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204章

作者:坤琳婶

黄宗羲背后站着的人是谁,朱由检是一清二楚。对黄宗羲说办学的事,不过就是在告诉他背后的人,这个事情有利你我,不要跟我作对。

“我这一辆车的造价是二百两,你现在可是南京城里的热门人物,你不坐,别人就不会比着买,那我送你的马车不是白送了?你怎么着也要让我收回本吧。”

“噗嗤!”站在朱由检身后的王承恩不争气的笑出声了。

“皇上,您以前可是说过,在报纸上写文章吹捧物件叫做广告,这是要收广告费的。”

“你可以用尺子量一下所占报纸的版面大小,按实际大小收费,直接跟高邢氏去要。”

“叩谢皇恩!”黄道周一听,赶紧叩首,起身一溜烟就跑了,他准备跟邢夫人哪开一个高价。

“扬州的事情,确定幕后主使了吗?”朱由检脸一下子阴沉了下来,对王承恩问道。

“已经确定是汪汝谦(汪然明)使人所为,《复兴报》也是他出资资助的。”

“是他一人还是有新安贾人大量参与?”朱由检肯定要弄清楚整个江南的利益结构,否则就是瞎子摸象。

作为一个穿越者,如果你连自己治下有哪些利益阶层,各个阶层的核心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想着能改造社会,凭借着超越几百年的科技吗?朱由检只能表示呵呵了。

所谓“新安贾人”其实就是徽州商人,扬州的徽州盐商,才是江南最有钱的阶层。

大明的利益阶层其实也并不复杂,有勋贵、仕林、乡绅、皇族以及商贾。其中最大的三个是仕林,商贾以及皇族。

在整个北方被打烂了之后,南方的勋贵其实不足虑。兵权以及军阀化,整个北方的勋贵等于是集体破产了,原本留在南方的勋贵本来就不多。

而乡绅阶层大多依附在官僚身上,这些人在江南不显得多么重要,倒是在其他地方比较棘手。

江南仕林的核心盟友是盐商,既所谓的徽州商人。而皇族在大明是完全独立的一个阶层,他们跟其他人根本没有机会牵扯上。

“先盯着,再找机会。”朱由检肯定不会现在动盐商,他们的根子太深,靠山又硬。不一点点挖,容易“塌方”。

而挖仕林的根子,不是向打仗一样来硬的,对一个阶层的改造,需要先想好怎么安置这些人。吏员只是安置一部分读书人的一条途径。

大明的教育本身就是落后的,老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是读书人比较好的一条出路。

老师,您们辛苦了!

第二百零八章:办小学

在崇祯十八年这中间几年的风云人物中,能以大儒著称的,无非“二周一钱”。王铎充其量就是个书法家,而像后来所谓的三大儒: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此时都还是小字辈。

钱谦益这个人,朱由检是半信半疑的,此人有点沽名钓誉,不过算不上良心大大的坏。

而对于刘宗周,朱由检基本是不报希望的,一个迂腐到骨头渣子里的老夫子,你还能指望他什么?

朱由检把黄道周用到日报主编加御用笔杆子这个职位上,就是想竖立一个能跟江南复社抗衡的标杆,起码要从文章上不能示弱。

刘宗周最近特别的生气,作为大学士的他,居然比不了他一个弟子受宠。而跟自己齐名的,却被他经常看不顺眼的黄道周,当了一个小小的通政使,却天天坐着一辆豪华马车招摇过市。

生气是一回事,可是跟皇帝的合作还是有必要的。教书育人,一直都是儒家觉得自己最拿得出手的看家本事,祖师爷孔老夫子都是以师长的身份闻名于世,他身后的弟子们又如何能拒绝这个名誉呢!?

朱由检这一次没有把办学这件是拿到朝堂上朝议,而是用日报发了一片通告,准备以内库的银子在全国各地(基本上就是江南)的每一个县,创办一所蒙学。并征集百姓们的意见。

这可是破天荒的一件事情,皇帝做点好事,居然要问百姓们的意见。谁能有意见?起码读书人对办学这种事是不会有意见的。

所以,刘宗周在听到学生黄宗羲的汇报之后,也就没打算再撺掇张采和朱由检对着干了。

钱谦益当然也不能和朱由检对着干,皇帝也赏给他了一辆马车,他正带着柳如是坐着马车回苏州炫耀去了。

《复兴报》难得地赞扬了一翻朱由检的明君行为,还大量的撰写了一些文章,表明江南读书人准备尽力支持皇帝的善举。

反正出钱的是朱由检,而最后赚这笔钱的,还是江南的读书人,建了学校,得有老师,离开了江南的读书人,皇帝能去哪找老师?

