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风紧
俩人一边说,一边走到了不远处黄俨住的帐篷外。
帐篷门口坐着个鞑靼牧民,他抬头看着黄俨、却没理会,犹自在那里啃着光溜溜的骨头。几乎所有鞑靼人都会干这种事,仿佛牛的反刍;他们吃兔子、狐狸、狼等肉食之后,骨头不会扔,而是揣进兜里,得空之后再拿出来仔细地反复地啃。
黄俨在泥灶旁边看了一下,见火种还没灭,就拿了几块牛粪过来。然后他找到马奶和薄片茶,忙着煮奶茶,招待远道而来的花童。
薄片茶是黑色的压紧发酵茶,黄俨识得、这种茶产地是四川布政使司,主要通过茶马驿道供应给藏人。因为保管不善,这茶有一股霉味,反正不太好喝,但鞑靼人倒很喜爱。
黄俨闻了一下黑片,心头又想:当年在京师和北平的时候,谁喝这种茶呀?
花童的声音道:“科尔沁人一向与阿鲁台交好,但最近他们对阿苏特部的鞑靼人,比以前更热心。我听人悄悄告诉我,阿鲁台想扶持科尔沁人阿岱为全蒙古大汗。”
黄俨手里的动作马上停了,他脱口问道:“为甚么是科尔沁人?”
花童道:“科尔沁人的首领阿岱是阿鲁台的亲戚,又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黄俨小声道:“我有所耳闻,科尔沁那边的蒙古人,都不是忽必烈一脉的。这些年来的大汗,不都是忽必烈的后人吗?”
花童没甚么兴趣,便心不在焉地说道:“总得有个大汗。现在瓦刺人那边的答巴里大汗,自称是本雅里失汗的弟弟,但很多人都怀疑他的身份,他的血脉可能是假的。等到科尔沁的阿岱做了大汗,瓦刺人的答巴里大汗就不算数了。”
黄俨默默地听着花童在那里说话,犹自把黑薄片扔进锅里。花童的消息,让黄俨敏锐地嗅到了某种机会。黄俨一时还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正在思索。
当初写给赵王府的密信,正是出于黄俨之手;那封信的内容,他当然知道。信中托赵王府的人,在鞑靼使节与大明和谈之后,设法找人接应哈密国的鞑靼残部。
如此费事,黄俨还以为哈密国的鞑靼残部里、有甚么特别重要的人哩,比如本雅里失汗的亲人。如今阿鲁台不等本雅里失汗的人回来,又要扶持科尔沁部落的首领了?
黄俨在大明的名利场呆久了,敏感地觉得哪里有点奇怪,但一时又想不明白。
“你的消息可靠?”黄俨低声问道。
花童想了想,说道:“不好说。告诉我消息的人是科尔沁部落的权|贵,以前我做买卖路过,经常给他上贡。”
“想不想再做笔买卖发财?”黄俨问道。
花童立刻凑了过来:“啥买卖?”
黄俨沉吟良久,有点犹豫。
他想把消息传回赵王府,以此讨好大明朝廷。
但是王景弘侯显等郑和旧|党,对黄俨恨之入骨,应该不会放过黄俨,不管怎么讨好、大概也无用。而且他要担很大的风险,黄俨在鞑靼阿苏特部落几年了,好不容易才站稳脚跟,一旦被鞑靼人知道他吃里扒外,恐怕下场堪忧。
不过黄俨还是忍不住想试试,在这里的无数个日夜里,百无聊赖日子实在难熬,有时候他觉得还不如死在赵王府。
何况,事情隐约还有一线回旋的希望。如果大明君臣真很想让黄俨死,一份悬赏的通缉令送到草原来,黄俨早就被卖钱了。黄俨为了生计、让兀良哈人回去取钱,也不可能办到的。
花童倒是很有兴趣,催问道:“究竟是啥事?”
黄俨深吸了一口气,俯首在花童耳边悄悄说道:“你带一封密信去大明,交给认识的官员。一定要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办好这件事,你就会得到一大笔钱财。”
花童问道:“去哪个钱庄取?”
黄俨摇头道:“叫拿信的人给,比如北平的郭昂,黄金五十两。咱家写在书信里,他看到了密信就会给你黄金。”
花童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瞧着黄俨:“他不给怎么办?”
黄俨道:“会给的。咱家叫你跑了几趟,哪次让你白跑了?汉人也会食言不守规矩,但信义还是值点钱的,只有五十两黄金、公家给得起。”
花童小声问道:“通敌的信?”
