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036章

作者:官笙

张维贤看了他一眼,道:“进了军院,这两三年就不要随意出来了。”

张之极立即道:“是。”

明年朝廷要推行各种“新政”,必然会引起巨大风波,不知多少人会被牵累其中,想要避开,皇家军院确实是一个合适的地方。

乾清宫,暖阁。

朱栩吃过午饭,手边的桌上是一叠厚厚奏本。这些都是内阁核准过的各项政令,一系列人事任命以及需要颁布的新政。

迅速翻过了一叠,朱栩推了下,道:“盖印后给内阁送去,尽快颁布。”

“是。”刘时敏上前道。朱栩的各种大印都在乾清宫,寻常的盖印需要曹化淳这个掌印太监点头,重要的需要朱栩允准。

刘时敏刚走,曹化淳从外面进来,道:“皇上,军演的士兵,武器等都已经妥善安置了,今天晚些时候就可以进行正式的演练。”

朱栩刚刚拿起手里的奏本,闻言神色微动,兴致勃勃的道:“嗯,开始了告诉朕,咱们过去看看。”

千等万等,终于是等来了。

大婚,大演武,大议,这三件事是明年开始的重头戏。

大婚还好说,一切从简,但意义非凡,标志着他这个皇帝成年,彻底的亲政!

大演武,这个是给国内国外的所有人看的,提升大明士气,遏制国外的野心,同时伴随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与好处。

大议,蕴有着朱栩的种种想法,太多的大计,谋划,大略,都将从这里开始!

第944章 快速推进

承天门。

有两杆大旗迎风飘扬,遍布着肃杀之气。

城楼上,孙承宗,孙传庭,申用懋,卢象升等立着,观看着下面。

长安东西两门都打开着,更远处却都被封禁,承天门下人影匆匆,跑来跑去,大喊大叫。

申用懋手里拿着望远镜,与孙承宗等人说道:“因为是第一次这样的大演武,所以有些凌乱,他们还在组织,规整顺序……”

孙承宗手里是一道“大演武手册”,由司礼监,内阁,兵部等多部门商讨出来的。他看着下面,微微点头,道:“还有两天就过年了,这里的训练不能停,这场演武对我大明来说很重要,一定不能有任何闪失!”

孙传庭等人点头,这场大演武,对内是提振士气,对外就是耀武扬威,给那些蠢蠢欲动的“潜在敌人”警告,令他们安静,给大明腾出时间来修整内务。

没多久,承天门两侧响起沉闷的鼓声,紧接着就是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一结束,在一阵沉闷鼓声后,一队盾兵从长安西门出现,身穿重甲,头戴钢盔,左手举着盾,右手拿刀,沉稳有力的出现。

继而是一队大约六百人的队伍,身穿银色甲胄,腰间夸刀,手持长枪,好似跺着脚前行,缓步而有力的从西向东。

这一队后面是步兵,然后是弓箭手,继续是箭炮,再接着骑兵,工程兵,炮兵等。

大明的所有军种,在这里几乎都能看到。都是精锐,步伐严整,神色肃然,一举一动都严守军规,丝毫不乱。

这只是简单的演练,过一遍,城楼上的几天人面面相窥,不知道说什么好。

好一阵子,卢象升道:“虽然军容没什么问题,但下官总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劲……”

孙传庭也跟着点头,目光还在看着下面,道:“太过繁杂,不但没有显出威武,反而有些四不像……”

申用懋与孙承宗两人也会意,看着最后的炮兵进入长安东门,孙承宗沉吟一声,道:“那这样,全部改为步兵,以威武军容为要,展示一些大炮,火枪。在大演武之前,我们请皇上带着百官,各国使臣去一趟城东的京东大营驻地,展示一番火炮的威力,只有火炮,简单直接!”

申用懋接过话头,道:“下官赞同。我大明就是要立威,还是实实在在的火炮更有威慑力。”

卢象升想了想,道:“下官也赞同,如果炮火等展现足够威力,承天门这里再走一遍,反而更能入人心,令宵小不敢妄为!”

孙传庭道:“也好。那我待会儿入宫与皇上谏言,调集更多的大炮,箭炮,重甲骑兵也调过去,短时间内,展现我大明最强的军力!”

“京东大营基本上空了。”

孙承宗道:“到时候对百姓开放,允许进入观看,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看看,我大明的军队已经脱胎换骨,是天下最强的军队!”

其他三人都点头,很是赞同。

孙承宗见几人没有意见,便道:“赵率教的重甲骑兵,满桂的轻骑兵,炮兵由曹文诏亲自指挥,连夜转移向京东大营,明日就开始训练,先用哑弹,不要惊动百姓。”

“是。”申用懋应声,准备去传令。

刚走,孙承宗又看着他道:“各地的巡抚,总兵什么时候到?”

申用懋道:“皇上大婚定在二月初九,他们应该会在初六之前到。”

孙承宗目光看着大明门方向,思索着道:“也好,新的军制,军职,军衔等已经厘定清楚,在大廷议之前还有充裕的时间,咱们都要用心。”

孙承宗的“用心”在场的都明白,乾清宫里对他们酝酿的“军改”一直含糊其辞,显然还有很多不满之处,他们必须要坚持,不能任由乾清宫那位继续剑走偏锋的改革——不利于大明的长治久安,一统万年!

“你是说,只是走个过场?”

乾清宫朱栩还没动身就得到消息,不由得一怔。

曹化淳站在他身后,道:“是,匆匆结束了,似乎想要再改一改。”

朱栩坐在软塌上正看着奏本,闻言点点头,道:“那好,继续盯着。”

“是。”曹化淳道。

朱栩继续看着奏本,神色颇为轻松。不管内阁是否让他满意,终归是分担了他很多的事情与压力,不需要他事事亲为,劳心劳力。

他手里的奏本是工部上的,是工部明年的计划,附有内阁的票拟。

工部之前野心勃勃,计划在全国修路,贯通各大城市,这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放在过去那是劳民伤财,现在是“以工代赈”,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对大明各方面以及未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

工部在奏本里表示还要继续,每年支出高七百万两白银以上,米谷其他不计,这对现在的国库来说,是很大的一个负担。但这个计划已经开始四五年,很多工作都已经进行了一半,甚至快要完工,自然不能停止,哪怕咬牙也要继续投入。

工部对计划进行了缩减,一些工程进行了去除,但还是保留了一个庞大计划——两条大动脉。企图建立两条最为宽阔的官道,一道通向甘肃镇,一道沿海直到昆明。至于贯通各个城市的计划,只能暂时放一放。

朱栩慢慢的看着,推敲着。现在修桥铺路召集的难民,高达三百万人,遍布大明南北东西,如果工部的计划终止,这三百万人该怎么办?

思索一阵,他转向曹化淳道:“内阁有没有提及工部计划完成之后,这些农夫怎么安置?”

曹化淳上前一步,道:“奴婢看过内阁会议简略,这些农夫都是当地召集的,大概意思是就地遣散。”

朱栩微微皱眉,这些人本来就是灾民,灾情又在加重,又放回去有何意义?

思索一阵,他道:“给内阁传话,工部工程未完之前,这些人就就近安排去辽东或者北安南开垦荒地,不能救放着不管。”

“是。”曹化淳道。刚要走,曹化淳忽然又道:“平王妃昨日去见了老太妃,说了好一阵子。”

朱栩“嗯”了声,刚要翻奏本,又抬起头道:“有什么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