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201章

作者:官笙

明朝政务是千头万绪,倭国的来客,在京城待了不短时间,对大明的政局不甚了解,但对大明的礼制,架构,深有研究。

鸿胪寺不远处的驿馆,看似很平静。

门牌挂着“田中”的一间,里面一阵踢踢哒哒的声音,而后门被打开,两个和服女人走出。

在门内,田中一郎与那个妖媚女子对坐,两人之间在煮茶,桌上白雾腾腾,茶香袅袅。

两人都没有说话,好一阵子,女子白皙的手开始倒茶,而后,放下茶壶,轻轻拿起一杯。

田中一郎恭敬的坐着,等女子喝了一口,这才端起茶杯。

女子喝了一口,优雅的放下,微笑道:“听说大明的皇帝也喜欢喝茶,他的大殿内都会有这种茶座,听说,他的茶,是大明最好的,他也是个煮茶的高手……”

田中一郎并不太喜欢喝茶,喝了一口放下,皱眉道:“母亲,明人将我们囚禁,显然是知道我们不是幕府的人,现在,我们的麻烦到了。”

女子五官妖媚,笑容更加诱人,她看着田中一郎,道:“一郎,你怕了?”

田中一郎微微躬身,道:“母亲,大殿让我们来请明人干涉九国岛,如果与德川殿的人碰上,就是让大殿与之撕破脸,我们会成为罪人!”

女子笑容更多,看着田中一郎,道:“一郎,你还是怕了?”

田中一郎眉头微皱,猛的一躬身,道:“还请母亲指教。”

女子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表情漠然,道:“已经六十年了,我们与德川家的争斗还没有停止,这一代的德川殿,比我们想的手段高明,岛原之乱,是我们的机会。明人,已经消灭了四周所有的敌人,你在外面应该听得到,当今大明的皇帝,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传说,他要做元人做不得的事情,那就是征服我们倭国,我相信,这不是假的……”

田中一郎眉头紧皱,低着头,安静的听着女子的话。

女子又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片刻,慢悠悠的道:“德川殿虽然最强,但我们不是任人宰割,如果来人想要为难我们,相信明人会给我们足够的庇护的。”

田中一郎有些不太明白女子的意思,陡然间神情一凛,抬头道:“母亲,我们要投靠明朝?”

女子整理着衣服,好似随意的道:“不止我们大殿,倭国有数十位大殿对德川殿不满,只要我们利用这里的关系,会获得足够的好处。”

田中一郎见女子避而不答,沉色道:“母亲,明人虎视眈眈,攻占我倭国的野心,路人皆知!我们不能与明人苟合,否则会付出代价!”

女子瞥了他一眼,道:“一郎,看来大殿有些事情没有与你说呀……”

田中一郎顿时头皮发紧,低下头。倭国的情势,太过复杂了,虽然德川幕府已历经三代,打败了诸多敌人,基本上控制了所有藩国,但“不臣之心”的人还是太多,并且想方设法的与幕府作对。

尤其是现在的德川家光,他与现在的诸大名并没有什么直接间接的关系,战国时代已经结束,这位的“革新”手段相当凌厉,也令人愤怒,诸大名的怨念并没有隐藏。

如果这其中还有些事情他不知道,那他就不应该知道!

在他们说着的时候,一群十多个人,正从河间府的运河尽头下船。

岸边,一个年轻的只有十七八岁的少年,穿着明朝的寻常服饰,站在一处高地,眺望着明朝京城方向。

一个中年人,尽管穿着明朝的服饰,但一举一动都是日本武士的标准,他来到年轻人身后,道:“若殿,都准备好了。”

年轻人抬着头,目不转睛,道:“你说,明人为什么会对我们有野心?中国繁华鼎盛,物资富饶,远非我们可比。”

他身后的中年人也抬头看向远处,仿佛能看到的大明宫城,他面色黝黑,目光如鹰,道:“听说,这一代的大明皇帝很不同,行事往往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与传统的明朝皇帝迥异。现在,周边的威胁都已经除去,加上四十年前的那一战,明人想要复仇,时所难免。”

年轻面色白净,像是个初出家门的楞小子,听着中年人的话,嘴角动了动,摇头道:“好吧,我们走。”

中年人无声,挥手招来一辆马车,一群人迅速上车,开赴京城方向。

在这群人离开没多久,户部尚书张秉文的马车也离开山东,开始回转京师。

马车上,张秉文面沉如水,手臂上缠着厚厚的纱布,上面还有血红之色。

窗外,一个四十出头的侍卫长,骑着马,侧头看着里面道:“大人,就要离开山东了,想必不会再出什么事情。”

张秉文默默点头,道:“山东的情况,比我预计的还要严重,这一次,只怕朝野都会震动。”

侍卫长是兵部配给张秉文的,主要是负责他的安全,对于其他事情并不会关心,但张秉文被刺杀,他还是要有些了解,面色有些凝重,道:“大人,下官虽然也知道朝廷的‘新政’对地方很重要,也是千秋大计,但对地方的触动会更大,他们今日敢刺杀大人,明日就敢刺杀内阁辅臣,后天……”

张秉文瞳孔一缩,双全紧握,目光中尽皆是冷笑之色,道:“不管是谁,胆敢阻挡朝廷‘新政’,本官绝不会罢休!这一次,山东巡抚,总督必须要给本官一个交代,他们要是给不了,本官就让他们二人带着‘污名’回家种地!”

