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第179章

作者:漫客1

叶鸣给羽林卫请功的请功书,先李信许多到的京城,毕竟信使一人一马,不需要行军,自然速度要快很多。

对于大晋来说,南蜀尚且可以算是汉家朝廷,南蜀的皇族只要愿意磕头认怂,承德天子不介意给他们一代两代人富贵,但是北周就不一样,北周宇文氏并不是汉人,因此残周只能永远是大晋的死敌。

李信轻叹了一口气,弯身道:“都是陛下栽培,臣惭愧——”

承德天子呵呵笑道:“朕栽培,也要你是个可造之材才行,叶鸣的请功书里说,你亲自动手杀了三个,是也不是?”

“下臣侥幸——”

承德天子从御桌上站了起来,走到李信面前,呵呵笑道:“初临战阵,能有这个水平,已经很了不起了,你是个有本事的少年人,好生在朝廷里做事,将来成就不可限量,最起码不会比他李慎差了。”

说到这里,这位姬家的皇帝淡然道:“你小时候的遭遇,朕也听老七说了,这件事那个人做的的确不对,朕已经派人去了永州,给你母亲修墓,再让当地官府给她正一正名声,不能让她死后在地下,也遭受委屈。”

李信跪地叩头。

“陛下天恩,臣铭感五内!”

“臣代家母,叩谢陛下——”

这句话是真心实意的。

李信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大半年了,半年多的午夜梦回,李信和另外那个李信,早已经不分彼此,他也把那个永州乡下的可怜女子,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说来可怜,母亲病死之后就只有一口薄棺,还是舅公用了半辈子积蓄给买的,下葬之后,山里只多了个小土堆,连个墓碑也没有。

李信在京城有了“积蓄”了之后,曾经想过回永州给母亲修一修坟,但是他到现在,仍然不能说明自己的父亲是谁,回了乡里之后,那些家乡人当面可能不敢骂他,背地里指不定会骂的更难听。

毕竟眼红心黑。

这种事,最好就是让官府和朝廷出面,才能给那个可怜女子正名。

承德天子笑呵呵的拍了拍李信的肩膀。

“好生做事,将来有了个好身份,衣锦还乡,早些年吃下的苦楚,便都可以扬眉吐出来了。”

“臣遵旨……”

皇帝陛下摆了摆手。

“好了,你下去罢。”

“回去之后,让那个蜀人进宫来,朕要问他一些事情。”

李信身形顿了顿,然后恭声开口。

“是。”

第200章 还伞

这就是喜怒无常的天子。

前一刻还对李信摆着笑脸,一副要重用李信的模样,下一刻还是不放心,要亲自见一见沐英。

这其实并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手段,皇帝作为九五至尊,必须要变幻莫测,让手下人猜不透自己的心思,这样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震慑臣子,让他们老老实实的。

如果皇帝什么心思都被手下人看透了,那么这个皇帝是做不长久的。

李信微微躬身,退出了长乐宫。

走出长乐宫之后,李信的背后已经全是汗水。

刚才那一段对话中,他整个人的精神都处在高度集中的状态,就像是一跟绷紧的弓弦,现在终于过关,立刻长长的吐了几口气,整个人都松了下来。

欺君实在是一项技术活,因为你不清楚皇帝究竟知道些什么,你只能靠自己的想法去猜,这种猜测跟赌博并没有什么两样,一句话说错,便会人头落地。

比如说刚才李信跟承德天子的对话,如果近卫营的王默早就对承德天子坦白了一切,那么李信刚才说的话,其实就是找死。

万幸的是,李信赌对了。

他深呼吸了几口气,然后缓缓走出皇宫。

这会儿是七月底,最容易下雨的季节,天空中乌云密布,不时有雷霆炸响,过了一会儿,就有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

大雨倾盆。

李信跑到永安门的时候,整个人已经淋湿了,还好他现在跟内卫的关系有所缓和,从内卫那里借了把伞之后,撑开雨伞,朝着大通坊走去。

大通坊李信的院子里。

沐英见到李信回来之后,也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开口笑道:“你活着便好,你活着我就死不了。”

李信收了油纸伞,一边用毛巾擦拭身上的水迹,一边平淡开口:“天子要见你。”

“啊?”

沐英被吓了一跳:“你都回来了,他还见我做什么?”

“注意你的言辞。”

李信压低了声音:“现在咱们周围,多半有人盯着,你不想死,就对陛下客气一点!”

对天子称“他”,是很不尊敬的行为。

沐英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低声道:“陛…陛下喊我去做什么?”

“我怎么知道?”

李信白了他一眼,淡然道:“没事,你去了之后,他问你什么你答什么,说实话就行,凭你的境界,在天子面前也说不了谎话。”

是的,说谎也是要有境界的,常人在皇帝面前,说话都战战兢兢,更别提说谎了。

而且这东西不仅要胆子大,而且要脸皮厚,像沐英这种,胆子虽然很大,但是一说谎就会眼神闪烁,连李信都能看得出来,更别提那位皇帝陛下了。

沐英本人掌控的信息并不多,他只是奉了李兴的命令,来李信身边互通消息,这一点与李信刚才的言辞并无出入,说出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沐英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那我去了?”

“等等。”

沐英大喜,回头笑道:“我就知道李校尉放心不下,是不是要陪我同去?”

李信白了他一眼,指着门口的油纸伞说道:“这伞是我从永安门的内卫借的,你顺道帮我还给他们。”

“…………”

——————————

这一次承德天子那边,被李信应付了过去,但是并不代表这件事就彻底消停了下来,如果李延在朝会的时候公然上书弹劾李信,那么就不能用这个说辞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