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传说 第105章

作者:段麒

就在文丑一脸狞笑的将乌金枪往公孙续的心脏要害之处送去之时,一杆银枪挡住了文丑的乌金枪。随后文丑看到的就是赵云那英俊的帅脸,不过此时让文丑集中精神的却是自己脑后传来的那一阵冷风,刮得自己是心神俱寒。

文丑将乌金枪往后一送,摆脱了与赵云的龙胆亮银枪的纠缠,随后更是将整个身躯趴在了战马之上,躲过了罗成那用五钩神飞亮银枪发起的夺命攻击。

之后,面对两名武力毫不逊色于自己的武将,文丑不敢有着丝毫的耽误,紧紧一拉座下黑云兽的缰绳就向后方自己大军之处逃去。

此时已经在文丑带来的袁绍军军阵之中的袁崇焕看到文丑一枪将公孙瓒刺于马下,心中大喜,高举佩剑大声道:“公孙瓒已死,众将士随我杀!”

此时袁绍军将士也看到了公孙瓒被文丑所杀的那一幕,个个士气高昂,大声嘶吼着向公孙续等人杀去。

此时,看到公孙瓒和公孙续先后离去的公孙军一众将领也赶到了此地,看到公孙瓒倒在地上生死不知,又听到了袁崇焕的声音,顿时心生不妙之感。个个奋不顾身的向公孙瓒的尸体之处冲了上去,即使是面对数千的袁绍军也是怡然不惧。

而此时文丑看到有着数千袁绍军士卒一起赶了上来,也就不再惧怕什么了。

你赵云和罗成是强,但是陷入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也不过就是一个死字,我倒要看看你们现在敢不敢上来。

不过出乎文丑预料的是赵云等人面对那数千的袁绍大军仍是冲来上来,将公孙瓒的尸体冲袁绍军士卒的手上给抢了回去。随后一众将领协力带着公孙瓒和陷入了呆滞状态的公孙续从这乱军之中杀了出去。

看着那一众拼死保护公孙瓒尸体和公孙续的公孙军武将,在之后赶来的袁绍不由得长叹道:“真是一帮忠心之将。”

文丑此时向袁绍请罪道:“末将无能,让那公孙军将公孙瓒的尸体给抢夺了回去,还请主公责罚。”

袁绍看着文丑,笑道:“文将军能够斩杀公孙瓒已经是大功一件,又何来责罚之说。再说这公孙瓒一死,公孙军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了,他的尸体就算抢夺回来了又能如何?”

听了袁绍的话,文丑才稍稍释然,不过他心中却想起了那公孙续奋不顾身冲上来被自己砸飞只好赵云和罗成不管公孙瓒的尸体先去救援公孙续的景象。在文丑心中,赵云和罗成这样的行为似乎不仅仅是因为公孙续是公孙瓒的儿子,是公孙瓒势力的继承人而已,其中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在里面,主公这么轻视公孙续真的是明智之举吗?

不过现在文丑已经没有办法再仔细思考着其中的内涵了。眼看公孙瓒已死,袁绍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能够重创公孙军的大好机会,虽说失去了公孙瓒的公孙军在袁绍看来已经不成气候了,但是能够重创一下袁绍还是愿意干的。

随后袁绍下令,留下文丑、韩琼二人带着三千兵马护卫自己,其余将领全部率领兵马去追击公孙军,一定要重创公孙军。

此刻在赵云罗成等一众将领的保护之下的公孙续看着公孙瓒那已经没有任何气息的身躯却是泪流满面。

若是自己在率兵回杀袁绍的时候能够在努力一把,说不定就能重创袁绍,让袁绍不敢追击;若是自己在撤退途中能够再小心一点,说不定就能让袁崇焕找到公孙瓒的踪迹;若是自己在与公孙瓒会合之后能够将公孙瓒劝走,那或许就不会有之后与袁崇焕的交战;若是在击败袁崇焕之后自己能让公孙瓒放弃追击袁崇焕的念头,或许公孙瓒就不会死;若是自己在乱军之中能够让几名猛将一直跟在公孙瓒的身边,或许公孙瓒就不会死。

