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那么第二部水车便也同样可以将水运输到两丈高的地方,也就是相较于第一部水车高四丈的地方。】
【如此依此类推,最终第五部水车便可以在第四部水车的基础上,将水从第四个小蓄水池运输到相较于第一部水车高十丈的地方。】
【如果这样还不够高的话,那么再看实际情况所需,继续加水车就是了。】
【如此一来,便基本解决了如何将地势低的水源给运输到地势高的问题。】
【甚至太子扶苏还进一步完善了一下,比如说在水车出水口那端,接上略低于出水口的一个数十上百丈4.3的木头输水水槽。】
【这条数十上百丈的木头输水水槽,一直蜿蜒到黔首百姓的土地田亩旁边。】
【如此一来,黔首百姓就连挑水都不必了,直接在木头输水水槽边上接水灌溉,又或者是放水灌溉就行。】
【而制作这么一条长长的木头输水水槽,至少要比挖掘一条同样长的渠道轻松许多。】
【如果说觉得制作这么一条长长的木头输水水槽仍然太过费劲的话,那么直接砍伐一些较长较大的竹子,然后用竹子来做这样的输水水槽,也是可以的。】
【当然,如果用到实际上的话,可能还会有黔首百姓的分水等问题。】
【但是,这就与太子扶苏无关了。】
【这属于是地方郡县官吏,又或者是当地的乡长、亭长、村长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如果当地村长、亭长、乡长,乃至于是地方郡县官吏连这些小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
【那么太子扶苏,又或者说大秦朝廷就该考虑罢黜这样的官吏,重新提拔选取其他更有能力的人来任相关地方的郡县官吏,又或者是担任当地的村长、亭长、乡长了。】
【而太子扶苏与相里季等墨家门人子弟所发明出来的水车,因为节节木链仿似根根骨头,且太子扶苏又是一国太子,以及该水车解决的又是灌溉方面的问题。】
【于是,该水车被相里季等人取名为龙骨水车。】
【当然,太子扶苏认为这水车也有相里季等墨家门人子弟的功劳,于是太子扶苏又将之称之为墨龙水车。】。
第二百五十六章:尽力降低灌溉难度的各种新式水利器具【求订阅,求全订】
【在研究发明出龙骨水车之后,太子扶苏与相里季等墨家门人子弟又对龙骨水车进行了一个更加细致的划分与拓展。】
【根据驱使龙骨水车运转动力的不同,将龙骨水车划分出水力式龙骨水车、手摇式龙骨水车、脚踏式龙骨水车、畜力式龙骨水车,甚至是风力式龙骨水车。】
【毕竟此前在研究飞天的时候,太子扶苏就已经注意到了风力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来源。】
【否则如果风力不够强大的话,人又如何能够借助三角翼与飞天伞乘风飞天呢!】
【不过风力并不稳定,所以在划分出来的几种龙骨水车中,风力式龙骨水车的适用范围是最狭小的,仅仅限于在某些时常刮风且有大风的地区使用。】
【其次,是畜力式龙骨水车,它的工作效率要远远高于人力。】
【一架由耕牛拉动的畜力水车,能顶得上三架人力脚踏式水车,对灌溉面积比较大的田亩来说更为适用。】
【而且畜力式龙骨水车的制作也并不麻烦,用牲畜拉动水平方向的一个卧轮,再用卧轮的旋转来带动竖向的一个立轮,最后依靠立轮来带动链条即可。】
【这种卧轮往往是可拆卸的,有牲畜时装上去,没有牲畜时取下来由人力操作,非常的方便。】
【但问题是耕牛数量并不多,目前黔首百姓连使用曲辕犁所需要的牛的数量都不够,更加别说能有多余的耕牛拿来拉动龙骨水车了。】
【所以畜力式龙骨水车当前的适用范围,也并不广泛。】
【在畜力式龙骨水车之后,再次是水力式龙骨水车。】
【就和畜力式龙骨水车需要有牲畜拉动一样,水力驱动的龙骨水车也是对河流有一定的要求的。】
【水流太缓、冲击力不够的河流,是无法推动得了龙骨12水车自行运转的。】
【只有那些比较湍急,冲击力比较大的河流才能够实现完全的水力驱动龙骨水车。】
【所以水力式龙骨水车的适用范围,同样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真正能够没有限制的,在哪里都能够使用的也就只有人力龙骨水车了。】
【而人力龙骨水车,又分为手摇式龙骨水车和脚踏式龙骨水车这两种。】
【而这两种龙骨水车,其中脚踏式龙骨水车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灌溉成果都要远远强于手摇式龙骨水车。】
【毕竟手摇式龙骨水车在摇动一段时间之后,估计就要腰酸背痛了。】
【而脚踏式龙骨水车,可以以两到三人为一组,并在人的腰部设置一块扶板,可以让人扶在上面,减轻疲劳,节省体力。】
【甚至还可以在脚踏式龙骨水车的顶部上方加装一个遮阳棚,这样黔首百姓在踩动龙骨水车的时候,也就可以避免太阳暴晒之苦。】
