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573章

作者:坤琳婶

托马斯悉登汉姆的名字在穿越小说里提及的比较少,不过这个名字和十七世界的英国一种药物有关。

药物的名称叫鸦片酊。这东西在当时的伦敦街头,就像卖糖葫芦一样随便。甚至到十八世纪,在欧洲的街头,此物一样被当做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销售。

要榨干一个地区的金钱,就不能指望通过一种手段达到目的。比如军火交易,这种贸易只能赚国家的钱;而普通贸易则可以赚普通百姓的钱;但是,在国家和百姓之间,还有一种阶层的存在,那就是勋贵或者精英阶层。英国对满清的鸦片战争,劫掠的不是最底层的百姓,也不是国库,而是有钱人的口袋。

实际上,这一点在后来,是通过大量奢侈品来实现的,换汤不换药的手法。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钻石、护肤品以及包。这些东西作用于名流,与一百多年前男人躺在床榻上的抽,有多大的区别?那时候的男人,比得不就是谁抽得更有品味吗?这和有些人比谁拿的包更贵,是不是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朱由检既然降低了瓷器等原来大明奢侈品的出口价格,那就必须寻找另一批的替代物,来重新占领奢侈品的市场。但是那种作物本身就产自南欧,是大航海时代带到世界各地的,欧洲人很早就意识到它的危害,就算泛滥,也只是在一部分人中间泛滥。

大明想要拿出这种办法忽悠欧洲人,就必须学后世的做法。制造出白色的药物出来。

在伦敦一个私人小诊所,托马斯悉登汉姆疲惫地给一位病人包扎好伤口,他的手上还站满这血污。这是一起意外交通事故,病人只是以为普通的工匠,走在路上被马车撞了,骨头折了好几处。

本来这个时代的病人最信奉的还是去教会让教会一声放血治疗的,但是因为这个人已经被放过血,而且教会也看着他要死了,才扔了出来的。托马斯悉登汉姆是一名提倡临床医理的医生,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才把要死的人捡回来治疗的。

也是托马斯悉登汉姆活该倒霉,伤这么重的病人还被放血,这样的病人被治愈的机会是很小的,要不然教会医生也不得把病人扔出来。看着渐渐呼吸如游丝的病人,托马斯悉登汉姆已经吓得不轻,如果治不好,他的名声就更臭了。

”主人,门外有一位自称是约翰·尼德普的先生想要见您。“正在托马斯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的一位仆人敲着门禀告。

“不见,我很忙。”托马斯大声呵斥,实际上他现在已经六神无主,非常担心正在发生的事被更多的人知晓。

“那位先生说他有从明国带来的良药,能救主人的急。”仆人继续说。

明国?良药?这两个词一下子充斥着托马斯的大脑。大明现在在英国的形象是很好的,尤其是舆论宣传说大明帮助英国打败了荷兰,整个东方神秘古国的形象跃然纸上。人堆未知事物的看法总是充满了幻想的,甚至带着某种期望。既然是明国的良药,自然要看一看。

前文说了,约翰·尼德普就是靠着大明的扶持已经跻身英国上流社会,他现在顺风顺水,走到哪都是有钱人的派头,就差进入贵族行列了。

“先生,请允许自我介绍,我就是约翰·尼德普。“约翰很有礼貌,像极了绅士派头。

“我听说过你,你就是那个售卖明国瓷器的商人。”托马斯一下子想起了这个人是谁了,他带着满满的惊讶和兴奋。要知道,现在的约翰风头很盛,慢伦敦城几乎无人不知。

“是的,我是明国商品在伦敦的总代理。”约翰很骄傲,他觉得自己有骄傲的资本,整个欧洲现在只有他能直接和大明的皇帝搭上线,这可是巨大的资源。

“我这里”托马斯摊开手,看了一眼躺在台子上的病人,表示很无奈。

“我正为此事而来。”约翰说完,就从身后的随从手里接过一只皮箱,打开之后,皮箱里一各个晶莹的小玻璃瓶很是刺眼。

“这是从万里之外的明国带过来的药物,这一种是治疗外伤的,这一种是减轻疼痛的,这一种是”约翰一边介绍,一边展示,短短时间把托马斯看得眼花缭乱。

至于躺在台子上的病人,基本上也没报太大指望,纯属死马当活马医。但是有药还是要比没药好。也不知道真的是白色粉末激发了这个病人的潜力,还是这家伙本就命不该绝,或者是托马斯的临床手段有效。

