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52章

作者:顾止

  【所以许子想了想,还是没有对太子扶苏口中所说的“请”提出什么意见。】

  【说完了天时组的进度之后,许子也是接着说道:“而肥料组在这几年的不断试验之下,也是在原来研究出来的淤泥肥、人畜粪尿肥、厩肥、沤肥、绿肥、草木灰肥基础上。”】

  【“再度试验出了其他有助于提高土地肥力,使得庄稼更加茂盛生长,减少患病概率的肥料。”】

  【“比如说,目前试验出除了河泥能够肥田之外,还有沟泥、湖泥、塘泥、灶泥、灶千层肥泥,这些泥也可以起到类似的肥田之效。”】

  【“又比如说,牲畜野兽的骨头磨成屑末,也可以起到类似的肥田之效。”】

  【“像马骨屑、牛骨屑、猪骨屑、羊骨屑、鸟兽骨屑等等,都可以肥田。”】

  【“而这一类牲畜骨屑肥,则被统称之为骨肥。”】

  【“后面,肥料组的研究人员会将这几种研究、试验出来的,新的肥料制作与使用方法,教授给秦国各地郡县的农官。”】

  【“然后再由秦国各地郡县的农官,进一步教授给各地的黔首百姓,好让各地的黔首百姓的土地田亩能够更加高产。”】

  【听到这里,太子扶苏脸上也是露出一抹更加满意之色道:“甚好,过后许师将相关肥料的详细研究过去写成奏疏,呈上给孤。”】

  【“孤为肥料组的研究人员为父王请功!”】

  【“另外,天时组的研究人员亦是有功,回头孤亦会有赏赐发下。”拖】

  【许子闻言亦是施礼拜道:“臣代天时组与肥料组的研究人员,谢殿下请功、赏赐!”】。

第三百一十三章:彼此看不顺眼的甘石两家,只能等待结果的黔首百姓【求订阅,求全订】

  看着天幕上研究新历法进展缓慢的“天时组”,天幕下的大秦一众君臣脸上则是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在这方面,他们倒是比天幕上的“农部”要更加敏锐一些。

  毕竟此前他们就已经下令诏甘、石二家入咸阳了,虽说现在还在赶来咸阳的路上。

  而且,不仅是甘、石二家的人才,同时更是下诏天下征召精通天时历法之才,并且在这段时间也陆陆续续有这方面的人才或是自荐,或是被举荐了。

  可以说,在这方面他们的行动还是比较重视,并且迅速的。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他们看不起天幕上的“农部”。

  毕竟天幕上的“农部”要研究的事情多且繁杂,这一点他们也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幕上的“农部”一时疏忽,有些错估了自己的能力,

  没有想到仅仅只是凭借“他们”当前所掌握的学识,便想要推演出一部新的、完整的、贴合如今农时的历法会这么困难,倒也算是正常的。

  所以,咸阳皇宫里面的大秦一众君臣,除了农家自己之外,其他人都并没有看不起天幕上的“农部”的意思。

  只不过农家的陈相、陈辛等几位博士,倒是对此感到有些羞愧。

  毕竟天幕上的太子扶苏那么信任他们,并且将那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们。

  结果他们这些农家子弟却不能够完美做好,反而还不得不拜托太子扶苏去帮忙“请”精通天时的大才来帮助。

  这多多少少也是让他们有些心生惭愧。

  想到这里,陈相、陈辛等农家几位博士彼此对视了一眼,而后皆是微微点头,心中不约而同地决定将研究天时一事,也纳入到日后农家子弟的学习内容之中。

  毕竟现在陈相、陈辛等几位农家博士也是发现了,想要真正种好地的话,单单是研究地利,还是远远不够的。

  520还得要结合天时一起研究,这样才能够上应天时,下应地里,中应四季,真正耕种好田地。

  另一边,此刻正在从齐地赶赴咸阳的甘家,以及从魏地赶赴咸阳的石家。

  在看到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想要“请”他们两家入咸阳研究天时的时候,均是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抽搐了下。

  该说不说,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与天幕下的始皇帝都是如出一辙的霸道!

  太子扶苏是能请就请过去,不能请的话,那就直接硬绑,完全不给人拒绝的机会。

  而始皇帝也是如此,下了征召他们甘、石两家的诏令之后,他们两家就必须接诏入咸阳。

  至于说不入?

