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是宋钦宗 第421章

作者:江湖无水

赵桓对郑居中的心思也是心知肚明,却不以为意。

这货功名之心甚重,却不知道明年就要凉了,根本就不用如何留心。

“朕意,内阁七学士之其二三,由政事堂并六部堂首并谏台中之仕者中遴选,其一,由枢密院中遴选,其一,由地方州府首官中政绩卓越中遴选,之一,由未曾出仕而德高望重才学卓著者中遴选,其一,由皇亲国戚勋贵中德高望重并才学卓著者中遴选。

内阁学士,年纪当不低于四十五,不超过六十,任期当不超过八年,非满朝文武之八成赞同,不得连任。”赵桓道。

“善!”杨时赞道:“如此选择,兼顾文武地方,实在周全。”

“不错,且有任期规定,可防止有人做大,直至一手遮天。”罗从彦也赞道。

“圣明无过于陛下。”众人皆拜道。

显然,这个方案相当不错,符合众人的心意。

对此,赵桓也是欣慰不已。

不亏他连续多夜的爆肝,方才想出来这等安排。

“陛下亲征在即,这首届内阁,当由何人出任?”范致虚问道。

人选嘛,赵桓自然是有打算,只是还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因此问道:“诸卿可有提议?”

“陛下。”郑居中拜道:“近日以来,臣身体日渐不适,处理政务时多有力不从心之感。

然臣经验丰富,与国事深有研究,可辅佐陛下大治天下。

因此,臣请辞宰相职,入内阁发挥余热。”

不要脸,也足够聪明。

赵桓思忖片刻,便同意了下来。

这内阁新成立,成员想来也是不明所以,确实需要郑居中这个老司机带一带。

内阁大学士补了一个,政事堂老大没了,正好依次递补。

至于缺了一个,并不要紧。

政事堂数量,其实并不固定,三四五六个都可以的。

现在少了一个,正好给李纲留着。

“其他人选,诸卿可有提议?”赵桓又问道。

“臣举荐驸马都尉王诜。”范致虚道。

王诜嘛,东京文坛领袖,勋贵中的清流,在坐的没有不认识的。

原本,赵桓也属意他的,一是能力资历不错,二是投桃报李。

如此,第二个确定。

“臣举荐刘民生。”杨时道。

刘民生乃是刘韐的父亲,一直未曾出仕,只以教化乡里为任,其经学造诣极深,人称东南儒宗,声名流传天下。

按理说,这样的人,正好是未曾出仕中的人选。

“刘韐将来必然拜相,父子分列内阁政事堂,恐为天下非议,再议。”赵桓把刘民生排除了。

诸人一想也是,便继续提人。

此事,乃是卖人情的大好机会,诸人都不愿意放过。

“臣举荐范世延。”范致虚卖了皇帝个人情,也排除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本来从江南回来,赵桓举荐范世延知苏州的,结果不用多说,没成。

赵佶看在赵桓和梁师成的脸面上,给范世延安排了苏州学正的职位。

只是因为花石纲再起,范世延一怒之下辞职不干了,现在还是白身,可为地方代表。

本来,赵桓是打算等方亳被剿灭后,让范世延出知杭州的,不过范致虚一说,提进内阁也不错。

范世延年过五十,干八年差不多也该退休了。

如此,第二个人确定。

诸人见状,热情高昂,纷纷建言献策。

最终,七人名单确定。

内阁首辅郑居中,赵桓指望他带一带另外六个新丁,好充分发挥内阁的作用,

次辅王诜,勋贵代表,官场小白一个,且年纪太大,有何表现有待观察。

第三个范世延,地方官代表,表现值得期待。

第四个苏迨,苏轼之子,学问名望出色,因为其父牵连未曾出仕,为未出仕之代表。

第五个张商英,曾是太上皇的尚书左丞,能力卓著,值得期待。

第六个

二百八十二 劫囚

扬州城外,百余军兵押着两辆囚车,正要穿过皇帝曾经救了杨再兴的小树林。

两个囚徒,百余人监押,可见其来头不小。

作为明教重要头目,新建江南圣国的重臣,自身本事高强无比,庞万春、邓元觉两个,当然值得认真对待。

虽然军兵排出了警戒阵型,其实并没有太过紧张。

扬州事变中,江北的明教势力被清扫一空,或许有三五条漏网之鱼,但不可能组织大规模的人手来抢劫囚车。

至于江南派人,可能性不是没有,只是不大。

大江之上,朝廷水军来往穿梭,也与叛军水军多有交手,直把叛军压在石头城里不能动弹。

而且,润州大军出动,虽然叛军抵抗激烈,却也无余力渡江骚扰。

因此,此次押送,即便有人来劫囚,也不会有太多人。

以官军精锐,区区三二百蟊贼,完全不值一提啊。

刚出树林,晃眼的光芒立刻射进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