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932章

作者:官笙

城东聚满了达官贵人,勋贵公卿,宗室王爷,杨涟这一路走来,如同游行一般,身后跟了不知道多少人,成群结队,呼喝如沸,将长安街都给堵塞了。

两旁,窗户,门口更是不知道多少人在围观,形成了今天最热闹的画面。

“东林党还是如此可怕,朝廷的这次赦免,怕是错了……”

“是啊,杨涟这个架势,朝廷就是有意压制怕是也压不住。”

“这个场景要是内阁六部的大人们知道了,还不知道是什么感想……”

总有些旁观者清的人,看的是一个分明,都在心里轻叹。

这样的事情自然瞒不过内阁,现在朝廷中的原东林人已经屈指可数,孙承宗,张问达是佼佼者。

孙承宗一直秉持中立,坚决不涉党争,不谋权,不图利,这是他能立足内阁的根本,听到消息只是面色复杂的看了眼窗外,没有多言。

张问达已经彻底与东林切割,对此是置若罔闻。

倒是内阁毕自严听着直皱眉头,他对东林党的观感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越发的厌恶,心里怒火升腾。

杨涟的行为无异于一种宣示,宣示他出狱了,宣示东林党回归。

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千人万态,喧闹顶天。

虽说这样的举动有些嚣张,但终归是刚刚赦免,有人腹诽却也不会有衙门去干涉,任由杨涟从西到东,回了家里人临时买的宅子。

杨涟以及东林党正式被赦,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波澜,滚滚荡漾,无数流言蜚语涌动而出,甚嚣尘上,遮盖京城,并且飞速的向四周传播,引起更大的动静。

这些都与宫里无关,虽然还有零星的雪花在飘,可从景阳宫到乾清宫,宫娥,内监忙碌如潮,不停的在两宫之间穿梭,搬运,布置。

乾清宫已经收拾一阵子,暖阁,寝宫,正殿已经能使用,朱栩这会儿已经在暖阁。

刘时敏带着人在暖阁里来去匆匆,他要将朱栩平时在御书房用的东西都搬到这里来。

朱栩坐在软塌上,床底是火炕,热烘烘的,寒气减去大半,手里翻着奏本,低着头在看。他身后不远处,朱淑娴,朱慈焱两个小家伙并排躺着,双手双脚动着,不时发出咿呀,呜哇的含混声。

刘时敏忙了一会儿,从外面进来,上前道:“皇上,杨大洪明目张胆的从东长安门穿过,有数百人尾随,场面颇为浩大,从者云众。”

朱栩神色不动,头也不抬的道:“名单记录了吗?”

刘时敏抬头看了眼朱栩,而后低头道:“记录了一百二十人,现在名单上已经超过五百了。”

朱栩眉头一挑,笑着道:“不错,继续盯着别放,我大明不缺人才,越多越好。”

“是。”刘时敏道。他手里的那份名单,几乎一直都在不断增加名字,这个名录不是一般人能上的,将来真的若是“重用”或者发配,那都是举家而走,这个数字就会十倍以上的翻!

远赴海外,归期难求,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第847章 炽烈如涛

皇帝从住了多年的景阳宫搬入乾清宫,这里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意味。

内阁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内阁里现在的两人都很清楚,这是皇帝亲政的一个步骤,表示着皇帝将更加的主动,强势。同样的,对于权力,“新政”将形成更磅礴的,不可阻挡的力量。

内阁偏庁里,毕自严与靖王对坐,正在喝茶“闲聊”。

毕自严名义上是左次辅,除了没有首辅大印,在朱栩没有入主之前,基本上也与首辅无异。靖王在内阁排第三,仅次于左右次辅,是定制,不能升,不能降,四年一期,可连任两年,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存在。

毕自严手里端着茶杯,望着外面零星的雪花,道:“王爷,关于六部的革新文稿,你看过了吧?”

