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南皇 第385章

作者:赵奔三

就连李绩甚至李世民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招竟然一刀通到了高句丽的要害,面对如此战机,作为国内仅次于李靖的战神,李绩要是不懂得抓住的话,那他就不叫李绩了。

于是三天后,八万大军来到了平壤城下,至于池城,没有留下一个人看守——反正池城外面就是大唐海军,他们不觉得在两百艘战舰的照应下,有什么人胆敢收复池城的。

大唐军队来到了平壤,高句丽彻底慌了,这时候别处抽调来的大军离得最近的距离这里还足足有几十里,平壤城内现在只有一万大军不到,面对八万大唐精锐……

于是高句丽非常干脆果断的就投降了,宝藏王去年登上宝座,屁股都没有暖热呢,就捧着金符玉绶出城投降了。

只是面对高句丽的投降,大唐却丝毫不为所动,深知连见宝藏王都不见一面。

原因很简单,原本换做别的时候,作为统帅接受也就接受了,没什么大不了。

但这一次不同,这次是大唐皇帝御驾亲征,要受降也是李世民接受投降,而现在李世民在北方督军。

而南方这支军队,统帅是李绩,以他的资格,固然有资格接受宝藏王的降书,但事后肯定要遭受李世民的埋怨甚至冷落。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这个降表李绩是肯定不能接受的,对于宝藏王的献媚,他他只能是爱理不理,一边推脱敷衍,一边派遣军队将平壤城周围的城市都给打了下来,将平壤变成了一座孤城。

李绩的这般回应可是让宝藏王措不及手,更让幕后黑手泉盖苏文麻爪了——大唐不接受投降,那他们肯定也就无法进城,他们不进城,高句丽的埋伏怎么起作用?埋伏起不了作用,那他又怎么能翻本?

难道真的要等到李世民打到平壤再投降?

开什么玩笑?如果等到那时候,大唐两边合兵一处,就算平壤城中有埋伏,又有什么用?难道凭借着自己的埋伏,还能将大唐十几万人全部烧死在里面吗?

这是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好吧?

没错,这就是泉盖苏文的打算,他在城内设下了大量的埋伏,就等着唐军进城了。按照他是预想,只要唐军进城,那整个平壤城就会边做一片火海,这八万人就算不被全部烧死,至少也要留下五万人来。

剩余的三万多残兵败将,凭借着平壤城内的守军就能干掉他们。

只要这要害上的威胁被祛除,自己再提全国之兵北上消灭李世民,届时自己一定会成为高句丽的英雄,到时候顺势废掉宝藏王,登基称帝,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想来在自己击退大唐大军的威望下,国人也不会说什么的。

只是李绩的举动让他的一切谋划成了空谈,唐军不进城,他的计划就无法实施,计划无法实施,不但高句丽会被灭掉,就连他也都只有死路一条。因为这些年高句丽不停的撩拨大唐,其实都是出自于他的主意,他不觉得大唐会放过自己这个罪魁祸首。

所以为了保命,泉盖苏文不得不亲自站出来,请大唐统帅进城——弄不死所有唐军,杀掉一个统帅也是可以的。

只要杀掉他们的统帅,大唐一定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到时候自己再趁势掩杀而出,一定可以将大唐军队消灭,就算不能消灭,击溃还是没问题的,总之就算是死,也不能让大唐落了好。

泉盖苏文的想是好的,但是他的小聪明面对拥有大智慧的李绩,根本就没有一点作用,甚至他见到李绩的第一眼,连话都没有说出口,就被李绩指挥左右给抓了起来将其,押入了死牢之中。

泉盖苏文当然不知道,他的那一点谋划早就落入了大唐间谍的手中,并且早早的就传给了李绩。而且在宝藏王出城投降的时候,也已经控诉了泉盖苏文的罪恶,对于这种欺君罔上,死不悔改的人,李绩是一点好感也欠奉。

