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洋巨擘 第191章

作者:虫虫帅

“女王,港督禀报说远东舰队疑似被中国舰队歼灭,如果要对中国用兵,则需要从本土派遣舰队过去,费时颇多。”首相罗伯特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无妨,首相阁下,你也知道,如今帝国正准备对布尔人动兵,一旦从本土抽调军队,不但得不偿失,还会给中国人喘息的机会,但是如果我们直接从印度出兵进攻中国的西藏,就没有这么多的顾虑了。”陆军大臣显然是考虑以久,不慌不忙的说是自己的对策。

他们这些政治人物,自是与那些普通平民百姓不同了,那些普通英国人只会叫嚣着给中国人一个血淋漓的教训,什么推翻军政府,绞死叶之魁之类的口号喊得非常响亮。

然而这些内阁成员们,却考虑的是实际利益,军队中国的大沽口登陆,然后推翻军政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从西藏出兵的话,则难易程度就不同了。

一方面,英国对中国西藏早就垂涎已久,第一次侵略西藏战争之后,取得了在西藏贸易以及享受法外治权,不纳税等利益。

但是由于西藏人民对英国人恨之入骨,西藏各阶层人民坚决反对,拉萨三大寺号召西藏人民不同英印贸易,抵制印度茶叶运销西藏,西藏人民还拆除英印所立的界碑,坚持到分水岭上自己原来的牧场上放牧。

英国人欲求不满了,认为只有直接出兵占领西藏,方为上策,才能在西藏取得应得之利益。

“从西藏进攻,不失为一条妙计,经过帝国这些年在西藏的探查,已经测绘出了相信的地图,相信进入西藏是很容易的,而且中国政府在西藏并没有驻兵,那些藏兵就是一群土着,他们拿着大刀长矛,怎么可能抵抗得了帝国的机枪大炮。”首相罗伯特马上便附和了陆军大臣的意见,对维多利亚描绘了侵略西藏的前景。

维多利亚现在不但是英国女王,还不知廉耻的将印度皇位搞到了自己手上,对于西藏的圣地,她是向往已久了,现在有这么一个好的借口,她当然是求之不得。

“这样,让印度总督寇松做好出兵的准备,让中国人为他们的傲慢付出应有的代价。”

英国人终于向中国露出了它的獠牙。。

第二卷京师风云第二一八章议和的反应

中俄两国停火谈判,双方都已经派出代表团的消息传播开去之后,引起了各方的侧目,这场历时半年的战争,被称为北极熊与中国龙的较量,对中国能取得如此战果,各国无不是诧异称奇。

在战争之初,原本各国都不看好中国,无不认为中国又将割地赔款,结果却让他们大跌眼镜,无数人开始分析起各种原因来。

作为头号关注中国的亚洲小弟小日本,从中国方面着手深度解析了这场战争中国能取得胜利的几个重要原因。

《东京时事》报撰文称,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中俄战争的胜利,与军政府的宣传政策不无关系,军政府成功挑起国内民众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一扫原来大清朝时的暮气沉沉,以一国之力与俄国远东一地之力作战,最终取得胜利没有丝毫奇怪。

“毋庸置疑,军政府首脑叶之魁是个战场狂人,他利用自己的声望,愚弄煽动那些普通民众,让他们为自己卖命,他曾经说过:中国有几万万人,死那么几十万不足为奇,他就是一位暴君,中国在此人的统治下,虽然短时间可能会取得一定胜利,但最终一定会带着中国步入地狱。”

日本外务部官方主事小池慎太郎对一名前来采访的记者如此说道。

记者继续问道:“阁下,对国内有些人将叶之魁当做几百年来最出色之黄种人,你如何看?”

这位记者显然还记得前段时间的人种争论。

小池撇了撇嘴,不以为然的说道:“他们太过夸大其实了,中德战争,诸君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中国军队十倍于敌人,中俄战争与此相差无几,其实,军政府外交政策很糟糕,四处挑衅西方列强,不知韬光养晦,实为不智。”

记者又问道:“如果帝国与中国开战,胜算如何?”

小池稍微移动了一下身子,让自己坐得更为正经肃穆,说道:“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是为友邦,实际上中日不会开战的,不过硬要比一个高下出来,中国人不是帝国的对手,帝国十多年的养精蓄锐,不是中国一年时间能赶得上的。”

其实,日本之所以迟迟不敢挑起战争,除了中俄战争中国军队表现出来的彪悍战斗力震撼了他们一把外,还因为日本海军现阶段没有能战胜中国海军的决心。

他们在等待,他们的六?六舰队计划(配备战列舰6只,装甲巡洋舰6只的计划)早在甲午之后专门针对中国海军就已经启动了,富士舰和姊妹舰去年已经建造,预计后年能够竣工。到时将一举超越中国海军的实力,其他几艘舰船也陆续下水,尤其是中英交恶之后,英国佬是拼了命为日本人造舰。

当然,日本人不是不知道军政府向德国和美国订购三艘战列舰的消息,不过他们认为等军政府的舰队造出来之后,自己舰队早就已经形成战斗力了,到时不言而喻了。

更何况,自以为是的中国人除了从西方订购三艘战列舰之外,其他军舰都是自己制造,在日本政府来看,实在是愚不可及,不但浪费了金钱,质量还没有保证。

由此,他们勒紧裤腰带,天皇把私房钱都拿出来了,全民都在憋着一口气,等待着海军以压倒性的优势超越中国舰队的日子到来。

刨除日本人酸溜溜的语气外,他们还是说了一定的道理,而法国政府和民众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就完全是瞎扯淡了。

