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82章

作者:顾止

  【“而在这两类官员之中,又多半是以代表着贵族公卿的第一类官员数量最多,代表着诸子百家学派的第二类官员数量较少。”】

  【“所以双方一旦起了利益纷争的话,那么基本都是代表着贵族公卿的第一类官员占据上风。”】

  【“时间一长,那么代表着贵族公卿的第一类官员便很有可能会在秦国朝堂上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是有可能会对君主王权造成一定的威胁与影响的。”】

  【“所以就必须要在军功授爵制度消失之前,引入第四类官员取代第三类官员。”】

  【“然后与代表着贵族公卿的第一类官员,以及代表着诸子百家学派的第二类官员,重新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三足鼎立之势。”】

  【“进而使得君主继续居其中、居其高,保证君主王权依然至高无上。”又】。

第三百五十章:开启民智以给黔首百姓另一条上升通道【求订阅,求全订】

  【听到太子扶苏的话语,李斯也是若有所思的样子道:“所以殿下选择开民智,就是为了后续能够从黔首百姓之中,源源不断地选拔出人才填补到朝堂上。”】

  【“届时,这些出身于普通黔首百姓的官员便会自成新的一派,进而与原有的贵族公卿,以及出身诸子百家的官员形成制衡之势。”】

  【“如此一来,朝堂上的贵族公卿势力便不至于会膨胀到凌驾于君主王权之上。”】

  【“但是,这样日后秦国朝堂上,恐怕便会出现代表着贵族公卿出身的第一类官员,以及代表着诸子百家学派出身的第二类官员,还有代表着黔首百姓出身的第四类官员。”】

  【“为了各自派别的利益,从而彼此相争的情况。”】

  【“甚至如果军功授爵制度并没有彻底取消的话,还有可能会出现代表着军功之士出身的第三类官员,与前面三类官员共同相争。”】

  【“如此一来,君王虽然借此制衡了朝堂上的各股势力。”】

  【“但是恐怕朝堂上下也会因为这些出身不同的官员的派别利益之争,从而陷入到内斗之中,白白损耗国家的实力底蕴。”】

  【“这于国而言,恐怕并非幸事。”】

  【说到最后,李斯的眉头也是皱了起来,有些不太同意太子扶苏的这个做法。】

  【毕竟作为最懂得政治权谋制衡之术的法家,实在是太清楚这么做的后果了。】

  【那就是,会引起派系之争!】

  【届时,那些出身于贵族公卿的官员为一派,出身于诸子百家学派的官员又为一派,出身于军功之士的官员再为一派,出身于黔首百姓的官员亦为一派。】

  【各派因为出身不同,彼此的根本利益也会有所不同,由此所带来的各自利益诉求亦不相同。】

  【最后,各派官员就很有可能会为了维护私利,从而枉顾国家大局,反对其他派提出的利国利民之策。】

  【最终使得国家陷入到无休止的内斗之中,难以上下一心,继续大踏步向前发展。】

  【就像当下其他诸侯国,面临的便是这种情况。】

  【比如说,秦国发明的耧车、曲辕犁、脚踏式纺织机、龙骨水车、大转轮筒车等新式耕种、灌溉、纺织器具,早就已经通过内贸丞巴清麾下的商队,卖到了其他诸侯国。】

  【但是,整整三、四年过去了,其他诸侯国的大大小小贵族基本都用上了这些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

  【然而至今除了秦国之外,尚未有其他任何一个诸侯国能够做到大力大规模向治下黔首百姓推广普及这些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的。】

  【最多也就是其他诸侯国的极少数大贵族,会向自己领地范围之内的黔首百姓推广一下这些新式耕种、灌溉、纺织器具。】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将这些新式耕种、灌溉、纺织器具放出来让黔首百姓观看而已。】

  【至于说黔首百姓能否通过自己的观看,从而复刻制作出这些新式耕种、灌溉、纺织器具,那就不关他们事情了。】

  【反正他们自认为做到这一步,相比于其他贵族,他们就已经很仁善了。】

  【而其他诸侯国倒也不是没人看出大力推广这些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太高了。】

  【因为这前期投入的成本从哪里来,以及投入之后又从哪里先开始推广等问题,其他诸侯国大大小小的国君、贵族吵了一次又一次。】

  【但是每一次都因为朝堂上的各派贵族利益诉求不同,从而导致不了了之。】

  【所以数年过去了,秦国所发明的这些新式耕种、灌溉、纺织器具,对于其他诸侯国的大部分黔首百姓而言,依然还是属于珍稀之物。】

  【这便是朝堂陷入派系之争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而李斯自然也是不希望秦国也陷入到这种于国无益的派系之争里面的。】

  【听到李斯的话语,太子扶苏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李师所言有理,派系之争的确容易使得国家陷入到无休止的内耗之中。”】

