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197章

作者:官笙

平王大步而出,走向苏泰,额哲。

苏泰瞥了眼额哲,低声道:“低头。”

额哲深吸一口气,道:“嗯。”

不等平王走近,苏泰携着额哲上前,屈身行礼道:“苏泰(额哲),见过上国王爷。”

平王来到他们不远处,背着手,神色威严,道:“你们能深明大义,本王以及皇上都很欣慰,无需紧张或者担忧,本王别的承诺不了,一个亲王爵位,荣华富贵,足够你们舒舒坦坦,自由自在的生活!”

苏泰面露一丝感激,道:“谢王爷。我们只求回归故里,别无他求。”

平王点点头,看着年轻气盛,还有些不服气的额哲,一挥手,道:“开门,让他们进城!”

三门齐开,一队队士兵列阵严整,弥漫着肃杀之气。

额哲脸色微变,苏泰抢先开口道:“谢王爷!”

熊廷弼,赵晗等人神色不动,眼神里藏不住的喜色。

额哲是林丹汗的儿子,他的投降对大明,对整个蒙古都很重要,将使得这次的大典变得完整,也将令大明彻底消除北方的边患!

平王迎苏泰,额哲等一千余户蒙古人入城,随后大开宴席。

额哲当面呈上投降表,宣示察哈尔的正式投诚大明,永不反叛。

平王接下来,自然是一番热闹的宾主尽欢,宴后,平王以及熊廷弼等人,招来苏泰以及额哲,询问其他情况。

苏泰在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中排第三,她的背景显赫,知道的秘密也不少,很快,国师尼克鲁,其他大福晋可能去的地方都被问出来,熊廷弼当即调兵,准备去寻找这些遗漏在外的“隐患”。

平王一边写信给京城,一边等待着明日的“封祭大典”。

所谓的“封祭”,一个册封,一个是祭祀,两个仪程都相当复杂,总的来说,给朱栩上尊号,明朝依照礼法,册封这些蒙古的大汗为二字亲王,然后祭祀大明列祖列宗,宣誓于前。

第二天一大早,各汗国的大汗,使者齐齐而来。

漠北三大部落,扎克图汗国,车臣汗国,土谢图汗国以及诸多小汗国,漠西的和硕特部,准噶尔部,辉特部等等,大大小小上百个汗国的大汗,使臣,齐聚归化城。

平王举行了盛大的迎接仪式,欢迎宴会持续了三天!

其中穿插各种交易,除却行政,军事,最多的就是经济上。蒙古各部落对大明的物资都是急需,魏良卿等人乘着互市谈判,签订了一系列的契约,涉及的甲胄,武器,战马,粮草,盐,布匹等等,规模相当的庞大,规划了十年之久!

这些蒙古部落见大明没有染指蒙古的意思,也更加安心,在经济上的合作更是用心有力。哪怕大明一些过分的要求,也都咬牙接下来。

继而,就是“封祭大典”,蒙古人给朱栩上的是尊号是“四海八荒共主英明神武大皇帝陛下”,下面是礼部,吏部两尚书宣读朱栩的旨意,册封这些蒙古汗国的大汗为二字亲王,多是“忠”,“顺”开头,然后是各台吉为郡王,一共册封了多达六百位!

然后还有各种官职,都是依照大明礼制,法度而来,繁琐,复杂,耗时。

但所有人都出奇的有耐心,安静的等着。

这个过程,耗时三个时辰,在所有人都累的够呛的时候,才开始祭祀,拜天地之后,祭祀大明的列祖列宗。

这个仪程,一直到天黑!

