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第54章

作者:曾不想离开

在济南的张安乐得知蚌埠丢了之后,十分慌张,现在孙传芳的部队已经有十余万人,徐州的张宗昌部才5万人,山东能调动的部队也不多了。他再次登门拜访姜登选,向他讨教。

书香门第

第二卷三足鼎立第三十一章拿下海州

“其实徐州的局对于张司令来说非常简单,孙传芳10万大军聚集在徐州到蚌埠一线。其后方必定空虚,张司令只需在敌后登陆,徐州之局自破。”姜登选听张安乐说明了来意笑道。

“姜督军用兵果然名不虚传,那依姜督军的意思,在哪里登陆比较好呢。”张安乐听姜登选这么一说顿时有种拨开云层见日出的感觉,连忙再问另一个问题。

“就是这里。”姜登选把手指向了徐州旁边的一个地方。

“海州!为什么是这里?”张安乐猜测姜登选可能会选择上海,杭州或者别的地方,没有想到是海州。

“如果张司令在杭州登陆,孙传芳不一定会回援。那儿太远了,等他他回去了什么事也都办成了。可是海州就不一样了,海州与徐州近在咫尺,如果我们拿下海州,向西可以与徐州夹击孙传芳,对于孙传芳作战不利。而且拿下海州,我们可以南下占领淮阴、南京,就切断了他的补给线。张司令还有海军,往长江一横,除非他孙传芳长了翅膀,否则就是瓮中之鳖。所以孙传芳必须回援,只要他回援徐州方面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还有就是海州的部队是原苏军第八师白宝山的部队,这只部队战斗力不强,我们很容易就能拿下海州。”姜登选指着地图给张安乐分析道。

“姜督军说的有道理,我得回去马上安排登陆海州作战的事宜。”张安乐从姜登选那里得到答案之后不敢迟疑,连忙给张宗昌去电,向他说了姜登选的建议让他定夺。

张宗昌接到张安乐的电报知道这是一步好棋,便找来参谋长王翰鸣和李藻麟商议如何出兵的事情。

张宗昌把电文给两人看了,他们都同意姜登选的看法。

“姜督军的想法很好,正好小帅有海军,这样的优势不用可就浪费了啊。”李藻麟笑着说道。

王翰鸣看了看地图突然有了别的想法“司令请看,孙传芳的部队现在分成三路进攻徐州,中路是卢香亭、谢鸿勋、陈仪等人的部队由蚌埠前进;东路白宝山、马玉仁部苏军由海州、宿迁前进;西路则是皖军及陈调元部由永城前进。如果我们派一只部队沿运河南下,攻打李启佑部夺取宿迁,这样就相当于砍掉孙传芳的一只胳膊,这只部队和登陆海州的部队汇合之后南下可以攻取南京、镇江与上海的部队连成一片,进而威胁浙江。如此一来孙传芳部被切了后路,他的士气肯定受影响,到时候小帅的部队南下湖北,吴佩孚的部队势必回援,西路军也算是攻破了,到时候就剩中路军,咱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王参谋长的这个想法不错,离宿迁最近的部队是哪支?”张宗昌一听觉得这个想法更好,连忙问道。

“姚霁的部队在韩庄,孙殿英的部队在台儿庄。”这些东西都装在他们脑子里,李藻麟几乎是脱口而出。

“那好,给姚霁和孙殿英发电,让他们准备船,务必与3号之前攻占宿迁,然后阻击安徽方向孙传芳的援军。至于攻打海州的部队,让第三十二旅的毕庶澄和在青岛整编的邢士廉部2号之前攻占海州,然后会和姚霁、孙殿英部合攻清江浦的马玉仁的部队。”张宗昌想了一下,口述了命令。

