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300章

作者:坤琳婶

“知道了!”邓之容回了一句。面对战争,他已经变得从容了。跟两年前相比,变化不少。用朱由检的原话说,以前他顶多能当个连长,现在起码能当好一个团长了。

“嘿嘿。”邓之容想到着心里就想笑,一个团长来指挥一个军团,运气爆棚了。

“司令您看,那边有百十人已经开始渡江了。”邓之容的通信员还很年轻,有些紧张。

“发旗令:使用改装过的老式牛弩攻击敌人。”

在这个时代,用旗语发令已经很先进了,就在这钓鱼城有一条跑马道,当年宋军传递情报还靠的是骑兵当面传令呢。

百十人的进攻是试探性进攻,古人打仗也不会是一窝蜂冲锋,尤其是像张可望这样的将才,他可不会搞一窝蜂。

大西军的筏子刚刚过江心,川军这边两指粗的弩箭就成片射了过去。玩这种牛弩根本不是川军的强项,他们都是临时学的,连准头都没有,许多弩箭直接射进江里。

“再装。”指挥这波操作的是一名李姓的营长,莱芜就参军了,当初才十八岁。被部队养了三年,今年现在二十一了。

要不是上面有命令,李营长早想一脚踹了这牛弩的。这东西当然没有大炮好玩,射出去的声音太小,没有那种震人的感觉。

等第二波弩箭装好,敌人已经快靠岸了。

“所有人听我命令,集中射击最中间那个竹筏。”李营长发现一个问题,刚刚那波弩箭射出去太散开了,现在想想应该让所有人选择一个目标的。

“噌噌噌……”又一波弩箭射出去,果然效果好了不少,有四五个敌人被当场射了个对穿。甚至有一箭射出了一箭穿两心的效果。

大西军的筏子靠了岸,就等于第一批探路的任务完成了一半儿,他们也不进攻了,就守在摊头竖起巨大的盾牌做护盾,等待着后续部队的到来。

张可望冷冷地看着对岸的摊头,等了足足一刻钟,始终没有看到有大炮响。而且对手也不反击,一直都在用牛弩慢慢地收割着摊头那几个人的生命。

“皇上,张可望也太沉得住气了吧,他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死?”邓之容不解,为什么张可望要排这百十人来送死呢?

“臭小子,这都不懂。人家是在试探你的火力配置呢。你卖个破绽给他呗。”朱由检骂了邓之容一句。

“怎么卖啊?”邓之容没想出来办法。

“把曾英以前留在这抬枪搬出来用。”

“我怕那玩意炸膛。”

邓之容一句话说的站一边的曾英脸通红,这抬枪在他军中以前可以算是最好的装备了。可是使用了新式火药之后的确炸过膛。

“你不晓得少放点药啊。”

