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364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这是赵曦回复韩琦的信,就这么几个字。

韩琦在看到赵曦这几个字时,知天命的他,硬是没忍住想痛哭的情绪……

正如赵曦所想,好水川是他韩琦噩梦,从不曾离开过。或许这一次,能让他真正的卸掉这个背负了多年的包袱…~

太子殿下的论战文章,传到了东西两路,又是另一番景象。

高遵裕很得意,仿佛自己跟太子殿下思路契合一般,一天三次的催促郭逵下令开拔。

“郭指挥,我们西路军往东的空间很小,唯有西进,如此方能真正起到为中路策引的作用。”

高遵裕是真有点着急了。根据前线指挥部分享的情报显示,西夏聚拢的骑兵,已经全线向杀牛岭进发,这预示着,不用多时,就会进入太子殿下所谓战略围剿阶段,也就是说,留给东西两路各自作战的时间不多了。

“好!既然高指挥如此认为,又有前线指挥部的指导意见。那我们就往西,打皋兰!”

从郭逵的心底,他倾向于就这样待着,然后随便往西夏境内突进些距离,在拔一些保泰军司的据点……这样既能完成策引,又不会到时候需要围剿时措手不及。

可太子殿下的文章,又有高遵裕没完没了的催促,别自己选择稳妥的办法,最终在朝堂是个消极怠战的结果。

郭逵的部署还是以稳妥为主,往西行军,他只容许新军派三千整装而行。同时,将新军与会川军参杂着,沿着边境营寨,各自分布开。

也就是说,他在西进的同时,确保了整个会川没有漏洞,整个会川境内完全掌握手中。

并且要求每一个营寨必须预留斥候,每一处驻军三日内必须有战况汇报。

他是以完成终极围剿为首要目标,并且把整个会川军的实力,保留到最终决战的时刻。

对于郭逵而言,能不能打下皋兰无所谓。打下是功,打不下不是过,到一旦西路军陷入与敌方的拉锯战或者对峙战,使西路军最终不能完成终极围剿,那是彻底的罪过。

而东路的种谔,在看到太子殿下文章的那一刻……谨慎多时,侦查多时,对左厢神勇军司以及祥佑军司的部署已经了然在胸的他,终于下达了全面推进的命令。

晋宁军自东向西,而绥德军自西向东,对葭芦河一带形成双面夹击之势,并要求,在中路围剿形成之前,必须完成整片区域的清剿和占领。

而对新军的安排,他并没有郭逵那样保守,而是直接把新军全线压上,与西军配合完成这一战略目标。

种大指挥,要干,就是孤注一掷的大干了。

第328章 扯远了

所谓的中路围剿,一直就是悬在种谔和郭逵头上的剑,让他们时刻不忘有这么一回事。

偏偏具体时间又无法确定……不是赵曦不给他们时间,是具体的战况到不了那个时候。

战时纪律相当严格,而对于太子殿下执行纪律的严明程度,不管是郭逵还是种谔,都私下问过曹霖和折可行。

一句话,你们任意一位违反战时纪律,护卫营乃至新军军卒所有人,都有资格执行战场纪律。

所以,即便是种谔这样性子的人,也一样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的有生力量……环庆只是抽调了一部分,而保安军整体未动。

“这种子正和郭仲通,风格迥异呀。”

东西两路的动向,很快就到了指挥部。一群文臣,像模像样的围着整个对夏作战的沙盘,指指点点着。

赵曦对种谔和郭逵有过了解,就是那种旁敲侧击的打听。

也知道一人擅守,一人擅攻。没想到表现的竟然如此明显。

其实,西路军对于完成最终的围剿,到达那时候的指定位置,要比东路军距离近很多,甚至就是打下皋兰,都比晋宁军近很多。

偏偏郭逵却选择了守为主,攻为辅的策略,当求无过,不期有功。

而东路军,本身要完成最终围剿,七八万军卒,连带着淄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可种谔却选择了攻为主,守为辅的策略……

还真是让人头疼!

“殿下,抛开新军介入,在西军中也是有优劣之分的。环庆以及麟府二州的军卒,相比会川军卒要强悍一些。”

“会川贫瘠,无秦州之富裕,比环庆也多有不如。西贼之卓啰和南军司虽然强悍,更多的是针对吐蕃而设置。”

“会川是国朝物产陆路外运之起点,军卒不强悍,商贾倒是强悍不少……”

本来是说军略的,结果这话连话的,就扯远了,甚至这种落井下石的话也有了。

“如今丝绸之路还畅通着?”

赵曦没搭理那些扯的没边的话,倒是对商贾强悍突然发问了。

赵曦知道,他所在的秦州,就是后世的天水。再往西北,也就是现在会川以西,那就是兰州,然后一路向西,武威、张掖、嘉峪关、玉门……这是后世所谓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赵曦这时候也意识到,这个名称这时候好像还没有……又剽窃了。

赵曦是真不想再做这种剽窃的事了,死的活的都不想。

每一次剽窃都让他有负罪感,感觉特丢人。

年少时,为应对汝南王家两代备胎的谋划,不得不做些让人惊艳的事。

可如今,他已经没必要在这种枝节上玩这些没有意义的伎俩了。

“据史料记载,我华夏之地与西蕃易货之初,是以丝绸为主。所以,我就这么随口一说……”

至于什么史料,谁知道呢。赵曦是为了把那个名词给圆回来,不得不杜撰了。

还好,早年闯下的偌大名声,还是有点作用的。毕竟是博览了皇家典藏的,说不定真有这样的说法……

没人究竟去。

“殿下,如今国朝海运发达,倒也用不着丝绸之路了。这条商道,也就是有些零星的西蕃商贾路过。”

“前朝劳民伤财维持,到后期中原动荡,又被各方势力划分。如今的丝绸之路,已经失去了早年的繁华,完全成了荒野之地,也是无用之地。”

这应该是国朝的普遍认识吧?荒野、无用、蛮夷……赵曦不否认国朝如今的实力,除了军备,好像其他任何一方面都可以俯视。

问题是,没人会意识到影响力这个无法言传的说法。

扯远了,有些事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观点的,赵曦也没心思长篇累牍的跟人说那些有的没的,当事情到了那一步,所有人都会懂的。

还是回到如今的战事上来。

种谔自从有了太子殿下的文章背书,算是彻底放开了。

绥德军自西向东,晋宁军自东向西,新军打据点,西军设埋伏,就用这最简单的战术,一步步推进,一个个打下祥佑军司和左厢神勇军司的营寨据点。

如此大范围多兵员的乱战,根本做不到像第一枪那样的全歼。所以,逃窜出去的西夏武士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