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199章

作者:官笙

朱栩二人长松一口气,一边命人通知张太后等人,一边又看了会儿,直到张太后来了,这才双双离开。

宫内宫外事务太多,大事小事不断,朱栩也没半刻清闲,在乾清宫梳洗一番便来到内阁大殿。

拿起的第一份奏本,便是在军情处从朝鲜得来的情报。言称倭国已经有两万精兵穿过关门海峡,九国岛聚集的粮草越来越多,显然德川幕府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岛原之乱。

朱栩看着这道奏本,沉吟一声,道:“曹变蛟什么时候到京?”

曹化淳侧过身,道:“回皇上,预计就这一两天了。”

朱栩微微点头,拿起另一道奏本,刚翻开,曹化淳又道:“皇上,倭国那个商人已经看护在驿馆,德川幕府的使者这一两天也会到京了。”

朱栩差点忘了这件事,笑了声,道:“他们来了,先让傅涛带去见见那个田中,这个画面一定有趣。”

曹化淳微笑,这两拨人都是倭国人,还是敌对的,心怀叵测,又不会戳穿彼此,见面的情景一定很滑稽。

朱栩笑了声,翻开手里的奏本。这是户部的奏本,言称税务总局已经组建完毕,各种政令渐渐完善,只等实际公布,明年的税务,就彻底交由税务总局来负责,最后还点明,税务总局的正卿人选还未定,请求圣断。

斟酌着这道奏本,朱栩自语一声“时间还早”,就放到了一旁。

再拿起来的,是孙承宗的奏本,言称“军改”已经大致完成,各地正在严厉执行,约束,但想要彻底完成,巩固,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他计划在年底之前回京,坐镇大元帅府,督促各地。

“都要赶着回来啊……”

朱栩摇了摇头,这几位也是人老成精,都知道年底会有大事情,着急忙慌的回来,说到底还是不放心他啊。

朱栩接着翻着,后面是靖王,汪乔年的奏本。

朱栩不由得认真看起来,这两部对大明的“新政”非常重要,两位主官下去考察,自然有另一番见解。

第一个是靖王的,他的奏本里,充满了忧虑,言称地方上的督政院“事事靡费,时时虚度,虽有权柄,彷徨无措,不堪一用”。

并且详细描述了他的所见所闻以及各地明察暗访的情况,得出结论“人浮于事,莫过于此,荒唐之情,不胜如今”。

朱栩看的眉头直皱,神色凝重。

靖王这道奏本的意思简单明了,督政院实则就是一群人领着朝廷俸禄,握着权柄,实则什么事情也没干,就是混吃等死!

但靖王话锋一转,言称“政新人旧,茫茫无措,虽有恶劣,情堪可原,且巡抚独大,莫之能争”。

也就是说,这帮人都是前朝留下来的旧官吏,短时间内不能完全理解“新政”,并且一省巡抚最大,督政院也看巡抚衙门的脸色,如何能起到监察的作用?

朱栩将这道奏本放在桌上,看着,沉吟着。

这种情况他没有预料到,不是他的初衷,但现实如此。自古以来就是官本位,对上官监察,简直是可笑!

但是不能授予督政院高于巡抚的权职,同时也不能扩大言官的权力,否则地方非乱套不可。

这是一个摆在朱栩面前的,现实性的难题。

“等毕阁老回京,让他来朕。”朱栩合起这道奏本,拿起汪乔年的,随口说道。

“是。”不远处的曹化淳应声道。

朱栩翻看汪乔年的奏本,神色没有好看多少。

第1109章 复杂局面

汪乔年的奏本,比靖王写的多,厚厚实实的一本,朱栩翻看着,一页一页,极其认真。

汪乔年言称,地方上的大理寺目前就是摆设,尤其是州县一级,不管是百姓,还是地方衙门,断狱权还在县州府衙,大理寺根本插不了手,稍有动作,不说县府衙门,一些百姓就会大肆冲击,搅的一塌糊涂。

不说里面的复杂之处,结果就是大理寺在州县一级的存活是寥寥无几,更别说履职了。

而府一级就更加复杂,交错着巡抚衙门的“新政”改革,既要秉持巡抚衙门的改革意志,进行集权,又要将断狱之权分给大理寺,还要让督政院有监察职权,外加士绅,地方官僚等交错纵横的情形,府一级的大理寺,虽然府衙都有,偶尔也有官司判决,但至多是聊胜于无,实际效用也是寥寥。

情何堪!

