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470章

作者:坤琳婶

朱由检看得出来,听到北伐的消息,王承恩已经快乐的如同小孩子一样。

熊丽静的儿子已经三个月了,胖乎乎的煞是可爱。朱由检为了和这小子争奶吃可没少花心思。

“小子,从今天开始奶就让给你了,要多吃点长胖点,听到没有?”朱由检一句话羞得熊丽静满脸通红,好在这是典礼现场的休息间,也没外人。

“儿子吃的可是奶娘的……你确定你要跟他抢?”熊丽静反击道。

“额…那还是算了吧。”朱由检呆了一下回答。

“其实,臣妾也不是贪婪的人,皇上的后宫也该充盈起来才是。”熊丽静说得有些勉强,但是意思却很明白。

朱由检没有接话,他的后宫又不是没有过。玩专一那是伪君子,何况这是大明时代。

“没有遇到合适的,以后再说吧。”这句话虽然不动听可是很实在。熊丽静也没表现的不满意,反而心里像是有块大石头落地一般。

仪式宏大,大炮齐鸣,刀枪如林,旗帜如云。反正朱由检看得是眼花缭乱,可是就是没有感觉到一点严肃和军威,只感到了许多花活儿。就如同后世的阿三阅兵一样,像是一场文艺演出。

皇帝这次出征,带走了一半儿的重臣,自然也就不需要监国。而且这一次朱慈烺也是随军出征的一名督粮官。

一过江,朱由检就跟着纪彪带着禁卫师把仪仗队远远地甩在身后。他嫌弃那些仪仗走的太慢了,光是象征天子的御驾,就像蜗牛一样在爬。朱由检估计那辆车得走三个月才能赶到京城,沿途还得修路。

难怪康熙和乾隆下几次江南能把国库都整空了,皇帝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大规模的基建,跟修万里长城差不多。

“江淮这一带的农场还稳定吧?”朱由检看着一望无垠的平原,但是人烟倒是不多,这就是当初的黄泛区。

“很稳定。大多数农场周围百里无人烟,就是想跑也跑不了多远。农场都有规定:无劳动者不得食;忙时种地,闲时休整水利。再过两年,相信这些人都能成为种地的好把式了。”李岩说。

江淮大战中的几十万俘虏大部分都被安置在黄泛区的一个个劳改农场里强制劳动。让已经习惯性拿刀子抢劫的人学会拿锄头,实际上是对动乱局势最有效的一种治理手段。

“当初许多人建议朕学习前宋的做法,把这些人都编练成兵。朕根本就看不上他们。以前朝廷的军队为什么没有战力?说到底就是兵痞太多了,坏了纲纪。

兵贵在精不在多,纵然有百万大军,如果没有好的军纪也是一溃千里。而且这些人已经抢劫成瘾,放到民间就是祸害。不把这些人的胆子给震慑住,早晚出事。”

朱由检想到后世“进去过”的一些人,出来之后还是习惯性地喊报告,效果显著。

“只是这些人都是汉子,关在一起时间久了还是……”李岩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

“可以根据表现适度地一批一批地释放出来,给予分配田亩。少数人是坏的,多数人还是好的嘛!仗打了几十年,女人的人数肯定比男人多。几十万男人关在这里,大明要少生上百万人口,不合算的。”朱由检心又不硬,不能只管自己的“锅里”不管天下人的“碗里”吧。

“那就先释放一些?”李岩挺高兴,这种事谁干都是一件能让人心情愉悦的好事。

“放吧!就当做是北伐的大赦。朕既然路过这里,就得留下点好名声。”朱由检赶紧朝自己脸上贴金。

在徐州,朱由检和李岩还看望了已经退休了的阎应元。阎老头现在就住在徐州城里,每日一人带一条狗去城外的河边钓鱼。

皇帝远远地看了一眼,没去打扰他的雅兴,倒是阎老头的背影显得落寞,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座城里的新居民慢慢增多,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见证过那一场罕见的守城大战,也没人认识他,只是晓得经常有一些官员来看望他。

“王承恩,吩咐下去,从内府每年拨一笔钱交到阎将军手上。朕没理由寒了功臣的心的。”朱由检想了想说。阎应元这个年龄,已经无法再跟随朱由检开疆拓土了,那么朱由检在国内又不分封,他是很吃亏的。

“老奴记住了。启禀皇上,这是前线军报。”王承恩佛尘一摆,一个奏折递到朱由检跟前。

朱由检打开,上面是一连串的捷报:介休、长治、安阳和东昌府皆已经被收复。明军的兵峰直指后金的核心区域。

“我们得加快速度了,朕估计洪承畴要出手了。”朱由检表情有些凝重。

王承恩不懂,为什么一堆捷报反而让皇上显得忧心忡忡呢?如果是之前的万岁爷,只怕会高兴好几天。这就是他们俩性格上的区别。

第五百一十章:大玉儿孤寂紫禁城

“什么他娘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在老子的火铳下这帮人还不是一个个跟羊一样。”

