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赵曦稚嫩的文字,在那表格上批注的密密麻麻的,从项目名词的规范,到盈亏的体现,将账本的本意陈述的清清楚楚。
“陛下,臣敬请以此为蓝本,我朝凡涉及出入财货者,均更换账目。”
这……赵祯可没这个意思,他只是想跟相公们显摆一下曦儿的首创。
话说,因为饼干事宜不可宣扬,曦儿已经很久没让诸位臣工惊讶的事迹了,士林对于曦儿泯然众人若有议论。
赵祯此事将出入账本放朝堂上,只是想告诉臣工,曦儿一如既往地聪慧。可没想着对国朝兜底。
那可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儿。而赵祯最怕麻烦了。
从太仆寺、军器监到三司使,范仲淹来了一次大清底。
借账本更迭,展开了大范围的盘库事宜。
所以越来越多的亏空出现了,也越来越多的官吏倒霉了。
“范向,汝此一笔即有一家哭泣。”
富弼看范仲淹对于出现贪腐亏空的陈报,毫不犹豫的勾画了。这是惩处……
“一家哭要强于一地哭。”
耿直的范仲淹根本对这类蛀虫不留一点余地。
赵曦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天进宫的诰命越来越多了,还一个个愁眉苦脸的,跟谁欠了她们家钱似的。
本来下学他不是陪滔娘玩,就是去食品厂那边转转。
可今天他发现慈明宫居然都挤成一堆了,甚至连家伙什都不够用了。可那些诰命仍然不舍得离开,硬站着叽叽喳喳的诉苦呢。
拖着滔娘,赵曦躲在正堂后面……他现在对这个时代的了解,全靠这些婆娘们过来絮叨呢。
这次这么多,那能错失这机会。
没几句,全听明白了……原来是自家亲家被处置了,找不到老爹那儿,来娘娘这儿呼吁来了。
啥时候娘娘承担起群众呼声这块业务了?
赵曦听了半天,小滔娘都眨着眼睛很奇怪的看着他……三郎居然偷听?
听了半天,没听到一个他熟悉的名字……也不对,全是骂范仲淹的。
据说老范声望相当高呀,这又是咋了?
库房亏空了,不碍你库管的事儿?米麦对不上不管你看管的事儿?那碍着谁了?
赵曦也是服了!还以为老范冤枉那个了呢,原来全部罪有应得。搞不懂,她们怎么就敢如此理直气壮的在娘娘这儿求情了!
总算是走了。赵曦摇醒已经睡着的滔娘,施施然走到了正堂。他很想跟娘娘说一声:莫参与朝堂之事。
“曦儿,可知诰命因何如此?”
曹皇后虽然略显疲惫,不过问赵曦话时,却有点自豪的调侃。
“孩儿不知。”
他那知道?四岁的娃,朝堂根本就不是他该去掺和的,连娘娘都不该。
“皆因汝之记账之法。相公们在所有司衙推行汝之记账之法,记账新法令诸位相公很轻易知晓盈亏。故对诸多不应职差遣和本官均做了处置。”
什么?我嘞个去!赵曦愣了。这事居然能这么干?
那怕在后世,无论哪国哪家,也都是循序将近,而不敢一刀子下去把人全剁了。
要说自己丢出去记账法,没有让朝堂推行的目的,赵曦自己也说不过去。
可他没想着老爹会下这么大的狠心,有如此大的力度……这得有多少人抗拒呀?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赵曦明白,不至于相公们不明白。记账法赵曦本来就留着余地,可那也得运行一段,都熟悉了才能发现并应用。
这不该是小范围试点,成熟后推广吗?
我的老爹,你这是要干嘛?
“爹爹可还好?”
曹皇后再一次惊讶了。赵曦的回答,让她感觉到,这孩子对朝堂的智慧,比他老爹,甚至比那些喊叫着新法的相公们更高明。
第42章 宫墙外的世界
赵祯现在能怎样?乱呗,脑子彻底乱了。他知道会有麻烦,没想到会是如此大的麻烦。
赵曦问娘娘的那句话,就是已经料想到了他老爹的处境。
所谓改革,就是一次利益再分配,古今一样。
在新政实施阶段,赵曦的本意是借着朝堂新政,自己就这样夹带着这记账法,能在大宋朝有个试点……
只是没想到,这国朝的相公们居然对新生事物全盘接受。
赵曦从心底有点不好意思,这样把爹娘老子设计进去,真不是他本意。
“汝爹爹自不愿见如此纷乱之局。现时皆处置六品以下之本官,朝堂相公并未罢休之意,似意欲推而广之。”
这才到六品呀,慈明宫已经被诰命占领了,若是老范硬扛着到了二品三品,那该是这样的情形?国夫人?郡主县主吗?还是说延福宫被朝廷大员们围着?
“娘娘,孩儿以为此记账之法尚不完善,应择无关紧要司衙验证,知其适用朝堂诸衙时,推而广之不迟。”
政事,最大的特征是妥协,这不是战事,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
国朝积重已久,绝不能图痛快下狠刀子。
老范你立身正,清正廉明,可不能觉得整个国朝官员体系都如你一般。
有些事,得慢慢来。
目的是打倒敌人,而不是同归于尽。如此下去,怕是敌人没打倒,自己就先被坑了。不能这样玩的。
赵曦很不想掺和朝堂的事,自己年岁限制了自己发挥是一方面,关键是他不想让士大夫阶层过早的了解他的朝堂智慧。
孩童聪慧跟政事智慧是两个概念,在士大夫的印象里也是两个概念。
“曦儿自可与汝爹爹讲明。”
“娘娘,孩儿若与爹爹说起,爹爹自会与朝堂相公言之。孩儿尚幼,不宜与朝堂相公之前论及政事。”
“曦儿聪慧世人皆知,政事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