【这样的设计,哪怕是黔首百姓看了也会夸赞太子扶苏一句贴心,考虑周到。】
【而在研究、发明了龙骨水车之后,太子扶苏与相里季等墨家门人子弟很快又同样根据类似的原理,研究出了另外一种灌溉器具,名曰——筒车。】
【而筒车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先视堤岸的高低,又或者是灌溉的需要,制作一个合适的大转轮,大转轮一定要高于河岸。】
【然后在大转轮上安装一个个竹筒,又或者木筒用以汲水之用。】
【同时在安装竹筒时,要注意使得筒口朝着大转轮前进的方向,也就是水流的下游方向,并且与筒车的轴要呈一定的倾斜。】
【这样才能够让竹筒随着大转轮在转到一定的高度时,自动倒水到筒车的侧边。】
【之后将大转轮筒车放置于水中,约莫三尺深左右的位置。】
【然后再在大转轮筒车的旁边安装一个高度略微低于筒车顶端一尺左右的木槽,用以承接竹筒上升到接近顶端时因为倾斜而自动倒出来的河水。】
【如此一来,当河水的流动冲击到大转轮筒车的叶板上,便会形成一种推动力。】
【该推动力便会使得大转轮筒车不停的转动,这时绑在轮子上的竹筒便可以依次在河中盛满水。】
【然后随着大转轮筒车的转动,在竹筒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便会将竹筒中的水自动倾倒到一旁的接水木槽之中。】
【最后再根据需要,将接水木槽内的水引流到需要的地方灌溉即可。】
【又或者也可以像在龙骨水车那样,后面接上一段长长的木槽,又或者是竹槽,直接将水流引到自己的田边,从而免去挑水之苦。】
【并且它的取水量是可以调整的,如果觉得汲水量太小,又或者是汲水速度太慢的话,可以通过加装叶子板,增加水车动力的办法。】
【从而加快汲水速度,进而提高汲水量。】
【另外也可以通过加装汲水筒数量的办法,从而加大汲水量。】
【还可以通过加深大转轮筒车在汲水地点的浸水深度,让它受到更多的水流冲击力的办法,来加快大转轮筒车的转动速度。】
【从而提高大转轮筒车的汲水速度,进而提高汲水量。】
【可以说相较于龙骨水车,大转轮筒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垂直将水汲取到数丈高的地方。】
【并且可以日夜不停的提水,无需人力、畜力辅助,大大节省了黔首百姓提水所需的时间。】
【不过就和水力式龙骨水车一样,大转轮筒车同样也十分依赖水力,需要建立在水流比较湍急的地方,才能够获得比较大的动力,才能够转动的起来。】
【但是如果在河流比较平缓,又或者是压根就没有河流,只有江河湖泊的地方,便排不上用场了。】
【根据这个问题,太子扶苏与相里季等墨家门人子弟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且找到了两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无中生力!】
【因为大转轮筒车的运行方式,是通过水流流动所形成的冲击力来推动大转轮筒车运行的。】
【那么只要他们能够在河流比较平缓,又或者是压根就没有河流,只有江河湖泊的地方,也能够形成这么一种可以推动大转轮筒车运行的冲击力便可以解决问题了。】
【比如说,在河流,又或者是江河湖泊的旁边,根据大转轮筒车的大小,挖一个可以安放大转轮筒车的扁平的地槽。】
【接着再引河流,又或者是江河湖泊的水进入地槽。】
【然后借助地槽入水口与地槽内大转轮筒车之间所形成的高低差,进而使得被引入地槽的流水由高到低,重重地冲刷在大转轮筒车的叶板上。】
【最后使得大转轮筒车不停转动,然后将地槽里的水通过大转轮筒车上的木筒或竹筒提升到高处,倾倒到一旁的接水木槽之中。】
【这种人为制造外来冲击推动力的方法,便叫做无中生力。】
【第二种方法是:高转筒车,也可以说是另类的龙骨筒车。】
【高转筒车与大转轮筒车有所不同,大转轮筒车只有一个大轮,而高转筒车它有两个大轮的,分别装在岸上和水里。】
【一般情况下,放在水里的大轮子要比放在岸上的大轮子小一些,并呈现出高低错落状,然后上下二轮之间用绳索和小竹筒连接成一条长链环。】
【这样一来,当用水力或者畜力转动岸上大轮的时候,以长链环连接起来的另一个小轮也便能转动起来,达到上下两个轮循环回转的状态。】
【长链环由两个轮子带着转动,链环上的大竹筒就能在经过水中时汲满水,然后由长链环运送到放置于岸上的大轮位置。】
【接着转到高处时,大竹筒里面的水便会自动倾倒入一旁的接水水槽里。】
【最后再根据需要,将接水木槽内的水引流到需要的地方灌溉即可。】
【可以说与龙骨水车相比,高转筒车能够汲水的高度更高,甚至可以达到十几、二十丈高,非常适合使用于田岸高深,以及没有流击力的地。】
