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宸庭
会意的贾诩打开竹简一观,只见竹简之上所书着《瀛洲种姓制度实行之策》。
种姓制度?
对于这个名词,贾诩无疑是陌生的,但随着贾诩细细地看了下去,整个人却是越看越心惊。
在竹简之中所准备推行的乃是一种制度,乃是在没有破坏倭国现行的基础下,将所有人直接划分出五个阶级。
“人之上”、“国主”、“贵族”、“武士”、“平民”。
此制度之中所规定汉天子与汉使均为“人之上”,至高无上,不容冒犯。
稍次一筹的“国主”,需得到汉天子与汉使认可,方能继位!
且继卑弥弓呼之后,每一位继承国主必须拥有一定的汉人血脉,否则就是伪国主。
“国主”之下的便是“贵族”,所有汉人在瀛洲内均自动获得等同“贵族”的地位,仅略次于国主。
贵族之下的便是“武士”,“武士”之下方是平民。
整个体系明确规定下级绝对不能冒犯上一级,冒犯或伤害上一级者,视情节轻重斩首或诛三族。
且瀛洲之内的国主的权利与地位,在义理上乃是来自于汉天子与汉使的承认,贵族们的权利则是也是来自于国主,武士们存在的意义亦是为了维系贵族。
一层又一层,宛如一座严密的建筑结构,让下一层会不自觉地维护上一层以保证自己的利益。
令贾诩为之惊叹的是,李基在其中规定在矿场效力的矿工地位等同于“武士”,凌驾于平民。
且若是有平民与矿工发现了新的重要矿脉,或在挖矿上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则有机会直接晋升为“贵族”,这也是整个体系之中平民惟一的晋升渠道。
可以预料的一点,那便是随着这个体系推行下去,整个瀛洲无疑会陷入一个狂热的挖矿热潮,每个倭人都以挖矿为荣,死死地去争取跨越阶层的机会。
而那更为广大的平民阶级,无疑则是成为了维系倭国存在以及挖矿的资粮。
等贾诩看了一遍后,只觉得背脊都在不自觉地冒汗。
与贾诩打算从肉体上消灭倭人相比,李基这无疑是打算从精神上杀死倭人所有的可能性,再加上闭关锁国,让倭国内部自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
且贾诩细细地又看了一段,发现竹简之中还刻意地进行了地域划分,然后会依据着地域,从贵族、武士再到平民都会享受不同等级的好处。
尽管贾诩不知道什么叫做矛盾转移,但以着贾诩对于人心以及计策的敏锐程度,瞬间就意识到了如此一来。
纵使倭国之内发生叛乱,那么也将限制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斗争。
这种阶级之间的横向斗争越是激烈,越是不可能产生向上发动叛乱,进一步扼杀了这一制度被破坏的可能。
闭关锁国,种姓制度……
这两个条件结合在一起,贾诩的脑海里莫名地浮现了一个名词“万世一系”。
‘太狠了!’
这一刻,贾诩看向李基的眼神之中,甚至忍不住流露出几分震撼惊叹。
且如今细细回想起来,恐怕在初步控制了狗奴国之后,李基便已经在心中完善了这一计划。
否则李基不必大费周章地引导邪马台国集中兵力,然后又踩在卑弥呼的身上铸造自己的名声,这一切恐怕都是为了推行这个种族制度所做的准备。
唯有拥有绝对的威望,以及如今李基所拥有那等让倭人视之如神明的地位,方能保证推行“人之上”这一对大汉而言至关重要的等级不会产生阻碍。
良久过后,贾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合上手中的竹简,道。
“一旦这一制度真正推行下去,自此倭国代代国主为了维系自身权威,也定然会主动维护汉天子与汉使的地位……”
“只要这个制度存在一日,便无须担心倭国生乱殃及大汉,就是不知道这个制度到底能延续多久。”
“那大概是文和当下目光所不能看见的遥远未来吧。”
对于贾诩的担心,李基反倒是显得平静且自信。
即便是到了信息大爆炸且与国际接轨的时代,种族制度始终都还没有被消灭,足以说明这种制度的顽固程度有多么的可怕。
只要这个种姓制度在瀛洲初步固化下来,那么瀛洲之内作为既得益者的倭人,便会自发地疯狂维护这一制度。
即便是真正到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倭人觉醒了。
可持续了数以千年计算的疯狂挖矿,小小的瀛洲之内还能留下多少可供发展的矿产资源?
一个千疮百孔的瀛洲,只能是继续依附中原为犬。
当然,那是在更高维度所看到的结果,但实际上史书不会记载大汉的半点不是。
大汉可是助倭国重建的大善人,倭国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主动实行的“种姓制度”与大汉有什么干系?
