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376章

作者:宸庭

  ‘此人年纪小小,心胸如此狭隘,纵使不喜庞统,行这般小人之举实非君子所为。’

  ‘今后,当远离孙权……既蠢也坏。’

  ……

  而郭嘉拿起葫芦喝了一口美酒,心中所想的亦是类似。

  不过郭嘉也清楚孙权能拜入老师门下,缘由多碍于主公说情,老师不便推脱。

  毕竟,死者为大。

  孙坚纵使生前有些过错,但与刘备的私交不错,且也曾屡屡支持刘备,刘备对孙坚的儿子多加照拂几分,反倒会更得人心。

  所以,对于孙权这等关系户,郭嘉自然不会抱有什么期望,大家伙权当看个乐子,开心就好。

第519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且抛开孙权的用心颇有些不良的事实不谈,早早就在师弟们面前暴露本性的郭嘉,还真需要这么一个蠢人来递一下梯子,否则郭嘉还真不好……

  用老师无意所说的那个词,便是装杯。

  曾经,郭嘉也颇为疑惑“装杯”一词是何寓意,为何读起来朗朗上口之余,又相当深入人心,叫郭嘉念念不忘。

  犹记得,适时老师沉吟一阵,双手背在身后,解释道。

  “杯者,器也。自古以来,王公贵族按等级不同,所允许使用之器物便各有不同,故以小器而作大器之态,正是此中奥妙。”

  顿时,郭嘉就悟了。

  以公侯的身份,表现出王爷,甚至是天子的气质与格度,便是装杯。

  自此,郭嘉便寻到了足以与美酒同列的爱好,那便是装杯。

  “老师,那为何不叫装器呢?”

  “因为不顺口。”

  ……

  这一刻,郭嘉嘴角再也止不住地彻底上扬,悠然而叹,道。

  “师弟们一个个聪慧无比,虽说迄今为止尙未有能胜我者,但亦不失为老师高徒。”

  又来了……

  顿时,一众学子不乏面露痛苦之色。

  就连性格中正的诸葛亮与心机深沉的司马懿,眉眼也多了几分愁色。

  郭嘉师兄哪里都好,学识渊博,足智多谋,教导师弟们的时候也从不藏私。

  可惜,就是多长了一张嘴,既能喝酒又能说话。

  旋即,郭嘉又强忍着愉悦,发出了一声比叹息声更像笑声的叹息,道。

  “可老师不日将命我随同子龙将军北上幽州,此番一去,不知要多少时日方能回来再见到各位师弟了,师兄……实在是不舍啊。”

  说是不舍,实则郭嘉整个人都已经是难以掩盖的喜上眉梢。

  作为谋士的追求,莫过于运筹帷幄,将心中所学化作谋略,献以一策破敌大胜。

  幽州?!

  顿时,学堂之中目光闪烁之人不在少数。

  为了给弟子们增长眼界,李基同时时时会与弟子们谈论当今天下的时局变化。

  当然,李基这也同样是为了避免给他人做了嫁衣,一众弟子中出了些叛徒去投效他人,那岂不是资敌?

  所以,尽管李基所分析的局势总体是客观的,但同样也会频频指出其余势力的缺陷所在,潜移默化地暗喻自家势力才是天命所归。

  而黄河以北是什么局势,学子们大多都清楚。

  刘备又与公孙瓒互为师兄弟的好友,那么郭嘉此去幽州是何原故,也就隐隐有了答案。

  “莫非,冀州已起战火?”庞统追问道。

  郭嘉笑眯眯地答道。“个中细节,师兄就不便与师弟们言明了,若是好奇,师弟们追问老师即可。”

  一时间,学堂之中暗骂郭嘉之人不在少数。

  故意吊起胃口,又避而不谈。

  当然,更多的看向郭嘉的眼神还是流露出深深的羡慕。

  作为军师独当一面,这已经是不少人的追求所在了。

  尤其是一些聪慧之人已联想到什么,一想到郭嘉将要亲自去冀州会一会河北群英,心中更是向往羡慕。

  其中,当数年纪最长的徐庶感慨万分,但徐庶却也是迅速平静了下来,甚至开口劝慰道。

  “众师弟们当以此自勉,更加用功,早日学成,方是我辈有用之时。”

  顿时,学堂之内原本升起的几分浮躁之气,还不等郭嘉主动打压一番便迅速消散。

  这反倒是让郭嘉有种不上不下的感觉,还以为这一次又能刺激得几个师弟跳出来挑战自己,争取平日可以在老师身边协助的机会。

  而站在学堂的后门处的李基,则是忍不住微微颔首。

  这些弟子们确实是让李基省心,稍微给点肥料就能自行灿烂了,不愧是一个个都能青史留名的人物。

  利用先知先觉的优势,这可算是让李基占了个大便宜。

  等这些弟子都出师,一个个都表现出惊人的水准之后,说不准李基还能以“善为人师”的名头在史书再多留下一笔。

  当然,除了孙权……

  孙权的心思全然不在自我提升上,反倒是小小年纪就开始琢磨些内部斗争的事情了。

  天下英雄唯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每逢念及此言,李基都不禁感慨孙权真的只配当儿子辈的。

  不过,李基即便心中有些嫌弃孙权,但看在刘备与孙策的面子上,甚至是看在自家儿子的面子上,也要给孙权留几分薄面。

  毕竟孙权的妹妹孙仁约莫年长李相两岁,时常与李相、阿斗嬉闹玩耍,关系倒是极好。

  旋即,略微分神了一阵的李基,略微再靠近了一点学堂,然后朝着郭嘉招了招手。

  郭嘉顿时会意,让学子们自行歇息一阵后,便是脚步匆匆地走了出来,有些忐忑地向着李基行礼道。

  “老师什么时候来的,也不好提前说一下,也好让我到山门处相迎。”

  “无妨,让你郭奉孝亲自相迎,岂不是影响到你装杯了?”

