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429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

“铜铁原料储备还能坚持多久?”

大理内乱,矿城被困,整个铜铁矿的原料运输断了。

虽然国朝市面流通还没显现不足,但与辽夏的交易用度,以及因市面对矿城的不看好,势必会导致新币在一段时间内会供应不足。

要想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还不能让国朝的货币体系混乱了。赵曦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单单是否出兵,还是以不动兵事尽孝心,在赵曦看来真的无所谓。

至于矿城十万子民,赵曦从来没担心过,那曾是军卒,还是后期更加训练有素的军卒。

虽然比不上工坊城,守住矿城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回官家,工坊城的原料储备一直以一年为期,即便是如今新币有所变动,支撑七八月没问题。铸币可确保七八个月货币稳定。”

薛向差遣是三司使度支,实际的工作还是以工坊城为主。

现在的工坊城,在朝廷的地位,堪比三司使。

希望高氏不要让自己失望吧!

“米价已经超过三十文了,这已经是自官家南征以后的最高价了。”

富弼感慨,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跟诸位相公交换意见。

“富相,按官家的行事风格,对外历来强硬。即便是对辽夏,也不曾这般妥协过。难不成官家任凭安南嚣张?”

别说韩琦,这也是富弼不解的地方。

按说官家见这般情形,绝不会按兵不动的。

至于三年不动兵事,到了他们这个层级,谁都知道就那么回事。

当时不响应司马光,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拦一下官家是正确的,让官家在意一下政事堂,而不是自行武断。

一旦真的影响了国朝货币,影响了国朝粮食价格,政事堂在出兵的问题上,意见绝对是统一的。

但孝道是官家该尽的,他们只想敲边鼓。

问题是,从被司马君实拦一下以后,官家就再没提出兵的事。

到底几个意思?

“三司使奏报,铜铁原料储备足可以支撑国朝一年新币稳定。这些年常平仓也年年满仓,实在不行开放常平仓抑价吧。”

安南的异动,没有减少粮食内运,反倒让越来越多的粮商跑广南去了。

国朝的粮食供应并没有减少,倒是又出现了囤积粮食的行为……这些粮商总是记吃不记打。

“诸位,是否应该让军伍备战?”

文彦博总觉得出兵是肯定的,就官家的性子,绝对不会就这么算了。

枢密院提早做些准备,配合官家最后的行动,是如今政事堂最应该做的。

“做一些准备吧。”

这一点都认同。

“七成的奏折都是在论孝道和出兵,其中超过半数认为出兵与孝道不冲突。”

“想来台谏渠道,递给管家的奏折也不会少。”

“如果官家一直这样置之不理,怕是下一步最多的该是指责官家了……”

毋容置疑,如果官家要是一直这样,肯定满朝堂都会变成对官家的检点折子。

不管要怎样做,都应该拿出个态度来了。

“那这些……?”

“一并送进去吧!”

几人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他们之所以还没嚷嚷这事,是对官家一贯以来的行事评估。

现在整个朝堂都在热议,所有的臣工心思都集中在此事上。

政事堂不介意这时候添一壶油,让火燃的旺一些…~他们也想明白官家到底要怎样。

第388章 我想要大理

“广南西路太平寨,安南军并无异动,陈兵在一万左右。广南西路新军五百,禁军两万已经向太平寨方向集结。这是广南西路自主行为。”

李宪负责皇城司探事,这些天很忙,派往广南西路和大理的探知很多,并且利用轨道,建立了快捷的传递途径。

“特磨道呢?”

“特磨道?”

唉!还是没成长呀。李宪的茫然,让赵曦很是不放心。

大局观,是情报收集方面基本素养。

收集情报,是绝对不能被敌方行动干扰的。

“特磨道暂时没有奏报。”

李宪很不肯定,只能用这种方式回话了。

“太平寨既然广南西路介入,你着人重点放在特磨道吧,以安南的高邦一带为重点。”

国朝新币,现在已经是周边所有邻国的流通货币。

这时代的人不了解通用货币的作用,赵曦是清楚的。

新币工艺的保密程度,确保了国朝币种的独一无二,可经过这么多年,赵曦不相信没人想过仿制新币。

而特磨道锰矿,肯定会被人关注的。

粮食…~在安南以及那些小国,没有谁真的去在意,可钱币不一样。

赵曦绝不信安南会因为粮食的事,敢在国朝守孝时,大兵压境。不值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