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81章

作者:顾止

  但是现在听完太子扶苏的有关于土地供养和黔首百姓人口数量问题的讲述之后,秦皇嬴政的想法也是渐渐发生了动摇。

  如今秦国的疆域土地面积,供养两千万到三千万的黔首百姓人口数量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如果未黔百姓的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呢?

  比如说,在如今两千万到三千万的基础上翻一倍,变成四千万到六千万呢?

  那么大秦如今的疆域土地面积还能够供养得起吗?

  如果这样也依然没问题的话,那么在如今两千万到三千万的基础上翻两倍,变成六壬万到九壬万呢?

  届时,大秦如今的疆域土地面积还能够供养得起吗?

  想了想,秦皇嬴政觉得应当是供养不起的。

  毕竟如今秦国的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比起千年之前的夏朝而言,基数太大了。

  大到如今秦国的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翻一倍,就是千年之前夏朝黔首百姓人口数量的数十倍之多。

  而当秦国的疆域土地供养不了那么多的黔首百姓时,会发生什么问题?

  太子扶苏刚刚也说了,那就是会发生内乱!

  内乱一起,则会动摇秦国的江山社稷!

  而这一点,自然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不过好在,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刚刚太子扶苏也说了。

  那就是通过对外征战来转移国内的矛盾,通过战争去吞并更多的土地来缓解国内的人地矛盾。

  这一点,秦国还是很擅长的。

  毕竟秦国老秦人,其他方面可能不太得行。

  但是在对外征战这方面,还是非常拿手的。

  说917句不客气的话,秦国的青壮老秦人基本都称得上是职业军人,几乎没人能比老秦人更懂得如何在战场上杀人。

  而且越是仔细琢磨,秦皇嬴政便越是觉得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这个办法精妙。

  不仅仅是在人地矛盾冲突激烈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办法。

  当国内有其他矛盾冲突难以处理、调和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个办法便可以将那些暂时不好处理,又或者不能处理的矛盾给押后处理,又或者是转移出去。

  实在不行,还可以通过对外战争的手段,直接变相解决掉产生矛盾的人!

  只要产生矛盾的人没有了,那么原来难以处理、调和的矛盾自然也就变相没了。

  只不过,想要使用这个方法的话,需要君主有不俗的威望,以及有足够的把握才行。

  否则一旦战败,反而会进一步激化国内的矛盾冲突,从而使得原本就不稳定的江山社稷更加摇摇欲坠。

  不过秦皇嬴政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应当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论及威望,他本身无人能及。

  而论及把握,他麾下也是文臣如雨,武将如云,大秦锐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只要他想打,那么大秦就一定会赢。

  并不觉得自己会翻车的秦皇嬴政,如是自信地想着。。

第二百二十七章:废除世袭制度,分科举士,保证君权至高无上【求订阅,求全订】

  【说完了“非功”这一思想主张之后,太子扶苏惯例地给相里季留出片刻的思考时间。】

  【直到片刻之后,太子扶苏方才开口说道:“接着说剩下的兼爱与尚贤,先说尚贤。”】

  【“刚刚也说过了,所谓的尚贤,指的是民虽下贱不可以薄也。”】

  【“意思是国家朝廷需要以人的贤能作为选拔标准,而不应该以血脉作为选拔的标准。”】

  【“而原因刚才也说了,是因为墨子看到当今天下,君王的后代永远为君王,诸侯的后代永远为诸侯。”】

  【“将相的后代也永远为将相,而黔首百姓的后代也永远为黔首百姓。”】

  【“所以提出尚贤这么一个思想主张,希望能够改变过往贵族公卿世家的世袭制度,从而给天下黔首百姓一个翻身的机会。”】

  【“如果说只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墨子的这点思想主张,孤也是认同的,甚至非常愿意支持墨子的这一思想主张。”】

  【“因为贵族公卿世家的世袭,对于君主王权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贵族公卿世家的世袭继续存在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个贵族公卿世家都牢牢把持着国家与国君赐予它们的权位不放,使得国家的权位成为这些贵族公卿世家的私有之物。”】

