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505章

作者:坤琳婶

从战壕外一直延伸到山脚,到处都是死尸,有周军的也有明军的。有些尸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尸斑,死人的脸变成了酱紫色,灰得吓人。不管是哪一方的士兵,在经历了这一次大战之后,恐怕都无惧生死了。

张麻子一脚踹开了一颗铁炮弹,勉强把腿伸直。刚刚的一轮炮打死了战壕里五个兄弟,他都记得很清楚。要不是他旁边的石头够硬,反弹了那颗铁弹,怕是他已经牺牲了。

“还有水吗?”一个虚弱的声音从石头的另一边传来。

“早他娘的空了。”或许是张麻子的听力下降,也或者是那边的人嗓子出了问题,张麻子居然没有听出说话的人是谁。

三处秃子山防守到现在,得亏了有足够的新式火药。如果周军留下的是传统的黑火药,那明军怕是只能拿来当鞭炮玩了。如果有穿越小说写用黑火药做没良心炮,那就是胡扯了。传统的黑火药是不能制作炸药包的,爆速不够。周军生产的新式火药也不能直接用来做炸药包,但是可以用来当没良心炮的发射药。

说到着,应该有人知道张麻子他们是怎么用这种炸药杀敌的了。就是像后世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开土矿一样,挖个窝埋炸药,炸石头。换言之说,明军玩的就是天上下石头雨的地雷阵。

当然,后果也很严重。三个秃子山足足被炸成了千疮百孔,所有人就像是被埋进了灰土里的泥人,没一个像人样的。

“敌人退了吗?”张麻子试着爬起来。

“像是退下去了。”石头的另一边回答。

“赶紧埋雷。”张麻子赞足了力气吼了一嗓子。

二秃子山的战壕里蠕动着几个身影,慢慢地朝山腰爬去。两个明军士兵就原地在爆破的坑里挖了几下,然后埋下去了一个炸药包,又扒拉了一些土,用石头锤了捶,再在上面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插上从自带的手榴弹上卸下的拉火索之后,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石板盖好,免得被周军的大炮轰偏了位置。另外还得牵一根绳子到战壕。这就是这个时代比较先进的土地雷了。

一般的炮弹是不可能很准确地砸中这枚地雷的,除非像明军的开花弹,但是周军的开花弹技术不过关,打过来的不是开花,而是几瓣,或者多是一些哑弹。

这就是胡家凹前线战场的情况。

而身处后山山谷里的胡一清早已经愁容满面,哪怕是前方要求最低的地雷,他也快拿不出来了。炸药还有,但是拉火的东西已经用完了。总不能用周军那种简易的火绳点火吧?让去点火的兄弟怎么想,点火的人得抱着多大的勇气去牺牲?

胡一清不知道邓之容那边会不会派援军,反正已经两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送消息过来。山谷的几处草棚里全是伤兵,两千人的队伍已经战死了六七百了,几乎每一轮攻击都会死上几十个人。胡一清心里作好了准备,如果打到今天天黑还没有援军,他就一把火把这个临时仓库点火烧了。而且有一些重伤的伤员已经请命,打算就地牺牲。

“报告师长,援军到了。”就在胡一清真的准备弃守的时候,从后山过来了一支疲惫的队伍,邓之容的援军总算赶到了。明军这边,及时赶到的援军暂时化解了危机。

李本深这边已经死了一千大好几百人了,许多尸体就扔在了山上收殓不了,隐隐有一种臭味开始弥漫战场。

死人是正常的,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相反李本深觉得死得还不够,要是以前的战场,打了三天的激战,不死上几千人都不好意思叫惨烈。他感觉这世道好像变了,参加战斗的士兵都太爱惜性命,以前的拼杀变成了双方火器的比拼,一轮射击才死伤十来个人就让双方都失去了勇气。

李本深肯定不晓得热武器很发达的后世,投下几吨炸弹炸死一个人的战斗。后世的战争,从最初几十发子弹可以打死一个人到想要几万分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这就是战争方式在演变。

但是他李本深已经打红了眼的,他不会去想这个问题,他已经向吴三桂重新报告了军情,很重要得提到了明军在潼关外的顽强战斗。

这个军情说明了一个问题,明军的主力就在函谷关,周军的战略部署成功了。但是为了稳重明军,必须加大对函谷道西侧明军的攻击,只有把明军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函谷关一带,周军的计划才会更顺利。

吴三桂收到军情之后深以为然,他下令潼关附近的守军立即增援李本深,一定要打赢胡家凹的战斗,把战线压到函谷关。只有这样,明军才会再增援重兵到函谷关。为了配合好这一仗,吴三桂拿出了他积累的火器部队,打算用最先进的武器去吸引明军的注意力。

而西安周围的十万精锐关宁军,已经集结完毕,只要有迹象显示湖广的明军朝洛阳集结,这八万精骑就是踏破江汉大地的虎狼之师。吴三桂的心底还是只相信他的关宁铁骑,至于步兵用的火器,他还是觉得有些靠不住。至少从骑兵冲锋的演武实验看来,火铳是抵不过骑兵的冲锋的。

