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458章

作者:坤琳婶

“哎哎。”杨景铭赶紧拱手见礼,他已经感觉到身后有一双比狼还厉害的眼睛在死死地盯着他在,非常不舒服。倒是堂屋里的那个中年人显得平平淡淡的,好像很好接触。并且这人的面相有些熟悉,似乎在哪见过。

朱由检没有理他,自顾自逗着小孙子玩,小和铀一直被朱由检的胡子扎得咯咯直笑。

“这位老先生是?”杨景铭笑盈盈地拱手问到。

“我很老吗?”朱由检瞪了杨景铭一眼,把杨景铭吓得够呛,原以为好接触的人一个眼神却似万剑穿心,比那门口的男人还厉害。

“啊啊,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慌的杨景铭赶紧搪塞。杨景铭心里想他今日出门肯定是没看黄历的,要不咋会接连碰到煞神。

“爹爹,茶凉了儿媳给您换一盏吧。”

“嗯。”朱由检哼了一声。

“公爹?”杨景铭一愣,他完全没想到眼前这个汉子居然是史祥云的公爹。这可不好办了,这纯粹是给自己找了个劲敌了。

“这,这是我给孩子的一点见面礼,请笑纳。”杨景铭从袖子里摸索出了两块银元小心地放在茶几上,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脱身办法了。

两块银元不算少,杨景铭还有些心疼,但是他已经打定主意准备放下之后就走。就在他放下银元的一瞬间,朱由检的脸正好侧面对着杨景铭。

“你……”杨景铭一下子楞在当场,从那汉子的侧面和银元上的头像一对照,再傻的人也看出不对劲了。

“咣当”一声小院的门被打开,信阳州的知州大人一路小跑着来到堂屋大门外,噗通一下就跪在台阶下面。知州大人压根就不敢抬头看堂屋里的情形,这可是天颜。

杨景铭一下子歪倒在椅子旁边,浑身直抽搐。

“起来吧!信阳的茶不错,可以送交进出口总公司作为特产品牌出口了。就叫信阳毛尖吧。把朕的这首诗送给你们。”朱由检一抬手,史祥云就把朱由检刚刚作的诗写了出来。朱由检看了一眼那字,灵巧娟秀的就如同那根根竖立的毛尖一般,端是一手好字,不亏是出自江南大家。

作为一个地方的政绩,大明各地的父母官都是挖空心思地想要发展商业,皇帝的一句话就等于给信阳找了一条财路,同时也让这个知州的政绩单上填了厚厚一笔。

“臣代表信阳百姓谢皇上隆恩。”知州叩拜在地,恭恭敬敬。

只有杨景铭口吐白沫,癫痫发作。

第四百九十六章: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等纪彪在朱由检的耳朵里嘀咕了一阵之后,朱由检才斜眼看了一下躺在地上的杨景铭。这家伙和史祥云的关系,已经查了个底朝天了。

“听说这位杨教习说自己在信阳是个人才啊?”朱由检不紧不慢地咂了一口茶水说。

“那是他自诩的,信阳是一个英才辈出之地,岂会有人自称。”知州头顶冒汗,他自知自己没照顾好旧太子和太子妃,恐怕要惹皇上不高兴了。

“既然是人才,那就应该放到朝廷最需要的地方。我听说大别山里有许多孩童没有学上,不如让这个才子去最需要的地方奉献。朝廷需要他,大明也需要他嘛!”

知州听完朱由检的话怜悯地看了杨景铭一眼说:“皇上说的极是,这样的人才就应该去最艰苦的地方发光发热,一辈子温暖别人。”

杨景铭被抬走了,史祥云心里还有些忐忑,她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斜,可是也难免担心这件事让皇上对她产生不好的印象。

“你对朝廷现在的教育制度怎么看,有什么弊政?”朱由检看着史祥云问。

“父皇加强数理格物之学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因为教员的严重缺乏,加上朝廷科举制度的逐渐废弃,百姓家庭的孩子不能持之以恒地将学习进行下去,不管是蒙学还是中学,每年开学都有许多学生中途退学,甚为可惜。”史祥云说。

大明不可能以法律来制定教育法,逼着孩子上学在这个时代条件是不成熟的。朱由检的野心大,但是人才培养计划也得因循而至,仅仅三五年的时间是培养不出来大规模的人才的。

后世的洋务运动开办洋学堂开始,借助大量派遣留学生计划,到整个社会进行新文化运动,这中间也足足经历了五十年。

而大明的理工学科却完全是由朱由检一个人带出来的。这需要的时间按正常思维计算也要比那个时候要长。好的是知识结构的量比后世要少很多。

“如果以凭证作为职务的准入门槛,会不会逼迫这些学生坚持完成学业?”朱由检想到了文凭。科举制不是一样是在考文凭吗?