张秉文是朝中重臣,不管是自身还是从朱栩对付外廷大臣的一系列手段,都能看出外廷这些大人们的要害在哪里。

侍卫长没有说话,这位张尚书在朝中也是举足轻重,更何况他身后还有人,真要是想动山东的巡抚,总督,还真是轻而易举。

与此同时,毕自严的马车也在迅速离开山西,赶赴京城。

伴随的,还有二十二省选拔的六十六个议员,他们已经启程,从各地奔来京城。

各地巡政御史的回奏的奏本正在陆续回返,内阁大殿,越发忙碌,事情越来越庞杂。

内阁大殿三楼,朱栩班房。

朱栩手里拿着一道厚厚的奏本,淡淡道:“浙江巡政御史的奏本,你看过了吧,有什么说的?”

他御桌之前站着孙传庭,听着朱栩的话,孙传庭眉头微皱,脸上有些难看,躬着身,道:“臣看过了,陶鼏此人行事有些粗毫,这道奏本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多少,臣认为……聊胜于无,内阁决定召回他,重新派人。”

第1112章 山雨欲来

大明现在的政务是千头万绪,太多的事情在齐头并进,千丝万缕,复杂难言。

不说孙传庭,即便是朱栩,有时候也是头昏脑涨,压力巨大,分不清前后左右。

听着孙传庭的话,朱栩放下奏本,面色淡淡的道:“我大明的政务,官员,具体是什么模样,你们比朕清楚,朕希望你们真的能拿出魄力来,不要总是和稀泥,将就,无不可的态度,现在是时候展现你们的态度了。”

孙传庭自然清楚现在的情况,大明整体看似平稳,实则上,不管是官吏还是民心,都处于起伏不定的一种状态,稍有事情就会是一场风波,甚至于出大乱子。

好在,有朱栩这些年的强力压制,还算稳得住。

孙传庭躬着身,道:“是,臣明白。”

朱栩点点头,随后又不经意般的道:“泰山封禅,这个是你的意思,还是你们内阁的想法,或者还有其他人的提议?”

孙传庭抬头看着朱栩,有些摸不清朱栩的真实意思,顿了片刻,道:“回皇上,是内阁的想法。我大明盛况空前,皇上若是去封禅,既能祈祷上天,也能安抚民心,一举多得……”

对于“封禅”,一直都是一些热好文治武功的皇帝的标配,但并不是外廷这些大臣们所热衷的,孙传庭这么说,实则还是侧重于“稳定民心”,要给外界一个“大明依旧昌盛”的感觉。

朱栩扔掉手里的福建巡政御史的回馈奏本,摇头道:“这件事不要再提了,内阁的注意力,还是要集中在‘新政’上,毕阁老等人很快会回京,要好生汇总,讨论,得出具体的办法,策略来。必要的话,朕再开一次廷议,认认真真的反思,根据现实情况,对‘新政’进行查漏补缺,依照现实情况,进行调整,规范,适应……”

孙传庭听着,好一阵子,道:“是,臣明白。内阁已经计划,明年打算在一楼东面,开一个会议室,定时让六部九寺的官员过来,总结,开会,齐心协力的推动‘新政’前行,并且,臣等还准备建立联合的执法机构,包括督政院,反贪局,刑部的刑狱司等等在内,对于反抗,塞着,拖延‘新政’的人与事进行严厉的打击,给‘新政’保驾护航……”

朱栩听着孙传庭的话,翻着奏本的手忽然一顿,抬头看向孙传庭。

“既然你的话说到这里,那就说说国家议会的事。”

朱栩倚靠着椅子,神情斟酌,道:“国家议会,代表的是地方上的这些大人们,这个机构的重要性你应该清楚。清风司,战略部等都放在它的下面,你们想要开会,想要设立新机构,还得过他们这一关,只要他们这一关过了,其他事情都好办。以后做事情也是一样,只要他们这边通过了,地方上就更不会有意见,还会并力而行……”

孙传庭履历丰厚,在内阁时间也不短,政治敏感性异常敏锐,听着朱栩的话,就预感到了什么。

但是朱栩的话,完全没有问题,说的很在理,好像没有什么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