靖王虽然主掌督政院,可也是内阁辅臣,该参与的事情也不能落下,同样抱着热气腾腾的茶杯,道:“嗯,看过了,总体来说还算平稳,不过小王有个建议。”

毕自严意外的转头看了他一眼,靖王在内阁颇为谨慎,甚少“建议”。

靖王稍做沉吟,道:“关于六部的改革,不能只是内阁决定,还需六部尚书配合,首肯。”

靖王的意思很简单,虽然说六部中最重要的两位,户部尚书傅昌宗告假,吏部尚书周应秋“另调他用”,可这两位依然对两部有着实实在在的掌控权,并且在其他四部尚书中,有两个与他们是站在一起,其他两个也或多或少的受他们影响。在内阁没有完全掌握权力,树立权威之前,一昧强硬“夺权”是行不通的。

毕自严内心来说,是不想与六部尚书多废话,直接“制度上”的夺权,可听着靖王的话,神色微动,若有所思了一会儿道:“好,待会儿本官出宫,出去走一趟。”

靖王抱着茶杯,望着窗外,静静等着。毕自严与他说这些,其实等同于“通知”,并没有商议的意思。内阁现在的政务基本上都把持在毕自严一个人手里,靖王无意插手,即便有意其实也插不上。

毕自严确实也就是来通知一声,让他的这些计划变成内阁的集体筹谋,安静了一会儿,毕自严又道:“外面的事情,王爷知道了吧?”

靖王转头看了他一眼,道:“说的是杨大洪?”

毕自严点头,神色微冷的道:“刚刚被赦免就肆无忌惮,招摇过市,这哪里有半点感恩模样?分明是在向朝廷,向皇上挑衅!”

靖王神色不动,道:“东林一党最善造势,杨大洪曾是言官砥柱,又被关了多年,这一次出来,想必不会安安静静的颐养天年。”

这也是毕自严不希望看到的,宫里的皇帝他得罪不起,但外面的不管谁敢闹事,他都绝不客气!

毕自严压着心里的怒气,看着靖王淡淡的道:“督政院监察天下,巡视京师,该有责任必须严格执行,虽然杨大洪没有触动朝廷纲纪国法,但一些事情也要避免,免得引起舆情哗然,有损皇威,朝廷威严。”

靖王神色微动,毕自严这分明是要拿他当枪使,默然一阵,他点头道:“好,近来京城的风气确实不太好,督政院可以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行动。”

毕自严对靖王还算满意,至少能听他的招呼。

又简单的聊了一会儿,毕自严就回到班房,刚刚走进,内阁中书郑友元就后脚进来,道:“大人,吏部那边送来了新的考核名录,总体上没变,就是皇家政院出来的生员有大幅变动。”

“大幅变动?”毕自严坐在椅子上,从他手里接过奏本。

郑友元站在桌前,道:“是,不过吏部文选郎说,今年毕业的这批并不是吏部拟定的,是政院那边推选,去年以前毕业的才吏部商议而出的。”

听到“政院推选”四个字,毕自严眉头皱起,这是一个新动向,加上皇帝已经明确表示将要兼任皇家两院院长,很可能会出现新变化。

毕自严打开奏本看着,目光微凝。

这道奏本实际上已经完全推翻了他之前拟定的计划,政院系的生员,不管是今年还是往年,有相当一部分留京,他想要刻意打压一下的计划也没有显现,很多人都升官,其中曹鼎蛟拟调任河间府知府,孟兆祥调任督政院反贪局主事,这两人都是破格提拔,连升三四级!

这显然不是文选郎敢擅自决定的!

毕自严沉着脸,好一会儿道:“是谁的主意?”

郑友元看着毕自严,道:“大人何必明知故问,周尚书虽然‘另调他用’,但他在京一日,吏部就脱离不了他的掌控。”

毕自严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他心里更明白,这应该是周应秋揣摩到宫里那位的意思,顺手做的。

想了一会儿,毕自严开口道:“户部那边有什么动静?”

郑友元回想了一下,道:“傅尚书再次告假,看样子是要休到年底,左侍郎张秉文近来时常进出御书房。”

这些毕自严原本知道,再听一次也嗅出味道来,点点头,道:“其他几部呢?”

郑友元道:“刑部打算将牢狱从各处衙门分离,设立专管牢狱的衙门,以推动刑狱司快速组建。礼部对各种礼法在进行重新梳理,工部在细化职责,明确具体责任到人。”

毕自严听的入神,手指在桌面上敲击了几下,忽然意识到这是朱栩的习惯性动作,连忙收回来,随即站起来道:“随我出去一趟。”

郑友元一怔,道:“大人,现在不应该进宫吗?”户、吏二部的事情,分明都是皇帝授意,最应该询问的,应该是去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