  可以,只要他们愿意为了拒绝始皇帝的诏令,而付出全族的性命即可。

  毕竟第一次,始皇帝派人礼请不至的话,那么第二次始皇帝派来接他们的人可就是大秦锐士了。

  至于说到时候,到底是强行“接”他们举族去咸阳,还是强行“接”他们全族去送死,那可就不太好说了。

  反正据闻始皇帝就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而且他们甘石两家与秦国之间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没必要和秦国始皇帝过不去。

  所以在接到始皇帝下发的诏令之后,甘、石两家的族长便乖乖的让族人打包行李,拖家带口,然后在大秦锐士的护送下前往咸阳了。

  只不过,一想到到了咸阳之后就要和自己家的死对头合作。

  不管是甘家族长,还是石家族长都皱起了眉头。

  因为春秋战国数百年间,诸子百家之中,如果说哪家对于天象研究最深的话,那么必然非甘、石两家莫属。

  在天象一道,就算是道家、阴阳家也远远不如甘、石两家。

  毕竟道家、阴阳家的博士学子,对于天象的研究,基本都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罢了。

  在观察、研究出相应的结果之后,有没有系统地著书立说,流传给道家、阴阳家的后辈学子都不太好说。

  但是甘、石两家则不同,从甘家先祖甘德、石家先祖石申,甚至是更加往上的先祖开始,他们两家世世代代就一直都在专研天象之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两家哪怕是一个稚龄孩童,又或者是普通妇人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都可以随口说出一些天象方面的知识。

  并且历代族人在专研出结果之后,还会将自己的观察、研究结果记载下来,然后再教授给自己家族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

  两个家族,数十、上百人,甚至是数百上千人,专门只做一件事,并且前后持续了数百年都不曾间断。

  这是何等恐怖的一件事情!

  举个例子,有些人可能穷极一生寿命也仅能够窥见一次,并且无法验证下一次什么时候会出现的天象。

  但是他们两家却可以记载下来,然后通过家族的子孙后代去多次重复观测,并且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比如说,他们两家过往的先辈都曾经多次观测到有一颗星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周而往复自天穹掠过。

  最早有记录的那一次,是在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时期。

  孔子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时也有记载此事: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然后在秦厉共公十年(公元前467年)时期,该星辰也同样出现过一次。

  再之后在始皇帝七年(公元前240年5月15日),该星辰也同样出现过一次。

  根据他们两家先贤的推测猜想,该星辰大概每隔七十余年左右,便有可能会出现一次。

  而现在是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只要五十年之后,如果他们的后辈子孙还能够再次观测到他们与先辈都共同看过的那颗星辰的话。

  那么他们两家便基本可以进一步地确定,那一颗星辰更加具体的出现周期了。

  这便是两个家族,数十、上百人,甚至是数百上千人,前仆后继不断地专研一件事情的恐怖。

  只要你是肉眼可以观测得到的,并且是重复性出现的天象。

  那么他们两家便可以用一代又一代人的漫长时间,去耐心地等候、观察下一次重复出现的天象,并且将之记载下来,流传下去。

  而因为在当世之中,只有甘、石两家是专门整个家族都矢志不移地专门研究天象的原因。

  所以一开始甘、石两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还是非常好的,并且两家也时常进行天象方面的交流。

  但是,既然是交流的话,那么彼此之间就必然会有所不同的想法与意见。

  而这些不同的想法与意见,有些能够被对方接受,而有些却无法让对方信服。

  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因为某些无法让对方彻底信服的想法与意见,甘、石两家也就渐渐有了争执。

  而这些争执在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越积越多,然后就渐渐演变成了矛盾。

  最后,甘、石两家也就从原本志同道合、兴趣一致的两个专门研究天象的家族,变成了两个彼此看对方不顺眼的对家。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话,甘、石两家之间的关系,就和墨家与公输家之间差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甘家族长和石家族长想到后面去到咸阳,就要和对方合作之后,便一脸不爽的原因。

  当然,不爽归不爽,他们也知道推演出一部新的、完整的、贴合如今农时的历法,对于当今天下百姓有多么的重要。

  所以他们两家就算在咸阳真的碰面了,估计最多也就是在嘴上怼对方几句,但是在实际干活的时候,也还是会认真通力协作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他们不好好认真推演出一部新的、完整的、贴合如今农时的历法的话,谁知道始皇帝会不会直接杀他们全族呀!

