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第1078章

作者:漫客1

“陛下可以先西南一步,布告天下,就说这位六殿下,前些日子不幸夭了。”

天子闻言,眼睛猛地一亮。

第1054章 读书人手段

襄阳城一战,西南军已经向世人展现了足够的战斗力,假如他们还有一面足够亮堂的大旗,那么不说引得四方豪杰纳头便拜,最起码也可以让大晋的大部分地方势力保持观望态度,这样李信入京的阻力就会减少许多。

六皇子绝对是一面很亮堂的旗帜。

先帝只有两个嫡子,如今的这位天子,登基之初就因为“楚贵人”的事情,险些把自己的皇位给弄丢了,那个时候沈宽严守拙二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把控了朝局,如果李信不回京,可能在四年前,元昭天子就已经被废,由六皇子姬盈登临帝位。

元昭天子至今无子,法理上,六皇子就是大晋最合适的继承人。

而且,帝王将相的风流韵事,总是会被遍传天下,尤其是皇帝的花边新闻,更是老百姓最爱听的事情,现在距离楚贵人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年多的时间,但是这件事早已经传遍了整个大晋,甚至还流落出了不少不一样的版本。

有的说楚贵人为了天子魂落未央宫,有的说当今天子当年为了保住皇位,忍痛放弃了楚贵人,至今无子,就是因为仍惦念着惨死的楚贵人。

虽然这些版本,已经向着演义话本的方向偏离,但是无论怎么说,天子与楚贵人之间有事,已经是大晋百姓的共识。

这就说明了,天子的确有失德乱母之嫌,虽然过去了很多年,这桩旧事依旧可以重新提起。

西南有六皇子这面大旗之后,当然可以旧事重提,再列举朝中几个奸臣,说他们迫害皇子,自然而然就可以竖起清君侧的大旗,顺理成章的造反。

而公羊舒的这个意见,就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好法子,朝廷公开宣布六皇子已经薨了,这样西南再有一个六皇子,自然而然就成了假的。

元昭天子沉声道:“老相公此言极是,朕现在就让人起草文书,布告天下。”

公羊舒叹了口气,继续开口道:“陛下,假如朝廷真的无敌抵抗西南军,这么做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没了六皇子,西南军还可以找别的宗室作为大旗,这法子可以做缓兵之计,却不能治本。”

“症结在于,如何能够平息战事。”

老公羊声音带着一些沙哑,沉声道:“老朽对于战事不太精通,便不在陛下面前献丑了,不过除开战事之外,这件事并不是没有别的解决法子,李信是陛下的姑父,是天家的女婿,并且早年与先帝交情甚好,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陛下可以先给襄阳下一道招安的圣旨,再给李信一些选择的机会,这道圣旨不管是成还是不成,多少都会给朝廷争取到一些时间。”

老公羊虽然已经年近八十,精气神有些跟不上了,但是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他语速不快但是很有节奏感,声音平静。

“再者就是,李信是永州人,在京城发迹,他原本与西南没有什么关系,老朽这两年翻看了不少西南军的资料,西南军的前身是汉州沐家组建起来的汉州军,后来又与当年平南军的残部整编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西南军。”

“西南军成军的过程中,李侯爷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西南,或者在京城,或者在永州,老朽推测李侯爷或许并没有在西南掌兵,最起码没有在西南直掌兵,西南直接带兵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沐家的家主沐英,还有一个是出身平南军的李朔。”

“如果李侯爷不愿意招安,这两个人,陛下都可以派人与他们接触接触,许他们高官厚禄也好,公侯万代也罢,只要他们肯倒向我大晋,西南的兵祸便自然而然的消解了。”

说到这里,老头子捋了捋胡须,继续说道:“这些事情都只是小手段,成与不成都不甚要紧,或多或少可以拖延一点时间,也让西南的高层之间,生出一些怀疑。”

公羊舒抬头看了一眼天子,继续说道:“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朝廷一定要吸取襄阳城的教训,假使西南军打到京城城下,京城应该如何攻,如何守,再有就是如何应对西南的火器,都要有明确的战法,只有在沙场上赢过西南军,朝廷才有在市场上与西南谈条件的资格。”

听了公羊舒这些话之后,原本没有什么头绪了天子,思路立刻清晰了不少,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对着老公羊微微拱手:“多谢相爷进宫,替朕解惑。”

?(ˉ?ˉ?)?我

热热乎乎哈哈哈=

“老相爷方才所说,朕会让人一一照办……”

