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579章

作者:官笙

其他人陆陆续续都接着开口,都是反对朱栩下这罪己诏。

朱栩站在台阶前,背起身,神色淡漠的道:“那你们告诉朕,朕要怎么做才能消除党争,怎么样做你们才不会争权夺利,一心为国为民做事?你们都是读了几十年圣贤书,朕要用什么办法才能消除弊政,中兴大明,为万民谋福……”

这个命题很大,满殿的大人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好一阵子,毕自严抬手道:“皇上,此次政改正是为了去除旧弊,革新朝政,臣相信,我大明定然再有朗朗乾坤,昨夜之事不会再发生……”

朱栩背着手,目光如剑,语气如刀:“就这么简单吗?”

毕自严嘴唇动了动,沉吟着没有说出口。

其他人纷纷垂头,眼前的皇帝显然是在盛怒之下,谁敢轻触!

一个内监急小跑的从宫门外进来,跪在地上大声道:“回禀皇上,行刑结束,所有人都已经处决。”

这句话,让大殿里的众臣都背脊发凉,神情复杂,心里压抑。

“凌迟”这种极刑除非罪恶难恕,向来少用,更何况还是显赫一时的朝臣。

朱栩面色冷漠,猛的转身走回,坐在龙椅上,神色霸道的沉声道:“传旨,即日起隐射宫闱者,斩!构陷朝臣者,斩!贪污五十两以上者,斩!结党结社者,斩!虚报财产者,斩!反叛不臣者,斩……”

下面站的一群人心惊肉跳,他们耳朵里听到的尽皆是一个个冰冷冷,甚至是血淋淋的“斩”字!

朱栩双手撑着桌子,目光灼灼的盯着下面,一口气说了十几个“斩”字!

他要以强横,甚至是蛮横手段来扭转大明的朝局!

朱栩说完了好一会儿,下面还是静悄悄的,他端起身边的茶杯,摩挲着茶水,淡淡道:“你们可有异议?”

这个时候谁敢有异议,齐齐抬手:“臣等遵旨,皇上圣明!”

朱栩自然不是说说,东厂养了好几年的案,即将要发挥作用了。

他轻轻喝了口茶,道:“毕师,开始吧,今天第一项,审议大明律。”

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政务,可坐在上面的皇帝犹如一把悬在众人头顶的利剑,丝毫不能大意。

毕自严也不曾想到皇帝的怒气会这么大,这一个个“斩”字出口,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他知道这件事触到了皇帝的逆鳞,不敢劝,抬手躬身,转身面对众臣,朗声道:“大明律,总纲,第一条:大明皇帝奉天承运,受万民所托,掌政天下,统帅万军。拥有制定,更改,废除一切律法之权力,不可篡夺!”

毕自严说完看了眼群臣,见所有人都低着头,没有半分声音,他有些不适应,可还是暗吸一口气,继续道:“第二条,皇帝有发动征战,缔和……”

毕自严说完第二条,扫了下面一眼,见他们还是一动不动,索性一口气将四十八条都念了出来。

这是大明律的总纲,将皇帝,文武百官,政治架构,律法地位等等都以明文的形式定了下来。这个会明颁天下,算是一种对皇帝地位的肯定,“名正言顺”的统治天下。

这是也是情势所在,是皇权的必须,百官同样需要这样的“道理”,凡是有依,就会心念通达,再无拘绊。

同样是朱栩对未来的一种“预防”,或者说是“奠基”,律法的重要性,会在景正朝的一年接着一年中日渐重要,不可或缺。

今天,亦或者昨晚的事情是在意料之外,现在朝臣们都只字不言,廷议变的“非常”顺利。

毕自严心里暗叹一声,百般筹谋,辛苦计算,都抵不上皇帝的天子一怒,他也有心尽快通过所有议事,不想再横生枝节,奏本翻了一页,继续道:“下一事,宗室十三规,第一条:除皇帝准可,内阁同意,宗室不得入仕,从军,从商……”