泉盖苏文被大唐扣下了,平壤城内就更加的惊慌了,只有一个人非常高兴,那就是宝藏王,因为压在他头顶上的那座大山不见了。

于是宝藏王雄起了,想要夺回自己的权柄,然后他就非常华丽丽的失败了……

泉盖苏文是被抓了,但泉家(有小说上说他姓泉盖,其实是不对的)可不只有泉盖苏文一个啊,经过这些年泉盖苏文的经营,他们早就掌控了高句丽的方方面面,宝藏王以为失去了一个泉盖苏文就可以雄起,那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不过虽然宝藏王的政变失败了,但好在现在是高句丽的危急存亡之秋,泉家也不敢在这种关头做出弑君的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只是将宝藏王软禁了下来,同时用砂石封锁了平壤城的所有城墙,准备死守。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统帅的李绩倒是不置可否,反正他本来就没有攻打平壤城的意思,平壤作为一国首都,最好还是由皇帝陛下亲自攻打下来为好。

而他接下来这段时间,最大的任务就是肃清周围的城市,同时派军从北往南攻打,争取早日与北路大军接头。

而高句丽这边,因为平壤城周边的城市都给大唐打了下来,平壤城自己也封锁了城门,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出去,所以高句丽的各大城镇都以为首都被攻打了下来,国王遇难,顿时间士气大降,也为大唐攻打各大城市减轻了不少的麻烦。

总之,高句丽的这边是不用担心的,最迟再有两个月,李世民铁定能班师回朝,然后就可以开始他期待了许久的献俘大典了。

第642章 天竺战事

第五章天竺战事

南洋和高句丽的战事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在天竺,大唐大军却遇到了麻烦。

当然,这个麻烦不是来自于高达国,实际上在十二月份,高达国就被大唐攻下了,甚至李世民那套龙形配饰的绳子中,就有高达国王贡献的头发在内。

问题是大唐到目前,也只是攻打下来了一个高达国而已,在灭掉了高达国,大唐直接就碰上了天竺最大的势力——戒日王朝。

戒日王不愧是统一了北天竺的强者,战略战术都是第一流的,面对来势汹汹的大唐军队,他并没有一味的死扛,而是层层撤退,以空间换时间,同时坚壁清野,毁掉或者带走沿途一切可以被大唐利用的物资和食物。

这一招的确够狠,大唐进入了戒日帝国的地盘,立刻就发现了之前无往不利的快速突击战术失去了作用,因为戒日帝国根本就不跟大唐打,就算偶尔被大唐撞见,也都是一触即走,并不和他们恋战缠斗。

面对戒日王的这一招,大唐感觉到非常难受,而且随着越发进入,补给线也被拉的很长,原本就就非常难以送达的补给,因为战线的拉长,就更难了,而且沿途路况复杂,运输队还要时常遭受戒日王朝土著的袭击,往往十成补给,送到地方的时候,甚至连一成都剩不下。

刚开始的时候三军统帅刘弘基并没有在意这些,但等大唐大军打到了沿途遇到的第一座大城市王舍城的时候,发现这竟然是一座空城,顿时就明白了戒日王的打算。

但自己已经打到这里了,想要回去,那是不可能的,就算自己想回去,麾下的将士们恐怕也不愿意放弃这片得来的疆土,何况就算将士们愿意,恐怕在回去的路上,戒日王也应该已经布置好了层层防线,回去的路注定坎坷。

为今之计,也只有固守王舍城,等待援军了——此次大唐的军队是分成三部分的,第一部分由刘弘基和薛仁贵统领,一共有十万人。

第二路同样是十万人,统帅是薛万彻,他们此时刚刚过迦摩缕波,正要通过高达国,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最多半个月就能和刘弘基会师。

第三路是人数最多的一路,这一路足足有五十万人,不过这二十五万人中,有二十万都是奴隶,都是从南洋掳掠而来的土著,目的就是为了修路,修最好的水泥路——此时的南洋根本就没有路,尤其是热带雨林深处,人迹罕至,更是只有一条条的兽径可以通过。但是兽径顾名思义,就是野兽踩出来的路,这样的路可以通行野兽,但对于规模庞大的运输队来说,就实在是有点太小了。

这样的路对于需要大规模补给的唐军来说,运输效率实在是太低了,何况以后想要统治天竺,道路是必不可免的,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将路修出来,反正原始丛林中别的不多,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却多的是。

