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闪烁
要说,在几十年前,在陈炳勋的时代,这件事就该完成!
如果陈炳勋在当年没有一面之仁,代表始武大帝册封了狭皇,让始武大帝成为狭夷皇国的太上皇,或者让随军出征的皇子留下来,行使统治权,让狭皇成为傀儡,狭夷皇国恐怕早就归顺了。
按照史书记载,狭夷皇国当时求着让帝国册封。
道理也很简单,在被陈炳勋用巨炮轰开国门后,锁国数百年的狭夷皇国猛然发现曾经的邻居竟然变得如此强大。
随后,遣唐风再次刮起。
在此风潮之下,自狭皇以下,到底层的平民都认为,向西边大陆强国学习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哪里想到,陈炳勋干脆利落的拒绝了,然后带着舰队离开了狭夷皇国。
当然,史书这么写,只是为了体现陈炳勋的豪迈与大度。
真实的情况是,在陈炳勋率领舰队敲开狭夷皇国的大门之后,引来西方列强的觊觎,布兰王国甚至派了一支舰队进入东望洋,试图在梁夏帝国之后,用同样的方式让狭夷皇国开埠通商。
为了独占狭夷皇国,陈炳勋按始武大帝的诏命,带舰队赶往炎海。
此后的几十年,陈炳勋一直在炎海与梵炎洋跟布兰王国等西方列强的海军交战,直到在基布要塞外面殉国。
没有册封狭皇,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稳住已经崛起的纽兰联邦。
虽然当时的纽兰海军还不够强大,但是帝国海军同样算不上强大,没有理由再增加一个敌人。关键是,纽兰海军是帝国在东望洋上的主要对手,而在陈炳勋远征梵炎洋的时候,肯定需要让后方保持稳定。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册封了狭皇,独占了狭夷皇国,纽兰联邦就很有可能会加入西方列强的阵营,并且在东望洋上用兵。因为陈炳勋分身乏术,无法同时在两边作战,所以帝国战败的概率极大。
最理想的结果,也只是保住东望洋的海外领地,错失向梵炎洋扩张的机会。
没有来自梵炎洋周边地区的资源,以及梵罗地区的市场,就没有后面的全面工业化,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梁夏帝国。
可见,陈炳勋并不是看不起狭夷皇国,而是受局势所迫。
此外,当时是始武大帝下的命令,陈炳勋是受皇命行动。
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所有列强都已参战,而且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必定要拼出个胜负来,所以就算册封了狭皇,也不会让局势变得更糟糕。
册封仪式其实非常简单,前后还不到十五分钟。
关键就一件事,由帝国的大皇子把盖有国玺的册封金书下给狭皇,而狭皇得在三拜九叩之后接旨。
完成之后,狭皇就成为了帝国皇室的臣子,成为了帝国的儿皇帝。
当然,还是干儿子那种。
第397章 同化的开始
册封仪式非常隆重,不过主要是象征意义。
狭夷皇国已经战败,还被解除了武装,几千万狭夷人翘首以盼的等待帝国救助,别说是册封狭皇,哪怕是废了狭皇,也只是更加麻烦一点,比如需要投入更多兵力镇压可能出现的暴动。
不管怎样,在狭夷人的心里,狭皇是天神的代言人,是狭夷皇国的最高统治者。
废了狭皇,甚至灭了狭夷皇室都不是难事,只是镇压可能出现的暴动,怎么说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按六局等情报机构做的推测,如果强行废除狭皇与狭夷皇室,肯定会爆发全国范围的骚乱与暴动。即便投入足够的兵力,也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牺牲数万名官兵,才能让狭夷皇国的局势基本上恢复正常。
半年的骚乱会导致500万到1000万平民丧生,大部分将死于饥饿与疾病。
何况,七千万狭夷人也并非一无是处。
在历史上,狭夷人在帝国的对外扩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止是推波助澜,很多时候还是急先锋。
也就一点狭夷人特别能够吃苦。
当初,在夺取北马群岛之后,因为环境太恶劣,还要面对很不友善的土著,几个大岛上甚至有食人族,关键是没什么值得冒险的贵重资源,所以帝国的殖民者都不愿意去,结果是狭夷人抢先了一步。
此后,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之内,勤劳的狭夷人在几座主要的岛屿上开垦荒地,建起了成片的种植园。
到上次大战爆发前,由北马群岛出产的奎宁与天然橡胶,占到帝国进口总量的四成。
在炎海周边的那些岛屿也是如此。
此后,即便到了梵炎洋,到了玄大陆,狭夷人也冲在最前面,去那些帝国殖民者不愿意去的地方垦荒。
此外,还有不少狭夷人在帝国本土从事又脏有累的低端工作。
比如,从帝国西南与西北通上无极高原的两条公路,最为险峻的路段就是由狭夷皇国的工程队伍承建。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是在西南公路两旁,至少埋葬了数千名狭夷劳工的骸骨,很多甚至连尸骨都没保留下来。
按照有记载的一次隧道塌方事故,有大约一千名狭夷劳工被活埋。
即便在几十年之后,还时常有人在公路附近发现狭夷劳工的遗骨。
其实,这也是狭夷皇国对梁夏帝国怀恨在心的一大原因。
付出艰辛努力,还做出巨大牺牲,可是狭夷皇国往往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很多时候甚至排在了好逸恶劳,只会拍马迎奉的高巨王国后面,比如帝国对狭夷商品征收的关税一直是其他附属国的两倍。
几十年来,狭夷人不生怨恨才是怪事。
上次大战期间,在向帝国宣战的时候,狭夷皇国给出的一大理由,就是遭到帝国的无情压榨。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了。
一圈轮回之后,并不是说狭夷皇国抗争了,就会有改变。
册封狭皇之后,就是双方的政府代表,狭夷皇国内阁总理大臣牛满与帝国首辅特使签署同盟书与合作协议。
关键,其实是合作协议。
虽然很多都只是框架性,没有涉及具体的安排,但是有一条例外,而且跟劳工有关。
在三个月之内,到春节之前,狭夷皇国将向帝国派遣50万劳工。
因为是由政府派遣,所以帝国只为狭夷劳工必须的工作条件与基本的生活保障,说是生存保障也没错。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只管吃穿住,不支付酬劳。
报酬?
找狭夷政府要。
按后来签署的协议,帝国以当时的最低劳动标准计算狭夷劳工的劳动所得,并用来抵充战争赔款。
此外就是,帝国将在两年的劳动合同到期之后向狭夷皇国5万个移民名额。
不过,只有居住权,不享有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