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头大宝剑
然则令李儒没想到的是,吕布居然带着几百骑就返回了洛阳。要知道那时候洛阳局势动荡,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往这火坑里跳。
吕布回城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蹇硕的尸体挖出鞭尸。
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不在少数,李儒留了个心眼儿,在吕布府邸周围安插了眼线暗哨。吕布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他都要知道。
所幸的是,至今都未发现端倪。
不过有件事倒是让李儒彻底确定下来,那就是吕布的命门,或者说是逆鳞。
一个要成大事的男人,居然还会惦记儿女情长,简直荒唐!
李儒对此嗤之以鼻,心中由此对吕布的提防也减轻了许多。
如今的吕布只是头顺从于董卓的猛虎,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眼下都造不成任何威胁,更何况,李儒手里还捏着他的脉门。
让吕布去做这件事情,无非就是想明明确前的告诉天下人,吕布就是董卓的爪牙。
太学院聚集谩骂董卓的事情,显然蓄谋已久,不是随便抓一两个人下狱就能平息的了。
董卓在洛**基未稳,不能明面上去趟这趟浑水,所以吕布就成了最佳人选。
就算事情办砸,惹来天怒人怨,董卓也大可装作不知,把所有罪责全都推到吕布身上,让他来背这个黑锅。
必要时,还可以丢车保帅。
这也是李儒心里的本意,他一直都不希望看到吕布在董卓面前得宠的样子,这样会使他倍感妒忌。
董卓麾下第一人,只能是他。
听完李儒的层层分析,董卓觉得好像是有那么些道理。
其实派谁去对他来说都一样,不过既然李儒坚持,那就让吕布去好了。
第四三五章 太学
传令士卒很快将董卓的命令,传到吕布耳中。
正给小铃铛喂食的吕布手中竹箸怔了一下,随后淡淡说了声‘等我喂完女儿,自会前往’。
士卒得到吕布回复,便出了府门,回去禀报董卓。
“董卓这是不放心将军呐。”在旁边听得消息的戏策笑着说道。
吕布同样也很清楚,董卓为什么不将这件事情交给牛辅、李傕等人去办,却偏偏要交给自己。
这是在考校他的忠心。
小铃铛吃饱以后,便高高兴兴的跑去玩了。
这般年纪的小孩子,最是无忧无虑。
吕布目光收回,将手中碗箸随手递给仆人,随后问向戏策:“先生,这帮太学生该如何处置?”
“董卓不想碰这烫手山芋,所以才会让将军出面。将军也应该心中有数,知道该如何去做。”戏策打着呵欠,昨夜似是没有睡好。
“我当然知道董卓的意思,可我现在问的是先生。”吕布压低眉头,董卓的意思肯定是宁错杀,勿放过。
然则太学的夫子学生一共好几万,要全杀了,势必得罪天下士人。要是董卓到时候把锅一甩,让吕布出来挡箭,那吕布这辈子都没得洗了。
“策倒是有一计,或许能救,请将军附耳过来。”
吕布凑过头去,戏策在他耳旁轻声说了稍许。
吕布脸上神色渐变凝重,听完之后,沉吟片刻,抱拳说了声:“布明白了。”
随后吕布出了府门,去军营点齐三千兵马。他有董卓的命令,牛辅等人不敢不给。
出了开阳门,往东南方向走上不远,便是太学。
吕布在门口勒马停步,抬头审视起这座有着‘天下第一学府’之称的太学。
相较洛阳城内的华美建筑,太学不免朴素和沉稳了许多,就连立于台阶下方左右的两只鸾凤,也都是青铜灌筑,无任何奢华的金银装饰。
阙门匾额上的‘太学’二字,外方内圆,颇有几分与世无争的味道。
两只青铜鸾凤的左右,立有许多石碑,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吕布大致数了下,竟有四十六块之多。
这些石碑大有来头,世人称之为‘熹平石经’。
熹平四年,郎中蔡邕有感于圣人典籍著述的时间久远,流传下来的版本多有错误,被俗儒牵强附会,容易贻误学子。
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奏请正定《六经》的文字。
灵帝予以批准,蔡邕于是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让石匠沿着字迹雕刻,立在太学的门外。
石碑新立时,从州郡各地赶来观看、摹写的,一天之内,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街道也因此堵塞。
吕布没有入过学堂,对这种文人著作多少有些心存敬畏。
敬畏归敬畏,正事归正事。
吕布翻身下马,将手往前一挥。
身后三千持戟甲士直接踏上石梯,冲往太学。
吕布一个人有条不紊的走在最后,按着腰间佩剑,缓缓踏上台阶。
冲进太学里的甲士把住出口,往着各处房室而去,蛮横而粗鲁,将所有士子学生驱赶至外面的空旷场地。
稍有不从者,便是一顿拳打脚踢。
可真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纵使他们学了些剑术,也根本不是这帮沙场悍卒的对手。
太学生驱赶完毕,吕布也刚好走向这里。
校尉上前禀报:“将军,连同讲经博士、授课夫子在内,两万七千三百八十六人,一个不差。”
吕布沉闷‘嗯’了一声,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迈步走在中间的石道上。
“你是哪个麾下的将领,凭什么带兵闯我太学!”一名年过五旬的老者冲出人群,大声质问吕布。
吕布瞥了老者一眼,声音淡然:“阁下是?”
“老夫太学祭酒郭柏。”
太学祭酒,也就是这间学院的最高领导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