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第246章

作者:漫客1

身材高大的赵王殿下长长的喘了口气,咬牙道:“我便不信,你还有监国理政的本事,等你监国几个月,朝野上下必然怨声载道,到时候三省的宰辅们必然上书废了你!”

“且让你得意几天!”

说完这句话,三皇子心中更是气愤,又是一刀,把那个可怜木人的左臂也削了下来。

相比较来说,四皇子齐王殿下的怨气就要沉重的多,他从宫里回来之后,已经殴打了好几个侍候他婢女。

此时,这位四皇子坐在齐王府的正堂上,四五个幕僚围坐在他旁边。

“殿下,在下以为,陛下立大皇子为太子,未必就真会让大皇子继位,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大皇子就会把朝局搞得一塌糊涂,到时候只要有人上书参他,这个太子名分便保不住了。”

有人附和道:“肖兄说的不错,这是立储,不是即位,殿下还大有机会,不用太过消沉。”

齐王殿下原本是闭着眼睛的,闻言恶狠狠睁开眼睛,咬牙道:“本王没有消沉,只是心中恼恨,这个太子为什么没有落到本王的头上!”

齐王殿下闷哼一声,怒道:“传本王命令,给朝廷各个衙门里传信,尽量让他们把朝局弄乱一些,老大他十几年没有出门,哪里知道如何监国理政,只要一个月时间,朝堂就会被他打理的一塌糊涂!”

“到时候,再让御史台的人去参他!”

四位皇子里,就数这位四皇子在朝堂中的势力最大,京城各个衙门里都有四皇子的人,他想要故意弄乱朝局,还是很容易的。

那个姓肖的幕僚闻言,微微低头:“在下这就去通知。”

其他三个幕僚也站了起来,低头道:“王爷,我们也去帮帮肖兄。”

“去罢。”

齐王殿下挥了挥手,闭目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心中暗自发狠。

“太子可以废,还可以死!”

“就凭你,也想做太子!”

…………………………

魏王府里,李信拉着魏王殿下的衣袖,坐在了后院。

魏王殿下脸色难看,显然心情很不好。

李信拉着他坐下来之后,自己在对面的石凳上也坐了下来,然后沉声道:“殿下,你太过急躁了。”

七皇子闷哼一声:“父皇都立了大兄为储太子了,储君之位尘埃落定,我焉能不急?”

李信微微摇头:“依我看,太子之位并未尘埃落定。”

这接近一年的时间里,李信钻研过大晋的官制,对于朝堂各个职位,已经烂熟于心,他开口道:“殿下,东宫官署都有些什么官。”

七皇子摇头道:“东宫也就是詹事,侍读之类的官员,都无关紧要。”

李信呵呵一笑:“那三少呢?”

所谓三少,就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保。

魏王殿下抬头看了一眼李信,最后叹了口气:“信哥儿应该去了解一下朝局了,三少三公开国那会儿还有,到后来都是有衔无职,就是有三少,也不会到东宫去任事。”

李信呵呵一笑:“可是如今的这位太子,如果没有三少辅佐,他坐不稳太子。”

三少都是从一品的职位,最起码要二品官,才有资格加封,也就是说如今的这位太子殿下,至少需要三位二品官甚至是从一品官员,才能帮他稳住这个储君的位置。

魏王殿下抬头看了一眼李信。

“信哥儿的意思是?”

李信严肃起来,低头道:“殿下,如果接下来一段时间,陛下未给东宫派三位一品官辅佐,那么这个东宫的位置,就等同是仍旧空悬的!”

第264章 太子的奇思妙想

册封太子的大典进行之后,秦王殿下正式入主东宫,成为承德朝的太子。

与此同时,承德天子不再过问朝政,避居在长乐宫里,不再见任何人,朝廷的政务全部送到了东宫,由太子殿下与尚书台的几位宰相共同处理。

最初的几天时间里,因为秦王殿下没有处理过政务,表现的还相对谦恭,朝中事务基本都是几位宰相做主。

如果他一直是这个态度,那么说不准真的有机会坐稳东宫的位置。

毕竟他如果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大臣们也就猜不透他的心思,而且政事有这些宰辅管着,怎么也不会太乱。

大臣们都想要一个点头虫皇帝。

但是最初的几天过去之后,这位太子殿下就开始对朝政指手画脚了。

他毕竟不是年幼的储君,他身为皇长子,今年已经而立之年了,这个年纪已经不太可能事事听从别人的,于是这位太子殿下,就开始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

这时候,如果他只是一个太子,在尚书台学习,几位宰辅是大可以不用理会他的,但是如今承德天子避居不出,明文交代了由太子监国理政,那么这位太子殿下实际上就已经是大晋的实君,他说的话,就等同于天子说的话。

几位宰辅不得不听。

首先就是各地上书请求赈灾,修河堤拨款,或者遭了灾申请免赋的奏书,因为是要钱,这些奏书自然写的颇为惨烈,太子殿下看了之后,大为感动,大笔一挥,把这些全给准了。

户部尚书眼皮子抖了抖,咬了咬牙,没有说什么。

这些本不是坏事,该准的自然要准,但是却不是这么个准法。

就拿赈灾来说,最起码要让御史台的人派人考察实际情况之后再做决定,就算是灾情紧急,也要先给一部分钱,经御史台的人确定之后,再陆续下拨钱粮才是。

至于免赋这种不急的事情,就更要派御史去实地考察之后,再考虑免赋。

这不是有没有善心的问题,如果不考察清楚就拨款免赋,时间长了,地方上的人就会发现这个空子,大肆报假消息要钱。

不过这些事情无论怎么说,都还算是好事,加上承德朝这么些年在承德天子的经营下,国库还算充盈,户部也出得起钱。

而且太子监国,想要施恩天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这些宰辅就没有多说什么,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不过,在太子执政的第五天,这位储君心血来潮,开始在御史台翻阅那些堆积未批的奏书,硬是被他在里面又找到了一个要钱的。

太子殿下一看,发现是军中将士伤亡惨重,上书要抚恤的奏书,奏书里写了,军中足足牺牲了一万多个人,但是只发了一千多个人的抚恤,军中上下哀嚎一片,情状颇为可怜。

但是这道奏书被御史台压了几个月了,硬是没有批复,太子殿下看了之后勃然大怒。

“边军将士为国用命,如何能连他们的抚恤也拖着?”

于是他立刻大笔一挥,把这道奏书给批了。

很显然,他是想要笼络军队。

几位宰辅看了之后,都是眼皮子直跳。

这道奏章,是平南军的大将军李慎上书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