  【“届时,国家与国君将会失去对于这些权位的分配能力,甚至是调动能力。”】

  【“而着对于君主而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分裂!”】

  【“分裂国家与君主的王权!”】

  【“使得君主的意志在国家之中不能再继续保持至高无上的地位!”】

  【“甚至世世代代牢牢把握着这些国家权位不放的贵族公卿世家联合起来,还可以反向牵制住君主王权!”】

  【“但凡是一位有能力,有雄心壮志的君王,都不会放任这样的事情发生,也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废除国家权位的世袭制度,然后通过某种面向全国所有人,甚至是面向天下各国所有人,包括最普通的黔首百姓在内的考核方式,来筛选国家与君主所需要的人才。”】

  【“接着再为这些人才,授予与之能力相匹配的国家权位。”】

  【“最后再对担任这些国家权位的人才官吏,进行定期的考核。”】

  【“期间有能者升迁,中庸者平调或者降职,无能者直接罢黜。”】

  【“同时,那些年老的官员除非是在其任时,国家遇到了某些危机,暂时不适合进行重要的官员调动,又或者是一时半会找不到足以接替其职责的官吏之外。”】

  【“否则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一律自动致仕,给其他后来者让位。”】

  【“最终形成国家权位的任命之权,皆操之君王之手,随君王意志而动,唯君王可决定其暂时的归属。”】

  【“如此,方可将国家的真正权力,掌握在君主手上,使得君主王权至高无上。”】

  【太子扶苏这一番话语落下,坐在不远处的秦王嬴政也是眸光赞赏地点了点头。】

  【秦国的权位是并不世袭的,在商鞅变法之时,权位或者说官位世袭这一点就已经被废除了,改成了军功授爵制度。】

  【至此之后,哪怕是秦国公子想要获得爵位也要上战场拼杀,更加别说其他普通的贵族公卿世家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众老秦贵族会那么痛恨商鞅,甚至商鞅死了都要将他尸身车裂、全家杀绝的原因。】

  【当然,商鞅的死也并没有白费。】

  【他的死,换来了后继秦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而秦王权力的高度集中,也让秦国上下的意志更加统一,更是让整个秦国上下都因秦王的意志而转动。】

  【这也是为什么秦国往往会比其他六国更有执行力的原因。】

  【因为与其他六国相比,秦国国内并没有世世代代都牢牢掌握着某一个固定权位的贵族公卿世家。】

  【满堂文武官员的去留,皆在秦王的一念之间;满堂文武官员的兴衰,皆系于秦王之手。】

  【这便是废掉世袭制度给君王带来的好处。】

  【而太子扶苏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他也就不用担心日后太子扶苏手中的君王权力会被小人以花言巧语分割出去了。】

  【随即秦王嬴政也是看向太子扶苏问道:“你刚刚说的通过某种考核方式,来筛选天下之才,有没有更加具体的想法`?”】

  【虽说如今秦国并没有以往那些牢牢把握着国家权位不放的贵族公卿世家,并且满朝官员的任命决定权都掌握在他这个秦王手中。】

  【但是他对于贤才的选取,还是有着很大的不稳定性。】

  【说的直白点,就是他能够遇到什么贤才,基本全看底下有哪个人能够搏取军功,然后再通过军功授爵制度,一步一步走上来,最后站到他的面前。】

  【又或者是看在客卿制度之下,有哪个客卿愿意自荐或者推荐其他人才给他。】

  【再或者是看在聘卿制度之下,能够从民间聘请到哪些人才。】

  【而这三种方式中,后两种贤才的选取都非常不稳定,只能够看运气。】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够遇到一个如同李斯这样的大才,运气不好的话,便都是庸碌之辈。】

  【唯一堪称稳定成体系的,能够源源不断地出现人才给他的,就是第一种,也就是军功授爵制度。】

  【但是通过军功授爵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人才大多都是“杀才”,而非是“治才”。】

  【说的直白点,就是通过军功授爵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让他们去率军打仗,又或者杀人,那都没问题,甚至都极少有人能够与之相媲美。】

