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军师 第185章

作者:千骨一蔺

第二百五十六章 青州棉

第二百五十六章青州棉

至于陈逸等人所作所为,陈逵也是有所耳闻,陈逸等人将面对什么样的结果,陈逵看陈子明的样子就知道,向救出来,已经没有可能了。

如果陈子明的父母还在,倒可以从他父母那里下手,可是如今陈子明孤家寡人一个,至于陈子明的妻子蔡琰,陈逵还没资格去见,蔡琰的出身可不是陈逵能比的。

至于另外一个能在陈子明面前说话的人,陈逵甚至连去求见的资格都没有,那就是陈子明的大哥,刘备。

而且陈逵要是敢将陈逸等人所作所为闹到刘备那里,死的可能就不止陈逸等人了,甚至会牵连到陈家。

三天后,军部军纪处公开审理陈逸等人,不但军方各层官员全部前来旁听,而且陈子明还将那些氏族大家之人找来坐在一旁看着。

没有任何好辩解的,一切证据确凿,在陈子明暗自授意下,陈逸等人以违法军纪罪被处死刑,其余人等皆被流放到福州做苦力。

不是陈子明痛恨陈家,陈子明没有任何公报私仇的想法,而是陈子明想借此机会,让所有人看看,胆敢将手伸到军队来,胆敢欺压热血军人,后果就是这么严重。

这次处罚的,不仅仅是陈家这人,而且还有很多其他大族子弟,一并被处罚,根本没人敢站出来反抗,也没有人敢说情,因为陈子明站在那里,陈子明再为军人撑腰。

处罚了陈逸等胆大妄为的人,然后就是补偿那些被欺压的热血军人,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军人全部做出补偿。

陆信等人也被陈子明带回临淄,当场看到欺压他们的陈逸等人的下场后,一个个泪流满面,他们不是为自己哭泣,而是感受到来自陈子明等人的呵护和关爱。

不过最后陆信等人还是拒绝回到军中担任教官,而是选择会福州,因为他们已经在那里安家,而且他们也习惯福州的生活,更主要的是,他们认为在福州,他们的一身本事才有用处,才可以继续为刘备效力。

“先生请看,此地种植有百亩良棉,秋收之计可收棉花数十万斤。”在一片地势倾斜的大山坡上,站着一群身穿官服之人。而他们四周兵将林立,防守森严。一个身穿县令官服的中年男子指着满山的棉花给陈子明介绍起来。

“不错,这些棉花的长势很好,待秋收之后,如果可行,就可在青州大范围推广棉花种植。”陈子明看着漫山遍野的棉花,满意的点点头。陈子明处理完陈逸等人的事情后,就离开临淄,开始又一次出巡,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离开青州的意思,在幽州、吉州还没有完全被暗卫掌控的情况下,刘备是不会让陈子明去那些地方冒险的。

汉朝虽然已经出现棉衣,但并没有普及,汉朝还没有大面积种植棉花,因为绝大部分土地都必须用来种粮食。

这个时代,粮食的产量是非常低的,而且各方诸侯常年征战,粮食消耗非常严重,根本没有余地来种植其他东西,比如棉花,基本上都是从凉州等偏远之地收购而来。

整个汉朝,不是谁都有资格穿棉制衣服的,棉是非常珍贵的一种布料,普通百姓根本没资格接触这等衣服。

百姓一般穿的都是粗麻衣,穿起来非常不舒服,而且保暖程度远远比不上棉衣。达官贵人一般都穿丝制衣服,当然,条件好的好准备了棉衣,但数量并不多。

刘备占领青州后,陈子明就开始着手改善粮食生产技术,产量提高很多,后来得到徐州这个产量大州后,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这些技术很快就传到大汉四方,特别是扬州等地,粮食产量已经高得恐怖。

这两年来,大汉的粮食开始有富余,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粮荒这种现象。而青州并不怎么适合种植粮食,所以陈子明准备将棉花引入青州,将棉制衣服普及。

陈子明并不怕别的势力断掉刘备势力的粮食来源,因为光徐州生产的大米就能满足刘备治下各地的需求,更何况还有幽州的小麦和豆子。

要知道大汉如今的人口并没后后世那么恐怖,现在整个大汉加起来也就几千万人口,而且这里年还在不断的减少。

以徐州如今粮草的产量完全能够养活刘备治下一千多万人,而且还有富余。

“先生,如此多棉,何人可买下,泸县百姓还需等变卖了这些棉换取粮食等生活所需之物。”泸县县令王锴也有点拿不准,他知道棉很值钱,但是能够买下几十万斤棉的商人可不多。

而整个泸县百姓都在他的号召下将土地全部种植城棉花,眼看马上就要到收获季节,可是任不见商人来商谈收购棉花之事。

“此事汝等不必担心,这些棉花皆由军部收购,且以后棉花,不得私自卖与他人,这些棉花暂时定为军需之物。”陈子明立刻对王锴说道。

要知道现在棉花可是非常急需之物,莫说军队治疗伤员时需要棉花沾染酒精消毒,就说如今刘备手中的几十万大军,都需要棉制衣服。

还有刘备手中的大小官员,都需要配置相应的棉衣,这可是上百万人的缺口,而且这些棉衣可不是每人一件,而是四季都需要相应的服饰,而且还是套装那种。

这一百亩棉花,完全就是毛毛雨,现在只能优先满足军队的需求,然后再考虑百姓了,至于那些商人,他们要是自己种植,陈子明一点意见都没有,但是敢现在就将收伸到这些棉花上来,陈子明手中的刀又要见血了。

