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569章

作者:坤琳婶

“你把荷兰奶牛安置在哪条船上了?”驸马爷问。

“那什么奶牛太花了,哪有蛮身长斑的牛啊!而且还不会干活,我把它们跟猪关一起了。”显然大明公主的审美是有些另类。

实际上,跟随他们一起回过的良种不是第一批了,第一批各种良种已经早在三个月前就回国了。但是因为良种实在太多,后面还有三批。欧洲的这些良种才跟着九儿他们一起朝国内运。

什么东西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是领土吗?当然不是。朱由检不是战争狂,也不需要一味地扩张。

朱由检看中的,就是天下的好物产。现在的大明,北到北地,南到澳洲,只要有好良种,什么地方种不出来?

只有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才能让大明的百姓富足起来。

远远地,南洋总督施琅像下人一般哈着腰来到公主和驸马面前。

“臣施琅拜见公主、驸马。”施琅一脸谄媚。

“起来吧!你就是施琅?”九儿不太喜欢施琅,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但是九儿又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正当红。

南洋总督听起来官很大,管得地盘也大,但是实际上管的人还没有国内一个省多。

不过因为东印度公司在他的地盘上,而九儿又管着进出口贸易,所以说,以后难免会和施琅打交道多。

施琅也贼的很,他当然知道眼前的这位公主的重要。南洋的开发是离不开贸易的,所以说,施琅真正的靠山,将来还得是这位公主。

“小的为公主准备了一点小礼物,请公主笑纳。”施琅一挥手,四个侍女就捧上来几个托盘。盖布轻轻掀开,里面露出亮眼的器皿,像是银子做的。

“施琅,你这也太请不起人了吧!”张同敞开玩笑说。

“驸马爷,这可不是银的,这是爪哇特产,锡器。”施琅介绍说。

锡矿主产地就是南洋,所以施琅送给九儿的,正是一套锡质的器皿。

九儿一听,立刻仔细看了起来。她曾听朱由检介绍过锡的用途,最直接的就是罐头盒了。这东西质地软,不生锈,又是金属。很多地方可以用得上。

“施琅,你这是又找到一条发财的路子了啊。这东西,你有多少我买东西。”九儿终于给了施琅一个赞赏的眼光。

九儿的表情把个施琅乐疯了,一直一来南洋只是向国内出售水果粮食,现在终于找到一条新的货物了。

同时,这也等于是搭上公主这条线了,施琅心里乐开了花。

“对了,皇上交代过的,要在南洋种植的橡胶树今年已经栽种成功,臣不知需要长几年可以砍伐。请公主代微臣问问皇上,应该怎么处理。”施琅见九儿高兴,也顺嘴想把橡胶树的功能送给九儿。

橡胶树的种子,朱由检已经从西班牙人的手中买到了。而且还特意祝福施琅要好生培育。

这个事情既然已经成功,施琅让九儿转代消息,等于是送了一点功劳给九儿。

“这个事我可不平白抢了总督大人的功劳,您还是亲自给我父皇上奏折为好。不过,我听父皇提到过,这橡胶树不是用来当木材用的。好像是这种树流一种白色浆水,那玩意很值钱,比这东西值钱。”九儿指了指锡器说。

“真的?太感谢公主指点了。”施琅一听,立刻两眼放光。

他在心里暗暗佩服九儿,知道这位公主不是好惹的,能够见着好处不随便动心的,决对不是一般人。

另一方面,施琅还真不知道橡胶树居然这么宝贝。今天他来见公主一面,可谓收获满满。

第六百四十二章:艾萨克·牛顿的到来

南京下关码头,这里依旧是南京最繁华的官方码头。

这一天的下关码头异常热闹,整个南京城的百姓早在十天前就已经知道,大明的公主和驸马要回国了。之前大明也有关外去到据说是万里之外的欧巴罗,但是那已经不算什么新闻。因为大明早在两百多年前就有人去到万历海外。

但是这一次,大家更想看到的,其实是公主的风采。往细了说,大明自立国以来,还没出现过轰动全国的女强人,何况是皇族,她从一定程度上代表这女性地位的提高。秦良玉那种,是另外一回事的。

有女人干事业,而且还能代表国家去万里之外长脸,谁不想挤上前去一睹芳容。听说就连皇帝,也会亲自前来迎接,这可是这两年少有的盛事。

远远地,公主乘坐的大海船就从下游缓缓地靠了过来,这个时候,皇帝的车驾仪仗还没有到。到底皇帝的身份还是大一些的,就算是迎接,也不会早早等在岸边。人头攒动,就连秦淮河上的画舫,都划到了长江边上,那些青楼头牌们,今天全都黯然失色。