黄俨看了他一眼,摇头道:“谈不上通敌,不过有点危险。咱们有句话,富贵险中求。”
花童很快就点头道:“成。”
黄俨立刻去找笔墨,写好书信。花童把密信藏到破破烂烂的皮子里面后,奶茶也煮得差不多了。黄俨舀了两碗,便与花童一起喝起了奶茶。
没过多久,花童便要道别出发。他来见面之前,已经去阿鲁台的营地里领了赏,这会儿便要离开此地,返回兀良哈部落。
送走花童,黄俨站在帐篷外面,久久地看着这个兀良哈人的背影,心中莫名有点惆怅。
想想当初,让郑和旧党翻了身、依附上新帝朱高煦,黄俨就已经失败,迟早会被王景弘那帮人暗算。等到黄俨牵扯上代王谋逆案,他便彻底完了。
原本是可以死的,但事到临头黄俨还是跑了,至今苟且在这鸟不生蛋的地方偷生,寻|死还真不容易。刚逃跑的时候,他以为会被通|缉,结果几年过去了几乎没人理他,大明把他视作无关紧要的人、好像已经忘掉。有时候黄俨甚至希望自己被通缉,遭人逮回大明朝了事。
黄俨认为自己最大的失误,在于没能沉住气,在洪熙朝就开始离间郑和与皇室的关系。如果没有干这件事,等到武德朝再想办法,说不定还有些许机会。
如今生死两难,黄俨愈发想念大明的日子。他一个宦官没有后人,但死在草原上仍然有莫名的恐慌。黄俨心道:如果能再回到大明就好了。
第九百一十九章 琵琶行
七月初,朱高煦的庞大队伍抵达了中都凤阳。大伙儿将在城中住两晚,等明天朱高煦率文武官员、去皇陵祭祀之后,后天大队便出发继续北行。
城中有一座皇城,因为凤阳是朱家的老家、祖坟所在的地方。然而平素基本没有皇帝来住,朱高煦过来祭拜祖先,当然住在自家的皇城里。
中都的皇城修得不错,木材玉石用料、规模上可能比不得京师的皇城,但宫阙建筑一应俱全,琉璃瓦重檐顶的城楼、三大殿都有。朱高煦坐车进了皇城后,只觉这里整洁华贵,建造时也应该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但是朱高煦很快发觉、此地的气氛与京师皇城完全不同。最重要的不是建筑的察觉,而是缺人气。
“万岁,万岁……”马车外面传来了人声。朱高煦挑开车帘,看着砖路旁边跪伏的人群。大半都是老人,有头发花白的宦官,也有变成了老妇的妃嫔宫女。
住在这里的人、都过来迎驾之后,前边的宫殿之间就更冷清了,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
艳阳高照,宫殿层层,朱高煦却莫名有一种奇怪的隐隐凉意,只觉此地仿佛一座典雅凄冷的鬼城。又让他想起了、以前那些空心化的小城镇。不管中都皇城修建得多好,没有人,一切都是枉然。
行程是明日祭拜皇陵、后天一早出发,如此安排正合朱高煦心意。他刚进皇城,就感觉此地沉闷得无聊,实在没甚么好逗留的。
皇帝的銮驾仪仗继续往北走,朱高煦坐了一整天马车,只等到了下榻的宫殿,好歇一会儿……
而此时,锦衣卫指挥使张盛、随行的太监曹福早已到了里面,他们带着人,既要部署警戒岗哨,也要为皇帝妃嫔们的起居饮食准备好东西。
每次朱高煦出行,身边带的近侍大太监、几乎都是曹福。皇爷可能也没多想,但曹福心头明白,皇爷必定对他办事很满意。
曹福对送进来的肉与菜蔬瓜果,先派人仔细检查。等皇爷妃嫔们用晚膳的时候,他还要安排人试吃,管事儿十分细致上心。
他亲自安排好人手之后,又带着两个小宦官在周围走动巡视。走了两圈之后,忽然听到前方有人似乎在说话。曹福循声走过去,便看见有个妇人向他招手,唤道:“曹公公。”
曹福向那妇人走近,站在那里的锦衣卫校尉抱拳道:“曹公公认识此人?”
被锦衣卫拦住的女子,穿着汉人的襦裙,但曹福很快就想起来了,这女子是安南人陈仙真。曹福便道:“认识,你们暂且不用管了,咱家与她说。”
锦衣卫校尉抱拳应了一声,便不再理会陈仙真。
曹福寒暄道:“陈仙姑住在这里呀?”
陈仙真的眉头微微一皱:“我还能去哪?”
曹福四顾周围,指着前边一间空房子道:“咱们坐着说会儿话。”这周围很多空房子,整个中都皇城的人也是不多。
俩人同行走进房门,陈仙真便开口道:“当年曹公公把我送给大明皇帝,现在就打算把我关在这牢笼里、孤独终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