至于挖矿,那既是为了报答大汉,亦是为了与大汉进行贸易,这可是大汉这一宗主国对附属国的特别照顾。
再加上种姓制度顺利推行下去,维系大汉名声才是倭国之内的绝对正确,史书焉会留下关于宗主上国大汉的任何问题?
相反,与大汉的贸易,自然会让各种先进的武器、技术、工艺流入到瀛洲之内,帮助瀛洲的国主、贵族们更好享福之余,又能更高效率地挖矿。
毕竟,李基是个正人君子,“屠杀”这种事情是万万做不来的,所做的都是些对当下大汉与倭国共赢之事。
“子坤,吾服了。”
贾诩忍不住咧了咧,拱手道。“遑论是治国,还是灭国,子坤远胜吾多矣。”
李基没好气地说道。“文和可莫要污蔑于吾,吾可从未做过什么灭国之事,此策也仅供你我之间笑谈罢了。”
“好好好,笑谈……”
贾诩一边说着,一边指着竹简问道。
“那子坤准备如何让卑弥弓呼看到此笑谈之策,且奉为圭臬,主动依此实行?”
“自是无意间让卑弥弓呼发现……然后,待卑弥弓呼年纪差不多了,便能寻一汉人女子为其国后。”李基淡淡地说道。
听到这里,贾诩哪里还不懂只要卑弥弓呼的孩子出生后,那么卑弥弓呼也就能作为倭国建立者意外身亡,彻底断绝了在倭国内威望同样极高的卑弥弓呼意识到问题破坏制度的可能。
只要卑弥弓呼一死,后继者为了维系自身地位,自然只会循规蹈矩而行。
想到这里,贾诩意味深长地一笑过后,很快又注意到其中的一个问题,道。
“只是倭国不求回报地持续向大汉输送金银,时间一久,未必不会在倭国中引发大量不满,还是需以贸易为名比较恰当,可该眼下吴郡恐怕没有什么是可以大量与倭国贸易之物。”
“怎么会没有呢?”
李基笑了笑,然后起身在角落处取出了此前贾诩那一罐发霉茶叶摆在面前,问道。“文和觉得此茶叶价值几何?”
贾诩看着这一罐茶叶,只觉得胃部又开始了不自觉地抽搐,胡须略微抖了抖,道。
“一文不值。”
李基摇了摇头,一脸认真地开口道。
“错,此罐茶叶乃是大汉与倭国交好的先驱贾文和贾长史所珍藏之物,岂是千金可比?依基所见,这等无价之宝便是换上三五船金银都毫不为过。”
贾诩闻言,脸上先是错愕,然后忍不住称赞道。
“纵观大汉,恐怕再也找不出比子坤更为做生意的商贾了。”
见贾诩已经会意,李基便是笑眯眯地说道。
“那便劳烦文和多多向倭国国主与诸多贵族宣扬一下茶叶、瓷器等物了,且传出去不善茶道者,无有资格亲自拜见于汉使脚下。”
“如此下来,依吾拙见,倭国纵是百年千年恐怕都再无一丝翻身之机。”贾诩颇为感叹地道了一句。
“文和也大发善心了?”李基问道。
贾诩捻了捻胡须,一副君子做派地答道。“不,吾只是庆幸子坤生于大汉……”
李基闻言,亲手为贾诩斟茶,温和地说道。
“既然文和也认可此策,那推行此策之事就交由文和主导了。”
顿时,刚刚捧起茶杯的贾诩,脸上表情一僵,浮现出错愕之色。
第321章 刘宏驾崩
“我?”
贾诩手指朝着自己一比画,再度向着李基确认。
李基一副君子之态,言辞诚恳地说道。“除却文和,瀛洲内实不做第二人想。”
贾诩张了张嘴,有心想要反驳李基,又意识到李基说得没错。
以能力而论,李基与贾诩自然都是足以暗中操纵倭国实行“种姓制度”,但“种姓制度”的推行并非仅仅是竹简上所描述的大概,而是还关乎到方方面面的细节。
尤其是“种姓制度”还需要与倭国内部的鬼神之说深化融合到一起,方能将之“种姓制度”的思想完全深化植入到倭国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骨子里。
可也正是因此,李基反而不能主动掺和到其中去,起码表面上不能,否则很容易就会形成一个“又当又立”的形象。
除此之外,李基每日还需要总览大量开发矿产之事,其中有着方方面面的挖掘、提炼、运输等等。
种种繁琐事宜,由于每一步几乎都需要动用大量的倭国劳力,可谓是每一步都是干系甚多。
除了李基之外,就算是贾诩都未必能够处理得井井有条。
贾诩有心想要推脱,但半晌之后,愣是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也罢。”
贾诩有些无奈地答应了下来,可看向李基的眼神不免得多出了三分幽怨。
李基拍了拍贾诩的肩膀,情深意切地开口道。
“文和,只能是多辛苦你一下了。一个势力崛起就宛如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木,总有些人是需要如树根那样扎在无人可见且幽暗的地下,为树木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
“而你,贾文和,我的挚友!你在我的眼中,便是如树根那般低调且重要,即便是身处幽暗之中,我也绝对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贾诩冷笑一声,反手推开了李基在肩膀上的手掌,道。
“子坤这种话还是用来骗一骗你的小书童吧,吾年岁已四十有一,实在很难对此产生触动,更不想何时烂在地下都无人知晓。”
李基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暗自感慨自己的魅力与蛊惑力跟刘备相比,果然还是相去甚远之余,然后开口道。
“主公视吾如根基泥土,基则是视文和宛如根茎,只要泥土尚存,根茎又如何会腐败?”