法国《时报》极尽污蔑之能事,称这场战争中国是躺在尸体上取得一定战果,而且配上了一幅讽刺叶之魁的漫画,漫画中,小丑般挥舞着指挥刀的叶之魁,巡视着下方,下方是无数具中国人的尸体压在几名俄国人的身上。

法国大多数报纸将俄国稍落下风的原因除了归咎与中国人的人海攻势外,还认为俄国人战前尚未做好战争的准备,在远东的实力太过弱小,后勤滞后所导致的。

无论外面如何争吵不休,李鸿章带领着中国代表团飞速离京,朝双方约定的和谈之地:伯力而去。

国内民众还是比较理智的,除了极少数人叫嚣着要废除中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外,大多数人认为现阶段军政府应该尽快恢复民生,积极追赶列强,防止英国人的报复,尽量避免两线作战,中俄战争拖下去对新生的军政府十分不利,以实际停火线为划分线可以接受,毕竟贪多嚼不烂,军政府实际上已经收回了北京条约割让的大部分领土。

正在国内报纸大力为军政府和叶之魁鼓吹的时候,叶之魁却踏上了前往天津的旅途。

此次出行,除了专门慰问海军官兵之外,还因为他得到消息,北洋制造局已经研制出了一艘全新的潜艇,能够装载457毫米鱼雷管1具,203毫米气动炸药炮一门,得知消息的叶之魁自是喜不自禁,顺道准备去考察一番。

中俄前线的暂时停火,英国人的暂时沉默,都是叶之魁能够走得开的原因,当然他还是将一些事务丢分给各部大臣,有大事则通过电报请示。

23日,叶之魁仅仅带了少量羽林卫护卫和外务部官员见仁时吾等人,秘密出行。

经过好几日的舟车劳顿之后,叶之魁终于在8月26日到达了天津,沿路的情况让他很是满意,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从北京到天津的铁路已经修筑了一大半,估计再过几个月,也就能通车了,到时京津之间就是旦夕可至了。

鉴于本次是秘密出行,除了直隶总督周馥以及制造局总办等寥寥几位官员外,其余直隶官员多不知晓。

这也方便了叶之魁一路考察民情,直隶为诸省之首,军政府素来重视,吏治民生当然不会马虎,令叶之魁欣慰的是,修建铁路带动了直隶经济的发展,周馥延续变法以来的新政措施,力图打造成军政府的文化技术中心,直隶工业大学,直隶电报学院,发电厂等只要国外刚应用到的新技术,都进行中国的山寨版。。

第二卷京师风云第二一九章潜艇的威力

周馥为北洋老臣,官至直隶按察使,是李鸿章的老幕僚,精通洋务,李鸿章任外务大臣之后,推荐他为直隶总督,叶之魁自是没有异议。

如今的直隶总督相当于后世的一省之长,并无军权,因此叶之魁也不怕他翻出什么幺蛾子来。

26日傍晚,直隶总督府外来了一群人,都是一般普通兵士的打扮,但是门口的护卫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不是善于之辈,他们个个都彪悍冷酷,目不斜视,警惕的看着四周。

门口护卫暗自警戒,其中一人上前来施了一礼,然后说道:“此乃直隶总督府,请问各位来此有何贵干?”

王小生递过去一份文书,笑着说道:“麻烦向总督大人上传一声,就说京师来人了。”

护卫不敢怠慢,急急忙忙向里走去,见仁时吾站在叶之魁的身边,见这位大元帅悠闲的看着四周街道。

不由笑着说道:“小人见时日不短,天津却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几乎认不出来了,以往杂乱不堪的迹象很少看到,街上行人也多了一份自信,这都是大元帅的功劳啊。”

叶之魁不由莞尔一笑。

正要说话,却见总督府里面走出了一大群人。

直隶总督周馥,海军将领邓世昌,林泰曾,郭宝昌以及制造局总办潘梅园都在此列。

门口的小兵心中一惊,谁有如此大的威势,竟然让总督大人亲自迎出门来。

原本正要见礼的几人见叶之魁摆摆手,指了指里面,示意进去再说,只得露出一个微笑,算是打了招呼。

五人里面,只有周馥和邓世昌两人见过叶之魁,其他三人只听说过大名,还未见过真人,如今见这位大元帅果然是传闻中的那么随和,不由心中大定。

几人走进总督府大厅,众人见礼按次序落座之后,周馥这才出声说道:“大元帅隐藏行踪,臣这几日甚为担心,好在如今见您安然无恙,才放下心来。”

叶之魁露出一丝歉意的笑容道:“我这人就是怕麻烦,各地新政正搞得热火朝天,如果为了迎接我而中止了进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则实为不智,让周老担心还请谅解。”

周馥自是连说无妨。

叶之魁又笑着看向邓世昌等几位海军将领,感慨万千的说道:“想不到短短时日内,海军竟然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实在是振奋国人之心啊,众位居功至伟,军政府绝不会亏待忘记。”

邓世昌看了郭宝昌一眼,笑着回道:“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南洋舰队功不可没,没有他们舍身诱敌,英舰队不至于全军覆没了。”

“邓提督严重了,如没有北洋舰队,我南洋就是有万般计谋,终究会落空。”郭宝昌见邓世昌如此谦让,也回礼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