自己哪怕做到了以上的哪怕一条,公孙瓒现在或许就不会变成了这样一具冰冷的尸体。

虽说公孙续穿越到这个世界不过三年多的时光,但是公孙续与公孙瓒之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公孙续已经将公孙瓒当成了自己真正的父亲。

可是没想到,公孙瓒居然会死在这里,就死在公孙续的面前,这让公孙续感到深深的自责。

第一百四十九章 惨烈

在公孙瓒身死之后,公孙军士气大衰,被袁崇焕等人领兵追杀,一路上丢盔弃甲,狼狈至极,损失惨重。

当公孙续等人在袁崇焕、颜良等人的追杀之下狼狈逃命之时,他们终于遇上了从大营出率领兵马前来救援的公孙范和刘备等人。

公孙范得知公孙瓒被文丑所杀之后痛不欲生,伏在公孙瓒的尸身之上大哭不已,让周围的人都是心生感慨。而刘备见公孙瓒被害,也是向公孙范一般一直痛哭流涕,只是不知这刘备的哭是真还是假。

而当公孙范不再痛苦之时,他却决心要杀回去为公孙瓒复仇,却被洪承畴和公孙续劝了下来,现在的公孙军经过连番大战,早已是疲惫不堪,而袁绍军此时却是士气高昂,与他们一战实在是有些不值,而且现在对于公孙军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公孙范带来的大军的掩护之下撤入大营,以抵挡袁绍军,之后才能再做计议。

在公孙续和洪承畴等人一番劝说之后,公孙范才打消了与袁绍军大战一场的想法。

不过,就算公孙续等人不想和袁绍再来交战一场,但是袁绍手下的将领可不会放过这么一个能够狠狠打击公孙瓒残余势力的机会。

就在公孙续与公孙范等人会合之后撤出一小段距离之后,公孙续等人就又在后方发现了袁崇焕等人的踪迹。

当这个消息传到公孙范的耳中之时,公孙范直接忍不住了,不顾公孙续的劝阻,带着三千兵马就要去和袁崇焕大战一场,为公孙瓒报仇雪恨,而公孙范的这一举动也让公孙军的不少将领心生想法,纷纷要和公孙范一起去阻击袁崇焕等人,一是为了给公孙瓒报仇,二是为了给公孙续一行人争取撤离的时间。

公孙续无奈之下只得应允了公孙范的想法,不过为了公孙范等人的安危着想,公孙续让罗成和左天成二人胡人公孙范一起去阻击袁崇焕等人,而随这几人一同前去的还有公孙瓒麾下六大都尉之一的田楷。

公孙瓒麾下严纲、单经、田楷、邹丹四人的感情极好,可是在这一次的大战之中,严纲和单经分别死在了麴义和颜良手中,因此在公孙范决定要去阻击袁崇焕等人一把时,田楷便也要跟着一起前去,公孙续也只得应允了下来。

本来邹丹也要跟着去的,可是不知是何原因却被田楷劝了下来和公孙续一起率领麾下的这数千残兵向大营方向撤离。

公孙范与罗成、左天成、田楷等人率领三千兵马脱离公孙军的大部队留下阻击袁绍军,而公孙续和其余人等则率领大军向公孙军大营之处而去。

公孙范骑在战马之上,望着那远方掀起的滚滚烟尘,面色疯狂,双眼尽是血红之色。

看到那在袁绍大军之前的数员战将,公孙范沉声问道:“罗军司马,我大兄是死在何人手中?”

