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769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官家·····”

内阁到勤政殿议事,是准备讨论一下最终如何处置西夏的事。王室、贵族、骑兵、牧民,如何区分对待。

一进门,各位内阁就看到了官家在案桌上写的字。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官家这是要改变初衷呀。

若是单纯的平灭西夏,以国朝现在的战力,真的没必要费这么大的周章。之所以这般谋划,说白了,目的是彻底的灭掉西夏,不再犯先帝时的错误,让党项人北窜大漠以图后市。

若仅仅是收复兴庆、银夏,只需要遣一路大军,完全可以一路碾压,所向披靡。

另外,毕竟都是圣贤门徒,不可能做出残杀党项百万众的决断,也做不出直接灭掉整个党项族群的决策。

所以,朝廷才有了让偏师西进,派五路大军对兴庆府一带形成包围之势的大谋局。

原本议定的是,以势压人,迫使西夏王室贵族无条件投降,由国朝安置整个党项族群,不是要杀灭。

在赵曦的概念里,并没有什么党项人还是汉人的区别,或者说他对国家的认识比对种族的认知更甚。

后世讲究人道主义,国朝讲究王道,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一致的,也就是不能做灭族的行为。

战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真要是双方谈判了,还真的把人道主义当回事。

另外,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宋夏的这次大战,相信不管是北辽还是大理、安南,包括黄头回纥、西州回鹘,都盯着。怎样处理西夏王室和贵族,对于将来九州一统、金瓯无缺有很大的影响。

国朝有能力做到对党项的灭族,在现在这样大包围的态势下,国朝大军完全可以轻松的碾压过去。可是,将来如何?北辽、回纥、回鹘,知晓了与国朝没有妥协的余地,会做怎样的选择?

国朝战力,是有军卒训练有素的原因,可真正的优势却是战车。而战车最大的劣势是速度······驮马拉战车,始终还是没法跟骑兵的速度相比。

说白了,如何处置党项人,也就是个样子货,是要做给人看的。

所以,当初内阁提出王道的策略时,赵曦也是恩准了的。可这两句诗句······这是要灭绝吗?

“哦,各位相公来了······”

“官家又有佳作了?此诗句气势磅礴······”

谁也能体会官家诗句里的杀意。王安石赞叹诗句,希望这仅仅是诗句而已,不是官家的真实心态。

“兴庆府认不清形势,不理解朝廷苦心,朕有感而发而已······既然是定下的决议,朕不会去推翻。不过,终归还是没打疼,没打怕,还没打到让兴庆府清醒的程度。”

事实上,赵曦确实是有感而发,是因为西夏兴庆府在这种情况下,居然仍然抱有幻想的感触······有时候真的不能仁慈了。

“官家,关于党项王室、贵族、军卒以及牧民的安置原则,内阁议定,初步有了意向······”

富弼从看到官家的诗句,就一直没说话。本来应该是他向官家奏请内阁议定安置原则的,可富弼没开口。他已经感觉到了官家的不满,当然,这不是对内阁的不满,而是对党项人的不满。

所以,恐怕官家现在没心思讨论党项人的安置问题了。

王安石也能感觉到官家的杀意,但他是相信官家是真的金口玉言,不会更改前令。又有因为对西夏安置的诸多想法,多是他王安石的建言。所以,见富弼不开声,他就奏请了。

“暂且搁置吧······”

“官家······”

“王阁老,稍安勿躁。朕并非要改变初衷,让前方大军做杀戮之事。只是,朝廷还是想当然了,以为有青塘吐蕃的前事,兴庆府会借鉴,在大局势下,会选择妥协。”

“事实上,这两者是不同的。青塘吐蕃,虽然是一方势力,不如说是一个部落,他们不存在分歧,或者是分歧很小。整个吐蕃的高层,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他们部落所有子民死活的。”

“而西夏不同。西夏的体制决定了他们高层之间存在纠葛,这就导致即便是妥协,也存在各方势力追求利益大小的问题。”

“由于前期各路大军的攻势不同,战斗烈度不同,也就造成了西夏各方势力损失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诉求。”

“实力决定话语权。从兴庆府遣使的情况看,估计是那些损失不太大的势力占据了兴庆府的话语权,也就有了幻想。”

赵曦觉得这应该差不多就是兴庆府内部的现状。战力受损严重的部落,希望战争到此为止,否则,不管是西夏留存还是投降大宋,利益将会进一步被压缩。

而那些战力损失不大的,自认为还有战力······也是,毕竟兴庆、银夏一带的纵深还够西夏人腾挪,加上近段时间前方降低了战斗的烈度,也就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官家旨意是······?”

“区别对待吧。让前方统计前期对战时,西夏各军司战损情况。凡是前期战损严重的西夏军司,战斗烈度降低,大军在推进时,要节制;而遭遇前期战损不严重的军司或者势力,令前方将士,不得有侥幸心理。”

第738章 战争之外的小事件(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四更)

使臣被遣返了,还是没有任何回复的遣返了。

随着使臣遣返再一次借过前线,前方将领接到了朝廷的诏令······区别性的开展作战。

这一下把西夏人打懵了,是真的有点懵。

本来,在兴庆府提出议和时,大宋的进攻和推进就停止了,基本上是进入了停战商谈的阶段。不管是不是谈妥,这都是应该有往来的,谁知道大宋突然又开打了。

关键是,大宋的进攻居然有所区别。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幻想都会破灭的。

因为黑山威福军司的意外,白马强镇军司和右厢乾顺军司都保存了一定的实力,除了兴庆府,应该是目前实力最强的两支队伍。

然而,在王韶和李宪两路大军的猛烈攻击下,整个西夏的北线,节节败退。所谓保存的实力,在大宋气势如虹的进攻下,真的是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

要不说党项人悍勇呢。可能是因为己方提出议和后,大宋置之不理的做法让兴庆府觉得受辱了,也可能是西夏主战一派在议事中占据了上风,反正在北线大举推进之时,整个西夏的防线又一次展开了反攻。

唉······

这时候真的没法说清策略的对错,整个内阁大臣都挺无语的。停战议和,按照惯例从一方提出议和起,就意味着战争到一段落了。

偏偏这一次太不一样,议和一开始,还没进入商谈阶段,就直接崩了。

“《时论》还有战事评论的文章吧?”

“回官家,还有。不过市井妄言,当不得真。”

朝廷没有提出任何意见,直接遣返西夏使臣的做法,确实很解气。然而,这样的结果会让北辽警觉,这是富弼担心的。

这不,党项人的抵抗越来越坚决了。

平灭西夏和收复燕云,收复燕云对于大宋而言更为重要。如果是因为西夏战事的各种变故,导致增大将来与北辽战事的困难度,真说不好孰轻孰重。

“富相,着人将西夏遣使所提的要求流露出去吧。”

市井妄言,当不得真。可赵曦却深知舆论的重要性。

“具体怎样流露,违犯保密法令的责罚这些问题,内阁拿个章程。另外,在泄露时,最好能适当做些夸大······”

周边邻国关注这场战事是肯定的。但是,由于国朝保密法令的执行,即便汴梁流荡着诸多的细作,真正能打探到朝廷消息的,几近于无。也就是说,西夏遣使的具体过程和内容,汴梁城里有诸多揣测。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