“大手笔啊!”史可法听到这个消息,首先想到的是朱由检哪儿来的银子。虽然他不是户部尚书,但是他却了解大明的财政状况。

以目前大明在江南的财政收入,支撑一下江北的军队开始都有些捉襟见肘。另外,山东的军饷一直是比较大的,李岩那边最近一直在打仗,连老巢都丢了,成了彻头彻尾的流动作战。反正史可法是不看好李岩的,这位李自成以前的高参所展现出来的本事,让史可法觉得不以为然。

“要是我,肯定会死守泰安,绝不丢一寸大明的城池。”史可法经常这样想,所谓大明的骨气: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赔款,史可法是坚持贯彻到骨子里的。

“义父,您说皇上办学校的钱会从哪来?”史德威经过史可法在朱由检面前的重点推荐,已经当了新的京营都统,顶替了李成栋的位置,算是年轻一辈的后起之秀。

“咱们的皇上有钱。”朱由检有一笔大钱,史可法是知道的,他以为以为是京城的库银被朱由检秘密的藏在某个地方,最后运到南京的。

整个江南的仕林,不管是不管事的钱谦益,还是等着捞好处的复社,亦或者是真心为朝廷操心的史可法。他们全都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皇上,办学是件好事。可是这么大的办学规模,是不是要动那笔银子?”快要临产的陈圆圆挺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肚子,在小玉的搀扶下坚持着每天走路,这还是朱由检说的,多走动,有利孩子临产。

“银子当然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朱由检接过陈圆圆的手,扶着她一起在御花园里慢慢的走。

“你见到李自成的时候,他就没提银子的事?”陈圆圆奇怪,朱由检从李自成手里弄走了这么大一笔银子,这次回南京之后,朱由检居然没提李自成说起过。

“这事啊,朕太忙,都没来得及跟你说呢。李自成见到我的第一眼,就明白银子是朕偷的。你不晓得,他当时在庙里非要杀朕,主要就是因为银子。

不过,朕说服了他,银子的事自然就不了了之了。”朱由检对着陈圆圆一笑,显得这件事非常轻松,不值得一提。

实际上,李自成当时已经把剑架在朱由检的脖子上了。论打架,朱由检不是李自成对手,哪怕他在后世当过兵,跟李自成这种贼王动手,一样是找死。

只是李自成那一剑没有砍,只是问了一句:“陈圆圆是不是也被你拐走的?”

朱由检眼珠子一转,当时那把剑离他的喉咙只有零点零一公分,四分之一柱香之后……

算了,编不下去了。朱由检不擅长编情话。

李自成的确提到了陈圆圆,但是朱由检提到了刘宗敏,提到了李岩。并且还有李岩带给他的一封信。

如果说李自成是因为厌倦了征战,已经身感陷入绝境而放弃抵抗明军。

那么他不杀朱由检,则是因为李岩的劝解。李自成也明白了李岩的重要性,到了这种地步,他如何能不知道谁才是他最重要的帮手?

朱由检怀里揣着李岩的信,又用大军逼着李自成无路可走,这才敢和李自成当面谈一谈。

朱由检本来是打算留李自成一命的,被他拒绝了。一座山上都容不下两只虎,何况是两只龙。

“银子是我弄到手的,你没本事弄,算不得你的。”李自成坚持认为银子应该属于他。

“你从贪官手里勒索出来,我又从你手里偷出来,咱俩扯平了。”朱由检死皮赖脸,反正就是耍赖。

“那我就杀了你,再夺回来。”

“你杀了我,银子和陈圆圆你也得不到了。她怀了我的孩子,快生了。”

“咣”一下,李自成的剑失手掉地上,他真是深深的感到了失败。杀头没怕过,zf没怕过,偏偏最爱的两样东西被个骗子全忽悠跑了。

“可是学校不只是建好就行的,需要老师,老师也需要俸禄的啊!”陈圆圆把朱由检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先盖学校,这个过程起码得半年呢。等学校盖好了,学生入学了,老师自然就有了。”朱由检一笑,中原文化中对老师这个职业是尊重的,他不信缺了国文老师,他只是发愁理科老师去那里找。

好在他现在建的是蒙学,也就是小学,留给他的还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