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335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说是见识,很有可能是为了激发他们掠夺之心。

“哦……韩相公,高敬贤、种谊以及折可行,算是国朝勋贵否?国朝军卒若有伤亡,朝堂是否也会对西夏宣战?”

这问题韩琦没法回答。很显然,即便是这五十名护卫营军卒被全歼,照惯例,朝堂也不会因此而对西夏宣战。因为,只是死了些军卒。

如今即便有所不同,会有战,也是在一切准备停当以后的事。

而西夏……在知晓了军卒被全歼之日,就是召集兵马开往边境之时……他们习惯掠夺,就粮于敌,甚至连自己的子民和部落也抢劫。

他韩琦还不至于跟太子殿下扯个谎……

“不确定是吧?那我就想问明白了,同样的情况,为何国朝和西夏会有不同的选择?”

“殿下,稚圭之言并非体桖西夏武卒,是考虑朝廷准备不足,战事一旦展开,麟府、秦凤以及环庆等地百姓会骤然受到冲击……”

富弼帮着解释。韩琦不是没有对付赵曦的托词,是他自己也清楚,他真正说这些的原因是什么。

他清楚的记得,在好水川之战结束,他回到秦州时,路边的老妪问他:你回来了,我儿子呢?

那一句问话,至今他忘不了,也就是忘不了近十万军卒惨死的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朝堂,最为恐夏的,是他韩琦!

“殿下,对夏作战非同小可,吾等赞同殿下所谋,也在积极准备。可约斗一事,很可能导致战事仓促……”

韩琦似乎也冷静了。毕竟,在政事堂,对夏作战已经达成共识,近段也在为此忙乎。

“韩相公,诸位相公,曦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殿下请直言。”

“如今朝廷在备战,只是在小范围内达成了对夏作战的策略。曦敢问一句,一旦朝廷的诸多事务准备就绪,将战事放置朝堂商议,快速达成一致的可能性有多大?又能在多久的时间内达成共识?”

“说实话,就如今朝堂的议事模式,曦以为拖一两个月后做出决议算是利索了。”

“人人都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的道理,那么,朝堂拖一两个月再议定出征,对于将士们而言,算不算再而衰,或者三而竭?”

“甚至很有可能朝堂商议很久,被西夏称臣,或者其他什么放低姿态的行为,而导致整个宣战胎死腹中。”

“国朝习惯了被动作战,习惯了别人找麻烦时合理的还击。所以,在已经备战的前提下,曦不想一次又一次的衰国朝将士的心,不得不出此下策,以约斗全歼来激怒西夏,从而达到国朝再次被动作战的表面事实。”

赵曦今天有些冲动了,也是他心态上的变化。

在自己女儿诞生那一刻,赵曦突然想到,按照历史进程,再过几十年,他的后人,那些宗族女子,无论老幼,将会作为战争赔偿,被北人带走……

他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第300章 这才是就绪

赵曦说的是假设,但这种假设最有可能成为事实。

虽然如今的政事堂是在备战,若真的出现一些让国朝倍儿有面子的事,这战事还真有可能不了了之。

就是他们几个,到时候也未必还能坚定作战的心。

如今,北辽内乱,西夏同盟北辽之事泡汤,那么西夏在这时候,很有可能会把爪牙缩回去……等抽机会再伸出来挠人。

而这时候,倘若李谅诈看得清形势,直接上表称臣,甚至接受国朝的赐封,那怕在事实上并不改变什么,朝堂一样会一边倒的接受西夏的诚意……

赵曦的一番话,整个垂拱殿都陷入沉思,就连他老爹,也似乎很有感触。

别说臣工,就是他赵祯,一旦西夏称臣,他也会选择停止劳民伤财损兵折将的征战……主要是那事太揪心,根本没一日安稳,也没一次捷报。

战争,伤的太多了。

“殿下,如此这般,可就能激怒西夏先挑起战事?”

“曾相公,倘若挑不起战事,吾等也无须操心,继续按部就班的推进即可。必要时,我会另想办法促成战争。”

如今各方势力的态势,赵曦也不确定西夏就会真的选择战争。

据皇城司奏报,去岁,李谅诈曾因唃厮罗与北辽龌蹉,李谅诈曾对唃厮罗出兵。

虽然兵败青塘,可不得不说这个李谅诈是个会判断形势,并精于选择时机的人,还是个特不要脸,反复无常的人。

檀渊之盟以来,国朝和北辽关系一直挺和谐的。北辽内乱,会不会让李谅诈滋生可以对国朝大规模作战的心思,赵曦无法判定。

但,一直以来,西夏对边境的骚扰就没断过。这也难怪,对夏作战,除了守城击溃,国朝还真没可以说得过去的胜绩。

其实这一次,赵曦有十足的把握,让西夏挑起战争。

只是在这时候不能说的太明白。

富弼是清楚的,关于薛向操作的粮食和羊毛交易事宜,也在逐步推进。

一旦这次约斗不能激起西夏作战,那无非是加快一下粮食和羊毛交易运作的进度而已。

现在,对西夏粮食交易的商贾,除了工坊城,已经所剩无几了……因为他们不需要羊毛,纯粹的贩卖粮食,已经没多少赚头。

这也是赵曦另一手的准备。

“殿下,此次征战,胜算几何?”

来了,终于回到了最核心的问题,这应该是整个政事堂,包括他老爹最为关心,也最为担心的事。

“不是灭国之战,只是一次规模以上的战事。西夏不是倾国而动,国朝也不是倾全力而为。”

“这样的战事,相对于多年训练的新军,以及一直处于边境前线的西军而言,取胜应该不是难事。”

“更何况,如今的新军装备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西夏又对火器认知不足。诸多因素结合,取得一次大的胜利也不是不可能。”

“最低估计,新军参战,配合西军,可以确保不会出现太大的溃败之事。”

赵曦这已经是很谦虚的说辞了。

虽然没有真正见识新军的作战能力,但练兵日志他看过,轮训的护卫营军卒,对新军的评估一致,就说明新军应该有一战之力。

这个一战之力,在赵曦的概念里,是想还西夏一个好水川之战的结局。

“殿下,征战非易事,西夏又非安南可比。为何不待些时日,等万事俱备后,再议征战,如此也可万无一失。”

“曾相公,没有任何事是万无一失的,更何况征战。准备从来不会万事俱备,完美是一种假设,任何时候都会有不足。”

“只要事情开始时,那就是准备就绪日。”

“如今,轨道主线完成,运兵和淄重都可以大量的缩短时间。新军备已经装备近二十万军卒,火器运用也达到了熟练程度。”

“而且,内苑食品厂制作了将近够二十万军卒三月食用的新军粮……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万事俱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