“此言,倒是还勉强入耳。”
至此,贾诩脸上方才流露出几分笑意,然后深入地与李基探讨关于推行“种姓制度”的问题。
这两位可堪是当世顶级的智者,为此一连讨论了两天,方才真正将推行种姓制度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都商定完毕。
总体思路则是从王权与鬼神之说开始入手,推动着王权与鬼神之说相互融合的同时,将“种姓制度”作为融合的核心彻底固化到倭人的骨子当中。
在倭国当下本身就不存在反对大汉的声音,以及贾诩早就暗中控制了倭国上上下下,这让整个瀛洲在贾诩高明的手腕之下就宛如是可以随意摆弄的傀儡。
明面上在卑弥弓呼的大力主张下,名为“种姓制度”以及“闭关锁国”的国策迅速地开始在倭国之内推行。
且这两个国策在倭国推行也有着充分的理由,“闭关锁国”名义上是为了防止外敌入侵瀛洲,“种姓制度”明面上对于统治阶级有着绝对的好处,自然会受到无数倭人的追捧。
此刻瀛洲之内的平民本来也无甚人权与地位可言,上升通道同样也是近乎不存。
“种姓制度”之中的“矿工”地位等同“武士”,这无疑是让无数的倭人将这毒药视作了美味佳肴。
而在整个过程之中,无论是李基还是汉军,均没有进行任何的干涉,仅仅是协助着倭国平定四方些许叛乱,以及推动着一个个矿脉进行开发。
且随着“种姓制度”的推行,一个个倭人对于挖矿非但没有丝毫抗拒,反而一个个趋之若鹜,视若上升的通道,不惜荒废田地。
作为这些制度的推手,眼睁睁地看着倭国所产生的变化,心中感到发寒,明白倭国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在开始不可挽回地滑落深渊。
种姓制度的推行,矿工地位的提高,无疑是让更多的倭人农民地位彻底滑落到深渊之中。
尤其是在贾诩玩弄人心的手段下,整个倭国上层已将茶叶与瓷器视若大雅与珍宝,开始不断地追求茶叶与瓷器,与李基定下了种种贸易协定。
茶叶、瓷器、精盐等等被倭国上层所追求的大雅之物,则是倭国所需要的贸易回报。
在倭国国主以及一众贵族们的眼中,倭国能够一统瀛洲,实乃是汉使李基率领着汉军如神兵天降那样横推了过去。
且,汉使李基更是展现了凌驾于神明之上的神迹,以着“日光之刑”处死了卑弥呼。
因此,倭国上上下下的贵族,无人觉得尊汉天子与汉使为凌驾于国主的“人之上”阶层有任何问题。
而瀛洲之内暂时还没有以金银为货币,即便有部分贵族知悉瀛洲之外金银是贵重物,但是在如今卷席瀛洲的崇汉媚外潮流之中,倭国贵族觉得汉使所用的茶叶、瓷器、精盐等物才是最高贵的。
再加上李基如今在瀛洲中绝对的威望,非但不会有人出言反对,反而由上到下的不少贵族觉得占了个大便宜。
明明汉使可以直接带走那些矿产作为助倭国一统瀛洲的回报,但汉使居然还以茶叶、瓷器、精盐等物作为贸易,实在是太……“亚撒西”了。
已经精通倭语的贾诩,每次听着倭国贵族群体中对于李基一致的风评,都忍不住嘴角抽搐。
而待倭国之内的“闭关锁国”、“种姓制度”以及各种矿脉开发都均已经渐渐稳定了下来,李基准备率军离开瀛洲之时。
贾诩看着卑弥弓呼以及倭国贵族一个个哭得死去活来,一副不舍之极的样子,甚至幽幽地叹息了一下,然后就先行回到船舱之中,免得自己在这种严肃场合之中笑出声就不太好了。
“贾大人为……为何先行离去?”卑弥弓呼以着不太流利的汉话问道。
上一篇:大秦:孤,始皇先祖,逆天立人道
下一篇: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