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琅骑竹马
当然,并不是说,拥有了一个顶级谋臣,定能成就霸业。
像是历史上吕布,拥有陈宫;袁绍拥有田丰沮授、刘璋拥有法正,最后还是免不了失败。
不可能遽然打破,故而乱世之争,争得不仅是一线人才的文韬武略,实则还在比对后备力量的培养和锻炼。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顶级谋臣在争霸之途之中,其作用,确实是不可替代的!
中原一带,世家人才何其多也。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这一些人,随便得到一个,都足够让人受用不尽。
毕竟,有些东西,若没有敏锐的观察力,这些东西是很难领悟出来的,更何况这里面还有对人性的认知。
而人性,恰好是这世间最难弄明白的事情了。
八百七十八 司马伯达
“在下唐突,阁下...还未曾请教姓名。”高郅想了想,挥手示意一旁剑拔弩张的骑兵退下,而后抱拳询问。
“呵呵。”那文士微微一笑,道。
此人目光坦然真挚,无有一丝一毫献媚、讨好之意,也无分毫的畏惧怕死之情。
此时的他抖擞了一下衣襟,挑拨开那用木簪随意挽起的发束。
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当真有文士风采,至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加分的。
人啊,难免会因为这方面视觉的判断,影响到后续的选择,高郅也不能脱俗。
嗯,严格的说起来,高郅他又何尝不是因为对方给他的第一印象,所以才选择询问的?
说到底,东汉年间就是一个拼脸的时代,尤其是对官员而言,脸就是仕途的敲门砖。
官者!可谓是替天子牧民的,不但要求长得五官端正,行走之间还必须得有官威,正所谓汉官威仪吗!
所以要想当官,就必须得有一张出众的脸蛋。
武将必须长得威严,文官则讲究儒雅,而要想当皇帝,除了长得帅之外,还必须长得怪...总之就是要有特色,这叫有人君之像!
一个人的相貌对于他的事业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分析一下后来魏、蜀、吴三家的代表性人物,曹刘孙三人,就知道了:
刘备,身高七尺五寸,面如白玉,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喜怒不行于色;一眼看去就不是凡夫俗子,绝对的大富大贵之相,所以日后他当了皇帝。
孙权,紫髯碧眼,方颐大口,相貌异于常人;这位也是相貌非凡,尤其是一双绿眼珠,要说他是凡人估计都没人信,绝对的天生异像,所以日后他也顺利的当了皇帝。
曹操,身长不足七尺,细眼长须,姿貌短小;说白了就是个头不高,相貌平平,无甚特别之处,唯一的特点就是脑袋比别人的要大,所以他到死也没能称帝,相貌长得不压众,望之不似人君,这恐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综上所述,如果你长得仪表不凡,那算你上辈子高香烧的多,而且这辈子还得继续接着烧,因为有一张英俊的脸,你的事业就算成功一半了;反过来,如果你长得歪瓜裂枣一样,四处不受人待见,(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那位凤雏先生,庞统就是因为长得丑陋,容貌奇古,所以面试四处碰壁,不但孙权看不上他,就连一向礼贤下士的刘备一开始对他都很冷淡)。
所以说,要是这个时候,一个人真的长得丑,那么对不起,不要怨天怨地,最多回家抱怨一下父母没把你生好,然后自己一定要努力奋斗,娶个漂亮的老婆,争取提高一下后代的基因容貌!
咳咳咳,言归正传,高郅很快知道了面前的这个文士的名字。
司马朗!
也许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清楚,但要是提及他弟弟的名字,相信便是无人不知了,司马懿!
作为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年同样不凡,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
其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
十二岁时,便通过经文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试官觉得司马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
司马朗回答说:“我的祖先代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弱小不敢和前人相比,亦有志气不会谎报年龄以求得不正当的名声。”
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果然异于常人。后来董卓进入洛阳,诸侯们在关东一带起义,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司马朗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而且李邵背负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遭到劫掠。
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官兵认为司马朗想要逃亡,便抓住他去见董卓,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应该要虚心求教,考虑如何复兴治世。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着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仔细思考反省往事,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董卓听完之后亦说:“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
司马朗回到温县之后,带着家属成功地躲避了战乱。当年发生饥荒,司马朗召集并安抚宗族,代替父亲教训诸弟,因此司马家没有因为衰世而家业败落。
就连历史上,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他实施许多政策,都被百姓们称赞。司马朗在军旅之时,亦穿着简单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以身作则带动节俭的风气。
当时钟繇、王粲等人发表言论说:“只有圣人才能有太平治世。”司马朗则说:“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是累积其人数世的治理,也能有太平治世。”
后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并亲自巡视士兵病情,给士兵们医治药物,自己却感染了疾病,因而病死,享年四十七岁。
留下遗言说:“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疠,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没之后,其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勿违吾志也。”
八百七十九 司马八达
司马朗,绝对算得上是一名博学之士。
东晋孙盛曾评价其:繇既失之,朗亦未为得也。昔“汤举伊尹,而不仁者远矣”。易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由此而言,圣人之与大贤,行藏道一,舒卷斯同,御世垂风,理无降异;升泰之美,岂俟积世哉?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又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数世之论,其在斯乎!方之大贤,固有间矣。
再论及出身,其一样不容忽视。
司马朗所处的河内司马氏,正是汉末河内世族。
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父司马防年轻时担任地方官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之后转任为骑都尉,他对司马兄弟的管教相当严格,“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相处时态度很严肃。
司马家族的传承,无异于是要超出一般普通家庭的,光是在教育后代这一方面,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所以,此时的司马家族年轻一辈,皆为俊杰,后世更有“司马八达”之称。
“司马八达”指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兄弟八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恂,字显达;魏中郎司马进,字惠达;魏安城亭侯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字幼达。因其兄弟八人的字皆有“达”,于是并称为“司马八达”。
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传承,有时候是真的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古代,一个人是否能成就大事,其实他的出身来历同样重要。
刘备为什么见人就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曹操在当上丞相后也不顾自己的养祖父是宦官的事实,拼命往脸上贴金,硬说自己是相国曹参之后,还不是想给自己找个像样的出身吗!
说到底,汉朝依然残存着大量奴隶社会的影子,虽然已经没有了奴隶主和奴隶之间那种绝对的身份对立,但是在士族和庶族之间依然有着一条深深的鸿沟。
这两个阶级之间几乎不通婚、不来往,尤其是仕途这条路,几百年来完全被士族门阀牢牢把控在手里,纵使有些庶族出身的人才侥幸得到皇帝的赏识坐上高位,也不会得到士族阶级的认可。
东汉这个时间段,世家的底蕴和地位,还是相当强大与不可忽视的。
因为一个世家所涉及到的人脉、底蕴,都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诸多世家相互联谊的情况下,更为突出。
即便是诸侯君王们,在一边忌惮世家底蕴的同时,亦是不得不,对他们多有倚仗。
当然了,这些也不归现在的高郅去考虑,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借着自己“熟识人才”的便利,多拉拢一些这个时候,还没有崭露头角的东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