在没有完全满足军队的需求之前,青州所有的棉花都会划分为军用物资,需要严格的管理。

陈子明相信,当刘备手中的大军全部换上棉制衣服之后,抗寒能力将大大增强,到时候也不是不能进行冬季作战。

特别即将进行的北方争夺战,可不是一两个月就能结束的,要知道历史上,曹操攻占北方,都是用年来算的。

第二百五十七章 益州变

第二百五十七章益州变

“棉花的价值并没有汝等想象的那么高,这不过是普通的织衣之物罢了,等到棉花大量生产后,他的价值其实和粮食差不多。

不过如今看来青州之地更适合种植棉花,不过汝等也不用担心,军部会给汝等合适的价格,绝对不会低于精粮的价钱便是。”陈子明不得不给王锴等人提个醒。

棉花的价值的确不高,只不过现在稀少,物以稀为贵罢了,一但棉花大面积种植,也就不存在珍贵一说。

“汝等回去之后,立刻挑选擅长种植棉花之人,将种植棉花之法书写出来,分发各地,亦可卖与商人,无需保密。”陈子明对于农产品生产技术没有保密一说,谁能学就学去,谁爱学就来学,无所谓,学得越多越好。

对于陈子明这种态度,刘备手下很多高官不解,甚至有人向刘备进言,对于这种技术要严格保密,免得让敌对势力过于强大。

刘备也询问陈子明的意思,陈子明一句民以食为天,让刘备哑口无言。

陈子明又怎么不知道这些技术一但流传出去,天下各路诸侯实力定然大增,因为他们一但不缺粮食,打起仗来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也可以征召更多的兵。

但是这些技术让百姓学去之后,他们能够生产更多的粮食,就除了上交给官府的外,就可以留下更多的粮食,足够他们生活。

有了生存的根本,谁又愿意去当兵打仗,谁又愿意四处漂泊,流落为匪寇。

说白了,生产技术提高了,粮食增多了,诸侯手中的粮食够用了,就不会不惜一切的去压迫百姓,如此一来,百姓就更容易在这个乱世中生存下来。

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全国青壮大量减少是在所难免的,陈子明能做的就是尽量保存更多的百姓。

陈子明视察完泸县的棉花种植情况后,非常满意,后来侯就下令明年开始,在青州大面积种植棉花,并且有军部出面签订收购合同。

同时开始建立棉衣制作厂,至于其中精细活,比如怎么处理这些棉花,怎么织布等,都由专业人士去弄,陈子明也不懂,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为棉衣的推广创造条件。

因为青州棉花的丰收,很多商人看到商机,开始种植棉花,制成棉衣来卖。

各地纷纷仿效青州种植棉花,不过并不是那里都适合种植棉花的,而且棉花也不是传说中那么值钱,后面那些不适合种植棉花之地开始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不过棉衣慢慢普及天下,很多百姓都能穿上舒适的棉衣,陈子明相信,在不就的将来,麻布衣将被百姓所淘汰,都会穿上更加舒适暖和的棉衣,同时,棉被等暖和的床上用品将进入百姓的生活之中。

“子明,益州急报,刘焉背疮迸发而卒,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正在青州各地玩得不亦乐乎的陈子明接到刘备急招,急急忙忙赶回临淄,刘备见到陈子明的第一句话就让陈子明楞了下。

刘焉终于挂了,虽然和历史记载有点出入,但是影响不大,刘焉能够坚持到现在,应该是陈子明的到来,让这个时代的医术提升了不少的结果,要知道临淄医学院的学生已经在大汉遍地开花,刘焉这等权贵养几个有能耐的医师还是没有问题的。

“大哥,虽刘焉已去,但其子续认益州牧,刘州牧余威尚在,刘璋身边多有忠勇之人,益州险要,四方皆有勇将守护,一时半会当不会有失。”陈子明是在给刘备说,让刘备安心发展自己的实力,刘璋还为他守着益州的。

现在的益州可不是谁都能拿下的,那怕是曹操,恐怕也没有那个能耐拿下益州,益州被刘焉弄得固若金汤,在没有内应的情况下,要想拿下益州,如今天下诸侯之中,还找不出这样的人来。

那怕是现在的刘备也不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不是吹的,益州险要关隘无数,强攻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而且还不一定能攻下来。

所以陈子明才费尽心思的想吸引张松这种心思诡异之人,让张松想判出刘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刘备,而不是曹操。

如今历史大变,陈子明可不敢保证张松去曹操那里,还得不到曹操的重用,一但张松引曹操大军进入益州,那么以曹操的能力,益州根本没刘备什么事了。

“子明,刘州牧大葬,吾欲派人前往悼念之,不知何人合适?”刘备现在非常为难,按理说前去益州吊念刘焉这样的皇族重臣,刘备自己去是最合适的。

但是如今刘备已经是一方雄主,想除掉他的人多了去了,没有几十万大军保护,刘备根本不敢出他的领地。

上一篇:帝国争霸

下一篇:最强大昏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