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1211章

作者:闪烁

这些钨棒与钨矿全都是军用物资,主要用来制造穿甲弹弹芯。

关键还有,不止是迢曼帝国,在整个西大陆都没有大型钨矿。

损失的这些钨棒与钨矿,足够生产数百万枚坦克用的穿甲弹弹芯,或者是上亿发机关炮的穿甲弹。

受此影响,迢曼陆军的前线装甲部队,直到现在都没有获得足够的穿甲弹。

此外,生产穿甲弹的弹药工厂已经在年底转产其他弹药,要等到下一批原料运到才能继续生产穿甲弹。

除此之外,还有一艘运输船装载了大约150吨奎宁。

这些药物,其实是由纽兰共和国无偿援助,而且全都来自孤大陆中部地区,由纽兰企业经营的热带种植园。

在理论上,150吨奎宁,足够百万大军在热带地区使用一年。

按战后披露的相关资料,西陆集团原本计划在开战之后就在北玄地区发动进攻,争取一举拿下至关重要的夕梵运河。也正是如此,迢曼陆军才没把重点放在东边,其主力部队全都在陆心海北岸。当时只是在罗利王国南部的西岛上,就有3个王牌装甲师,囤积的弹药物资足够使用数月之久。

结果,因为150吨奎宁没有运到,迢曼陆军把进攻时间推迟到了10月底,以便避开酷热难耐的夏季。

哪里想到,等到气温降下来,攻打夕梵运河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

不止是梁夏帝国加强了在夕梵运河的防御部署,还跟战场局势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大陆战场上的变化。

结果就是,到了11月,迢曼陆军的3个王牌装甲师全都被去了大陆战场。

至于攻打夕梵运河,只能无限期搁置。

相对于损失的物资,这次袭击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

因为担心遭到潜艇伏击,所以一直到10月底,筹备到足够多的护航战舰,并且完成了反潜巡逻机的前沿部署之后,迢曼帝国才组织运输船队前往北孤大陆,重新跟北孤集团进行贸易往来。

不要忘了,纽兰共和国在此之前就已参战。

也就是说,受潜艇威胁,两大集团互通有无的海上航运迟滞了接近一个月!

在现代化战争当中,这绝对不是小事。

充分利用这一个月,纽兰共和国能够为迢曼帝国足够武装10个师的武器装备,或者是供百万大军鏖战半年的物资。

此外,在恢复航运之后,护航成了迢曼海军的头号任务。

虽然迢曼海军的头号使命也就是保护海运航线,压根就没人想过,要靠迢曼海军夺取制海权,但是把主力用来执行护航任务,加上布兰皇家海军龟缩在港口里不出来,必然要削减其他方向上的投入力度。

比如,为此放弃在陆心海的作战行动。

要说的话,这才是迢曼帝国把进军夕梵运河的行动推迟一个月的真是原因。

没有舰队支持,哪怕岸基航空兵足够给力,也未必能夺得制海权,更不要说为运输船队掩护。

在此之后,那12艘大型攻击潜艇就主要在南夕落洋上活动。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北夕落洋太远了,还没有基地支撑,就算潜艇能过去,持续作战时间也非常有限。

关键,也就是后勤保障。

不说别的,就算是大型攻击潜艇,也就只能携带几十条雷弹,在用完之后,就必须返回港口,或者是跟潜艇支援舰汇合。如果是长时间的在外巡航,哪怕雷弹没用光,也要想办法补充新鲜食物。

说得简单一点,潜艇跟作战飞机相似,活动范围受“作战半径”限制。

当然,潜艇的作战半径肯定要远得多。

就拿数量最多的“南江”级来说,标准装载情况下,能在距离基地5000千米的海域巡逻45天,而且距离每缩短1000千米,巡逻时间就延长5天,相反则缩短5天。为了获得最高作战效率,一般把作战范围限定在5000千米以内。即便有特殊情况,也要安排潜艇支援舰配合。

显然,派潜艇支援舰去北夕落洋,风险太大了。

受此影响,帝国海军在夕落洋的破交作战,主要就限定在南夕落洋上。

所幸的是,在大战初期,封锁南夕落洋也有很大的价值。

不说别的,因为绕过南孤大陆进入东望洋的航线被封死,所以在设计新一代航母时,纽兰海军仍然受到望夕运河船闸宽度的限制,没办法完全放开手脚,也就必须在具体的性能上做出取舍。

此外还有,西陆集团与北孤集团至少暂时别想获得玄大陆西海岸地区的资源了。

关键还有,在潜艇的封锁下,玄大陆西海岸这边的国家,乃至南孤大陆的部分国家都受到了影响。

假以时日,保不准会投入帝国的怀抱。

可问题是,南夕落洋这边根本就没有切身利益,哪怕是拿到了制海权,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以当前的局面,需要锦上添花吗?

第280章 不安因素

不去夕落洋搞事情,难道回到东望洋,再跟纽兰海军打一仗?

产生这个念头之后,丁镇南自己都被吓了一跳,因为他立即联想到了一个地方,至今没有正式参战的奥国。

在东方集团里,奥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甚至可以说是极端的存在。

不说别的,奥国享受到的特权超过了梁夏帝国。

虽然造成这一切的,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说得直接点就是新移民与老移民的矛盾,但是没人能否认,奥国的特殊性一直就是东方集团内部的头号矛盾,或者说是内部矛盾的主要根源。

前面已经提到,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后,准确说是大战的后期,为了加强对西南东望洋的控制力度,梁夏帝国动用包括政策手段在内的各种方式,鼓励本国与附属国的民众移民奥洲。在此后短短数年之内,就有上千万来自梁夏帝国、狭夷皇国与高巨王国的移民在奥国等地安家。

这一轮大规模移民直接改变了奥洲居民的族群结构。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第三次全球大战爆发前,以战后到达,来自东方国家的新移民已经超过老移民。只不过,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新移民按祖籍国划分,因此奥国第一大族群仍然是老移民。在新移民中,人口最多的狭夷族也只有老移民的四成,看上去仍然有非常巨大的差距。

毫无疑问,大量到来的新移民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

战后,帝国部署在奥国的数十万占领军的主要任务,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遏制与防止新老移民发生冲突。

不说别的,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通过设立“保护区”的方式,在西尼等大城市实施族群隔离政策,降低维持社会治安的成本。直到新历122年,最后一块“保护区”才被撤销。

只是,这样的高压政策肯定无法长久。

正是如此,才需要给予奥国特殊地位,以安抚利益受到侵害的老移民,让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让奥国加入东方集团,却不用承担成员国的基本义务。

按签订的入盟协议,奥国是东方集团的特殊成员国,享受由梁夏帝国,以及其他盟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为外国驻军提供基础设施、生活物资与政策便利等必要的保障,但是不承担集体宣战、军事动员与无偿征用等与战争相关,具有强制效力的义务。说得简单点,也就是保留了宣战权。

这个特权可不简单。

东方集团能够成为军事集团,或者说是以共同安全为基础的军事政治集团,集体宣战权至关重要。

说得简单一点,攻击任何一个成员国,也就等同于攻击整个东方集团。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三国第一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