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商城去大唐 第673章

作者:花虎

众大臣都是面面相视这样一来州府官员的权利就更小的,心里都不是很痛快,可是他们不痛快没有关系,眼下皇帝如此强势,他们能做的就是妥协。

“大理寺更名为大唐律法部,由房玄龄担任尚书,接下来你肩膀上的担心很重,不要让朕失望。”李世民道。

“臣遵旨。”房玄龄接了差事。

“另外还有教育部,医疗部,交通部等,具体分配计划将稍后公布……”李世民说的不多,因为内容太多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说清楚的,一切都需要慢慢的进行。

长孙无忌,唐俭等人都成了大唐行政院的官员,属于最高级别的官员,还有大唐交通部,医疗部,教育部等十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明确了职权范围,在大唐行政院的带领下,他们便可以行驶相应的权利。

几天的时间,在皇宫内议事的大臣们都有了些成绩。

对于皇城内发生的事情,大唐兵部没有参加,始终都没有露面,说明朝堂的事情处理的非常顺利。

长孙无忌很无奈,在他正在策划如何让太子继位的时候,突然出现这一档子事,如今局面很难反对,只能被迫忍耐,静观其变。

六部之中的兵部对于朝堂改组的事情为首的官员都非常淡定,派来的代表不做发言就在一边安静的待着,像是跟他们没有什么事情一样。

兵部现在已经不在出面干涉朝堂的抉择,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事情。

李世民想要改组朝廷兵部是一大助力,而不是推手,如今的兵部就连一向不安分的侯君集都低调很多,因为没有任何机会,现在的兵部不会参与朝廷的事情,他们只负责保家卫国,其他事情不做参与。

朝廷的事情远远不是只多成立一些部门就完事了,制定出一套方案后还需要在各个州府去执行,完成,很多部门都别整合,取消了不少又增加了不少。

行政院无疑成了最有话语权的部门,朝堂之上,现在应该要做行政院之内,一众官员皆有任命,全都在整理商议地方州府部门改组的事情,还有人员留任调配等事情。

高士廉负责大唐教育部工作,看似挺轻松的可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各个州府需要建设学堂,而且都是统一标准,建设学校用钱就行,而教育部要操心的还有很多,比如学校升学制度,学费,对教师的任教要求,还有必须要具备的统一教材等等很多事情。

科举考试制度将由此改写,十年寒窗后是需要以考虑的方式进行再次升学,教育部还需要负责各个州府和同一考核工作,看似无关紧要的部门工作量可是很大的。

高士廉看着手上拿着的计划,跟他一起任职的众人纷纷逐条的研究起来。

“全民教育,国库,经发部需要拨大量的钱财,若是无偿教育恐怕会为大唐国库增加负担。”高士廉轻声说道。

负责教育的几个人开始议论起来,这几天都已经进入状态了,有些想法是必然的,不过经发部却不在乎这些,虞景明已经说了要拿出税手的三成来进行这个事情,钱他们根本不要考虑,同时阎立德也表示和他所在的劳动部会帮忙出工出力。

一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个月后,行政院等一众分配则是有了样子,从长安城开始将计划推行到各个州府,为此还组织了监督推行巡查组,由长孙无忌带队,负责推行落实。

不只长安城,现在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讨论这个事情,不过总感觉声音大雨点小的意思,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朝廷没有变,就是改了名字。

石家书局,在这段时间也在大力的宣传改组的事情,长安的小报现在已经推广到了洛阳,沧州等地一带有货车交通方便,信息传播的很快。

兰州情况还好,需要改动的地方并不多,相反,很多直属部门下的衙门成了很好的参考样板,为此兰州刺史张文毅还被多调配回长安来分享经验,一时风光无两大有升迁的趋势。

有了样板还不是很方便,以前的州府县衙现在都成了大唐地方律法衙门,专门负责监督,审理案件,倒是不用重新盖办公场地。

县衙,州府衙门的官员全都搬离了出来,一栋三层水泥楼和足够州府行政院人员办公的了,在修建办公楼之前他们暂时租赁院子进行办公。

改组之后所有事情都是一环套一环,各地建设办公大楼,这个事情放在以前就是工部的事情,现在是大唐劳动部的事情,最高负责人还是阎立德,而起职权没多大变化,着急人手便可以开工。

经发部的财务拨款是直接拨放给各个州府的行政院的,而组织建设的事情归当地的州府级的劳动衙门执行,他们只负责建设其他什么都不管,仅此而已。

劳动部的事情看似省心其实不然,阎立德身居高位,他们要操心地方上自家劳动衙门的事情,可不容易,除此以外他们的工作还不仅这于此,他们还要负责大唐百姓生活就业与保障,管理的事情很多,从目前来看绝对是个清水部门。