三日之后,病人居然活过来了。,而且还开始进水了。

这一下,托马斯神医的大名被流传开来,教会已经扔掉的死人都能被他救活,这可是新闻。但是教会也不傻,在打听到是东方神秘的药物让死人复活之后,就诬蔑托马斯使用了巫术。这种事,大家都懂的,无非是为了利益和颜面。

在这件事中,巫术不巫术的,已经不重要了。死人活了过来才重要。底层百姓可能被巫术吓到,可是聪明的有钱人看到的却是生的希望。尤其是约翰也掺和在里面,就让有心人更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了。

寻求更长的寿命,不论是东西方都一样。越是有钱人越怕死,因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享受,谁会舍得抛弃这些?

约翰能带到欧洲的,当然是大明的一些特效药。比如还没有最终成方的云南白药,人参救命丸,还有那种泛着淡淡轻微黄色的白色粉末。主要是提纯还不到位,但是已经脱离了最初的形态了。

“这可是好东西,这东西产自什么的东方,比街上卖的黑漆漆的东西要好很多,完全没有副作用。在神秘的东方,只有万王之王的皇室家族才能享用。比如之前到伦敦访问的公主,她就天天使用。我这一点就是她亲手赐予我的”约翰一边吹,一边拿出一个精致的半透明瓷瓶,像极了鼻烟壶的物件。

约翰很大方地给在座的上流社会的青年们没人倒了一点,然后大大方方地享用起来。要想让一种事物流行开,当然应该先找年轻人。

好在伦敦的年轻人单纯,他们以为这白色的东西跟街上那种黑色的东西效果差不多,一两次不至于上瘾,而且也碍于这位新出现的名流的面子。可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白色的玩意是黑东西的精华。

第六百四十九章:内外之别

每年7月到8月,是北海道的薰衣草盛放的季节。从札幌到富良野,让人感觉仿佛误闯了紫色薰衣草的天堂。

作为“太上王”的郑芝龙,正在札幌享受着人上人的生活。跟在大明当伯爷比起来,郑芝龙觉得在北海道的日子简直不要太爽。

因为郑家航运实力摆在哪,所以大明能享受到的一切,郑芝龙在札幌都能享受到,而且还没有规制的限制。

“大哥”郑鸿奎还没开口说,就被郑芝龙瞪了一眼。

“咱们郑家是大户人家,不能不讲大小尊卑。”郑芝龙俨然一副上位者的派头。

“太上王,这是台湾刚出产的一种皮衣,据说是用鲸皮所制,柔软舒适,在这个季节里穿再合适不过滴。”郑鸿奎的后面跟着两个美丽的倭女,手捧一件黑色带着光泽的衣物,怯生生地碎步上前。

“嗯,的确是滑嫩柔软,正适合孤享用。”郑芝龙用带着老茧的手摸了一下倭女的小手,然后才滑到皮衣上说。也不知道他口中的滑嫩指得是女人还是皮衣。

看到郑芝龙心情愉悦了,郑鸿奎就大着胆子问:“今年北海道的粮食产出不多,是否多购买一些粮食好让百姓过冬?”

