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虎
说白了就是公务员录用的少了,还有将一些要退休的全都让其回家了,李世民这样做无疑就是在缩减朝廷的经费,不然每年补额的官员都在七千多人,这些人的衣食俸禄可要花费不少银两。
也许其中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只是元善没有多想,一听是御医想要找工作这是好事,于是立刻说道:“这很好啊,只要通过医馆的前期培训,考核通过者就可以留在医馆工作,酬劳按照考核的标准来制定。”
“话是这么说但是那些御医的情况你可能也知道,除非是迫于生计否则各个的脾气都不小,想要让他们遵守医馆的考核制度这个有些困难,所以我想说是不是根据这些情况适当的调整一下考核的规则,先将这些御医们拉到医馆来然后在慢慢的进行的培训,他们这些人接受医馆新式的制度是需要过程的。”姚正道。
元善一听明白了元善姚正抹不开面子是想为那些御医们开后门的,不过这个事情他想错了,在原则的问题上没有人能够让元善让步嘚
就听元善说道:“这个事情我知道了,医馆的大门永远为真正的大夫敞开的,医馆任用大夫都是有严格而且科学的考核指标来对大夫们的能力进行考核,每个人都需要进行考核,姚大夫老实说你是一个例外但是这个例外也仅仅在于你一人而且,医馆的制度必须要遵守,这你是知道的,这个事情不用再说了想要在医馆做一线大夫就必须接受培训和考核,否则免谈。”
元善说的很清楚,就连现在的姚正不也只负责后勤工作么原因就是这是李世民让他留下的,做个管理医务人员还是很不错的,可做讲师也可以但是要让他去临床治疗患者,那对不起医馆的规定只有通过考核的正式大夫才有这样的资格。
姚正虽然是御医,医学水平也很不错但是在医馆他没有参与培训考核就不能治疗病患,而且医馆规定在职大夫不允许接私活,急救除外。
“老夫明白了。”姚正表情有些失落,不过他决定要参加下一期的大夫培训考核,一直以来他都是抹不开面子,怎么说他也是御医,在大唐名声鹤立但是在孙思邈神医名头的面前也就变得过于一般,之后沉迷于医疗器械刚刚听了元善的话之后,他才意识到他可能犯了一个最傻的错误,就是想要在一个圈子里混那就要懂得去融入。
他知道医馆内也是有不少前朝御医的,他们不也是拉下脸来被当成学生一样参加培训么,然后还不是经过考核之后正式被任命的大夫,现在怎么着人家医术的水平在不停的提高,名声也越来越大,再看他这个首席御医都做了些什么,人家看他还不都认为他靠着御医的头衔在医馆混饭吃,只是这是收了陛下的旨意的,当面肯定没有人会说什么,但是也不代表背后不被人家说三到四的。
“姚大夫你不要有压力,任用大夫都是有严格的制度的,如果从我这里开了这个口子那以后医院还怎么管理,医馆要对患者负责,这也是为了医馆的发展,为了大夫这个职业的未来,希望你能够理解。”元善安慰道。
御医的职场状态元善还是了解一些,每天要面对皇宫中的贵人们,还有满朝文武,一个不好就要掉脑袋所以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就养成了一种很隐晦的交流习惯,避免大家都承担责任,能活下来的并不是他们的医术多么的高明而更在于他们做人的圆滑,这样的人元善其实并不喜欢任用,但是元善还是愿意给这些人机会的。
第395章 职介中心
贞观二年,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村野之间的路上都还是积雪皑皑,今年元家庄的冬季运动会比上一年差了许多,因为汉中缺粮很多百信都在为一口吃的而发愁哪里还有心情参加这样的娱乐活动。
朝廷缺粮么,每亩地的粮食税收都是足额收取的这让百姓的压力也很大,随后长安城周边的村中百姓就有卖儿卖女的情况出现,朝廷出面用粮食赎回百姓子女将其归还但是这并不能解决缺粮的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元家医学院发出招聘信息,需求男工五十人,女工五十人,另外医学院还招收学生五百人,其中的要求是贫困者每个月都会有口粮补贴。
接着和平坊商城也发出招聘信息,女销售人员只要符合条件的待遇从优而且还可以调配和平坊或者百货商城两地选择工作,这次招的女销售人员名额有三百人之多,除此之外元家还在招聘开采煤矿的工人,作坊学徒工,玻璃工坊的搬运工还有马车夫。
元家的招聘粗略统计下来这次招聘工人的数量大致能够达到两千人左右,为什么这么多,煤矿开采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薪水还是最高的,再有就是车夫和女销售人员这部分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而医学院招收的学生则算是元善出钱培养的,都是签署长时间合同的,就是投资回报时间长一些但是回报率确实很高的,人才投资元善一点都不马虎。
