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官笙
“是。”曹化淳转身走了几步,吩咐人去宣。
洪承畴,吴三桂在行辕候了一阵,这个时候,两人踏入朱栩的书房,表情各异,心里也是各有想法。
“臣洪承畴(吴三桂)叩见皇上,吾皇万岁!”
两人来到朱栩近千,毫不犹豫的单膝跪地,沉声道。
朱栩看着两人,颇为和气的笑着道:“平身吧。”
“谢皇上。”二人起身,躬着身,低着头,没有敢直视朱栩。
他们二人心里的心思不同,一个激动,一个恐惧。
朱栩审视二人一眼,没有啰嗦,道:“多尔衮大败暹罗,暹罗割让原本的金边王朝给我大明,朕需要有人去牧守,你们有什么想法?”
洪承畴心头一震,心底的困惑一瞬而解,但更加苦涩。
他若是去了那金边王朝,最大的目的应该就是监视多尔衮。而多尔衮明显是一匹养不熟的狼,随时可能反叛。
日后不管他做的好还是不好,最终都不会有好结果!
吴三桂则是另一番想法,皇帝对东南半岛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大明吞并东南半岛只是时间的问题,若是提前一步到了那,将来的军功还不是手到擒来!
他悄悄瞥了眼洪承畴,他还另有任务,就是盯住洪承畴!
“臣遵旨。”
洪承畴与吴三桂两人几乎心照不宣的同时应道。
朱栩懒得与这两人废话,他们的未来,他早就安排好了。
“嗯,去吧,与家人告个别,下个月八月底到任。”朱栩道。
“臣告退!”二人抬起手,缓缓的出了朱栩的书房。
出了行辕,洪承畴一直绷的脸色,缓缓松动,心里一阵悲凉。
他这一去,生死两茫茫,不知道是否还有归期。
吴三桂则是雄心勃勃,满脸的期待。
两人对视一眼,相视一笑,一前一后的回转军营。
在二人各怀鬼胎离开行辕的时候,多尔衮回到了曹化淳给他安排的房间。
多尔衮站在屋檐下,目光炯炯的看着天空,目中一片冷色。
他身后的侍卫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很清楚,必然不是小事情,陪着站着。
多尔衮看着天空良久,忽然平静的开口道:“传令回去,处死我所有的福晋,妾室,将所有孩子送入京城。还有,多铎的。”
身后的侍卫脸色大变,刚要开口阻止,犹豫着又没有。
他们主子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是逼不得已的原因!
半晌,一个侍卫道:“主子,一定要这样做吗?”
多尔衮面无表情,道:“一定要这样做。还有,南安南的军队准备撤出,全数开拔到金边。”
侍卫更加惊恐,南安南他们经营多年,才初见宽裕,这就走,不止亏大了,还要在另一地重新开始,这样的损失,实在太重了!
多尔衮心里何尝不在滴血,但明朝皇帝轻飘飘的好似什么都没做,他要是没有足够的表态,可能都走不出这行辕。
“这就是所谓的上兵伐谋吧……”多尔衮心里痛如刀绞,放弃南安南,对他来说,如同在心上割了一块!
侍卫看着多尔衮的背影,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他这般凝重,萧索,其中一个点点头,道:“奴才领命!”
多尔衮心底叹了口气,暗暗叹道“这样,明朝皇帝与朝廷应该能接受了吧……”
多尔衮的动作自然很快就落到朱栩耳朵里,他这次笑的很开心,拉着小慈煊连下了几盘棋。
小家伙本来就不喜欢下棋,被朱栩拉着,连输好几盘,还不能离开,只得哭着小脸陪着。
曹化淳忍耐了好久,还在忍不住的在朱栩身旁道:“皇上,多尔衮居然有如此魄力,这样的人不能留。”
他很担心,担心朱栩养虎为患,将来尾大不掉。
朱栩毫不在意,道:“朕当初连如日中天的黄太吉都平了,何况一个区区的多尔衮,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无须多言,内阁,帅府那边,你也打好招呼,不要给朕添乱。”
曹化淳躬身,道:“奴婢遵旨。”
朱栩摆了摆手,继续与小慈煊下棋。
这个小家伙缺少的就是那么一点定力与耐心,现在慢慢教还来得及。
小家伙苦着小脸,耐着性子陪着朱栩下棋。
这一座就是两个多时辰,朱栩下的也累了,摆了摆手,道:“去吧。”
小家伙如蒙大赦,转身就跑,刚走出门口又探出小脑袋,弱弱的试探道:“父皇,我们明天能去游船吗?”
“不行!”朱栩果断否决。这几个小家伙越来越没法没天了,还想去游船,要是出个意外,哭的得是他。
小家伙怏怏的哦了声,转身走了。
朱栩走下软塌,伸展了下身体,向外面道:“曹化淳。”
曹化淳快步进来,道:“皇上,内阁那边转来了几道奏本,其他的无甚事情。”
朱栩晃悠着身体,道:“将多尔衮多留几天,允许他四处走走,洪承畴,吴三桂可以动身了。”
“是。”曹化淳道。
朱栩活动着身体,道:“倭国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曹化淳神情微凛,道:“锦衣卫,军情处那边都传来消息,倭国近来动作频频,天草四郎,左良玉那边都在严阵以待,防止德川幕府搞突袭。”
朱栩活动了一阵,坐在椅子上,神色思忖。
对于倭国,他已经做了三面包围,北方的虾夷,跨过一个浅浅海峡就是本国岛,对马岛直对着九国岛,南方的萨摩藩厉兵秣马多年。
作为一个岛国,倭国可以说处处都是破绽,大明的舰队,可以在任何合适的地方登陆!
现在的倭国,德川幕府虽然已经控制的差不多,到底是藩国众多,势力分散,德川幕府想要征讨岛原或者萨摩藩,必须要先行对各藩国下令,命他们带兵支持。
外加粮草等准备,绝对是一个大工程,准备个半年是必然。
思索一番,朱栩道:“传旨熊廷弼,在虾夷给倭国继续施加压力,让倭国觉得,我大明要从北方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