埋头书写起政令,再用李基身为郡丞的印信盖于其上以作效力。
上一篇:军援毛熊瓦格纳,鹰酱满世界抓我
下一篇:我,落榜美术生,开启S3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