同样的事情建材商会也在做,窑厂工人需求量很大基本上建材商会的窑厂就解决了一个县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但是他们并不满足现状,现在的建材商会发展才只能算是起步,目前需要水泥的项目就是几条路和cbd商贸中心这些,所以建材商会的市场空间还很大,运输车队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
而且建材商会的效益跟运输车队还是直接挂钩的,元家新建设的轴承厂生产的轴承价格降下来不少,这也让将会采购的数量有所增加,马车一多车夫的数量就要增加,而且建材商会还要雇佣装卸工人,这也需要不少人力。
其它的商人们今年的雇工也是比往年要多,因为很多商家都对玉米计划进行了投资,所以想要得到回报就要将这写玉米转化成钱,就在汉中缺粮食的时候,商人们开始发动了力量出动了全部的运力往长安运粮食。
经过一冬天的努力努力粮食虽然运输时间变长了可是集中仓库中的粮食依然在增长,到了三月份玉米开始正式上市平均售价二十文钱一斤,这个价格比麦子便宜,上市几天就引起了哄抢粮食的情况出现,不过很快这个情况就被商家们控制了下来,并且像百姓们说明玉米储备充足。
但就算这样还是依然有很多人没钱买粮食,于是很多人都去集中仓库找活干,这里每天都要运输粮食需要扛大量扛大包的人,没有多久这扛大包的人就增加到了几百号人,而且这工作还算稳定,工钱也不少于是集中仓库很快就吸引了众多百姓。
可是劳动力的需求毕竟是有限的,聚集了这么多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活计,渐渐的在集中仓库的走位就形成了一个零散劳动力蹲点的聚集地。
“少爷,那些人并不影响集中仓库的经营,况且在需要人手的人手可以随时雇佣。”周到说道。
“你说的这个从你的角度来说并没有错,但是从管理上来看仓库的工人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任的,咱们的集中仓库采用的非常先进的管理制度工作流行也都是非常严谨的,所以我并不赞成让那些人留在这里继续‘蹲点’现在这边的工作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这样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元善说道。
周到也只是出于好心才这样说的,但是怎么着也是要听元善的,于是道:“那我这就叫人去将那些人赶走。”
“等等,先不要这么做百姓的也不容易咱们不能这么就抹灭他们对生活的希望,这样吧先贴出告示就说元家会在蓝田县内成立一家人才职介中心,如果想要找工作的人到时候可以到职介中心去看看。”元善说道。
“职介中心。”周到疑惑的道。
接着元善跟周到介绍了一下职介中心的事情,随后就叫人开始拟定职介中心的计划,可是现在能够提供的岗位并不多而且这个还是个新兴的事物想要发展起来又需要一些时间,关键是又要搞一些事情出来。
三天之后蓝田县城内临街的一处店铺门前就聚集了不少的人,这个职介中心规模不大就一个普通商铺的大小,三面墙上挂的是三块大黑板,上前面全都是用粉笔写的招聘信息,基本上很少人识字,所以黑板前站着的几名接待人员全程负责接待。
“郑家现在需要车夫三十人,会敢马车的去右边报名。”这人说完就见有几人从人群中挤了过来,然后赶紧过去报名,不识字的他们只能叫人代笔然后拿了书信就叫他们去郑家去报道。
接着接待人员又再叫道:“石家需要力工二十人,要求身体健壮年龄……”
找车夫不是很多人报名,但是一说力工则是很多人都开始蜂拥而至,人群都想要找这样的工作,接着最前面的几个人拿到了介绍信,其实就是职介中心盖的印信。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很快蓝田县的这个有着职介中心的门面周围每天的人流量就密集起来,郭守义也会隔三差五的过来走动走动,毕竟现在好多个县城的人白天都会到这里来登记找工作,他作为蓝田县的父母官自然要上心。
经过几次的观察郭守义发现这找活干的人比活都多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又找到了元善想解决这个事情,现在事情出现在了蓝田县多少跟他也是有责任的,所以郭守义非常的伤心,若是朝廷过问他也好有个解释。
第396章 蝗虫之事
“郭县令你担心的这些问题都是对的,不过根本上还是因为大汗导致缺粮所以吃不上饭的庄户们都出来找活干,现在的情况还算好要是换成以前哪里有这些活给他们干,只是之前已经招聘很多人在做工了,商人们而已是有成本考虑的也不可能将那些人全都雇佣回去,这并不现实。”元善说道。
