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第979章

作者:漫客1

历朝历代,有些小国用这一招,从诸夏王朝手里拿走了不少东西。

说白了,就是好面子。

你向我俯首称臣,认我做爹,我就承认你的地位,而且还会出兵保护你,以后世代交好,为兄弟之邦,父子之邦。

这是礼仪之邦的优点,也是礼仪之邦的缺点。

正因为这种习惯,很多时候打蛇不死,而且为了有些皇帝真的会为了自己的面子,对藩属国尽心尽力,空耗国力。

对于宇文荻的请求,元昭天子犹豫了。

李信曾经让他准备北征,不止一次的对他说明鲜卑宇文部的隐患,但是眼下宇文部已经派遣使臣,对大晋俯首称臣了。

退朝之后,天子在未央宫里,与公羊舒等人商议了片刻,几位宰相的意见,大多是接受宇文部的朝贡,承认他们的王爵,这样一来,大晋北疆从此安稳,再也没有外敌之忧。

元昭天子听了几位宰辅的话之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自己还要考虑考虑,几位宰辅回尚书台之后,天子一个人思索许久,最终还是派了萧怀,去靖安侯府请李信进宫。

萧怀做事干练,只一个时辰,就把李信请到了宫里,这个时候差不多已经是中午,未央宫偏殿里摆了一桌子饭食,李信走进来之后,还来不及行礼,天子就走过去,拉着李信的袖子,笑着说道:“没有外人,老师就不用行礼了,朕许久没有去靖安侯府吃饭了,今日与老师一起吃个饭。”

靖安侯爷微微一笑,顺着天子在桌子旁边坐了下来,师徒两个人隔桌对坐,一如当年太康天子与李信在未央宫里喝酒吃饭一样。

坐下来之后,天子还没有说话,李信就开口问道:“陛下召臣来,是要说鲜卑使臣的事情罢?”

天子笑着说道:“老师虽然不上朝,朝廷里的事情却瞒不过老师。”

“这么大的事情,多少有所耳闻。”

当着天子的面,李信自然不会说自己跟朝堂里某个人什么关系,缓缓开口说道:“陛下可是要问臣,对此有何看法?”

元昭天子叹了口气,开口道:“朕知道老师的意思,老师向来是朝中主战派,先帝在时,老师就曾经带兵北征过,镇北军还大败了鲜卑宇文部,立下大功。”

说到这里,天子抬头看了一眼李信,有些迟疑的说道:“只是今日鲜卑宇文部的使臣,在未央宫里颇为谦恭,朝堂里的官员都看在了眼里,他们已经对我大晋俯首称臣,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由分说,就对北疆动兵,恐怕会被人说是穷兵黩武。”

靖安侯爷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了笑:“那陛下的意思是?”

元昭天子摸不清楚李信到底是个什么想法,闻言犹豫了一番,开口道:“朕的意思是……总不好师出无名,眼下北疆有镇北军与云州军看守门户,也不太会出什么岔子,鲜卑部既然要对我大晋年年朝贡,那不入等他们犯了错处,再对北疆用兵不迟。”

靖安侯爷抚掌微笑:“陛下英明。”

“如此一来,与大晋对峙了几十年的宇文诸部,终于在陛下的元昭朝彻底归顺朝廷,以后史官记下此事,也会说大晋在元昭一朝大兴。”

“能逼得当年强盛的北周,对大晋年年朝贡,足见陛下之神武。”

元昭天子脸色有些发红,他支吾着说道:“老师有话直说就是,朕……也不是不想打仗,只是考虑社稷民生,不忍再动刀兵。”

“那就不动了。”

靖安侯爷淡然一笑:“臣刚才也说了,陛下英明,北疆的鲜卑宇文部,既然对我大晋俯首称臣了,那自然没有再北征的理由,宇文昭有一个女儿,叫做宇文雀,太康九年就到京城里来要与天家和亲,这件事情礼部应该知情,等陛下守满孝期,就娶了这个宇文昭的女儿为妃,两家人世代交好不说,给宇文昭的这个王爵,也顺理成章,到时候大晋北疆永远安宁,再也没有刀兵之祸了。”

元昭天子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从矮桌旁边站了起来,对着李信深深作揖:“老师,朕知道你心里不舒服,朕也不会因为宇文部的一百匹马,就对他们放下戒心,然而此时朕亲政不久,也需要一些好看一些的政绩声望,因此此时,朕……想应承下来。”