  【“但是,只要有人,就会有不同的派系利益之争!”】

  【“这一点,是无法彻底避免的。”】

  【“难道秦国内部现在就没有派系利益之争了吗?”】

  【然后不待李斯回答,太子扶苏便自问自答道:“有的!即便秦国现在看似是法家一家独大,但是在秦国内部之间也依然会有不同的派系利益之争。”】

  【“比如说,王室宗亲这一派系,昔日秦国旧贵族公卿这一派系,李师所代表着的法家这一派系,王师与蒙师他们所代表着的武将这一派系等等。”】

  【“这些不同的派系,同样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也都会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从而提出各种各样的政策、谏言。”】

  【“只不过父王个人巨大的威望足以镇压一切派系的纷争,父王卓越的目光与个人能力也足以洞察隐藏在那一个个派系官员政策、谏言下所包含的公心、私心。”】

  【“从而做到去私而纳公,使得秦国上下各个派系的官员,大体上都能够为了统一天下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前进。”】

  【“所以在孤看来,派系之争基本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派系之争的影响到底是大,还是小,是好,还是坏。”】

  【“终究还是要看面对他们的君主能力如何,君主若是能力杰出,那么自然可以利用这些派系官员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与矛盾。”】

  【“从而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分化一批,最终使之为自己所用。”】

  【“君主若是能力平庸,那么即便没有派系之争,也多半会被团结一致的臣属凌驾于君主之上;有派系之争,则多半会被繁杂纷乱的派系桎梏住手脚。”】

  【听完太子扶苏的话语,李斯也是不得不苦笑表示赞同。】

  【因为诚如太子扶苏所说那般,即便是现在的秦国内部也同样有派系之分。】

  【只不过因为秦国内部各个派系的官员在秦王嬴政的镇压,以及统帅下都能够朝着天下大统这个目标前进。】

  【所以才会让他产生一种秦国内部并没有官员派系之分,以及派系利益之争的错觉。】

  【但是就事实而言,秦国内部也是同样存在着官员派系之分,以及派系利益之争的。】

  【看到李斯赞同自己的说法之后,太子扶苏接着说道:“另外,开民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给予黔首百姓另一条上升通道!”】

  【“如今秦国最底层的普通黔首百姓,如果想要向上晋升到贵族公卿,又或者是跻身文武百官行列的话。”】

  【“那么最主要的上升通道,那就是军功授爵制度。”】

  【“但是,前面也说过军功授爵制度有它的致命弊端,并不适合将来大一统之后的秦国。”】

  【“又或者说,将来秦国彻底完成天下大一统之后,军功授爵制度要么被取消掉,要么被变革掉。”】

  【“而军功授爵制度一旦被取消掉,又或者是被变革掉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黔首百姓向上晋升到贵族公卿,又或者是跻身文武百官行列的通道被关闭。”】

  【“届时,黔首百姓就有很大的可能永远都是黔首百姓。”】

  【“而这,必然是广大黔首百姓所不能接受的!”】

  【“毕竟,正如秦国不会仅仅只是甘心做一个诸侯霸主,而是想要彻底统一天下,成为天下之主那般。”】

  【“普通的黔首百姓也不会永远甘心只是做一个普通的黔首百姓,他们也会想要获得更高的身份地位。”】

  【“而秦国一旦不能给予他们获得更高的身份地位,以及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的话,那么他们必然会心生怨言不满......”】

  【“时日一久,这些怨言不满便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演变成叛乱、民变,从而大大影响到秦国江山社稷的安稳,危及秦王的统治。”】