“十万,十万啊!”吴三桂心里一阵阵的激动。哪怕后金没有被朱由检消灭,在他鼎盛时期,也组不出八万精锐铁骑出来。从三四万关宁铁骑到如今的十万,吴三桂足以感到自豪了,他料想朱由检同样也拿不出这样的家底。

第五百五十三章:沙场点兵意指江山

李定国终于来到了洛阳,偌大的洛阳城只留留了两个团的守军。

一个堂堂的川渝鄂战役总指挥,实际身边连一支像样的部队都没有,可以说吴三桂这一次着实打中了大明的软肋。

第一件事当然是赶紧组建指挥系统,而且还不是李定国之前的班底。从朱由检给的账面上看,李定国足足拥有近四十万大军可以调动。

然而这些部队却需要防御四个省,而且过于分散,部队都没有集结到位。尤其是湖广和南直隶调集的四个军,还在赶往河南的路上。

以上都是李定国面临的劣势,但是李定国的优势也很明显,吴三桂的战略部署已经被天地会泄露给明军了。

这是一场明仗,是一场跟时间赛跑的仗。不过,再明的棋局也需要一个好旗手,一个能把兵力发挥到极致的好旗手。

“十万骑,难啊!”李定国揉着自己的太阳穴,盯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就是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明军的主力骑兵全在北方,南方的步兵去抗衡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除非是有有效的手段,否则就是在开玩笑。

步兵打骑兵,还是在辽阔的平原上,历朝历代怕是只有两宋有迹可循,难道要重新玩步人甲?

吴三桂不是后金鞑子,想把他们围起来用康格里夫火箭轰是不现实的,火箭其实打得也是固定目标,鞑子骑兵的覆灭铁定引起周军的重视了。

而且李定国当然也想得到十万铁骑出武关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吴三桂压根就不会跟明军争一池一地之长短的。

就算明军有步人甲,也跟不上骑兵的节奏。这事还得从另外的地方想办法。

“传令曾英部兵分三路,一路出陇南,攻占天水;一路出汉中攻击凤翔府(古陈仓,现宝鸡);第三路顺汉水而下,攻占商州。”

这是既定好的步骤,曾英部二十万人本身就是为攻占关中做准备的。只是所有人都知道从汉中攻占关中没那么容易,道路艰险,仗很难打。

要不然诸葛亮北伐那么多次最终徒劳?想想只有韩信这种兵仙才搞得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高招。

调曾英部赶到湖广是来不及的,让他们攻击汉中倒是可以给吴三桂的后方造成一定的压力。李定国认为,吴三桂函谷关部署一定的兵力,又抽走了最精锐的骑兵,他能调动的兵力肯定不多。

如果这个时候明军攻击凤翔,吴三桂一定把最后的兵力全压到凤翔和蓝田等地的防守上。

曾英部的作用只能是起到这个作用,最好的战果是收复关中。但是吴三桂十万骑兵是需要另外想办法的。

不得不说十五军的战力让李定国刮目相看,虽然看起来挑起战事的函谷关已经落入周军之手,但是邓之荣对战场的部署非常有利明军。

十五军既没有死守函谷关,又没有放弃关隘要地,反而主动出击占据了有利于自己的地形。

后世有一个观点,就是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敌人一定是被碾压式消灭的。

如果常看穿越历史小说会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战斗情节都是偏重武器碾压,然后战斗过程没有谋略,基本上照搬一些所谓的战阵,然后敌人就直接被干死了。

任何战争的确是跟武器装备有关,但是也跟人有关。单靠武器真的能一路无障碍的碾压吗?那米帝直接统一全球算了,他们干嘛还费力地玩各种政治手段。

从当前的形势看,邓之荣部自身就可以应付函谷关的战事,十五军的战力远在周军之上,而十五军的指挥也没问题。李定国决定让邓之荣继续坚守阵地,跟周军打持久战,以一个军的兵力牵制吴三桂一个战略方向,这事划算。

该怎么搞定吴三桂的十万骑兵呢?

李定国一边想办法一边让四个军的援军继续向洛阳进发,这个事情暂时是不能变得,否则就会打草惊蛇。

另外,打败吴三桂的主力,还是需要从这四个军身上想注意。如果兵力不够,那就继续跟皇上要。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围剿吴三桂各军的主官全是原来明军的将领。

辽东战役朱由检使用的是大西军的几位主将,收复京津用的是原闯军的主将。但是轮到对付吴三桂,恰恰主官全是原大明官兵的几位主将。

四川的曾英、十五军的邓之荣、另外还有樊一衢、范文光、刘道贞、袁韬、武大定,甚至连杨展都从辽东调任山西了。

当然,总指挥一职是李定国,曾英是独立的副总指挥。

……

吴三桂的面前堆着一摞关于函谷关的战报,但是他连看都懒得看。

以吴三桂的经验,他很容易分析出函谷关的局势,在邓之荣占领青龙山建立防线之后,吴三桂就彻底地放弃了从北线出关的想法了。

函谷关为什么后来被潼关取代,不是没有原因的。天下关隘中,真正能和山海关齐名的就是潼关,只能说邓之荣占的地利太好了,已经把函谷关隘给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