罗成冷漠道:“主公是死在了那袁绍麾下文丑手中。”

“文丑?”公孙范望着那在大军前方领兵杀来的诸多袁绍军将领一眼,却是没有发现文丑的身影,似是没有前来追杀公孙军。

不过,就算文丑没来,杀了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都一定能让那袁绍心疼一阵子的。

袁本初,不要以为大兄不在,我公孙军就能是任人宰割,想要追击那就先踏过我的尸体再说,不然,有我公孙范在此,那么不要想踏过此地一步。

公孙范大声嘶吼着挥舞长枪就向迎面而来的袁绍军一众将领杀去,如同一头疯狂的猛虎一般,虽说武艺一般,但是气势却是很足。

“公孙范?”袁崇焕看着向自己大军之处冲过来的公孙范,双眼之中闪出一丝仇恨的火光当初袁绍将渤海太守的位置送给公孙范,本以为这样就能够安抚公孙瓒。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公孙范子啊接受的袁绍对他的渤海太守的任命之后却是将渤海一郡之地献给了公孙瓒,让公孙瓒在冀州攻打下来的地盘练成一线,大大的壮大了公孙瓒的声势,让整个冀州都陷入了一种极为不利的局面之中。

所以,袁绍麾下的一种将领对于公孙范的恨意也是非常之深的。

此时看到公孙范不知死活的向己方大军杀来,袁崇焕冷笑一声,将佩剑插回腰间的剑鞘之中,抄起挂在马上的长枪,就向公孙范杀去。

两支兵马刹那间碰撞在一起,掀起一股惊天气浪,那喊杀之声哪怕是现在已经撤出不短距离的公孙续等人也是依稀可闻。

而袁崇焕此时也撞上了公孙范,公孙范早在罗成等人的述说之中认出了袁崇焕,对于公孙瓒的死亡,袁崇焕也有很大的功劳在里面,所以对于袁崇焕,公孙范那是直接就准备将其斩杀在此地,以扬军威。

不过不知是不是袁崇焕从未展现出自己一流武将水平的实力的原因,公孙范对于袁崇焕有些小视,而这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仅仅一次交锋之后,公孙范的咽喉之处便多了一个明显是枪刃造成的伤口,并且是一直血流不止。

而在战马奔行数十步之后,公孙范就从马上摔了下去。

而看到公孙范死在了袁崇焕的枪下,田楷当即大怒就准备向袁崇焕杀去为公孙范报仇雪恨。

可是田楷却是没有看到在自己的左侧,一名骑着一匹火红色战马的武将挥舞着手中的龙雀刀向自己斩来。直到刀刃加身之时田楷在见到了那龙雀刀刀身之上反射的寒光。

不过,却已经是为所欲为,只见刀光一闪,田楷看到的就是自己那依旧骑在战马之上的无头身躯。

而颜良望着此刻身首已然分离的田楷,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不过当颜良将目光转向另一处战场之上时,他却显出一丝惊容,只见那处战场之上,左天成手中挥舞,但是却看不到金背砍山刀的影子,随后,一具身上布满了伤痕的袁绍军将领却从马上倒了下来。

而那员袁绍军将领却正好是颜良认识的一人,而且和自己虽说关系算不上多好,但也没坏到哪里去,眼看那袁绍军将领在左天成的攻势之下倒在了地上,颜良不禁仰天发出了一丝嘶吼。

“高览!”

那被左天成所杀的袁绍军将领正是袁绍麾下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但是此时的高览却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手中的开山斧掉落在一旁无人关注。

而高览被左天成所杀却让颜良感到十分的愤怒,在这个己方已然是胜利局面的时刻,高览却是死在了左天成的刀下,这让这场大胜的程度却是下降了几分。

而左天成在斩杀高览之后看到颜良向自己杀来,却是冷笑一声就冲颜良杀了上去,左天成已经和颜良交手多次,虽说左天成没有单对单的和颜良交过手,但是左天成对于颜良却是没有丝毫的惧怕之心。

若是左天成与颜良单对单的作战,左天成虽说不会是颜良的对手,但是也不至于速败。

可惜,这战场之上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场。

就在左天成与颜良厮杀得难解难分之际,一杆黑色长枪从左天成身后向其后心之处刺去,虽说被左天成察觉到没有偷袭成功,但是在正面颜良造成的强大压力之下,左天成也没有完全躲开这杆长枪的偷袭,整只右臂都被这黑色长枪所洞穿。

上一篇:无双庶子

下一篇:大魏能臣