第三十二旅毕庶澄的部队和从上海退到青岛的邢士廉部,一共9000余人,这些兵力拿下海州不成问题,可是如果再南下的话恐怕就会后劲不足。接到张宗昌的命令之后,张安乐唯恐部队不够,又命令张陆峰带着独立旅步兵团与三十二旅以及邢士廉部一起攻打海州。

为了这次行动,张安乐出动了包括黄河、洪泽湖、洞庭湖、渭河以及泾河五艘军舰和两艘运输舰,来运送士兵。张安乐又命令另外两艘运输舰,专门运送军火给养,随后开往海州湾。

白宝山接到了孙传芳的命令,在海州集结了部队正向徐州方向逼进。他们刚走出海州也就几里地的功夫,就听见后面炮声连天的响了起来。

坐在马上的白宝山大惊失色,一边勒住受惊的战马,一边急乎乎的问道“怎么回事?海州怎么会有炮声?快问问是怎么回事!”

这次为了集中兵力攻打张宗昌,白宝山只在海州留了两个营把守。如果他们遇到大股敌人的话,设呢么用都没有。

奉军今天早上天还没亮就登陆了,由于没有人想到奉军会从后方登陆。海边也没有人巡逻,奉军上岸集合之后,这次战斗的总指挥张陆峰让邢士廉的部队去攻打赣榆。自己带着部队和毕庶澄一起攻打东海的驻地——海州。

张陆峰带着部队赶到海州城下的时候,天才亮,这个时候城墙上的哨兵发现前方出现大股的部队,派人再向城里报告,等营长带人赶到城墙的时候,下面的部队已经拍好的阵势等着进攻了。

“我是西北军独立旅副旅长张陆峰,识相的马上打开城门,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了!”张陆峰见城墙之上有人,就大声喊道。

站在城墙上的营长见下面的部队不下万人,也想投降,可是师长离自己不到十里地,自己要是就这么投降了,万一师长打回来自己也活不成,自己要是不投降坚持一段时间,师长回援,自己可就是立了大功了。

拿定主义之后,那个营长冲下面喊道“放屁,老子是那种投降的人么!人在城在,决不投降!”

既然他不投降,张陆峰也不客气,命令炮兵开火。

“嘭!嘭!嘭!……”炮弹密集的落到了城墙附近,战斗正式打响。

苏军只有两个营的部队,这怎么防啊。只能祈祷这城墙能坚固一些,多撑一段时间。

白宝山听到炮声不停,也别管怎么回事了,赶紧回援吧。他命令部队后队变前队,跑步赶回海州。

等他赶到城里的时候,张陆峰的部队已经攻破了东门。白宝山见敌人来势汹汹,一边组织部队沿街设防,一边向孙传芳去电说明情况请求支援。

孙传芳接到电报也十分惊讶,没有料到奉军居然从后方登陆,而且是大股的部队。他连忙给白宝山回电,务必挡住奉军一天的时间,只要他能挡住一天的时间,自己的增援部队就能赶到。

得知海州的战斗已经打响,张宗昌命令姚霁和孙殿英也开始行动,另外他命令个阵地也开火牵制孙传芳的部队。

孙传芳要调动部队,可是部队被张宗昌的部队牵制住,只能先打退张宗昌的部队再说。

海州方面,张陆峰的率领的部队攻势很猛,在前面打头阵的是独立旅步兵团,武器先进火力也很猛,士兵的战斗素养也高。虽然并没有多少打巷战的经验,但是凭借着火力优势也在步步向城中逼近。

白宝山的部队,装备差了一些,人员素质也不行,可是他们对地形熟悉,边打边退也非常有条理,不至于一下子溃败。

白宝山眼见海州危机,再次向孙传芳发电报求援。孙传芳也着急啊,可是现在部队和张宗昌的部队已经交上了火,不可能说退就退了。他只能再次发电报告诉白宝山一定要顶住。

白宝山接到孙传芳的电报非常生气,合着不是你的部队,你不心疼,这西北军也不知道是不是子弹,手榴弹不要钱。他的部队在巷战中居然伤亡也很大,已经有两个营撤出了战斗序列了。照这么下去别说是一天,就是半天也难支撑。