【而在发明了龙骨水车、大转轮筒车、高转筒车之外,太子扶苏觉得这几种灌溉器具的制作都比较庞大,一般人不太容易制作的出来,也不不太方便。】
【于是太子扶苏与相里季等一众墨家门人子弟,又再尝试研究、发明一种更加小巧、轻便的灌溉器具。】
【而之前在研究、制作筒车的过程中,为了更加方便摆放和运输,有些小的竹筒被会被墨家门人子弟塞进大的竹筒里面。】
【然后大的竹筒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拿、放不小心的原因,从而导致出现了裂缝。】
【接着在水里面将小的竹筒抽出来的时候,四周的水都会吸进去,然后被抽出来,而太子扶苏则是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现象。】
【根据注意到的这个现象,太子扶苏随即便进行了试验。】
【先是取来一个大的竹筒,然后去掉竹筒其中一端的竹节,接着在竹筒另一端的竹节上打出数个小孔。】
【然后又取来一个比竹筒长上一、两尺,但是小上一、两筹的竹竿。】
【接着在竹竿的一端缠上麻布,又或者是其他杂物,使得有杂物的那段竹竿能够完全堵住那个大的竹筒。】
【然后将竹竿推进到竹筒底部,接着使得竹筒底部置于水流之中,然后再将竹竿向外拉。】
【而在拉竹竿的这个过程中,下方中的水流则是被吸进竹筒里面存储着。】
【最后只要将竹筒底部对准要浇灌的地方,然后再向前推进竹竿,那么竹筒里面存储着的水便会被竹竿推着往竹筒底部的小孔出射出。】
【而这个小东西,则是被太子扶苏命名为吸水筒。】
【而这个吸水筒虽然小巧轻便,容易制作使用和携带,但是一次能够吸储的水太少了。】
【于是太子扶苏又在吸水筒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而之前在研究如何飞天的时候,太子扶苏便认为天地万物之间,无不充斥着一种气,其气若空,是故命名为空气。】
【当空气因为万物碰撞、运动而流动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阵阵或大或小的风。】
【而这种理解再与吸水筒吸水与射水的现象相结合,太子扶苏又再得出了新的想法。】
【第一,在水里面是没397有这种空气存在的!】
【第二,当竹竿迅速向外拉出的时候,竹筒内部的空气会随着竹竿的向外拉出而被排出去。】
【第三,当竹筒内部的空气被排出去之后,竹竿?部堵塞物堵住的地方和竹筒内部之间便会形成一个没有空气存在的特殊区域。】
【第四,这个没有空气的特殊区域会产生一种吸力。】
【如果竹筒内部有小孔漏洞的话,那么这种吸力就会将外部的东西,通过小孔漏洞吸到竹筒内部里面。】
【比如说外部的空气、水,甚至是泥浆之类的东西,都会被这股吸力通过小孔漏洞吸到竹筒内部里面。】
【根据这个现象,太子扶苏与相里季等墨家门人子弟打通粗大竹杆的竹节,然后相互连接,并且套接成弯管,以麻漆封裹连接处,使之密不透气。】
【接着其中临水一端入水五尺,另外一端则是随地势高下,用木石作支架,跨越山丘涧谷,然后将出水口放置于田亩边缘。】
【最后使用一根较长的,能够堵住竹筒小竹竿,然后仿照吸水筒那般向外拉出竹竿,使得竹筒内部的空气被排出去。】
【最后筒内形成相对的没有空气区域,即可吸水而上】
【从而使得水流从临水端的竹筒进入,然后从另一端竹筒的出水口流出,进而灌溉土地田亩。】
【而除了这种方法之外,太子扶苏与相里季等墨家门人子弟发现如果在出口一端放入松桦枝叶和干草等等易燃物。】
【点燃之后,稍冷,竹筒内同样也会形成相对没有空气的区域,进而使得水流被吸引过来。】
【而这种现象的发现,也是让太子扶苏、相里季等人联想到在火灾中,有些人明明没有被火烧到,但是最后却还是窒息死了的事情。】
【太子扶苏猜测应当是在火焰燃烧的过程中,会将四周的空气都给燃烧掉。】
【而在四周的空气被燃烧掉之后,就会变成一个相对没有空气的特殊区域。】
【而人的存活,需要呼吸空气,当空气没有了之后,人自然就只能被窒息而亡了。】
【不过现在太子扶苏、相里季等人也没有时间去进一步研究,所以只能暂时将这个发现与猜测记录下来,留待日后闲暇之时,再去深入研究一二。】
【而这个能够翻山越岭,隔山取水灌溉的工具,则是被太子扶苏命名为千里水筒,不过相里季等墨家门人子弟更喜欢将之称呼为过山龙。】。
第二百五十七章:黔首百姓:想打四夷,抢牛羊的心又蠢蠢欲动了【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看到太子扶苏与天幕上的“相里季”等墨家门人子弟一开始研究发明出来飞天三角翼、飞天伞,确实很震惊。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