到了省一级的,就更为复杂,巡抚衙门独揽大权,不管是大理寺还是督政院都被压的抬不起头,尤其是大理寺,几乎是惟巡抚衙门命是从,根本没有足够的独立,更别说从巡抚衙门那边拿走断狱之权。分权地方,制衡巡抚衙门,防范他们违法乱纪,肆意胡来。

朱栩目光微沉,看了一遍,又从头看了一遍,神色有些凝重。

这些他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汪乔年写的这么具体,观了全貌,这样的情形,比他预计的要严重的多,千年藩篱,哪里能那么容易打破,即便他早就将大明各种势力拆的七零八落,但最顽固的那一堆,只要还有人活着,这群人就会永远在。

现在是历史上的崇祯八年,他登基已经九年,可真正的“新政”,还是从去年开始,经过一年的折腾,今年明确,开始加大力度,引出来的,除了一片混乱,别无其他。

不远处的曹化淳看着朱栩的表情,微微低头。

在朱栩沉吟不决的时候,刘时敏走进来,道:“皇上,山东那边急报,张秉文张尚书在泰州府暗访的时候,没有带卫队,遭遇了不明身份的人袭击,刑狱司那边的人怀疑是一些地方上的人,但找不到证据。张尚书没多大事,就是大腿被刺了一剑。”

朱栩抬头看了他一眼,这些重臣离京之前他都再三嘱咐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可还是出事了。

不过,对于张秉文等人的着急也能理解,放下手里的奏本,道:“召他们回京吧,马上就年底了,该回来了。”

“遵旨。”刘时敏应声,快速离去。

朱栩看着汪乔年,靖王的奏本,目光深邃。用不了多久,其他几人,六部等的奏本都会到,会呈现一个七零八落,破烂不堪,陈科旧弊,积重难返的大明在朱栩眼前,他心里有数,但已经有预感,现实会比他预计的要严重的多。

刘时敏刚走,一个内监匆匆进来,递上一本账簿,道:“皇上,神龙府的账簿。”

朱栩接过来,挥了挥手,摊开来看。

这本账簿写的相当详细,哪怕连卖出几个碗,几块石头都详细记录,数字精确到了一枚铜钱!

大到舰船,枪炮,小到丝绸,瓷器,陶器,玻璃制品等等,都一一列出,尤其是后面的大项,包括香料,茶叶,钻石,黄金,白银之类,数额巨大的都让朱栩感到诧异。

这本账簿是神龙府半个月前“万国商贸大会”的结果,这次大会,不但集结了大明几乎所有大商人,外加四周的各国,部落,还有就那些热衷于海外探险的欧洲人,这次的交易大会,盛况空前,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一次。

已经入袋的数字是九百二十万,而预估的数字是三千二百万,出去的数字是一千百万,时间是三年。

朱栩看着,脸上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来。

虽然这个数字还是少了些,可这只是开始,待信王到了欧洲,走上一圈,大明的商贸范围将扩大到全世界!同时,明朝的出海的船队会越来越多,回报将会越来越惊人!

这些多少给了朱栩些安慰,放到一边,继续看其他的奏本。

直到天黑,朱栩才离开内阁大殿,回转乾清宫。

“现在的琐事是越来越多了……”走在乾清宫的路上,朱栩感叹道。“新政”开始涉水,进入实质阶段,已经多出了无数事情,他的工作量比去年翻了十倍,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明显迹象。

曹化淳跟在身后,微笑着道:“皇上,傅大人即将如果,毕阁老等人也马上就要回来,再过几天,就应该能轻省了。”

朱栩点点头,步入十一月,年底就在眼前,傅昌宗入阁,算是朝野最大的一件事了。

傅昌宗入阁,将会大大的增加内阁的权威,对“新政”有着强力的推动作用,不久之后,周应秋也会入阁,到时候,内阁将会派上大用场,也能缓解他的庞大压力。

想到这里,朱栩面上露出微笑,心里是长松一口气。

走了几步,朱栩突然又道:“倭国那边,德川幕府,是真的打算一举解决岛原之乱?还是故意做给朕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