“老师放心,此是缓兵之计而已。”

元昭天子神情坚毅,沉声道:“无论如何,北疆的隐患,一定会在元昭一朝彻底解决,朕绝不会遗祸于后人。”

对于天子的这个态度,李信并不怎么吃惊。

一个刚登基一年的皇帝,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安稳,然后慢慢完成权力过渡,这种别人跑过来拼命往他脸上贴金的事情,哪怕是太康天子放到这个位置上,也不会拒绝。

况且,大晋不止只有北边,见识了天雷的厉害之后,元昭天子很难不对西南保持警惕。

李信缓缓吐出一口气,也从桌子旁边站了起来,他对着元昭天子拱了拱手,深深低头。

“先帝临终前,臣曾经应承过他,有机会一定替大晋扫清北疆宇文诸部的隐患,如今臣与朝廷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臣随时可以北上。”

“是陛下不愿北征,非是臣言而无信。”

说罢,李信对着天子行礼道:“陛下,今天这顿饭,臣是吃不下去了,臣先告辞。”

元昭天子抬了抬手,想要挽留李信,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弯身对着李信行礼。

“朕也是事出无奈,请老师体谅。”

第941章 院是人非

离开未央宫之后,李信一路步行,走出了永安门,并没有上自己的马车,而是一路走到了永乐坊,最后在陈国公府的正门停了下来,也不通报,就这么迈步走了进去。

国公府的下人大多都认得他,见到他来了之后,都低头向他问好。

“侯爷来了。”

扔到几个眼熟的老人,李信也会微微低头,向他们致意。

很快,李信就到了陈国公府的后院,他轻车熟路的走到了叶晟叶老头先前住的小院子门口,院子门并没有锁上,轻轻一推就可以推的开,不过国公府一般没有人敢进去而已。

李信伸手推开院子的门,左右看了看这个极其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院子,还有院子墙角摆满的酒坛,微微叹了口气之后,迈步走到院子里的凉亭下面。

凉亭下面有一张石桌,两个石凳,石桌上刻着楚河汉界的象棋棋盘,桌子旁边还有一个木制的棋盒。

这是李信早年与叶晟下棋的地方,叶老头被李信教会下棋之后,虽然棋品不太好,但是很是痴迷,三天两头拉着李信在这个亭子下面下棋,那些年时间里,李大侯爷没有少在这里挨揍。

他坐在其中一个石凳上,默默打开桌子下面的棋盒,取出里面的棋子,一点一点的摆在了棋桌上。

等到他把两面的棋子都摆完之后,一个穿着一身青色棉袄的老人,缓缓坐在了李信对面。

他微微有些失神,抬头看了对面的老人一眼,恍惚间还以为是叶老头重新坐在了自己对面。

对面的陈国公伸手拈起一颗卒,往前进了一步,然后开口道:“怎么,进宫一趟,心情不好了?”

今日朝堂上鲜卑宇文部进京朝贡天子的事情,还是叶鸣让人通知李信的,后来李信被叫进宫里去,这位叶大将军自然也是知道的。

李信也挪动棋子,然后缓缓的叹了口气:“此时此刻,我才多少明白了一点叶师当年为什么会离开朝堂,躲在这个小院子里,一躲就是几十年。”

“此时我要不是身后还有一大帮人要照顾,也想躲进家里去,再也不过问朝堂上的事情,随他们怎么折腾去,反正有这么大的家业在,不管怎么折腾,我闭眼之前也不太可能亡国。”

叶鸣眯了眯眼睛:“陛下要给鲜卑宇文部封王了,是不是?”

李信无奈的摇了摇头。

“多半是跟老公羊他们已经商量好了,叫我进宫去也就是打个招呼,安抚安抚我这个出了名的主战派,原本以为老公羊主政尚书台,可以让我舒心一些,不成想这些文官都是一路货色,着实让人气闷。”

“读书人都是这样的。”

叶大将军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也做了一辈子武将,深有同感,开口道:“张口穷兵,闭口黩武,似乎在他们眼里,只要捧着圣贤书与人为善,便不会有人来生事一样。”

“真有了什么事情,他们又一个个的不顶用了,且不说是他公羊舒了,就是张渠桓楚在,也是这个德行,脱不了这个读书人的模子。”

说到这里,叶国公看向李信,淡然道:“不过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李长安才对,你要是想要坏了这次的朝贡,只是举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