“买,当然要买。这些可都是我郑家的百姓,不能亏待了。”郑芝龙爽快地答应下来,这等于说郑鸿奎负责的郑家海运,又有活儿干了。

有活儿干就是有钱赚,哪怕是家族企业,也有利益多少的问题。郑芝龙当了太上王,郑鸿奎能捞的还是海贸运输的这点利益。换句话说,现在的郑鸿奎只要是在他大哥的手下讨吃的。

因为北海道已经成为了大明藩属国,而且北海道和倭国本岛距离太近,这导致了本岛大量的百姓朝北海道逃亡。本身没有多少人口的北海道,现在居然发展到几十万人了,这让郑芝龙信心十足。当一个地方聚集了几十万人,就已经具备了建立行政和军队的基础。

但是北海道粮产量不高,以前是靠其他物产来养活很少的一部分人口,可是当涌入的人口规模达到几十万,粮食危机自然就产生了。但是郑芝龙却认为这个事是小事,因为他是做海贸起家的,他的心里也从来没有为粮食担心过。不就是派船到大明去收购粮食吗,多大点事。

”可是太上王,江南的粮价一直没跌。咱们收购的粮食再运到北海道,足足涨了两倍,这钱花得太多。“郑鸿奎哭丧着脸脸,有些委屈地说。

“啥?粮价高两倍了?”郑芝龙一听也吃惊不小。最开始人口少的时候,郑家还能养活,可是几十万张嘴,养不起啊。何况还是高粮价。

“要不,让森儿从台湾卖点低价粮给我们?”郑鸿奎问。

郑家在台湾还是有不少田亩的,但是这些田地是属于郑成功的,并不算在郑家家族里面。但是台湾是大明的领土,哪怕是郑家内部卖粮,也要交出口税,这就是为什么郑家买粮贵的原因。换言之,大明现在对粮食管控很严格,奉行的是只准进不准出的政策,出口的粮食税很重。按照朱由检的想法,大明根本就不是粮食出口国,国内的肚子才刚刚吃饱,就算有余粮,也要贮备这干别的使用。

这个时候,郑芝龙就能体会出本土和藩属国之间的差别了。

“恐怕这事森儿也难办啊!”郑芝龙细想一下,这件是弄得不好,就会坏了郑成功的声誉,让他在大明立不住。

可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地理长出来的粮食自己还得花高价买,这事怎么听心里都不舒服。郑芝龙从心里开始对大明有怨恨了。仿佛大明拿走了本该属于他的东西一样。

“大哥,我看这件事可以不通过我那侄儿。”郑鸿奎凑到郑芝龙耳边,压低声音说。这一次,他也没有管大小尊卑,称呼跟以前一样了。

“那找谁?”郑芝龙反而不计较了,很好奇自己的弟弟会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应该找董酉姑。”郑鸿奎一说,郑芝龙的眼睛就一亮。郑成功手底下的那些家产都给自己老婆在经营,台湾的那些田亩也不例外,而且董酉姑这个人比较心慈手软,遇事好说话。

“就这么办。”郑芝龙也觉得找儿子不如找儿媳妇,反正都是一家人。

“太上王,还有一件事得跟你禀报。”郑鸿奎换了一种口吻,带着严肃认真的表情说。

“什么事?”郑芝龙没有觉察,还是色迷迷地看着身边的倭女,正准备朝怀里拽。

“京都那边传出了一个消息,说是有皇室的人到处说我们郑家的坏话,煽动倭人不要来咱们北海道,还说凡是来北海道的都是日奸。”郑鸿奎一边说一边拿眼角看郑芝龙。

这个话题已经不属于郑家内部的事了,这应该是北海道藩属国自己的内政,或者应该有田川次郎自己来解决。但是郑鸿奎却把这个事拿到郑芝龙面前来打小报告。

“这些小矮子们简直是反了天。”郑芝龙一听不高兴了。想当初他跟倭国做生意,也顶多是把日本皇室当个神像供着,真正需要自己敬畏的只能是幕府。但是如果本岛的皇室打搅了他的好事,郑芝龙一样愤怒。

这里面的道道很明显,作为准备在北海道立国的郑家,当然不希望大明大规模地移民北海道。因为朱由检现在已经显示出明主的气势,如果大明百姓移民北海道,那郑家在这里和在福建有什么区别?所以,郑芝龙的想法就是用倭人来开发出一块只效忠郑家的地盘出来。

现在有人挡了道了,郑芝龙当然要清除掉。他认为靠田川次郎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这件事必须得郑家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