各个部门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相互合作。

改组月余的时间还不见有太多的成绩,但是在管理上给李世民的感觉压力减轻多了,尤其有了行政院之后,他就不是一个人在工作了,他要做的就是主要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事物就可以了。

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都督

大唐的该组如何了,元善不知道,但是东海州的管理制度全都是按照大唐的计划进行的。

一个月的时间将一些管理机制处理的井井有条。

东海州迁移过来的人数有三十万人,加上一些工人商人等,若是算上东海州驻扎的兵马总人数将近五十万人,人数不算数多,地方又比较小所以管理上要轻松一些。

四个主要行政区域,每个区域按照行地方行政院,经发部,教育,医疗,律法衙门等等推广开来,地方区域下设的县级同样有这些部门,但是大部分都是简化的,一个月的时间大家都在适应着,好在他们都适应了改变。

京都便是东海州的行政中心,最高的行政院就设立在都护府内,而都护府的名称并没有改变,这里依然是李治的封地。

元善对这种事情没什么感觉,大唐的消息上周传来的是各个州府都已经开始推行相关的改组了,想要完善可能需要时间,他猜测时间可能会长一些。

都护府是办公与生活一体的,毕竟是皇宫,房间多地方大,而且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都已经做了相应的改造,环境是没得说。

东海州京都的大街上,燕北和薛仁贵两个人倒是威风八面,他们在这里可都是有官身,看家护院从国公府到现在负责整个东海州的百姓安全,没啥事儿不愿意在办公室带着便只能走街串巷到处的巡防,通过调查来为东海州做一点事情。

大街上人并不多,大部分都是过路的马车车队之类的,东海州正处于高速建设期,哪里有那么多的闲人跑街上瞎逛,全都在努力的赚钱。

两人查访调研的时候,正好有一对人马过来,为首的是单道真。

“燕大叔,薛仁贵你们干嘛呢?”单道真坐在马车上招呼道。

“出来随便转转看看当地官差有没有偷懒,你不在都护府保护国公爷安全,怎么出来了?”燕北问道。

“哦,长史大人想要出来体察民情,蓝国公让我等护卫。”单道真说道。

东海州长史,没错就是杜千羽,就见后面马车上杜千羽应声道:“燕叔,你们要不要与我们一起同行?”

“二夫人,要不我们再调集一些人手沿途保护可好。”燕北询问道。

“不必了。”杜千羽说道。

“有单将军护卫,我等就不同去了。”燕北道。

“你们的事儿也不少,也好,先就此别过吧,单将军继续走吧。”杜千羽道。

“是。”单道真立即应道。

从元善离开东海州后,大小事务全都由高表仁来负责,大大小小的事情哪里能负责的过来,如今他们回来了,很多事情都需要仔细的查看一番,杜千羽又是那种做事情很认死理的人,她的职位如同东海州的大管家,事无巨细她都要了解清楚,了从工作报告上了解的东西还需要落实到实际才行,所以她今天便开始投入到工作当中。

高表仁现在可是非常高兴,他不用那么忙了,事情多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办公效率始终上不去,元善到了之后带来了不少新任命的官员,行政上做了一些调整,东海州的事物全都有人来接手,他就只要负责经发部的工作就可以了。

四个岛上,京都这个版块发展并不是最快的,而是大唐商贸行的所在地九州岛,现在的九州岛上工坊林立,造纸厂的规模尤为壮观。

现在的造纸厂有一半正在全力生产卫生纸,以供应东海州百姓的生活所需,收益成绩相当不错,而且是消耗品产量上目前都是供不应求的,所以经发部计划还要继续扩大造纸工厂的规模。

其他的行业发展也十分不错,鱼业的发展十分快速,现在除了捕捉海里的雨之外,还鼓励百姓进行人工养殖,双管齐下能解决岛上很大一部分肉食需求,至于水果什么的就相对比较缺乏了,经发部正在想办法进行这方面的种植。

四个船厂建设的是有条不紊,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让建设速度还是很快的,毕竟是相对专业的工人。

九州岛商贸行内,这里仍然是经发部的办公地点,而蛟龙号就停靠在附近的港口。

打渔种地的人占了不少,现在的耕地面积还是很富足,现在已经不用在担心粮食问题了,岛上的收成完全可以支持他们生活,而且还会有一定的收入,再做一些工,收入都很不错。

元善跟高表仁一起将大部分资料整理了一下,建设速度很快,四个岛屿上的楼群都是按照标准建设,商城,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未来不久的时间相信东海州的居民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

田远,周儒两人带着一行人进来,道:“我等前来报到。”

元善见两人面容严肃,就像是要打仗一样,立即笑道:“放松一些,东海州现在可是没有战事的,叫你们过来是要传达陛下的旨意。”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山河

下一篇:盛唐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