郭守义心说不现实你还将什么职介中心开到蓝田县城内,这不是给我找麻烦么,但是郭守义面上却不能这么说只能很是无奈的道:“看来这个蓝田县内要乱成一锅粥了。”
“也不见得,对了之前跟你说的大汗之后比有冲灾的事情你上报朝廷了么。”元善突然问道。
“我已经递了奏折,但是朝廷方面还没有给出答复。”郭守义说道。
“这个事情不能拖延下去,郭县令还是要先组织乡绅们做好预防措施,最近五里乡二里的集鸡储备很多,如果有人想要购买要抓紧时间,做好虫灾预防。”元善说道。
郭守义有些惆怅,蝗虫的事情现在都是没有谱的事情,但是元善是什么人也没有必要大费周折的骗他,所以他这个县令在朝廷没有下旨意之前就已经将这些事情告知了蓝田县的乡绅们。
而具体是不是真的有蝗虫他心里也是存有疑虑的,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极力的这么做了,不过乡绅们还好说毕竟他们都是有财力的人,可是普通的庄户就不同了,他们哪里有养鸡的资本。
就算有也就养殖几只而已,对于几十亩田地来说根本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郭守义这时候很发愁,如果蝗虫的事情是真的,那几年的收成可能又要减产了这连续三年收成不好这可叫百姓怎么活。
事实就是这样前年大雨,多地受灾严重,上一年大汗这百姓都开始卖儿卖女了,要是今年的虫灾是真的那百姓们该怎么办。
“郭县令,你的压力不要那么大,毕竟人力有限不过我可以保证咱们蓝田县不会被虫灾打败的。”元善安慰道。
其实对于虫灾这种事情元善心里也是没底的,就算他现在养了那么多只鸡可能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意识到这种灾害然后加以预防。
他也不是救世主,能够保证五里乡没有虫灾就已经很不错了,就算倾其所有他也影响不了天下的虫灾,这种事情还是交给朝廷来做吧。
几天之后朝廷也意识到了蝗虫的事情,只是这还涉及到李世民问题,封建社会就是这样蝗虫同皇,从玄武门之变开始李世民的江山做的就是有那么一些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这两年的朝廷都在极力的安抚民众,采取修生养息的政策可是天不遂人愿,连续的自然灾害给了李世民太大的压力。
他是皇帝不是神所以在这些问题上面还真的无法改变什么,而且依照封建时代人们的观念对于这种事情就算发生了也是要想办法从谣言中开脱出来,比如失德之说,杀蝗虫就是背德而为,所以对于这种事情通常都是搞个祭祀活动承认错误然后将一些漂亮的话来安慰百姓,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也是非常有效果的,没办法随让这是封建社会。
李世民手上拿着奏折,一边那是太子李承乾呈递的,另一边是朝廷经过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这其中还有郭守义的工作他的奏折递上去之后李世民其实早就知道得到了太子的奏折,正好借着这个事情让朝廷调查一番,结果史书上确实有这样的记载。
但是李世民新皇帝登基不就就出现自然灾害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这让他也不好接受,不过身为皇帝也不能眼看着大唐的庄稼都被蝗虫给侵害,所谓“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虽然这句话是荀子最先说的,但是李世民将百姓比作为水也能猜到李世民的治国理论。
东宫显德殿,李世民犹豫了太子的奏折中提到了治理蝗虫的办法,这些其实都是元善说的,其中包括蝗虫的生长特性,还有针对的治理办法,白天驱赶,晚上在田间驱火烧之,蝗虫见火就扑边烧边埋的办法。
刚刚的朝议结束之后,李世民留下了亲近的几位大臣商量此事,见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不出声音,下面的人也不出声。
“这蝗虫之事无忌你怎么看。”李世民问道。
现如今长孙无忌可是升官了,从中书令变成了右仆射,就是当朝宰相,所以李世民先问了他的意见。
“陛下现在还没有定论,臣以为当举办祭祀为好。”长孙无忌说道。
这种事情一般人都会被揽责任的,一旁的房玄龄也是这种想法,不过这时候杜如晦说道:“陛下臣以为这样不妥,百姓现在生活困苦这样如果蝗虫之事是真的那就不只是百姓的损失更是我大唐朝廷的损失,臣以为应该早做防范减少损失这样才能稳住民心。”
“陛下臣附议。”魏征跟着说道。
只是这一件又是一半一半,只不过今天这种情况房杜两人的意见第一次出现不和,这倒是新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