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20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现在,国朝变革宗亲法度,说白了,就是让你们在拥有宗亲的基础上,经过与常人相同的努力,同时还能拥有其他的身份和人脉。为什么你们要拒绝?”

“我不想听什么被人蛊惑了这类的话,我也清楚你们是被人蛊惑了。翻过来想,倘若你们有足够的学识,有朝堂尔虞我诈的历练,谁又能蛊惑了你们?谁又敢轻易蛊惑一个庞大的势力?”

“温汤监养不出参天大树,不经历风雨见不着彩虹。若想大宋江山永存,永葆天下姓赵,我们整个赵氏宗亲就必须共同努力。否则,王朝更迭,身死族灭可不仅仅是君王,而是整个赵氏!”

“对于这几天的事,我不想也不会追究,因为我没有提前跟你们沟通,这是我做族长的疏忽。所以既往不咎。”

“再往后,作为君王宗亲,就必须始终与君王保持一致,遵守宗亲法度,保守宗室秘密,以赵氏王朝永存,赵氏宗室利益放在首位,甘心辅助君王管好赵氏的天下大家业!”

“这一点,大宗正要载入宗室法度!”

赵曦朝赵允弼说了一句。

“官家,今日官家之讲学,臣差人全部记录下来,作为宗室冠礼的训诫!”

赵允弼是真感动了,不说这些内容,就凭官家跟宗亲这般推心置腹的态度,就足可以记载史册了。

历朝历代,又有哪个帝王这般与宗亲交心?

“现在宗亲变革了,我知道你们担心自己乃至后辈的着落……”

“首先,我建议,由现在宗室里所有做买卖营生的,每年自愿抽取一定数额的钱粮,筹建一个宗室基金。”

“这部分钱粮,将作为宗室后辈的创业和求学,以及考中进士的奖励。我会知会赵琴……”

“另外,宗亲中若有意进讲武堂,有意到工坊城、矿城,乃至大理任职的,可到大宗正处报名,我一并解决。”

“但有一点,在这几处,就别拿你宗亲的身份逗人玩了,没人会在乎。”

官家好像并不是传言的那样……

一群人感觉白害怕了,也白担心了。

以为少不了训斥、罚铜,甚至还有更重处罚,结果却是这般令人欣喜。

经官家这么一说,突然感觉跟官家特亲近……我们是一家人!

还别说,突然间就有了主人翁的自觉,好像自己也任重而道远,肩负了赵宋天下未来的命运。

这时代,谁见过这样的演说呀?更别说还是官家对宗亲这样尽显亲近的演说。

搞得这帮宗亲,恨不得立马就投身到建设大宋万年基业的大潮中去……

第469章 这青苗法呀

大事?小事?或者说是一场闹剧。

朝堂等着看热闹的不少,不管是一直堵着王安石家门,还是宗亲被朝廷惩罚,甚至还有人看到了宗亲变革被叫停的可能。这都是热闹。

结果…~官家就出宫转了一圈,事就没了,跟没发生一样。

估计宗亲肯定被官家拾掇了,毕竟官家在宗正寺停留的时间不短。

没见勾栏酒肆都见不着宗亲的人影了吗?

皇家宗学里的人多起来了,从七八岁到十七八的都有。报名出外做官的也多起来了,两湖的,广南的,大理的,西北边境的,河北榷场的,没一个好去处。

朝廷开始还担心,再看看宗亲们的做法:都是孤身一人外出,把妻儿老小都留在汴梁了。

都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居然让宗亲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

不奇怪!赵曦知会赵琴做了一些事。

他不相信仅仅几句话就可以改变整个宗室原本的尿性。

所以,赵琴不仅牵头出资成立了皇家宗亲基金,还建议用基金组建了一家商行。

同时,直接用基金的钱,跟现在内苑的产业进行了互换。

矿城、工坊城、锰矿、羊毛纺织、食品、军备等等,几乎赵曦所有的产业,都拿出一点点份子,让宗亲参与了。

赵曦的一番说辞,可能让宗亲激动,也可能让宗亲亲近,或许也有一时的冲动和兴奋,要精忠报国。

赵曦知道那续旧不了,要想持久,唯有利益是永恒的。

如今的大宋,上点层面的人,都知道,朝廷都没有官家富足。

官家不带宗亲玩,宗亲就是投门扒窗,也找不到掺合那些产业的门路……这是聚宝盆,谁舍得放弃?那怕是一点点都舍不得。

官家这时候真的丢出来了,也就是说,官家是真当宗亲是一家人了!

所以,也就还来了这些宗亲真正的忠诚。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这也是赵曦控制宗亲最有效的手段。

……

持续半年之久的青苗法调查人员终于回朝了,带回来的确实各执一词的报告。

不同立场的调查人员,无法在调查结果上统一,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结果。

很好,这正是赵曦想看到的。

支持青苗法的,侧重于耕田数的变化,重心放在丈量耕田,并与实行青苗法前对照,以证明青苗法有利于保持国朝耕田数,确保两税不再减少。

而反对青苗法推行的,则侧重于地方府衙在推行青苗法时的猫腻。

比如强行摊派,比如中饱私囊,比如常平仓亏空,比如陈粮新粮的差别,比如民声民怨。

而中立的一方,就以公正的态度,全盘对实行青苗法的地方进行调研。

甚至还有敷衍了事,着地方官府撰写青苗法实施情况的。

同时,皇城司也有一份奏报,着重是报告这半年来,朝廷外派官员都干什么了,跟何人接触,各自又有何种背景。

五花八门,杂七五八……这就是最终的调查结果。

这倒是赵曦希望看到的,却也是很为难。

就凭这调查结果,不管是集议还是朝议,赵曦清楚,肯定又是吵吵嚷嚷的情形,绝无例外。

他是真烦那种争吵。能吵出个结果来也算,吵吵半天,最后屁用没有。

争论,结果不就是各人保持各人的观点嘛?

所以,调查人员回朝几天了,赵曦没召集集议,也没召见任何一个外调人员。

可朝臣可没准备让赵曦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