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848章

作者:摇摇-欲坠

这套规则虽然看似有些僵硬,却非常稳定。在这个世界生产力解放还没有达到最有效的层次,在教育程度还没有达到人人开明的时代。

越是稳定的制度,越是有利于统治。

第二日一早,气温依旧很低,但是上早朝的大臣们看到了武国公世子,带着府中的所有郑姓子孙,跪在了承天门外。

诸位大臣根本不知道在河中有一场未遂的叛逆,看到连那些六七岁的孩子们都也跪在大街上,忍不住有些诧异。

有些与郑家交好的大臣,还欲上前询问一二,脱下大氅给那些孩子披上。

但是昨夜西线电报局的电报响了一夜,了解内情的大臣也有,他们连忙劝止住了这些同僚,发出一声叹息。

谋逆这个词在他们之中一传开,任何人也不敢向他们靠近一步。

在陛下没有发话之前,跟他们亲近,那不就是形同谋逆?

自正统元年以后,朱瞻基改变了许多原本的上朝规矩,早朝的时间被确定在了辰初,也就是早上七点。

而能参加早朝的大臣,只有三品以上各部主官。

他们这些人会在半个时辰的时间里,总结昨日的工作,汇报今日的计划。

到了辰中,也就是八点,早朝散会,各部主官回到自己的衙门,只留下内阁成员。

朱瞻基会在一刻钟的时间里吃完早餐,边吃早餐,边听鸿胪寺对午朝的安排。

午朝一般从巳初开始,以接见外臣,处理突发事务为主。

午时以后,朱瞻基将不会处理突发事务之外的公务,下午的时间他会自由安排。

武英殿一开始是作为午朝场所,但这是因为当初的西宫空悬,里面只有朱元璋时期的几个老妃子。

朱瞻基登基以后,张氏搬入了西宫,再到位于西宫的武英殿议事就有些不妥了。

所以那以后,不管是早朝,午朝,都是在谨身殿举行。

大朝会被转移到议会大楼举行之后,奉天殿就被空了下来,只有在举行大典的时候,才会动用。

其实,如今在哪里举行大朝会的区别都不大,因为在正统十七年,就已经发明了共振式电子扩音器。

有了这种扩音器之后,不再需要传令太监传话扩音,在任何地方议事都没有了限制。

从郑家满门跪在承天门外,就已经确定了今日早朝的重点就在郑家事务上。

所以今日早朝期间,总理大臣于谦并六部主官主动让出了主位,任由兵部,国防部的一众官员商谈对郑家的处置。

朱瞻基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平静,谁也不知道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一直到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定国公徐永宁提出要将郑宏押解回京,在承天门外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朱瞻基才开口说道:“宣传部朱子埅何在?”

朱子埅是朱有炖的侄儿,与朱瞻基平辈,但是年龄却比朱瞻基小了二十多岁。

宣传部这个部门,朱瞻基一直控制在宗室的手里,确切的说,一直控制在周王这一支嫡系当中。

朱有炖死后,因为无子,其弟朱有爝承爵,其后又传了两人,才到了朱子埅这个庶子的手中。

他能够承爵,是因为此人是宗室里面少有的能干之辈。他早年在海龟岛开荒,在海龟岛成立了超过五十家医院。不仅救治大明百姓,体恤将士,还对当地食人族施以怀柔政策,让不少部落归心。

周王府在海龟岛的快速发展,绝对有他一大半功劳,所以在继承周王爵位之后,朱瞻基没有让他在京城养老,而是让他掌管了宣传部。

朱子埅从座位上站起身抱拳说道:“臣在。”

朱瞻基道:“将河中电报整理成册,明日开始,朕要报纸上大力宣传郑宏的狼子野心。”

听到朱瞻基的这句话,众人立刻就明白了过来,郑宏虽然被自己的儿子控制住了,也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但是他已经是个死人了。

不过大明安宁太久,百官安逸,也需要一个典型来震慑百官,包括封地上的勋贵们。

如果连这样的谋逆朝廷都不严惩,只会助长所有人的狼子野心。死一个郑宏,却能震慑众人,他也算是立功了。

兵部尚书白圭说道:“陛下,郑宏所为虽然不曾酿成大祸,但是其人在河中多年,所作所为应早有端倪。可是过去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情报,应该彻底清查河中吏治,查出原因。”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着兵部,通政司,锦衣卫,五军都督府组成联合调查小组,彻查此事。自郑宏承爵之后的朝廷历任官员,皆要呈上申辩书。”

白圭领命退下,朱瞻基才又跟解祯期说道:“议会方面,围绕郑宏一案,提出相应改进措施,防止封藩坐大。”

解祯期领命退下,朱瞻基又跟于谦说道:“近年来民政事务方面,官员与商人勾结日渐密切,朝廷要防止官商勾结,也应有相应之策。”

于谦与原本的历史中一样,满腔正气。他担任总理大臣期间,吏治清明,官员无人敢贪。

但是,官员能经商是朱瞻基时期就已经制定的政策,所以他们虽然不敢贪污,但是插手工业,商业,利益牵扯颇深,这是于谦也管不了的。

听到朱瞻基的话,他躬身说道:“陛下,臣一直以为,准许官员经商才是最大的弊端,而且应当重新在百姓之中进行户籍分理,才能便于朝廷管制。”

正统二十六年,大明朝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国的大部分州府,包括县城已经通电,并且连上了喇叭。

各地的喇叭之中,每天都会有半个时辰的时间,由当地的官员进行普法。

这个时候,朱瞻基提出了取消户籍编等。

朱元璋时期,为了便于管理,推行了里甲制度。

里甲制度比今天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还要严密!每一百一十户编为一里,劳力多产粮多的前十户为里长,其他一百户划分为十甲,每甲十户。

每年需要出徭役的时节,这个里呢,要派出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还有其他九人,共十一人去负担出工等责任。

十个甲一甲负责一年,大家排着班,叫做“排年”。

鳏寡孤独,属于特殊困难家庭,负担不了徭役的,可免,但是必须记录,叫做“畸零”。

由于户部的户籍册封面是黄色的,大家把它称之为“黄册”。

全国全部报上来,那是一万多册啊,一大堆!藏在皇宫后湖的东西二库。碰到祭祀等场合,还要拿出来供奉一下。

由于黄册数量太多,为了征税、编徭的方便实用,户部又专门弄出一个白册。

每年,户科给事中一人、御史二人、户部主事四人,共计七人,带着一帮会计拎着算盘,噼里啪啦,核对错误。

这相当于今天的税务专管员,以及国家税务局稽查分局。

这种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大明朝最开始稳定的基础,不管是朱允炆,还是朱棣,从来没有在这方面改革。

除此之外,户口还分为三等,民籍,军籍,匠籍,统称民户。还有一类,就是乐户,属于贱籍。

民籍,那是属于或农或商,自负盈亏型,自己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军籍、匠籍,军是指的职业军人,匠是指的技术工人,那干活国家是要支付工资的,属于“公家人”!

民籍、军籍、匠籍,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为了国家稳定,不允许你来回变。

上一篇:超神大军阀

下一篇:超级抗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