  【但是如果让他们去制定国策,去辅助自己这个秦王治理国家的话,那就不一定能够排得上用场了。】

  【而刚刚太子扶苏的话语,却是让他敏锐地察觉到一种能够如同军功授爵制度那般成体系的、稳定的,能够源源不断地选取出治国之才给他使用的可能。】

  【听到自己父王的话语,太子扶苏也是微微一楞,不过有关于这个问题,此前他也有大致地想过。】

  【因为在他的太子六部搭建起来之后,他也是越发地感觉到自己麾下官吏人手的不足。】

  【但是他又不好意思继续去问他父王要人手,毕竟此前他父王就已经抽调了一批官吏人手给他了。】

  【而且就算他父王这一次继续抽调人手给他了,但是随着他太子六部的进一步完善与扩大,也必然会一次又一次地需要更多的人手。】

  【至于教育司里面培养的人才,现在又还远远不到出师的标准。】

  【所以他也是想着尝试自己去对外招纳他所需要的贤才,反正随着羊毛买卖的推进,太子六部也是源源不断地迎来了更多的财政收入。】

  【而有了钱财之后,自然也有了招纳贤才的底气。】

  【毕竟可能相关的权力、地位,他暂时给不了那些贤才,但是相关的钱财他还是可以很大方地给予的。】

  【所以他也是和自己的老师吏部尚书纲成君蔡泽,初步商量讨论出了一套对外招纳贤才的方式,只不过暂时还没有真正实施。】

  【而现在他父王既然问起,太子扶苏也是全盘托出道:“因为六部的人手不足,所以此前我和老师商量了一套招贤纳士的方案。”】

  【“其名为科举,意为分科举士。”】

  【“比如说,目前暂定分为士科、工科、农科。”】

  【“然后各科再根据各自的需求,进一步出题进行考核。”】

  【“比如说士科,会考核明字、明算、明法、策问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明字是看对方识不识字,明算是对方会不会算数,明法是看对方懂不懂秦国律例,策问是看对方对于治理国家、郡县地方有没有比较好的想法等等。”】

  【“各个考核事项都会做出相应的评分,然后从中择优录取。”】

  【“再比如说工科,会考核百工技艺。”】

  【“届时,将会由工部墨家的门人子弟先对于参加考核的人员,进行各项基础技艺的考核。”】

  【“.各项基础技艺考核通过之后,便会给出几样构造更加精细、复杂的器具,让参加考核的人员去复制。”】

  【“复制出来的成品合格之后,最后会给出几个有关于百工技艺方面的难题,然后再由参加考核的人员去尝试解决。”】

  【“各个考核环境也都会给出相应的评分,最后同样从中择优录取。”】

  【“又再比如说农科,会考核百草种植之事。”】

  【“同样也是由农科农家的门人子弟先对于参加考核的人员,进行各项基础种植的考核。”】

  【“比如说,各种庄稼的识别,以及各种庄稼应该在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浇水,以及出现病虫灾害等问题之后又应该怎么处理等等。”】

  【“第一项基础考核通过之后,便会让他们亲自去耕种,看看他们到底是真正懂得耕种的农科人才,还是只懂得嘴上说说而已。”】

  【“第二项亲自考核通过之后,我想的第三项考核便是让他们亲自去耕种一年,然后将他们耕种的成果呈上来作最后的审核。”】

  【“以上各个考核环境也都会给出相应的评分,最后同样也是从中择优录取。”】

  【“另外为了防止底下有人在分科举士上弄虚作假,欺瞒于我,所有被录用的人才都还需要经过我的一番亲自出题考核。”】

  【“唯有也通过我的考核,那么才算是真正的录用。”】

  【“录用之后,士科的人才便会先安排到户部、吏部、刑部、礼部进行听政。”】

  【“待到四部都流转一遍之后,便会根据这些人才在听政时的表现,以及四部官吏的缺失,给他们授官,将他们分派到四部之中担任相关的职位。”】

  【“工科、农科的人才,也是类似如此。”】

  【“比如说,工科录用的人才便会跟随冶炼司、耕器司、灌溉器司、造船司、工程司、无定司的墨家门人子弟各自学习一段时间。”】

  【“待到一段时间之后,便会根据这些人才在六司学习的表现,以及各司的人手缺口,给他们授官,将他们分派到六司之中担任相关的职位。”】

  【“农科录用的人才也会跟随农耕司、林木司、畜牧司、江河司、纺织司、百草司的农家门人子弟各自学习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