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景
“善!”
刘德大喜,暗自道:“要说中国千百年历史当中,能力出众者,不外乎那么几个,张居正就是其一,但他在个人道德方面饱受诟病。”
要说历史上真正属于完人的,一个诸葛孔明,另一个便是伍豪了。
刘德获得了张居正,心情还是非常高兴的。
兴奋之余,就又开始了自己的播种计划。
等新年一过,刘德便将大汉首辅荀彧,郎中令燕南还有吏部尚书徐光启召了过来。
刘德对荀彧道:“孤那几个孩子就交给荀爱卿了!”
“微臣愧不敢当,还请殿下放心,臣必竭尽所能,教导好诸位公子。”
刘德将诸位公子的教育交给荀彧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荀彧的地位较高,道德素养,执政能力均是不俗,所以将这些小娃娃教给荀彧刘德是放心的。
刘德随后又道:“荀爱卿公务繁忙,孤准备在找几人担任荀卿的副手。”
“不知殿下寻的乃是何人?”
“大儒郑玄,侍中韩非,监察御史魏征”
“将郑公还有韩侍中放在一起,是不是不太合适?”
荀彧询问道。
“不,儒、法虽是两派,但皆有互补之处,既然为孤之子嗣,那么就要从各派当中汲取营养,而不是固步自封。”
“臣明白了!”
荀彧低头应道。
刘德深深看了一眼荀彧。
第六百一十章 司马迁与郎官
自大周立国二百年,儒家是深入人心,但好在这个世界没有自己原来时空赫赫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上至皇家,下至黎庶,皆是喜好儒学,造成了儒家独大,而其他各个学派只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甚至是苟延残喘。
法家式微,但比墨家还要强上不少,现在的墨家虽然还叫墨家,但更多的是游侠儿还有工匠,在思想上已经没什么传承了。
但法家还有大师存在,也有一部分官吏学的是法家,比如说,刘德麾下的韩非、满宠等人。
要说起来,早就召唤出来,但一直从未出现的诸葛亮也是法家的代表。
刘德希望自己的子嗣要学会利用还有使用这些学派,而不能被某个学派蛊惑,成为他的拥护者,这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继承人绝对不允许的。
如果有这样的继承者出现,自己肯定会考虑换一个,反正自己的儿子多。
不过刘德首先培养的还是刘仁,毕竟他是嫡长子。
这在封建时代非常的重要。
兄弟和睦其实在皇家一点都不现实。
刘德继续对三人道:“除了这三人,孤还准备在征调几人。”
“燕卿”
燕南连忙出列,拱手称在。
“你乃郎中令,孤要你挑选四名郎官作为他们的护卫。”
“殿下,四名是不是太少,毕竟,光公子就有十位”
燕南说道。
“那就增加到二十人。”
刘德想了想,四人的确太少了,根本就不够分,那就每人两人吧!
“明天将名单拿过来!”
“是!”
燕南应了一声,然后扶着剑柄,退到了一侧,将空间留给荀彧还有徐光启。
刘德看向徐光启道:“孩子们还小,但应该了解到黎民百姓的生活,一县之长乃是大汉之基,理应是了解百姓疾苦还有百姓所需的,你身为,吏部尚书,掌握各县之长的考课,孤要你选出几位政绩、道德皆不错的县长,辅助荀卿教导刘仁他们。”
“臣领命!”
徐光启应道。
刘德心中暗道:荀彧、郑玄、韩非、魏征、再加上一到两名县令,基本上足够了,等到后面有需求再行调整吧!
“就这样吧!你们还有事吗?没事就都下去吧!”
刘德说道。
“臣有事启奏!”
徐光启突然出列道。
“何事?”
“启禀殿下,翰林院修撰李明因罪已经下狱,所以大汉现在缺少一名翰林院修撰。”
刘德一时没反应过来,“翰林院修撰也不是什么重要官职,怎么?吏部没有合适的人选吗?”
“殿下,翰林院修撰官职虽然不高,但对于大汉来说非常重要。”
徐光启小声提醒道。
刘德恍然,翰林院修撰说简单点就是一个朝代的史官,这个职位不是一般人可以担任的,很多都是家族传承,因为这样才能防止史册不会遗失、疏漏。
而李明的家族便曾经担任大周的太史令,然后被刘德征召继续修史,但如今李明因罪下狱。
这史官的位置总该有人顶上去,一般的官吏是不行的,史书太过重要了,虽然汉国也没成立几年,甚至只是一个公国。
“那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刘德询问道。
徐光启既然已经提出来了,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他必然有了解决的方案。
徐光启躬身道:“是,殿下,曾经有一个家族也是一直担任史官,不过是在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