  【“所以如果将来要取消掉军功授爵制度,又或者是变革掉军功授爵制度的话。”】

  【“那么就必须要给黔首百姓留下一个类似军功授爵制度那般,能够从最底层晋升到文武百官行列,跻身贵族公卿行列的机会。”】

  【“而这一个机会,在孤看来便是科举!”】

  【“所谓科举,便是孤与老师此前针对六部人手不足,从而商议、制定出来的一套招贤纳士的方案。”】

  【“通过分科举士的方式,让所有自觉符合六部取士标准的人才,主动去参与六部考核。”】

  【“一旦考核通过,那么孤便会授予对方六部的官职,享受六部官员的各种福利、待遇。”】

  【“而对方也会因此一朝从黔首百姓的身份,直接变成六部官吏之中的一员。”】

  【“这便是孤给黔首百姓留下的一个能够从最底层晋升到文武百官行列,跻身贵族公卿行列的机会。”】

  【“而这个制度,孤觉得可以再改一改,使之变成一个面向秦国所有老秦人的考核制度,以及晋升机会。”】

  【“比如说,根据秦国对于治国人才的需要,可以设立相应的农科、工科、武科、士科、数科等等。”】

  【“然后再根据考核难度大小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考核等级。”】

  【“比如说,地方县便负责主持考核一级、二级、三级的科举。”】

  【“黔首百姓必须从地方县一级科举开始考核起,考核通过了一级科举之后,方才可以报名参加地方县的二级科举考核。”】

  【“地方县的二级科举考核通过之后,方才可以继续报名参加地方县的三级科举考核。”】

  【“而地方县一级到三级的科举考核,黔首百姓若是通过的话,那么便可以视其考核通过的等级,或是授予其一定的钱财米粮奖励,或是授予其不同的吏员职位。”】

  【“而地方郡则负责主持四级、五级、六级的科举,黔首百姓同样只有先考核通过地方县的三级科举考核,才可以向上报名参与地方郡的四级科举考核。”】

  【“同样,黔首百姓若是通过了地方郡四到六级3.7科举考核的话,那么便可以视其考核通过的等级,授予其不同的官员职位。”】

  【“而黔首百姓在通过了地方郡六级的科举考核之后,还可以继续向上报名参与中央朝廷的七级到九级的科举考核。”】

  【“而黔首百姓若是能够通过了中央朝廷七级到九级的科举考核的话,那么不仅会授予其官员职位,更会授予其一定的爵位。”】

  【“可以说,通过这个九级科举考核制度,只要黔首百姓于农科、工科、武科、士科、数科等各方面,有一技之长。”】

  【“那么他们便有机会踩着九级科举考核制度铺就的通天之阶,一步一步从最底层的黔首百姓,向上晋升成为秦吏、秦官,乃至于是秦国的贵族公卿!”】

  【“而黔首百姓如果想要通过九级科举考核制度向上晋升的话,那么他们就不能不识字,不能不读书,不能不懂数算等等。”】

  【“而黔首百姓如果想要读书、识字、懂得数算等等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对他们开民智,让他们拥有读书识字学习农科、工科、武科、士科、数科等等知识的机会。”】

  【“只有如此,秦国才能够在取消又或者是变革掉军功授爵制度之后,依然给黔首百姓留下一条努力向上晋升的通道。”】

  【“而黔首百姓也才不会因为军功授爵制度的取消,又或者是被变革掉而心生怨言不满等等。”】。

第三百五十一章:想要用科举取代军功授爵的前提是开民智【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秦皇嬴政看着太子扶苏提出的九级科举制度,脸上也是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

  早在此前太子扶苏刚刚提出分科取士之策的时候,他便敏锐地意识到分科取士这个政策应当可以用来取代现在的军功授爵制度。

  毕竟说白了,军功授爵制度一旦取消,又或者说变革掉之后,黔首百姓最担心的不就是自己日后会失去从底层向上晋升的机会嘛。

  所以,只要朝廷能够制定出另外一套与军功授爵制度类似的,能够公平合理给予黔首百姓向上晋升,跃迁阶层的制度。

  那么黔首百姓便不会对于军功授爵制度的取消,又或者是其他针对军功授爵制度的什么变革,从而有什么大的不满或者怨言。

  如此一来,只要最底层,同时也是数量最多的黔首百姓对于新的晋升制度没有太大的不满或者怨言。

  那么秦国接下来有关于军功爵制度的变法的阻力,便会减小很多。

  毕竟看了太子扶苏说了那么多的有关于君主权力的来源,秦皇嬴政也是很清楚,只要最底层的老秦人对他民心不失。

  那么他便始终掌握着秦国最大的权力与军队!

  而只要他始终牢牢掌握着秦国最大的权力与军队,那么不管是什么贵族公卿,又或者是其他什么文武百官反对他的新法。

  他都可以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与军队,直接强行镇压,并且强行推行下去!

  当然,他同样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比如说,他虽然意识到了此前太子扶苏提出的科举制度,可以用来取代军功授爵制度。

  但是他却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想要真正用科举制度来取代军功授爵制度,成为底层的黔首百姓另一条向上晋升的通道的话,那么他还得要更进一步开民智才行。

  毕竟如果他不更进一步向黔首百姓开民智的话25,那么黔首百姓便不会懂得读书、识字,也不会懂得数算与工匠技艺等等知识。

  而黔首百姓如果不懂得读书、识字,以及数算、工匠技艺等等知识的话。

  那么就算他设立了科举制度,黔首百姓也没有那个能力可以去参加考核。

  而黔首百姓如果连参加科举考核的能力都没有的话,那么黔首百姓又谈何通过科举制度向上晋升,跃迁到秦国官吏,以及贵族公卿阶层呢?

  而如果黔首百姓不能通过科举制度向上晋升,获得成为秦国官吏,以及贵族公卿的机会的话。

  那么他所设立的科举制度,对于黔首百姓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是一座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罢了!

  最底层的黔首百姓虽然看得见这座空中楼阁,但是却基本触碰不到这座空中楼阁。

  最后,估计也就只有出身于诸子百家的学子,有可能通过名为“诸子百家学派”的这座阶梯,从而触碰到科举制度这座空中楼阁。

  然后再通过科举制度这座空中楼阁,一步步跃迁到秦国官吏,以及贵族公卿阶层。

  但是这也终究只是对诸子百家学派的学子有利,对于最广大的黔首百姓而言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