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尽焚
李承乾一听这名字,十分熟悉。
李孝常这货是隋朝大将李圆通的儿子,隋朝末年,华阴县令李孝常献永丰仓归降李渊,并去接应河西的李渊诸军。隋炀帝在江都知道后,将他的弟弟全部杀死。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丁丑,唐高祖封上柱国李孝常为义安王。
后来在贞观元年(627年)十二月三十,就是今年的晚些时间,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统军元弘善、监门将军长孙安业等人,密谋借助禁军反叛,事发后,李孝常等人被唐太宗处死。
这货来和李世民谈什么?这么开心?
正当大家纳闷的同时。
李世民便道:“高明,这是朕新封的兵部尚书!李尚书!”
这话一出,李承乾明白怎么一回事了。
这家伙竟然占了他要安排的位置!
是谁给他的胆来抢兵部尚书之位?
话说回来,这货可不能让他当兵部尚书啊!要出大事的。
可是又不能说以后他造反的事,因为没有发生的事,不能乱讲,那怎么办?
所以,必须要制止才是。
可是这时,李世民又道:“这是长孙顺德提议的,李尚书为人憨厚,有其父亲之将才!朕可谓是十分满意啊!”
可以看出,因为长孙顺德在外的提议,让李世民十分信任眼前这个长相十分丑陋的李尚书。
这个长孙顺德还真的是欠抽,竟然安排了一个人在兵部的位置坐下来。
还让李世民听从他的建议,直接下封为兵部尚书。
看样子,他不能让长孙顺德安然了。
长孙顺德也是不相信李承乾帮他得兵部尚书之位,索性先下手为强。
这家伙得教训一下才是。
话说回来,现在朝廷之中的势力十分之多,长孙顺德要保全自己,肯定也会安插一些自己人进来。
这下有意思了,又多了一个敌人。
不过在他面前,一切敌人都是纸老虎。
“陛下,这样恐怕不妥吧?”
李承乾如此说道。
“何为不妥?当年太上皇起兵向关中,因途中缺少粮食,而迟迟不能渡黄河,是李尚书保护了粮食供应,以及抚平了民间,使我大唐之军队得以坐实并能得这天下!”
李世民也有自己的考量,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如果是用了李孝常,怕是以后便有多多让他操心的事了。
房玄龄却道“其父李圆通为前朝之臣,陛下考量一二!”
前朝之臣,怕是有异心,毕竟他们在前朝的教育之下,难免会反出。
杜如晦亦是道:“是啊!陛下三思而后行!”
程咬金却不以为意,谁当这个兵部尚书,感觉都一样。
但大家都说了,他也不甘示弱。
“陛下,臣也以为这十分妥!整个朝廷之中定会比他更为合适的人选!陛下不可退而求其次啊!”
李孝常毕竟也不是善良之辈。
他见这么多人反对便道:“诸位,孝常知是对得起大唐,对得起陛下!对于陛下也无异心,你们因何看我的出身而质疑于我呢?我的出身并不是我能决定的存在!我出身虽然于前朝大臣之后,但不妨碍我奉献大唐之实!”
李世民听了之后十分开心。
“你们看看,这才是我大唐之臣子!”
说口号谁不会?
就看谁喊得更响亮一些罢了。
李世民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封李孝常为兵部尚书。
可以说是谁也改变不了,就算是李承乾在这里也是如此。
有时候李世民就是这么任性。
换作是自己,大概也会这样吧,只要他们都相信自己的决定。
同时,背后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那就是长孙顺德,这个家伙推荐的,加上李孝常又会说话,所以兵部尚书的位置就是李孝常的了。
李承乾也是十分佩服于长孙顺德,竟然放弃了兵部之位,而给李孝常,这家伙似乎在下一盘棋。
既然改变不了李世民,那么李承乾也不想去改变了。
就让他去吧,往后找个机会干掉李孝常就是。
当然还有一个长孙顺德,这些人敢挡他的路,统统都得被清理。
“陛下,臣只是说作为臣子应该说的!”
李孝常十分不要脸的说道。
房玄龄等人还要说什么。
“让我来!”
却被李承乾给阻止了,几人便不再说什么。
他道:“既然如此,那李尚书,希望你能好好为民着想,协助本王对大唐进行改革!”
几人不解,为什么李承乾不去制止,但看他这样,大概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吧。于是也都不再说什么
既然改变不了的事实,何不从以后下手,反正这家伙也活不久了,就让他再蹦几天又如何?
反正以后有的是办法整这个新上任的兵部尚书,又苦于自己没有合适的人选,否则安排上,那是更好。这倒让人有机可乘了。
“哈哈哈,如此甚好!往后你们要好好配合才是!”
李世民一见众人如此,兴致变得高。
李承乾也不想在这里多呆着,直接又道:“陛下,儿臣还有许多事要处理,先行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