“这样的话,蒙学显然太低,而中学似乎又有些高了。”史祥云的意思是小学毕业生太年轻,中学毕业生年龄又太大。朱由检现在创办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六年制。

虽然可以同意学生跳级,但是大多数人的学习时间都要十二年。大明连文盲都没有扫清,想玩全高中毕业?好高骛远了吧!

但是,如果把中学分开,显然需要增加一倍的教员。这是一个教育制度中的疼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你们随朕回南京吧,朝廷现在需要人手。别再窝在信阳了,出来给朕帮忙。”朱由检用不容商量的口吻说道。

史祥云心里一喜,回南京就等于是回到皇族身份,至少朱慈烺再不用这么辛苦了。

“爷爷,南京有糖吃吗?”朱和铀奶声奶气地问。

“叫皇爷爷,皇爷爷给你奶糖吃。”朱由检逗了一下小孙子说。

……

南京。

熊丽静已经身怀六甲,快要临盆了。朱由检出去了好几个月,倒是把熊皇后累了个半死。

大明朝廷隐忍了三年,就是一直在积蓄教育,几乎三分之一的财政都砸到了教育改革上。原本打算办预科班的各个学院,硬生生地让朱由检咬牙挺成了第一届专科生。

而相对的,带来的好处却没有见到效果。

三年过去了,不管是这一届的专科生还是传统的举子,大家还是盼望着朝廷的科考会在什么时候举行。

朱由检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六部的改制。可是一涉及到顶层结构设计,朱由检就想到了黄宗羲,这家伙已经走了一年多了,也不知道到了哪儿了。

第一届专科生被朝廷分配到了基层,但是因为多年对人才压制的原因,这里面有许多年龄偏大的人才,不管是经验还是能力,都足够担当重任的。

就像黄埔军校一样,前面几期的学员为什么那么厉害,那是因为前几期都是从全国各地去挑选积压了好多年的优秀人才。等前几期挑得差不多了,后来的自然就是普通人了。

朱由检硬生生地把这第一批人才养了两年,可以说已经让这些人学了一身本事了。黄埔前几期才培训半年而已。

“儿臣参见母后。”朱慈烺和史祥云的称呼让熊丽静脸上一阵阵的发红。眼前的年轻人比她可小不了几岁,这个后妈当得显然不轻松。

“快把孩子抱过来。”朱由检倒是有眼色,赶紧让奶妈把朱和铀抱了过来。

从尴尬中一下子转到母性的角色上,熊丽静瞬间感到舒服多了。

“看这孩子多可爱啊!”熊丽静满脸笑意。

“看自家孩子都是越看越顺眼的。”朱由检笑着说,这句话瞬间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父皇,听说大哥大嫂回来了?”远远地,两个英俊少年郎手拉着手走进了大殿。一个活泼开朗的是朱慈炯,另一个有些目光呆滞的是朱慈焕。

说话的是皇三子朱慈炯。很多影视剧都把人物搞错了,比如那部“我大清”、“我孝庄”。他们把朱三太子说成是朱慈炯了,这是不对的。

崇祯三个儿子中,朱慈炯是皇三子,朱慈焕是第五子。而所谓的朱三太子指的是朱慈焕,他才是躲藏在明间多年的最后被康熙杀掉的朱三太子。

朱慈焕被吴三桂囚禁好几年,身心备受摧残,应该说这个孩子已经费了。朱由检自从用李香君和蒸汽机把他换了回来之后,他就整日里呆呆傻傻的。

“这是,五弟?”朱慈烺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弟弟,他掉着大把的眼泪水去拥抱自己的弟弟,可是朱慈焕仿佛一点感觉也没有。

“好了,相聚的好日子不要哭。要不是九儿和阿珂离得远,今天咱们一家就可以吃团圆饭了。”朱由检说着说着,眼睛朝周围扫去。

一个走路有些缓慢的身影终于还是出现了,他绕过幔帘,轻轻地瞅一眼大殿里,然后又看了一眼熊丽静跟前的孩子,然后带着满足的表情想转身离去。

“老家伙,来都来了,为何要走?”朱由检故意弯腰瞅一眼躲在纱幔后面的王承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