  李基调侃了一句,让郭嘉脸上忍不住露出讪讪之色。

  在旁人面前,郭嘉自然是最爱装杯,但在李基面前,郭嘉显然还是不敢糊自己老师的脸。

  旋即,李基带着郭嘉走到了一角无人之处,道。

  “子龙已经回来向主公复命了,一切也都提前准备妥当了,明日便起航前往幽州……”

  顿了顿,李基语气略微认真了些许,问道。“奉孝此去,可知该如何行事?”

  郭嘉此刻的神色也严肃了起来,给出了早就提前考量过的答案,道。

  “教那袁本初与公孙伯圭两败俱伤,迟迟无力南下中原,为主公争取先一步占领中原的时间。”

  对于白马将军公孙瓒,郭嘉心中同样也是推崇且佩服的。

  只是,郭嘉或许看起来不着调,但也绝不会因个人偏好而影响谋略决断。

  站在主公一统天下的立场,其余一众诸侯都尽可能削弱,才是最为有利的。

  对此,李基微微颔首,并没有第一时间搭话,而是意味深长地道了一句。

  “你做不到。”

  郭嘉的神色一动,面露不解地答道。“嘉,必尽力而为。”

  李基摇了摇头,解释道。

  “此非是奉孝的能力问题,而是我曾接触过公孙伯圭一段时日,深知其为人刚愎自用,难信良言,早晚必为袁本初所败。”

第520章 大都督

  决定下限的因素很多,但限制上限的主要因素除了时代外,往往与自身性格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公孙瓒可为良将,却非良主。

  就如同关羽、张飞那般,如此性格自立为一方之主,必然也是走不长远的。

  当年的幽州之战,便是连李基都很难指挥得动公孙瓒,所以让公孙瓒率领骑兵出塞扫荡乌桓定居点。

  这既是一个逼迫乌桓分兵的良策,也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内部矛盾激发的选择。

  总而言之,那便是公孙瓒与李基聚在一起,临阵指挥听谁?

  就算李基是正确的,公孙瓒未必就愿意完全听从李基的指挥。

  即便幽州之战取得了大胜,李基自此让公孙瓒心悦诚服,可就是现在李基亲至幽州,也未必能让公孙瓒听进每一句良言。

  郭嘉,就更不用说了。

  看在刘备与李基的面子上,公孙瓒或许会对郭嘉礼遇有加,但想要劝戒或指挥公孙瓒,那几乎就是痴人说梦。

  而郭嘉实际与公孙瓒的接触有限,还当真不甚了解公孙瓒的性格,这让郭嘉的神色微微一凝。

  不听良言,便是郭嘉有意与河北群贤斗一斗法,那也是空有良谋而无用武之地。

  旋即,郭嘉便反应了过来,问道。

  “老师,那我该如何是好?”

  “奉孝本就是以学习的名义而去,且放宽心去看看袁本初麾下群贤之能便是了,公孙伯圭可尽力帮之,能多胜几场也是好的……”

  顿了顿,李基以手中的折扇拍打了一下手心,道。

  “以我们的立场而言,只要幽州不落入袁本初手中,可以持续保障耕牛战马的贸易就足够了,但公孙伯圭与幽州可从来不是等同的。”

  郭嘉闻言,心中一动,渐渐地回过味来。

  帮公孙瓒,更多的是出于刘备的私人情谊;

  保住幽州,才是站在势力的立场上清晰的战略目标。

  二者有所关联,但从来都不是完全划上等号的。

  “弟子明白。”

  郭嘉拱手应道。

  旋即,李基从手中拿出一封已经封了火漆的书函递给郭嘉,郭嘉连忙接过后,问道。

  “老师莫非这是给我准备的锦囊。”

  顿时,李基看向郭嘉的眼神多了几分怪异,道。

  “奉孝有空少去酒馆里听评书,那都是经过了改编美化的,我也不是可以跨越时间长河料事如神的存在。若是我的锦囊还能帮上千里之外的你,反倒是你也就没有出师的必要了。”

  郭嘉闻言,忍不住面露讪讪之色。

  李基禁不住叹息一声郭嘉偶尔的不着调,然后补充道。

  “届时奉孝抵达了幽州后,先去拜访刘幽州,将此信函亲自交给他,再表明身份即可。”

  “是,老师。”

  郭嘉连忙将这封信函贴身保管好之余,应道。

  随即,李基继续开口交代了起来。“还有,关于耕牛、战马之事,奉孝此去幽州与刘伯安再商谈一些细节……”

  这一番叮嘱,足足持续了大半个时辰,李基方才匆匆地离开了仁德书院,甚至来不及等到明天在港口送别赵云、郭嘉。

  益州已经正式……出兵了!

  整个出兵的过程,显得可谓是仓促又匆忙。

  对于刘备而言,冀州之战所做的布置,更多的是为了长远而考量罢了。

  益、荆两州爆发的战事,才是重心所在。

  眼见益州已经出兵,为了避免消息从长江上游传递到下游出海口的吴郡之时,早就已经延误了重要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