  此前并没有和始皇帝打过交道,只能够通过过往六国对秦国,以及对始皇帝的宣传,来了解秦国与始皇的甘、石两家。

  对于始皇帝这个真正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的霸主,他们还是心生敬意,甚至是心生惧意的。

  而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在听到天幕上的“许子”说经过“天时组”的验证,当即各部历法皆有问题时,当即便在黔首百姓群中,引起了一片喧哗。

  “《颛顼历》的历法时间不对也就算了,但是为什么《周历》的历法时间也不对,以前我一直都是按照《周历》的历法时间来耕种的。”

  “我是按照《黄帝历》的历法时间来耕种的,结果万万没想到《黄帝历》的历法时间也不对!”

  “《颛顼历》、《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原本以为这六部历法之中,至少会有一部历法时间是对的。”

  “然而谁曾想,这六部历法的时间都是不对的!”

  “我就说我以前耕种的土地田亩粮食亩产量为什么这么少,原来是我依照耕种的历法时间不对,不符合天时与农时!”

  “可是这六部历法时间都不对的话,那么我们以后又应该如何去耕种?难道不按照历法时间去耕种了吗?”

  “可是不按照历法时间去耕种的话,谁又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呢?”

  ......

  历法,可以说是与黔首百姓耕种息息相关的大问题。

  而眼下从天幕中骤然知晓了自己等人过往一直依仗、参考、指导耕种的各部历法全都有问题之后,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一时间都是慌了神。

  不过很快便有年老的长者纷纷站出来一边呵斥,一边稳定人心道:

  “慌什么!各部历法就算有问题又如何?”

  “过往我们不都一直这么耕种吗?”

  “后面继续按照以往的方式去耕种就行了!”

  “最多就是庄稼亩产量多些,或者少些的问题罢了。”

  “有此前天幕教导我们的代田法与各种肥料的制作与使用方法,那也足以暂时弥补回因为历法指导的耕种时间有误所带来的减产问题。”

  “而且历法有误这个问题,咸阳里的陛下他们肯定比我们更加着急,你们没注意到吗?”

  “此前陛下就已经下令征召天下各地懂得天象的贤才入咸阳了吗?”

  “这很明显是陛下他们也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历法有误,所以才会征召懂得天象的贤才去推演一部新的、完整的、贴合如今农时的历法。”

  “我们只要相信陛下,耐心地等待陛下与诸位一起大人推演一部新的、完整的、贴合如今农时的历法便可。”

  “等到陛下与诸位一起大人推演一部新的、完整的、贴合如今农时的历法之后,陛下必然会派人过来教导我们学习新的历法。”

  “所以在接到陛下的命令之前,以前该干什么,现在就继续干什么就是了。”

  在一众长者的呵斥下,原本慌了神的众人也是渐渐冷静了下来。

  是呀,现在各部历法的时间不对,但是他们这些黔首百姓又能够做得了什么吗?

  就算他们想做什么,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他们,也不懂天象这么高深的知识呀。

  所以虽然很无奈,但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还真就是等待,等待咸阳城里的诸位大人一起推演出一部新的、完整的、贴合如今农时的历法。

  之后他们再在朝廷派下来的官吏的指导下,好好学习那部新的历法。

  而在那之前,他们以往该干什么,现在便也继续干什么。。

第三百一十四章:进一拓展的混合稻田养殖之法,新增的徭役兑换物品【求订阅,求全订】

  【说完了天时组与肥料组这几年的研究进度之后,许子接着说道:“耕种方式组,过去几年主要培训秦国各地郡县的老农学习代田法。”】

  【“除此之外,还在原来稻田养鱼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拓展研究出了稻田养蟹、稻田养泥鳅、稻田养黄鳝、稻田养鸭等种养之法。”】

  【“比如说,稻田养蟹,其中水稻种植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测土施肥等耕种方法。”】

  【“从而实现了水稻种植的一行不少、一穴不缺,使得养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减少,最终做到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能生产出优质水稻。”】

  【“而河蟹的养殖,则是采用早暂养、早投饵、早入养殖田的养殖方式。”】

  【“其中河蟹不仅能够清除稻田杂草,还能预防水稻虫害,同时河蟹的粪便又能进一步提高土壤的肥力。”】

  【“甚至还可以在稻田埝埂上面再种上大豆,最终稻、蟹、豆三位一体,并存共生,从而让黔首百姓在更小的土地田亩里面,获得更高的综合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