佟养甲吹散了手中火铳口的青烟,轻蔑地说着。在他的面前一个八旗佐领跪在地上痛苦地捂着肚子,鲜血已经流满了他的双掌,而佐领身后一群鞑子们脸色惊恐,敢怒不敢言。

佟养甲的身后皆是整整齐齐的火铳手,黑洞洞的枪口齐刷刷地

这是一把明军的制式手铳,是佟养甲和天地会厮杀的战利品,可惜他没有更多的明军新式发射药,只能用黑火药代替,打一发会冒很浓的烟雾。

八旗自身过分的轻视火器,又给汉军装备大量的火器,等到女真人自己数量上大减员之后,战力一下子一落千丈。

一万人的军阵是很大,可是大战之后得不到兵源补充,战力根本恢复不了。

京城里的主力军全都掌握在了以洪承畴为首的一群汉大臣手里了,鞑子现在没有话语权,更不可能再靠杀人来立威。倒是天地会时不时地就敲掉几个鞑子官员,让本来就人丁单薄的“主子”们显得更加稀有。

“将军,洪大人让我们把这些鞑子分散编制开,免得他们闹事。”一个长相凶神恶煞的部将指着鞑子兵说。

“还是洪大人英明,就照大人的意思办。以每二十人为一队,编入汉军营。”佟养甲也是军武出身,自然懂得怎么掺沙子搞分流。

后金到了这一步,统治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一个政体的躯壳,变成了某些人骗更多人的工具。

大玉儿渐渐地感到她已经控制不住洪承畴了,但是又无可奈何,女真人中的翘楚要么战死要么被刺杀,能挑梁的所剩无几,根本就撑不起这座大厦,真真是大厦将倾。

“皇额娘,谁惹你不高兴了?朕下旨砍了他的头。”已经十四岁的福临早熟,但是并没有史书里吹的那么厉害,也仅仅是个不算养坏的娃而已,有着大多数富养孩子任性的毛病。

“皇儿,额娘问你,假如有一天你不当皇上了,你想做什么?”大玉儿看着即将长大的儿子说。

“朕去当和尚啊,当和尚多清净,每日里只管念经,再也不用看那些烦心的书和奏折。”福临很高兴地向大玉儿表达了他的理想。

大玉儿气得嘴唇直哆嗦,她心想:这难道是天意?父母为子女铺的路,子女未必领情,哪怕给的是天下最好的东西,也一样。同时也说明大玉儿和福临就是普通人,是“我大清”神话了他们。

大玉儿不甘心,她想扭转危机,想当初夺位的时候比现在要凶险和困难的多,她不是也成功了吗?!

“孙氏?”大玉儿朝殿外喊道。

“奴婢在。”一个二十左右灵巧的姑娘走到大玉儿跟前。

“你把这封信交给曹玺,请他想办法交给英亲王,不要让外人看到。能办到吗?”大玉儿很相信这个孙氏,孙氏也是大玉儿的心腹。而孙氏和汉军营的教官曹玺有亲,说到底曹玺那是大玉儿的人。

这个事洪承畴这个到辽东时间太短的人是不清楚了,属于皇家包衣内部的事。同时大玉儿也在汉军旗里面安插了不少这样的钉子眼线,洪承畴的事她自然清楚。

“太后放心,奴婢一定办妥。”孙氏一口应承下。

英亲王府。

阿济格早已经病得起不了床了,说到底是被明军给吓的。别看他一生征战,可是野猪皮的十六个儿子中真正算得上大才的其实就三个:代善、皇台极和多尔衮。

首先代善有大局观,知道自己的本事,所以两次争位都能冷静清晰。先让皇台极,后让多尔衮(福临一派)。可以说代善如果在关键时刻不站出来,后金必分裂。

皇台极自不必说,他是后金皇族里唯一一个战略高手,比什么康雍乾强多了,没有他野猪皮搞的就是一个部落联盟而已,谈什么入关。

多尔衮一直被皇台极压着,皇台极要是不死,他连头都不敢抬。而且多尔衮的实力得靠他两个亲兄弟帮衬,这两个亲兄弟就是阿济格和多铎。

多铎战死了,阿济格吓得跑回了京城。多尔衮也战死了,阿济格还能剩什么?多尔衮和多铎其实都比他强。

他们的那些狠,那是因为靠着有人有刀撑着样子的,没有兵和刀,阿济格连鸡都不敢杀。

曹玺换了一套普通下人的衣服从奴才进出的小门溜进了阿济格家里,半个时辰之后,他又悄悄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