这个仪程结束,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蒙古部落确信大明不会对他们有想法,更欣喜于大明的互市,这将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好处。

一群大汗,使者聚集在一起,喝着酒,吃着大明美食,讨论着今天以及未来的事情。

另一边,明朝的一干重臣自是振奋,也在“闲聊”。

申用懋笑着道:“蒙古人已经同意,使用我们的文字,并且学习我大明的礼仪,会进行改革……”

熊廷弼道:“关于蒙古联合骑兵,他们同意继续提供,驻地在归化城,暂定为一万五千人,战马也由他们出,都是最好的马……”

魏良卿道:“总共签订了二百份契约,涵盖了战马,马场,金银,矿产,牛羊以及我大明的海产,武器,铁骑,食盐,布匹等等……”

平王听着,不断点头,面上带着和缓的笑容。

众人都很是欢欣鼓舞,在天启之前,明朝都是给蒙古各部落“赏赐”,勉强稳住长城以北,谁能料到,不过十年时间,他们就能在这里接受蒙古各部落的朝拜!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都的很开心,因为喝了酒,面色通红,更加开怀,说的有些无忌惮。

解决蒙古边患,是大明建国以来,两百多年来历代所有人的梦想,现在终于做到,自然是情不自禁,难以遏制!

第1107章 新人与旧人

平王在归化城的一举一动都即时的传递到京城,内阁六部,司礼监等相继得到消息。

汪乔年,靖王已经回京,这会儿正在内阁的小客厅,与孙传庭,三人正在喝茶。

“蒙古这一降,我大明的地图又要重新编修,想必测绘局那边正头疼……”靖王端着茶杯,笑呵呵地说道。

汪乔年道:“何止是测绘局,工部那边计划修建几条路去蒙古各地,里面涉及的更复杂,徐尚书头发都愁白了……”

孙传庭手里翻阅着蒙古来的信件,脸上也是笑容满满的道:“这些都是小事情,此事的意义无比重大,我打算奏请皇上,前往泰山封禅,你们觉得如何?”

“泰山封禅”,这件事不是第一次提,但以往内阁都极力阻止,现在由孙传庭提起,那就不同了。

靖王稍做思忖,道:“白谷说的是。我大明疆土前所未有的辽阔,‘新政’也是轰轰烈烈,颇见成效。皇上文治武功堪比太祖太宗,当可泰山封禅!”

汪乔年不假思索,道:“我也觉得可以了,等毕阁老,孙阁老等回京,我们一起面见皇上呈说此事。”

孙传庭点头,继而道:“神龙府那边上了奏本,这次的‘万国商贸大会’很成功,从各国商人那里高价订购了粮谷达一千万石,目前已经有一百五十万石上岸,即将到京城,其他的会在年底之前入京,这可是帮了我们大忙……”

靖王看了眼孙传庭,道:“听说方孔炤将整个南直隶的官员都搬了过去,当天就收获了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三十万石粮食,其他的不计……这神龙府的底蕴,比我们想的深……”

汪乔年瞥了眼靖王,没有说话。谁不知道神龙府的来历,谁不知道背后的主人是谁,不管神龙府的底蕴如何,他们都不能妄图去染指。

孙传庭倒是没有染指的意思,道:“国贸寺那边,这次也有参与,收获颇丰,我打算,对国贸寺进行一些改动。”

汪乔年,靖王听着皱眉,神色沉凝。

国贸寺是以惠通商行为根本组建,隶属内阁的一个正规的国家机构。但因为毕自严的坚持,国贸寺的职能被严厉压缩,盈利能力大减。现在孙传庭说要“改动”,那毕自严那一关必须过。

在内阁,除了不管政务的孙承宗,谁能抗衡毕自严?即便是主管内阁直属机构的孙传庭。

孙传庭自然明白这些,拿起茶杯,道:“这次科举还算平稳,吏部那边的任命名单即将公布,你们有什么想法?”

孙传庭话音一落,汪乔年立即道:“科举停了多年,加上其他原因,官吏有断层,这一次,我们大理寺要一百人。”

靖王眉头一挑,果断接着道:“督政院也需要一百人。”

孙传庭看着两人,茶也不喝了,笑着摇头道:“你们别想太多,吏部那边这次都留下了,你们等下次吧。”

靖王还好说,他的督政院可以从“民间”筹集,但大理寺要求相当严格,若是没有新鲜血液,一直是这些老官吏,加上现在大理寺发展迅速,持续扩大,急需人手,若是不能补充,只怕发展都要受限。

汪乔年看着孙传庭,不退让的道:“白谷,我这边是真缺人,你要是不放,我可就找皇上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