“***,这是拿我们当猴耍呢吧,顶住!顶住!要我拿什么顶住!再给他发报,要他派援军,就说我们守不住了!”耳听着这枪声可是越来越近了,白宝山气的摘下帽子,狠狠的摔在桌子上怒声骂道。

孙传芳别说不调动部队,就算是调动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到的。白宝山也明白这个道理,真要是等他们来到,自己的部队估计也拼完了。

孙传芳见这样也不是办法,就下令驻守在**的苏军第三师刘明汉旅全部调往海州支援。

白宝山接到这个电令差点没气死,**离这里还有几百里呢,除非刘明汉会飞。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指望孙传芳了,说一千道一万,保存自己的实力要紧。于是就命令部队且战且退,退到南面的大伊山一带布防。

孙传芳再次接到白宝山的电报说损失惨重,部队撤往大伊山布防。

他看了看作战地图也是破口大骂“这个白宝山,一个师将近2万部队,一座城守不到一天就丢了,是干什么吃的!”

他在大骂白宝山无能的同时,也知道海州绝对不能出事,咬咬牙从前线调了闽军第二十四旅的步兵、炮兵800人先往援救。

书香门第

第二卷三足鼎立第三十二章都有援军

闽军第二十四旅旅长王永泉接到孙传芳命令心里也不痛快,这去支援可不是什么好活,一路上累死累活,到了就得投入战斗,部队损失很大。这白宝山又不是自家兄弟,这么拼不值得,他心里一万个不想去,不过又不能说不去,毕竟军令如山可不是儿戏。

“现在就走?!我的部队打了一天的仗了,有的连饭都没吃一口,谁还有力气走路,就是头驴你也得让它吃饱了才干活吧。”王永泉冲着来传令的士兵吼道“你回去告诉司令,等我们吃完饭,让士兵们好好休息一晚上,明天一早就出发。”

传令兵回去之后把情况给孙传芳一说,孙传芳摆摆手让他下去。他知道王永泉说的对,现在让士兵出发他们又饿又累,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

只是一个二十四旅肯定不行,不一定能打的过奉军,又命令苏军抽调四个混成旅由郑俊彦率领前往海州参战。这样一来海州有白宝山的3个旅,郑俊彦的4个旅,刘明汉的1个旅再加上王永泉的1个旅,总共9个旅4万多部队,应该可以保海州无失。

经过这件事孙传芳觉得,拿下徐州也算差不多了,毕竟张宗昌随时都能调部队从自己的后方登陆。现在自己占有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和江西的部分地区。地盘也不小了,得慢慢消化一阵子,这个冯玉祥说是一起出兵,现在都没有动静,还不是想让自己和张宗昌拼个你死我活,他好捡现成的。

第二天早上部队吃过饭之后,王永泉率领部队东进支援海州。中午的时候部队到达宿迁城外停下做饭休整,王永泉坐在地上,拿出带着的酒正要喝看远处有人过来。

连忙命人去查看,不一会来人回报是李旅长的部队来给部队送东西劳军来了。

“这个李启佑还是很够意思的啊。”王永泉笑着对自己的参谋说道。

等这些人来到跟前的时候,王永泉一看他们后面的人果然抬着东西,心里更加高兴了。他整了整军装和参谋一起向前迎过去。

“哈哈,李旅长你太客气了,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啊。”王永泉一边笑着和李启佑打招呼,一边迎上前去喝李启佑握手。

他正和李启佑握手,就觉得自己的腰眼被枪顶住了。

“李旅长,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要吃里扒外么!”王永泉厉声问道.

“王老弟对不起啊,我这是身不由己,我的身后也有一把枪。”李启佑无奈的说道。

上一篇:崇祯本科生

下一篇:重生之北洋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