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811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都看看吧!”

刚调节好的情绪,被这些调查回来的情报,又搞得特糟糕。

东西不多,赵曦没几眼就看完了。脸色再一次铁青着…~

原来,这刘姓的里正还真不简单。

怎样选上参政的不好说,可从情报显示,恐怕这参政来的也不会正当喽。

里正家儿子,去岁所谓的任职西北,居然是捐的官职!

这还不算。

刘家捐的此官吏儿子,今年回乡省亲,便借此机会向杜家提亲。

杜家,如今是孤女寡母,当家的军卒,南征时丢了命。

也是因此,杜家母女被朝廷抚恤,可于工坊城谋一份营生,并在工坊城分的一套宅子…~

在抚恤牺牲将士问题上,朝廷一直很大方…~主要是工坊城需要这样的雇工。

对他国有仇恨者,在工坊城最容易有归属心,对于工坊城也最忠诚。

像羊毛纺织和军备物质,大多使用的都是这类人。

也正是如此,刘家才死命的要跟杜家提亲。

而杜家是佃户,整个家族都是佃户。

本来入军伍是为谋个前程,结果……

关键是,这刘家的儿子已经有两房了,就是让独家闺女做小妾,说白了,就是想借朝廷对杜家的赏赐进汴梁……

“官家,臣回去便责令监察衙门彻查!”

今日所见,对于嫉恶如仇的范纯仁本来就憋着气!抽水,监察衙门查不着,这捐官,这逼迫军属他监察衙门就查的了了!

“尧夫,仅仅查郭桥镇的一个里正,倒不用兴师动众,也不是朕令你随行的目的。朕以为,监察衙门应该在国朝来一次专项彻查。”

“从吏部入手,在国朝所有州府郡县,调查近两年官吏入职的情况。凡不符合朝廷取官流程者,一律清理。”

“另外,像诸如刘家这种捐官者,谁举荐谁担责,不论涉及到谁,一律追查到底!”

“连同历年的参政举荐也要一并清查,在同一州府郡县,将同等资历的参政官声、政绩、名望等对比,凡有异常者,追其上官及举荐者之责!”

“至于这刘家,既然喜欢西北,就让他们都去西北吧……”

说完这些,赵曦这胸口才有了一丝松快。

虽然知道国朝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就在汴梁,就在眼皮子底下,居然都有了捐官的猫腻,可想整个国朝该是怎样的情形?

不敢想呀!这才刚刚解决冗官之弊,也是刚刚有了西北西南用官的需求,这就出现交易了。

第787章 微服私访(十)

一路无话,应该是谁也没有说话的心思。

范纯仁闭眼,脑子里完善着监察衙门在全国朝展开专题彻查的方案。

而富弼,开始是给官家静心的时间,到后来有些迷糊了。

赵曦没在意,七八十岁的老臣了,跟着自己颠簸,能理解。

这才是坦诚相待。

回到汴梁,已经放衙了,只是勤政殿还灯火通明的。

富弼原本多想的事没有更多迹象……

富弼在内阁的议事厅,把今日的所见所闻,以及官家交代的事务都讲了一遍……

结果是,诸内阁以为,还是富相跟随官家比较合适。

“中正,让皇城司都动起来,所有地方州府的参政、议政,要一并清查一次。”

“凡是地方监察衙门索要证据者,可拓印一份共享……”

监察衙门这种被动办案的陈例,想要短期内改变不容易。看来对于官员的监管,真的是任重道远。

范纯仁已经跟赵曦请了恩准,今日不再随行了,在郭桥镇发现的问题,需要总监察衙门有个统筹,在国朝开展一次大的专题整治活动。这也是赵曦要求的。

富弼在寅时刚过,就已经等在勤政殿外了······年岁大了,觉很少。

“一日私访的结果,内阁便不好换人了吧?”

赵曦看起来心情不错,还调侃富弼几句。富弼很诧异,本来以为官家今日心情不会太好的。

“别那副神情。偌大的帝国,朕还是知道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有问题不怕,发现问题解决就行了。没有任何一个朝廷能将世间的事务全数做到极致,存在问题才合理。”

“相比百姓饥荒贫困,国朝能解决温饱之后有些小小瑕疵,朕还是能包容的。最起码诸如捐官之类的事,还仅限于底层的吏员,若是对此一无所知,等国朝的重臣都可以以捐得官时,那就迟了。”

“朕不是那种无事生非的君王吧?内阁臣工至于怕成这样?”

别说是现在,即便是后世,社会治理结构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一样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赵曦还是能想通的。

“官家,内阁诸位各司其职,倒是老臣比较闲。再说了,臣已老迈,处理事务有些迟钝,老臣随行官家最为适合。”

富弼这样说,赵曦也无所谓。这人吧,一旦有了诉求,心里就不会那样胆气壮了。

换届在即,也就意味着这一届内阁多数是要致仕了。是彻底的致仕,还是入阁老院,内阁大臣心里也没谱。毕竟就阁老院的设置而言,似乎还保留着参与朝政的权利,而致仕是彻底的退出朝堂。

或许对于诸位内阁本身而言,致仕和进阁老院没区别,可谁也有自己的亲近故旧、子孙甥侄,谁家也需要有个能在朝堂顶层遮风挡雨的长辈。

现在国朝的官制,层次越来越分明了,或者说国朝所有的权利越来越集中了,真正的集权。

所以,在这样的档口,没人会去忤逆官家,关键是,官家这样的微服私访,真说不定会碰巧什么事,什么人。富弼的作用,更多的是能在官家面前有个转换的余地······富弼跟官家那种亦师亦友的交往,在国朝是公认的。

“富相,今日出趟远门,让太子监国吧······”

“官家······”

富弼本来还想说什么,想了想好像没必要说了。海晏河清、国泰民安这样的词汇,自有史以来也就国朝的这些年可以名副其实。这一点富弼还是有些自信的。

再说了,皇城司那些亲从官,哪一个也不比原来的近卫差。

“没事,今日朕会从汴梁驻军借五百军卒,由种建中将军率领。给高太尉的口谕已经出宫了。”

西夏战事结束后,高家以及滔娘一致请求官家,不再让高遵裕边疆任职。算起来高遵裕驻防边疆确实很久了,赵曦就干脆让他主持汴梁的驻防了······说白了就是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