这一条是朱栩昨晚让司礼监传给毕自严的,既然信王已经不可用,宗室里除了几人外对朱栩也就可有可无,索性就给群臣一个“甜头”。

果然,下面还不知道已经改了这条的百官颇为震动,都悄悄对视,心里大感欣慰。

限制宗室,外戚,朝臣比皇帝更为在意。

毕自严看了眼群臣,顺口道:“第二条,宗室限俸,以超一品俸禄供养,非内阁,六部尚书同意,不得增减。”

“第三条,非皇帝,内阁同意,宗室不得出京,就藩……”

“第四条……”

众臣默默听着,这些规定他们都看过,虽然离他们心里的距离还有不少,可毕竟有了明确说法,对宗室限制,防范也勉强达到预期。

毕自严很快就将宗室规条念完,径直就道:“下面议内阁。”

朱栩这个时候微微抬头,内阁,算是一个非常重要,敏感的话题,牵扯天下权力!

第552章 首辅空悬

内阁大学士,起初只是皇帝的“幕僚”,并没有任何权力。

朱元璋,朱棣都十分勤政,且有足够的能力掌控朝政。可后代就不同了,皇帝们开始懒惰,也是朝政日趋复杂,这些大学士逐渐掌握权力,影响朝局,可在大明政治体系中,他们依旧是“幕僚”的角色,并没有真正的“地位”。

严格来说,他们还不如司礼监,至少司礼监的“批红”之权是皇帝授予的,有着“名分”。

内阁真正统领天下政务,可以说是从张居正开始的。神宗年幼,太后支持,他权压六部,没人能抗衡,政务皆出内阁。

自那以后,内阁的权力就无限扩大,皇帝的一切任命,诏令都需要内阁同意,哪怕是皇帝强行任命,内阁也有权,有能力让他“上不了任”。

万历年间长达十多年的“国本之争”,虽然是文官一系与神宗皇帝的对峙,可内阁在里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十几年,换了三人首辅,砍了十几个堂官的脑袋,最终福王还是灰溜溜的出京就藩,自始至终,内阁都从未让步,神宗也奈何不得。

崇祯初,朱栩通过各种手段,架空内阁,以至于废置,就是担心内阁影响他收拢权力。

经过五年多的改革,重塑,朱栩现在需要朝局的完整,以强大的政治力量来推动改革的深入,因此,内阁复立,事所必然。

毕自严能够感觉到朝臣们身体瞬间紧绷,他顿了顿,整理着思绪,道:“天子勤勉克己,事必躬亲,奈政务繁杂,非人力所及,故设内阁辅臣,以佐天子。”

这个是理由,众臣都不在意,关键是后面的。

毕自严手里拿着奏本,默然一会儿道:“内阁,设大学士七人,首辅,次辅以及诸辅臣。六部九寺以及其他诸局,监等衙门,皆由内阁辖制,天下政务需出内阁……”

毕自严的话,代表着大明对内阁的正式确立,定议了其构成,权力以及权威。

毕自严刚要张嘴,突然间,张问达出列,抬手道:“请问毕大人,内阁首辅为何人?”

张问达此言一出,一直安静异常的朝臣们都动了起来,眼神闪烁,四处对视。

没有意外,内阁今天之后就要总览天下政务,内阁首辅的地位就举足轻重,最重要的是,涉及到信王,信王是宗室亲王。

宗室都早有定议,毕自严看了他一眼,语气漠然,不动声色的带着警告的道:“信王。”

“下官反对!”张问达神色刻板,语气决然,同时抬手向朱栩,沉声道:“皇上,臣认为宗室不当入阁,更不能为首辅,请再议此条。”

毕自严神色平静,并没有慌乱,这些朝臣他并不是都说服了。比如张问达。此人在很多问题上都异常坚决,包括宗室,内阁,外戚等一系列议题。张问达是四朝老臣,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威望极高,不少人都很尊重他。

但毕竟只是小部分,影响不了大局,时间紧迫,毕自严也就任由张问达固持己见。

宗室现在入朝,显眼的也就三人,宗人府宗正,平王。督政院督正,靖王,还有就是内阁首辅,信王。

现在信王被“拘禁”,在朝野还是“秘密”,宗人府是管理宗室,并不算入朝,那么问题实际上集中在还在朝堂的靖王身上。

对于宗室,朱栩心里自有一番算盘,神色不变,转向其他人道:“其他人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