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第898章

作者:漫客1

见天子这么说话,沈宽转头看向李信,拱手道:“太傅是帝师,陛下自然要为太傅说话,但是太傅也不想坏了朝廷规矩不是?”

“况且兵部在京城,禁军在城外,太傅一个人,想必也忙不过来。”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信,仍然把双手塞在袖子里,他转头淡淡的看了沈宽一眼,呵呵一笑。

“沈相说的不错,先帝乖安排,的确坏了规矩,既如此,今日回去之后,我便会上书朝廷,卸去兵部尚书之职。”

如今是元昭元年,李信在太康三年开始任兵部尚书,已经做了整整七年。

不过这七年时间,他并没有如何在兵部上心,前几年兵部是老侍郎谢隽打理,后来是叶璘在打理兵部,他要不要这个兵部尚书,问题不大。

反正迟早都要交给叶璘,不如现在交出去,他上书请辞兵部尚书,再举荐叶璘,以叶璘的资历,足够任这个尚书的位置了。

沈宽愕然看着李信,一时间竟然愣住了。

在他看来,李信这个年纪,正是权欲心和争斗心最重的时候,况且朝堂里人尽皆知,这位靖安侯爷不是什么好脾气,在他看来,无论如何李信也会据理力争,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身份。

但是李信偏偏就这么干脆利落的放弃了。

沈宽很快反应过来,对着李信长长一揖。

“太傅深明大义,老夫佩服。”

李信眯了眯眼睛,呵呵一笑:“深明大义这句话,沈相还是等一会儿再说吧。”

他从右侧武官队列之中出列,从袖子里取出一份文书,捧在手里,然后对着元昭天子微微躬身。

李太傅声音清朗。

“陛下,臣参尚书台勾联大都督府,串通兵部侍郎钱笙,意欲掌握禁军,图谋不轨!”

他这句话一说出口,未央宫大殿里就不是鸦雀无声了,而是一片哗然。

大都督姬林立刻就急眼了,他差点就从队列之中走了出来,最终还是咬了咬牙,狠狠地看了李信一眼。

两天前,李信在大都督府已经警告他,要他这两天好好想一想大朝会如何说话,那时候姬林以为这位年轻的太傅,最多是要跟自己合作,参奏尚书台,但是没想到,他一开口,就把大都督府也牵扯进去了!

这是要,同时得罪四个辅臣啊!

这位大司马在心里破口大骂。

面对当朝辅臣,按照最基本的逻辑,这个时候李信也是应该拉一个打一个,而不是同时得罪四个!

他李信疯了不成?大都督府明明是可以跟他站在一边的!

另一边的三个辅臣,也都是瞪大了眼睛。

相比于大家的震惊,身为主人公的靖安侯爷,还是一脸云淡风轻。

所有人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

事实上,从太康天子崩了之后,他就没把太康朝剩下的这些人看在眼里了。

帝座之上的元昭天子,愣神了许久之后,才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有些不确信的看着李信。

“老师……您说什么?”

第858章 小题大做

原本,事情大可以不用闹得这么大。

譬如说方山折冲府的调令,如果换一个人在李信的位置上,或者忍气吞声,或者事情闹到大都督府里,把调令废掉也就算了,没有必要闹到朝堂上,闹到还没有亲政的天子面前。

就算真的闹到了天子面前,也可以参尚书台做事不合规矩,参大都督府越权,参钱笙私用勘核印。

这三个罪行分开论罪,都不算很大。

就算合在一起,也不过是调动一个小小的方山折冲府而已,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李信把这些罪过统统算在了一起,不仅如此,他还“升华”了一下,直接参他们意欲掌控禁军!

这就是天大的罪过了,禁军是天子剑,历代天子无不视禁军为自己的禁脔,就算元昭天子年幼尚未亲政,听到这句话心里恐怕也会有点发毛。

靖安侯爷依旧面无表情,他再次捧起那份文书,对着天子低头道:“陛下,三日之前臣去禁军右营处理军务,发现禁军右营方山折冲府程冀,被无故贬官,而原千牛卫郎将周青阳,却在臣不知情的情况下调进了方山折冲府,做了折冲都尉。”

“臣是禁军右营将军,右营折冲都尉的调换不说由臣提名举荐,但是朝廷最起码也要提前知会臣。”

说到这里,他抬起头看向天子。

“诚然,朝廷有直接任命折冲都尉的权力,可以不知会禁军将军,可是臣此时还是兵部尚书,一个四品禁军武官的调换,臣这个兵部尚书一无所知,主管兵部武选司的侍郎叶璘一无所知,甚至兵部武选司的郎中,员外郎,统统不知情!”

靖安侯爷声音沉重。

“这份调令,是出自大都督府,上面还有尚书台的印章,甚至还有我兵部武选司的勘核印章。”

说着,李信沉声道:“臣在兵部一路溯源,才查到我兵部右侍郎勾结两个主事,私动勘核印,此时右侍郎钱笙以及两个主事已经被臣停职,赶回了家中,等待朝廷提审。”

“然而,这份文书上不止有兵部的勘核印。”

李信面无表情,缓缓开口:“这上面还有尚书台的印章,以及大都督府的印章,钱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兵部侍郎,这件事情不可能是他主使,必然是大都督府或者尚书台所为,大都督府与尚书台分别统率我大晋的武将文臣,却沆瀣一气,意图绕过朝廷,绕过兵部,撤换禁军的折冲都尉!”

“禁军右营,一共只有八个折冲府,其中方山折冲府有一万一千余人,尚书台与大都督府能够无声无息的调换方山折冲府,那么就可以调换其他七府,甚至可以把京畿禁军十六个折冲府的都尉,统统换成他们自己人。”

靖安侯爷缓缓转身,看向了姬林与尚书台的几位宰辅。

“尚书台诸公以及大都督,都已经位极人臣,都是先帝遗命的辅政大臣,论权柄已经分掌文武,就是禁军,也受大都督府节制,臣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拿到禁军兵权。”

“这几日思来想去,最终也只想到了四个字。”

“主少国疑。”

李信近年来,虽然一直在朝堂里“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很高冷,话不多的感觉,但是他李长安早年是“说客”出身,在魏王府的时候,不管是叶家还是侯敬德,都是他争取到魏王府阵营的。

论起话术,能胜过他的人不多,

洋洋洒洒一番话说出来,让大都督姬林与几位宰辅,都脸色难看。

李信只顿了顿,然后就对着天子继续说道:“陛下固然尚未亲政,奈何不得这些辅臣,但是大晋的规矩,不能给这些辅臣乱了,大晋的国体,也不能坏在这些人手里。”

靖安侯爷大袖飘飘,对着天子深深作揖。

“臣奉先帝遗命,执掌禁军以卫护陛下,决不能坐视贼人,窥视神器,图谋不轨!”

“今宰相无相,辅臣不臣,臣请陛下……亲政!”

说着,李信缓缓跪在了地上,闭目不语。

他话没有说明白,但是潜在的意思还是很明了的,如今天子没有亲政,虽然地位高,但是实际上的权力还不及这几个辅臣,但是只要天子亲政了,这几个人头上的辅臣光环,就被全部摘了去,到时候他们就只是普通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