当几十杆抬枪喷射出火焰的时候,张可望的眼睛一亮,对岸在拿出看家本领了。

“第二波,上。”张可望一挥手,第二波五百人就上了筏子,成队成队地朝对岸冲了过去。

这个时候,十几架牛弩就不顶用了,城墙内的抛石机就开始发射。十几斤的石头被扔得满天飞,活活上演了一出四百年前的南宋攻防战。

抬枪继续喷着火焰,摊头那些人已经只剩下一半儿了。他们终于等来了援军,可是却也没有胆量继续进攻了。

几百人撒到这么宽的摊头上,密度也大。但是还是很讨厌。除非川军里面有神射手,否则想彻底消灭他们也不容易。

张可望用兵狡猾的很,他这第二波,依旧是在试探钓鱼城的火力。

“皇上,要不要把油坛子丢出去烧死他们?”邓之容很高兴地问。

“你白痴啊!怎么大的面积,需要丢多少油?完全就是浪费。换个办法弄死他们。”朱由检气得直哼哼。

打仗无非就是想办法用最少的代价弄死敌人换取最大的战果,打战也并非只为了图爽快就不计成本的。

邓之容抓着脑袋想了想,对身边的传令兵交代了一下。

不一会,整个摊头出现了一阵白雾。守城的士兵全部带上了面罩,而河滩和浅水区上空白雾弥漫,那是抛石机抛出的干石灰粉。

大西军的士兵一大半都在摊头上满地打滚,痛苦地惨叫着,有些人已经开始疯狂地朝后跑了。

“臭小子,以后玩石灰一定要注意风向。这次算你命好。”朱由检赞许地看了邓之容一眼。

而张可望这边,他的表情就很凝重了。折腾了半天,伤亡了上百人,结果探出来的东西价值却不大。这第一场交锋,基本上算是他输了。

“鸣锣收兵。”张可望一甩胳膊,今日的战斗算是落幕了。

邓之容表现的很好,得了一大块烤羊排的赏赐,啃得不亦乐乎。

“你光顾得自己吃,守城的将士们都有吃的吗?”朱由检问了一下,等于是在问在场所有的将军。

“皇上请放心,都已经安排妥当了。今晚人人有一碗羊肉汤喝。”左懋第回复到。

川军没有什么政治部,但是后勤还是有的,暂时有左懋第全权掌管着。朱由检也在考虑要设立一个后勤保障部门了,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手。或许曾英的老婆挺适合。

“第一仗见面礼送出去了,张可望会不会夜里偷营?”朱由检看着几个军长问。

“不会吧,这江面不窄啊,偷营有点难度。”邓之容楞了一下,他发现自己的思维还是跟这些军长门有差距。

“皇上是担心合川城?”曾英立刻就反问到。

朱由检点点头说:“张可望才不会晚上攻钓鱼城呢。他白天丢了面子,怕是晚上要去合川找回来的。咱们不能只放着他偷袭合川,还应该主动出击反偷他的营地。”

第三百一十三章:大西孩儿兵

张可望跟张献忠的做事风格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张可望更有文化,更有心机。

张献忠当年只是一个捕快,见到的市面层次比较低,而张可望随着张献忠降叛几回,有条件接受教育。

张献忠这厮不同于李自成,李自成有一股子韧劲,坚持不服输,一生从没投降过。哪怕高迎祥死了,他只剩下十八骑,也宁死不降。

张献忠打不赢就投降,满血复活了就又反叛。此人其实就是一个怕死的贼娃子。要说真正的反贼,“反”是指李自成,“贼”指的是张献忠。

贼有个特点:贼不走空。

白天一仗,张可望吃了点亏心里就特别不爽,他立刻就琢磨着怎么也捞回来一点。

钓鱼城是啃不动的,那就拿合川开刀。何况本来就应该先打合川城的。加上他的兵马陆陆续续已经到齐,这个时候正式攻击合川的条件就已经成熟了。

驻守合川的第九军军长刘体纯,那也是熟知对手战术战法的人,大家以前还在一个锅里搅过马勺,那点底细还能不清楚?

刘体纯知道张可望的大西军,但是张可望不了解第九军的底细啊。尤其是在黑旗军骨干的基础上建立的川军团,大西军连碰都没碰过。

张可望有点飘了,他以为还是之前在重庆的那只地主武装呢。张可望决定晚上来一个狠的,把他手下的孩儿军压上去。

所谓孩儿军,其首创者应该算是朱元璋。当年朱元璋在南京“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拜把子称兄弟,兄弟招揽了一大批义子,再有义子认义子,形成了一个以义父义子为纽带关系的嫡系军队,最终打下了大明江山。其中著名的义子就是朱元璋的义子沐英。

张献忠有样学样,他在流动作战途中就特别注重收义子,老大就是张可望,其余的总共收了好几十个。当然,能当张献忠义子的,肯定都是聪明伶俐的,至于那些没被挑选上的,自然也就成了孩儿军。

孩儿军一直到后世的非洲也屡见不鲜,这些娃儿都是被洗脑成功的,除了像张可望,张定国这种聪明的,剩下的大多都只知道替张献忠卖命,不懂其他。说白了,就是一具具不怕死的杀人机器。

张献忠打仗,缴获的战利品里面最终三样东西:财宝、骡马、男娃子。财宝就不用说了,老张打仗几十年,为的就是发财升官,甚至到现在大西政权都是按天发饷银,都没有税收制度。

至于骡马,很多资料说张献忠靠的是骑兵流动作战成功的。翻开张献忠的足迹会发现他的作战区域根本就不产马,哪有骑兵能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