………………

公羊舒在未央宫里,与天子详谈了许久,一直等到老公羊有些精力不济的时候,天子才让萧正送老爷子离开了宫城。

第二天一大早,朝廷就发布了文书,大意是先帝第六子,朕的兄弟给人害死了,天子下令整个姑苏城都要披麻戴孝,给自己的胞弟送行,另外就是天子自己因为悲伤过度,也没有办法处理政事,三日之内不再理会政事,静坐默哀,

布告贴出去之后,整个京城里一片哗然。

不管什么时候,话最多的永远是京城老百姓,他们对天家的事情也颇为了解,知道六皇子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人,看到了这份布告之后,不少人都暗自叹息,感慨一个成年之后妥妥的亲王爵便能轻松到手的幸运儿,英年早逝。

与此同时,朝廷还派出了不知道多少人,前往大晋各大城市,张贴布告。

此时,虽然朝廷在襄阳城大败,但是消息被元昭天子死死地封锁住了,暂时还没有传回京城里来,因此此时的京城,依旧是那么繁华。

得胜大街上,众人人来人往,不时有几个货郎沿街叫卖,路两边还有不少包子铺,卖着热气腾腾的包子。

与此同时,在围观“皇榜”的人群里,有不少人还是李手下暗部的人,看到了墙上张铁的布告之后,这些人只简单看了几眼,便没有再继续看下去,然后各自隐藏身形,消失在了京城的川流人群之中。

他们见到了这道皇榜,也就意味着李信本人,很快也可以见到。

第1055章 想当皇帝么?

不管消息再如何隐瞒,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总是不可能全然瞒住的,襄阳城的事情发生之后一个月,京城里明面上还是没有人敢谈论襄阳的事情,但是背地里已经有人开始议论纷纷。

有不少人担心西南反贼太过厉害,好在因为大晋无敌天下数十年,大多数人对大晋的军队十分有信心,并不这么想,他们只是觉着襄阳带兵的主将太过愚蠢,不少京城人已经在暗处咒骂谢敬是一头蠢猪。

不过因为是天子亲娘舅的原因,不管是在朝还是在野,都没有人敢直接攻击谢敬。

总得来说,大晋数十年几代明君,积攒了很不错的国家信用,让老百姓对于朝廷的实力十分信任,到现在京城里虽然少部分人开始担忧西南的局势,但是没有人会觉得西南能够翻了大晋的天。

最多,又是一个李晋臣而已。

这边京城里依旧安乐太平,另一边的襄阳城里,身为西南经略使的赵嘉,按照李信的指示,亲自把六皇子姬盈从锦城带到了襄阳,当赵嘉的马车到达襄阳官署的时候,穿着一身棉衣的李信,已经在府门口等着了。

现在是元昭六年的初春,天气还十分寒冷,李信又有些畏冷的毛病,因此他依旧穿着厚厚的棉衣。

赵嘉一个人走了下来,姬盈躲在马车里面没有出来。

见到赵嘉走下来,李信对着赵嘉笑了笑:“辛苦幼安兄带这孩子过来。”

“属下分内之事。”

赵嘉左右打量了一番襄阳城,然后轻声感慨:“不瞒大将军,属下锦城听到襄阳的军报,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可是种家当年守了数十年的雄城……”

“这些事情暂且不说了。”

李信抬头看着赵嘉,略作犹豫之后,开口问道:“幼安兄把这孩子带过来的时候,内人有没有说些什么?”

九公主早年跟先帝极为亲近,也很疼爱先帝的两个嫡子,如今李信已经跟元昭天子反目成仇,她很难再回到京城里去,好容易另一个侄子来了西南,却被硬生生带走了,李信有些担心她会不会不高兴。

听到李信这句话,赵嘉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大将军,有些事情,是不能两全的,大长公主自然舍不得这孩子,不过她很明事理,属下到大将军府上,只是提了一句,大长公主就让属下把六殿下带出来了。”

李信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苦笑道:“她要是跟我闹腾闹腾,我心里也能稍微好受一些,越明事理,越不好承受啊。”

最难消受美人恩,九公主年少的时候,还有些刁蛮脾气,但是她嫁人之后,尤其是给李信生了孩子之后,便全心全意的站在了李信这一边,一转眼十多年时间下来,李信所作所为,甚少考虑她的感受,细想起来,颇有些对不住自己的结发妻子。

赵嘉低着头,从怀里取出一份文书,双手递在李信面前,开口道:“这是大将军令属下起草的檄文,属下已经写好了。”

李信默默的点了点头,把文书收进了袖子里,然后他抬头看向赵嘉身后的马车,开口道:“他在里面?”

赵嘉点头道:“在里面,我一路带他过来的。”

李信点了点头,迈步走向马车,伸手掀开车帘,只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缩在马车的角落里,头埋在宽大的袖子里,隐隐有些瑟缩。

李信脸上挤出一个和善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