“快看,皇上来了。”随着站在高处的人群一阵喧闹,所有的百姓都朝南面看过去。

远远地,一长排流金溢彩的四轮马车排着长队颠颠儿地朝江边走来。一队身穿礼服,头戴宽沿冒,穿着锃亮皮鞋的卫兵快速跑步向前。他们每隔两米就会自动面朝外以标准军姿站立。如果这个时候有谁不开眼,光是看一眼卫兵手中那寒光闪闪的刺刀,就会收敛几分。

“跪迎皇上。”不知道人群中是谁喊了一声,秦淮河两岸的百姓齐刷刷跪成一片。

“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百姓对皇帝的敬畏还是如常,这一点不是朱由检随便一句话就能彻底扭转的。尤其是先行的依旧是帝制,几千年的跪拜礼节,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朱由检看着窗户外面跪着一地的百姓,他也不知道该做何感想。眼前的百姓虽然吃饱了,但是精神上依旧带着麻木。精英阶层的自信依旧随着大明的崛起在慢慢恢复,但是百姓的自信心,还是需要更进一步养成的。

如果有一天,大明的百姓能横行在这个地球上,那个时候大明百姓的脸上才不会有麻木的神情。朱由检一边看一边想。

“儿臣拜见父皇。”等到朱由检来到江边,九儿和张同敞早已经下了船。

“嗯,稍微黑了一点,不过精神还不错。你们自己上车回去吧!”朱由检只是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女婿,表情倒是一点兴趣没有。

“父皇,你就没什么说的?”九儿一脸不高兴了,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自己大老远跑这一趟,老爹连句暖心窝的话都没有?

“别闹,朕又不是来看你们的。”朱由检的眼神顺着九儿的头顶,直接飘了过去,很明显是在看什么人。

“父皇”九儿不甘心,她故意挡着朱由检的视线,她想不出还有谁还能比她更重要的。

“嗯?怎么了?你咋还不回去?王承恩早准备了好多你爱吃的东西呢。”朱由检终于正眼看了一下九儿,但是也就三秒,然后再一次把眼神转移到了江边的船上。

“父皇,你要找谁?”张同敞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

“那个,牛顿呢?”朱由检脱口而出。

“那小子啊,在船上扫牛圈呢。”张同敞无所谓地一挥手,指了一下一条明显破一些的船说。

“你”朱由检顺便脸黑成锅底,脸变得很快,这一下把张同敞吓得够呛。

“我这就去把牛顿给父皇带来。”九儿一看朱由检的脸色,大约也知道是自己做错什么事了。

公主的话都到这个份上了,手下人当然也都精明的很,早有人快速朝船那边跑去。实际上,随着九儿乘坐一条船的少年也是有的,但是够资格被公主多看一眼的,都是学习成绩好,人机灵的少年。但是,牛顿恰好不在此列!

对,你们看的没错,少年牛顿的学习成绩其实并不算突出,牛顿一直到上中学之后,才显示出他的天才。而牛顿是1654年上中学的,也就是说,现在的牛顿才堪堪开始发威。这一路上,所有从欧洲带过来的天才少年们,牛顿根本就不显然,也就是被当做杂役使唤的类型。

远远地,朱由检终于看到了一个瘦小的小孩被人领着慢慢朝这边快速走过来。因为领头的人着急的关系,那个小孩脚步跟不上,在走木板桥的时候,有好几次差点跌落江中。这几个惊险的动作把岸边观看的朱由检吓得不轻,他的手已经伸开几次,每一次都像是能拖住百米外的那个孩子似的。

不光是九儿,就是皇帝身边所有的人,都完全看不懂了。如果是一个大明的少年,或许大家还能理解,兴许是皇上在外面结识的一个民间小孩呢。比如陈驼子的故事,很多人都清楚,再比如皇后熊丽静。

但是这是一个欧罗巴小孩啊,皇上怎么可能认识他。可是皇上表现出来的关心,却仿佛对方是他手中的珍宝一样。

“你是艾萨克·牛顿?”等到那个少年走到朱由检跟前,朱由检用英语问道。

这个时候的朱由检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这个少年根本只是一个儿童,他瘦小的比大明人还要娇弱。传说牛顿出身的时候,小的可以装进一夸脱的马克杯里,但是再怎么说,现在的牛顿也已经十三岁了啊。

“是的,尊敬的大人。”牛顿带着惶恐,他又不傻,仅从穿着就能判断眼前的这个人应该是个高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