这二十万的奴隶,按照隶圉司的统计,三个月内修筑一条从南洋到天竺的简易水泥公路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剩下的五万人,自然是看守奴隶的军队了,不到万不得以,李贞是不会动用他们的。

言归正传,王舍城这边,刘弘基止步不前,固守待援,这个决议薛仁贵也是同意了的,因为此时的王舍城相对于大后方来说,已经有点太远了。这也就是说大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孤军深入到了戒日帝国将近中部了——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这是兵家大忌。

不过他们也因此对于戒日王更加的佩服,因为无论刘弘基还是薛仁贵,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按照他们的经验,轻易是不可能中敌人的诱敌深入之计的但是现在在戒日王的谋划下,两人竟然在不知不觉中了计,不愧是统一了北天竺的王者,果然不简单。

戒日帝国这边,戒日王见大唐停下了脚步,立时便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已经被识破了,不过还好的是,计划并没有完全失败,虽然并没有将大唐引到既定的地点,但王舍城相对于高达国来说,也已经是相当遥远的距离了。

而且自己已经清空了王舍城周围一百里的所有城镇,毁掉了几乎所有可以吃的东西,接下来自己只要断掉大唐的补给通道,那这十万大军,就只能等着饿死吧。

不得不说戒日王的谋划的确不错,有了戒日帝国的阻碍,薛万彻的行进速度被大大的拖滞,原本预定一个月走完的路程,愣是走了二十天还没有走到王舍城,而王舍城中,刘弘基率领的大唐军队,已经将存粮全部吃完了,如果援军再不到的话,他们就真的只能饿死了。

然而事实就是,距离他们最近的援军就是薛万彻的十万大军,只是在戒日王的层层阻挡下,薛万彻想要突破防线,到达王舍城,至少还需要十天时间,等十天过后,十万大军就算不饿死,恐怕也会失去九成的战斗力了——至于让王舍城大军回军接应薛万彻,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问题是你得先冲破王舍城外那群戒日国的精锐。

就在大唐进入王舍城的第三天,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军队,竟然将王舍城围了一个严严实实——谁也不知道这支军队是哪里来的?更不知道他们的怎么在大唐严密的防卫下,潜伏到了王舍城下的。

他们只知道的是,这支军队数量非常多,足足有上百万大军,还有数量无穷无尽的象兵在外围助阵,刘弘基就算能带领十万大军冲破他们的封锁,也要面对象群的践踏。

这么多的军队,估计戒日王也是倾尽了全国之力才组建起来的,也就是说,此时的戒日帝国内部同样是十分空虚的,如果这时候有一支军队能从海上出发,攻击戒日王朝,一路上估计遇不到什么阻碍,就能打到戒日王朝的都城曲女城去——只可惜,这一切都只是猜想,这是不可能的。

第643章 天竺战事(2)

第六章天竺战事(2)

李贞这一次攻击天竺,一共也只派遣了二十五万大军而已,就算这样,也已经几乎是抽调了南洋以岭南的所有精锐,整个南洋除了侯君集手里还有十几万军队之外,已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军队了。

也就是说,天竺内部固然空虚,但岭南同样是外强中干,防守固然有余,但是想要再派人手支援前线,除非从大唐别处调兵了,岭南这里是真的调集不了一兵一卒了——除非将少年军调到天竺。但不说少年军李贞另有重用,就说岭南距离天竺实在是太遥远,就算现在启程,坐海船到达天竺,顺风顺水也至少需要二十天时间,但二十天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从藏西吐蕃调兵救援刘弘基,吐蕃和戒日王朝相邻,而且是戒日王朝的大后方,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实际上可行性实在是太低。

不说青藏高原上那复杂的地形,就说横亘在藏西与天竺之间的那座喜马拉雅山脉,就足以让所有人绝望——小股兵马或许能行,但大批量的部队想要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以现在的条件来说,只能说一句呵呵。

天竺战局陷入了危机之中,十万大军被困王舍城,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就连李贞都有点绝望了,因为他实在是看不到大唐有丝毫获胜的希望,这种时候,就算是杀了刘弘基,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上一篇:骁骑

下一篇:大唐风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